■文/康仁德
整本书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体验阅读、享受阅读的同时,增长见识,拓展知识面,增强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方法,以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主导下,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甚少关注整本书的阅读。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的目的是养成阅读习惯、探索阅读方法、积累阅读经验、发展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阅读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在实践中,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仅停留在课文理解和生字认知的基础上,并没有对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有明确的要求,在他们看来,小学生能理解教材选文就能增强阅读能力,没必要额外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另外,教师平时的教学任务较重,如果再加上整本书阅读教学,会加重教师的教学负担。因此,教师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顾及每一名学生的阅读情况,也无暇为学生开展专门的整本书阅读教学。
整本书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教师在阅读书目的推荐上存在较多问题。一是教师对学生阅读书目推荐频率较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涉猎的书籍不多,因此,语文教师推荐的阅读书目对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但是部分教师的推荐频率低,这限制了小学生整本书籍的阅读速度。二是教师对如何选择书目缺乏规划。在实际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根据自己所带年级学生的特点,为学生量身定制一套书目的选择计划,也没有思考自己的学生适合阅读什么样的书籍、什么样的书籍学生会感兴趣、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多少本书、学生阅读书籍参考的标准和依据分别是什么等问题。三是有些教师给学生推荐的书籍题材比较单一,学生容易失去阅读的兴趣。笔者认为,教师推荐的整本书阅读书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度,且门类齐备、体式多样。
小学生因为认知水平的限制,缺乏对整本书进行完整阅读的方法,很容易半途而废,因而教师的方法指导便显得至关重要。但是在现实中,有些语文教师为小学生提供的阅读指导方法存在问题。一方面是教师只是为学生推荐了书目,让小学生自主阅读,并没有提供实际的阅读方法和策略上的指导;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将整本书的阅读指导等同于教材中的课文讲解,在方法和内容指导上追求精细化,却略显杂乱,抓不住重点,使得学生无所适从。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小学生的整本书阅读环境都不太理想。学校的阅读环境不理想主要表现为学校既没有为小学生创设整本书阅读的氛围,也没有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使得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不高。通常情况下,教师会给学生布置整本书阅读的任务,让学生自主完成,至于学生的阅读进展、阅读效果如何,教师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动态的、全方位的监督。在家庭环境中,部分小学生的父母自身没有阅读习惯,在家经常玩手机,学生缺乏一个完整、温馨的阅读环境。此外,部分学生的课外时间除了完成各种家庭作业,还要上各种兴趣班,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时间较少。
在对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情况进行评价时,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依据的是学生的读书笔记。小学生的读书笔记大多是好词好句的摘抄,有些小学生做读书笔记的目的是应付教师的检查,至于整本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自己有哪些阅读收获,他们可能并不清楚。此外,在对小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进行评价时,评价者主要是教师,评价主体略显单一。
教师实施科学、有针对性的指导措施,可以让小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特点,为他们提供科学的阅读方法指导。比如,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推荐一些有趣的绘本故事,利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教会他们阅读。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在阅读这些精美的画面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去联想画面中的人物想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如在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绘本故事时,教师可以先让小学生看图,然后询问学生:“图中的大兔子是谁?它爱小兔子吗?为什么?在实际生活中,你知道爱是什么吗?你是如何去表达自己对他人的爱的?”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仅能读懂故事,还能锻炼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认知特点,引导他们对一本书进行精读、略读,并做读书笔记,从而让小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有能力去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在对小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进行评价时,教师应该改变过去以自己为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单一的情况。
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在对小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进行评价时,教师应该基于这一根本目的,通过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元主体的评价形式,让小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科学、公正的综合评价。在评价内容上,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的读书笔记,还要从阅读的情感、阅读的热情和激情、阅读习惯、阅读时间、阅读过程等方面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评价。为了让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和全面,教师可以制定一份翔实、科学的评价标准和体系,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施教过程中,巧用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增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效果。比如,教师可以选择一本书,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各小组共读一本书,然后让各小组开展分享读书心得、复述书中的故事、分析书中一个人物、抓取文中一些描写特点等活动。教师通过创新小组合作阅读的形式,能够将小组合作阅读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使学生在小组分享中博采众长、取长补短、拓展思路,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小组合作阅读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三点。首先,教师要明确小组合作阅读的思路、目标。小学生的合作形式是多样化的,教师要让小组合作阅读的路径更加清晰,引导小学生在合作阅读的基础上,明确阅读目标和阅读任务,提高阅读效率。其次,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和谐的阅读氛围,激发每一名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小组合作阅读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合作阅读的引导,促使小学生转变阅读思路,不能硬读、强读,而是要灵活运用粗读、精读、细读、跳读的方法,快速、有效地完成整本书阅读的任务。最后,教师要在小组合作阅读过程中,采用有效手段激发每名学生的参与热情,达到高效阅读的目的。
比如,在《稻草人》这本书的阅读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阅读的形式,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如让甲同学粗读,把握整本书的大致脉络,了解整本书的基本内容;让乙同学抓住某一个人物细读,尤其是对某一个人物的描写章节要细中求细,抓住人物的个性与特点;让丙同学选择几个大家认同的、情节新颖有趣的章节进行阅读,并从这些章节中找到一些描写特别优秀或有特点的内容;等等。这样,一个阅读小组就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整本书,而且还能准备好分享的内容。这种小组分工合作的阅读方式,多方向、多渠道、多角度地让学生了解阅读内容,使学生有更多的收获,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小学生年龄小,他们对于阅读内容的选择没有目标性。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整本书阅读中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书籍。首先,教师推荐的书籍的内容不能太难、故事不能太复杂,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推荐一些故事简单、语言幽默风趣的书籍,如《三毛流浪记》《阿凡提的故事》《宝葫芦的秘密》等。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推荐具有趣味性和知识性、能拓宽学生视野的书籍,如《诗词中的科学》《神奇的符号》《汉字的故事》《天方夜谭》等。最后,教师要为学生推荐厚度适中、难易适度的书籍。小学生的耐心不足,教师给他们推荐书时要选择页数相对较少的书籍,使学生没有压力,且能在短时间内读完一本书。如果页数太多,书籍太厚,十天半个月都读不完,学生要么丧失阅读热情和好奇心,半途而废,要么硬着头皮读下去,但收获不多。因此,教师要采取循序渐进、逐步加深的方式,分阶段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进行整本书的阅读,还要定期组织读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每年的世界读书日,教师都可以组织读书活动,让学生推荐一本书,鼓励学生采用多样的方式,把该书分享给更多的同学。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促进作用。
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方法有很多,尤其是现在信息技术发达,阅读的渠道众多,学生随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灵活阅读。但是,要想让学生真正从阅读中获得营养、增长见识、提高认识,笔者认为整本书的阅读是最好的方式。因为作者在创作整本书时倾注了很多的情感与思想,而且书的故事脉络完整、人物形象饱满,能够给学生更多的启发与教育,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对于学生的情感培养、思想认识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现在快餐文化盛行,如果没有整本书厚重的文化内涵加持,发挥价值导向作用,小学生极易在这种阅读环境中迷失自我。所以,教师要重视小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向学生传授阅读整本书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发现精彩、提升自我,同时,这也为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