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儿童 亲近生活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体会

2022-03-06 21:08景建锋
幸福家庭 2022年17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笔者儿童

■文/景建锋

刚步入小学大门的6~7岁的儿童,他们就如同一张等待教师涂色的画卷,充满了无限可能。要想让儿童获得更全面的发展,教师除了要提高课堂质量,还需要精心设计课前活动,并在课后及时进行活动反思。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体会,以供大家参考。

一、成为儿童的朋友,共同解决问题

(一)教学过程

笔者在刚开始和6~7岁儿童相处时,对他们有一种刻板印象,认为刚步入一年级的儿童,对课堂的规则、教师的要求都没有很明确的认知,觉得他们肯定不好管教。于是在课堂上,笔者会很严厉,从而让他们遵守课堂纪律。

比如,在“开开心心上学去”一课中,笔者先给儿童强调了课堂纪律,但部分儿童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太好,依旧喜欢做小动作。于是,笔者很生气地喊道:“全体同学,都安安静静坐好,听老师讲课!”看到笔者生气了,他们才开始坐端正,安静了下来。但是,没坚持十分钟,教室里又有了“嗡嗡嗡”的讲话声音。笔者心里很生气,这一次,笔者停下讲课,任由他们吵闹。下课后,笔者找到最先开小差的那几名儿童,开始和他们 沟通。

笔者:“你们是怎么回事?上课为什么安静不下来?”

儿童1:“老师,虽然你很严厉,但同学们都不太喜欢你。”

笔者:“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我?”

儿童1:“因为你太凶了,课堂上也不爱笑。”

笔者:“我这样吓唬你们,你们不是就可以遵守课堂规则,认真听课了吗?”

儿童2:“我们也知道一些课堂规则,可就是控制不住。”

笔者:“在你们看来,老师应该怎么做呢?”

儿童2:“老师,我觉得你可以在课堂上多笑一笑。”

儿童3:“你可以和我们多聊聊天。”

儿童4:“你可以多和我们一起玩游戏。”

(二)教学反思

与这几名儿童沟通完后,笔者通过反思,对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有了更清晰的认知。笔者根据他们的建议,调整了教育方式,在之后的课堂上都面带微笑,控制自己的脾气,注意倾听儿童的心声,了解儿童的需求,在教学中不断调整策略,与儿童一起玩乐、一起做游戏、一起聊天。过了一段时间,笔者发现儿童的课堂纪律明显好转,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三)教学体会

经过这一学期和班级里儿童的相处,笔者最大的体会就是,教师和儿童是平等的,儿童喜欢的是能和他们一起平等沟通和聊天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教师。传统教师的角色定位,在如今似乎已经不适用了,而笔者也在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在课堂上多关心儿童,走进他们的心里,成为他们的朋友。当儿童犯错或者出现问题后,教师应该先学会倾听,倾听他们的想法,并能够和他们平等地协商交 流,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共同解决问题。

二、立足儿童的需要,确定教学方法

笔者在设计《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时,最重要的教学体会就是教师要立足儿童的学习需要,在了解和掌握了儿童的需求之后,再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这样做不仅可以吸引儿童对学习的注意力,还能顺利实现教学 目标。

比如,笔者在设计“开开心心上学去”一课时,先了解了儿童的需求。第一是儿童心理上的需求。从小学到幼儿园有一个过渡期,部分儿童可能无法快速适应小学生活。他们在上学的第一天可能是怀着憧憬的,但是新鲜劲儿一过,他们可能就开始烦躁不安了。他们希望小学课堂更加有趣一些,每天的生活都是新鲜的。第二是儿童生理上的需求。很多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儿童,没有上课、下课的意识,对一些规则没有清晰的认知,从而产生生理上的不适,如有的儿童希望教师能让他们自由地上卫生间。了解了儿童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后,结合本课的内容,笔者设计了以下学习活动。

(一)活动过程

1.活动一是“上学前的准备”。活动内容是儿童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分角色扮演父母和孩子,演绎自己开学第一天在家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笔者截取了其中一个小组的活动片段。

爸爸:“明天要上小学了,你东西都收拾好了吗?”

妈妈:“明天是你上小学的第一天,你的心情怎么样?”

儿童1:“爸爸妈妈,你们别担心,我已经把东西都收拾好了。我还是很期待我的新学校、新老师和新同学的。”

妈妈:“看来你已经做好准备了,文具、书都准备好了吗?”

