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玉娟(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院区脑病一科)
当下大多数的人对于“缺血性脑卒中”一词并不了解,但是对于脑梗死却十分熟悉。该疾病比较常见,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被称作“健康杀手”。脑梗死属于脑组织损害疾病之一,主要是因为患者的脑血管病变导致出现局部性血液循环障碍,致残率、致死率均比较高。虽然当下的临床治疗技术比较先进,科室患者的临床生存率得到有效提升,但是治疗后极易出现各种后遗症,导致心理情绪、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到疾病转归,所以临床给予患者良好的护理十分重要。需要注意的是在护理期间若护理不当,还可能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患者居住的环境需要保持安静和整洁,保持新鲜的空气,定时通风换气。患者居住的房间还需要具备充足的阳光,最佳温度为20℃~22℃,最佳湿度为40%~50%。冬季时患者需要注意保暖,避免过于寒冷导致全身血管收缩,疾病恶化。在饮食方面患者适合食用低脂、低盐类食物,需要注意科学搭配荤素食物,不可以食用内脏、奶油、鱼卵、肥肉等高胆固醇类食物,可以适当食用去皮鸡肉、鱼肉等。适量补充鸡蛋、奶类、豆类,多样化摄取食物营养,保证所摄入的营养能够满足机体消耗需求,还需适当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避免出现便秘情况。叮嘱患者日常生活中不可以吸烟、饮酒,适当饮茶。
患者需要尽早进行康复锻炼,可有效促进患者恢复体力和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在进行康复训练的时候,需要注意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训练,控制训练的时间和力度,不可过于疲劳。同时护理期间还需要控制患者的疾病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等。高血压会促进患者动脉硬化发展的速度,血压越高患者越容易复发疾病;高血脂会导致患者的血液变得黏稠,降低血液流动速度,减少患者脑部供血,患者的血管内皮会受到一定的损伤,血管壁会出现粥样硬化斑块,直接导致患者发生或者复发脑梗死;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机体脂代谢会出现异常情况,多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也极易导致患者发生或者复发脑梗死;心脏为患者全身提供血液,当患者出现心脏病之后极易出现脑供血不足情况,发生脑梗死。临床需要重点对上述疾病进行护理和预防,避免患者受到上述疾病的影响再次复发脑梗死。
脑梗死疾病在临床比较常见,临床治疗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期、恢复期以及后遗症期3 个主要阶段,大多数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均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但是其恢复期与后遗症期大多在家中进行预防和护理,所以要想有效降低疾病致残率,改善患者后遗症情况,需要做好其自身的护理工作。
脑梗死患者护理方式比较多,在日常生活及康复训练护理期间存在较多的注意事项,若没有重视这些注意事项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护理效果。所以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均需要充分认识到脑梗死护理的注意事项,有效改善相应症状,起到康复治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