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鲁振 蒋向 王策
小麦作为河南省第一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持续稳定在566.67 万hm2以上,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占重要地位。因小麦生长周期长、分布范围广、地理环境条件复杂,故易遭受多种灾害影响,尤其是不同年份、不同时期小麦苗情复杂不均衡现象,使小麦生产管理难度增加,对小麦持续稳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科学开展小麦苗情监测,对分析判断小麦生产形势,有针对性地开展田间管理工作,包括因苗分类管理、采取主动防灾减灾管理措施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多年小麦田间调查工作的基础上,总结、优化河南省小麦苗情监测技术,科学研判生产形势,合理提出麦田管理措施。
对小麦苗情监测要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进行定点监测。定点监测从调查基本苗开始,对样点做标记,固定不变,每次调查应在此样点进行,调查时不要损伤样点及周围小麦,使其尽量保持自然状态。
对长势均匀的单一田块调查时,将田块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作为中心抽样点,在两条对角线上双向等距各选择1 个样点(每个样点距田边1 m 以上)取样,组成5 个样本(图1),定点调查样点较多时也可采用3 点取样法(图2)。对长势不均匀田块调查时,目测选取能代表大多数水平的样点进行取样,取点要避开缺苗断垄或生长特殊地段。
图1 5 点取样示意图
图2 3 点取样示意图
小麦播种后,采取进村入户的方式进行调查。主要对监测点农户姓名、种植面积、土壤质地、前茬作物、种植品种、播种期、播种量、整地方式、秸秆处理方式、底肥使用及田间管理等项目进行调查记载,作为苗情调查与分析的依据,监测点基本情况调查(样表)详见表1。
表1 监测点基本情况调查(样表)
在小麦出苗分蘖前、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测定小麦苗情,并按照不同生育时期特征记载出现时间。小麦生育时期记载(样表)详见表2。
表2 小麦生育时期记载(样表)
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定点对小麦基本苗、总茎蘖数、主茎叶龄、单株茎蘖数和单株次生根进行调查。
1.基本苗调查。条播栽培方式调查与计算。于小麦全苗后分蘖前,对小麦基本苗进行监测。按照监测样点选择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样点。每点测量(N+1)行(N=20)之间的总长L(m),由此计算平均行距D(m)=L/N;每样点选择1m 双行,查基本苗总数,计算每667 m2基本苗数:
撒播栽培方式调查与计算。用1 m2圆形铁丝框(半径约0.565 m)或正方形铁丝框(边长1 m),按照监测样点选择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样点,在取样点垂直向下随机套取,数出样点总基本苗数,计算每667 m2基本苗数:
2.总茎蘖数调查。条播栽培方式调查与计算按照上述条播栽培方式调查与计算的要求,测定行距。每样点选取1 m 双行,调查主茎和分蘖的总数,计算每667 m2总茎蘖数:
撒播栽培方式调查与计算。按照上述撒播栽培方式调查与计算的要求,选择样点,调查样点内主茎和分蘖的总数,计算每667 m2总茎蘖数:
3.主茎叶龄调查。在所选监测茎蘖数的样点附近,选择长势长相与样点相近麦田,连续选取10 株,数单株主茎叶龄,求主茎叶龄平均数。
4.单株茎蘖数。在已挖取的10 株小麦上数单株茎蘖数,求单株茎蘖平均数。
5.单株次生根。在已挖取的10 株小麦上数单株次生根数,求单株次生根平均数。
苗情是作物整个生长过程的最重要特征,与作物最终产量关系密切。通过该技术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提升河南省小麦苗情监测和诊断技术水平,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小麦准确苗情,并作出科学诊断和评价,因地制宜,及时采取应变管理措施进行调控,实现小麦丰产丰收,为保障河南省夏粮稳定发展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