儿童1:“准备好了。”

妈妈:“一定要准备齐全,还要把我和你爸爸之前嘱咐过你的话牢牢记在心上。”

2.活动二是“击鼓传花”。在活动一的基础上,笔者组织儿童开展“击鼓传花”游戏,花传到哪名儿童手中,哪名儿童就是笔者的“小帮手”,要回答笔者提出的问题,回答正确的会获得小红花。

教师:“游戏开始了,第一个问题,爸爸妈妈把你送到校门口后,你应该跟他们说些什么?”(伴随着音乐,花开始传递,音乐停止后,红花落在了儿童2面前。)

儿童2:“老师,我会跟爸爸妈妈说再见,让他们放心。”

教师:“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你的爸爸妈妈听到你这么说,肯定很欣慰。”

3.活动三是“找不同”。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小学课堂和幼儿园的课堂有什么不同?”

儿童1:“小学的课堂上不能随便上厕所,有时候特别难受。”

教师:“遇到这种情况,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办呢?”

儿童2:“老师,可以在下课去上厕所,每节课上完都会有10分钟休息时间。”

教师:“看来你已经掌握了小学的一部分课堂规则。请问大家还知道有哪些不同呢?”

儿童3:“老师,在幼儿园的课堂上大家可以一起玩游戏,老师也会和我们一起玩,特别有意思。”

教师:“你说得特别棒,老师会听取你的意见,以后多和你们一起玩游戏。”

4.活动四是“我想说的话”。教师:“同学们,你们现在已经变成了小学生,在新的一学期里,你们有什么愿望,有什么想说的话吗?”

儿童1:“老师,我很想念幼儿园的好朋友。我想告诉他们,我想念他们。”

教师:“你真是一个重感情的好孩子。”

儿童2:“老师,在新的一学期里,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上课认真。”

教师:“你真棒,知道在小学要以学习为重。”

儿童3:“老师,我希望学好体育,好好锻炼身体。”

教师:“嗯,可以,但是其他科目也要好好学习哦。”

(二)活动设计分析

在“开开心心上学去”一课中,笔者一共设计了四个小活动,结合6~7岁儿童的需求,从课堂的趣味性和认识规则的重要性出发,帮助儿童早日适应小学生活。活动一通过角色扮演活动,笔者带领儿童回想了上小学的第一天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让儿童重温了刚上小学时的快乐;活动二通过“击鼓传花”游戏活动,让儿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活动三通过“找不同”游戏,让儿童认识到小学课堂规则的重要性;活动四通过“我想说的话”游戏活动,让儿童树立目标,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在小学生活中成为最好的自己。四个课堂活动环环相扣,趣味横生,儿童在课堂活动中都能积极参与,最终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活动既满足了儿童心理上的需求,又帮助儿童了解了小学课堂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三)教学体会

从上述课堂的教学中,笔者认识到在今后的课堂设计中,教师应该从儿童的需求出发,在了解儿童生理、心理需求的基础上,设计符合6~7岁儿童年龄特征的教学方法,不要让儿童觉得小学课堂是枯燥乏味的,应该让儿童觉得小学课堂也是有 趣、有活力的,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对课堂教学充满热情。

三、时常反思自己,创新教学设计

(一)教学过程

笔者在刚开始教授《道德与法治》时,教学经验较少,且备课时间较短,在前几次教学时,都是在网上下载好课件去上课,结果可想而知,课堂的教学效果很差,在课堂上,儿童的课堂纪律很混乱。笔者很生气,和班干部好好地聊了一下。

教师:“课堂上是怎么回事?怎么纪律这么差?”

班长:“这堂课的内容太枯燥了。”

学习委员:“老师,下课后,他们总说你的课没意思,一上课就想睡觉。”

教师:“嗯嗯,好的,我知道了。”

(二)教学分析

与班干部们聊完后,笔者才恍然大悟,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就是反映教师教学状况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可以照射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否用心、对课堂的组织是否精心。笔者在这之前,从来没有考虑过儿童在课堂上表现不好也是教师的问题。在这之后,笔者开始反思,迅速对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整,并认真备课、用心制作课件,让儿童感受到教师在教学中的用心。教师要让儿童明白教师的付出,这样他们才会尊重课堂,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后来的每堂课,因为笔者的用心付出,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儿童开始在笔者的课堂上享受学习的过程。

(三)教学体会

在课堂教学上,儿童的表现就是对课堂最好的反馈,他们就是反映课堂教学效果的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教师可以知道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引起教师的思考,并在今后的课堂上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笔者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总结了经验和体会。在整个过程中,笔者也获得了成长和进步,从最初只考虑教学效果到后来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最终成长为一名学生喜爱的教师,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在逐步增强。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笔者儿童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留守儿童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六一儿童
性能相差达32%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