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县农业农村局(415300) 黄安凯 贺勇
2019年,石门县被确定为全国乡村治理试点县。近年来,石门县以此为契机,提出了“党建引领、网格治理”思路,探索建立了党组织引领自治组织联动包片区、党员屋场员联户包屋场的“两联两包”村级治理模式,党员联系群众机制落实得更加精准精细,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实现了小事不出屋场、大事不出片区、难事不出村居。
1.以党建引领创建“两联两包”乡村治理“中枢”持续推进“头雁工程”和“123”后备人才计划,强化村(社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乡(街道)党委明确片长、屋场长、屋场员、党员中心户职责,指导村级在片区上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鼓励交叉任职和一肩挑,形成乡村治理最大合力。整合村内各类经济社会组织,以村为单位建立村级自治联合会,在村党组织引领下协助开展村级治理。每个屋场按程序确定有帮带能力的无职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村民代表、“两代表一委员”、贤达能人等为屋场长、屋场员、党员中心户,对屋场内所有农户进行包联,落实治理任务,形成以党员为主体的治理队伍,实现管理服务全覆盖,把支部建到片区,让党旗在每个屋场飘扬。
2.以三治融合打通“两联两包”乡村治理“经络”以村为单位成立自治联合会,下设红白理事会、环境卫生协会、产业协会、法律服务队等,在村党组织引领下协助开展村级治理,实现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党组织定期收集联系服务和屋场协商情况,村支两委研判商议确定重大事项,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进行办理,办理结果一律接受群众评议。随着“三治融合”的深化,石门县文明卫生村、生态村、特色文化乡村覆盖率达100%。
3.以因地制宜夯实“两联两包”乡村治理“地基”在探索“两联两包”治理模式过程中,不搞千篇一律、千村一面和“一刀切”。按照“地域相邻、产业趋同、风俗相近、规模适度、群众认同”原则,每村科学划分一定数量的片区,片区内划分建立若干个屋场,形成以屋场为单位的微治理单元。通过打破原有的治理格局,对基层社会治理结构进行重塑,以新的组织方式协调各种力量和要素,丰富和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实现村、片区、屋场融合。
4.以科技融合畅通“两联两包”乡村治理“血脉”实施数字农村战略,推动高新科技与农业、农村的深度融合,加快实现数据互联互通,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社会治理。全面推动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工作,运用综治信息平台、智慧党建平台、一门式政务服务平台和微信信息平台四个平台,实现党务、政务、村务融合。为每个农户建立可查询的数字档案,建立横向互通、纵向到户的信息网络和全方位、全要素的数字化便民服务体系。
5.以群众主体直达“两联两包”乡村治理“末梢”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村(居)民自治范畴内的事务由上级下达任务变为居民自主开展,理顺基层政府与乡村的责、权、利关系,打通乡村自治的“肠梗阻”,让群众真正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充分尊重民意、顺应民意,解决好目标问题,确实做到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