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体育课中开展生命教育的发展脉络与未来趋向

2022-03-05 00:11石文毅
今天 2022年5期
关键词:生命安全生命体育

石文毅

(贵州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1.生命教育的发展与提出

1.1 我国“生命教育”的重要历史回顾

我们关于生命教育从本源上来讲,早在我国两千多年前,先秦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现象,最突出的是儒家和道家对“生命领域”的探索,但对“生命”进行了独特的思考,并分别提出了各自的生命观以及人生观,儒家“仁爱孝悌”的生命道德学说,道家“无为贵生”生命自然学说,为生命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最重要的是春秋时期,闻名古今中外的圣人“孔子”在教育领域中所进行的教学手段“有教无类”以及他的教学方法“启发”式的教育方法,总体来说都是属于生命教育内容构建中的一部分。

从近期来讲,“生命教育”这一新型名词出处是来自国家教育部中的教育厅厅长陈英豪当正式提出生命教育一词,作出重大举措就是用“生命教育”替代“生死教育”,在1994年期间,江西大学第一次开设的选修课(中国死亡哲学),分别从“生命”和“死亡”促进青少年阶段的学生树立其正确的生命观念,后续南昌大学在1997年面对全校学生开设的“死亡哲学”选修课程,旨在通过传授死亡哲学的意义,协助学生了解死亡哲学的同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数价值观与构建合理的人生模式的具体措施的方法,后来的辽宁省将“生命教育”作为全省中小学的必修课程之一,是国内将生命教育第一次规定为正式的学校课程。

1.2 生命教育问题的提出

生命教育的提出早在二十世纪就已经提出,但是并没有显著性的成效,在改革开放时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础之上,在2016年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笔者通过分析,其中明确提出要保障人民健康,并要加强健康教育、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则需要在学校体育领域内构建“生命教育”,其中包含的有道路交通安全、消防问题、溺水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生命教育”在这种背景下的引领性,正式对“生命教育”开始进入深入研究的阶段。

2.生命教育的内涵

笔者认为生命教育是教育中的一部分,主要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各种层面通过各种形式的讲座或者教育活动等形式对学生或者青少年进行生命价值观的纠正与协助对生命的正确认识,而笔者通过整理知网文献与相关资料,从不同视角将生命教育的概念进行以下三种划分:

2.1 思想政治层面

从学校与社会特别关注培养青少年对待生命教育层面的认知程度与态度、更细致的划分就是从:教师通过教学其引领青少年去敬畏生命、明白与了理解本人活在世上的重要意义、学会如何去珍惜与爱戴自己与他人的生命、重视其他生物的生命意义、追求人生的生命意义与的生命的价值;

2.2 教育活动层面

以教育活动的层面理解来说:“生命教育”不仅是一种关于体育学科的基本内容,还是一项围绕生命的教育活动,不仅如此还要要求教师认真地去寻找关于生命的隐性课程资源和教育活动中具有的独特内涵,寻找在这些本身就蕴含的在教学科目中的生命教育理念和举办相关生命主题的教育活动中的隐形资源,为了能让实施的生命教育情况达到教育目的。

2.3 宏观与微观层面

广义上的生命教育是一指一个生命个体作为价值追求的教育活动、是一个依据教育的全面发展模式对个人生命教育与全面的对生命进行的教育,分别从自我对人生的肯定和尊重自我的生命,以及对其他人、社会、自然界、宇宙等各个领域中,只要有关生和死价值等方面的研究与探讨,而在狭义方面对生命教育的诠释:是一种帮助教育者树立符合新时代人生观的一种教育行为,由浅到深层次分别从对生命认识与理解,再对生命的尊重,其次再到热爱生命的价值观树立,进而渐渐能够让学生形成珍惜自我与他人生命的正确生命态度。

3.从教学资源角度分析存在的不足

3.1 从教学资源中显性资源分析

通过整理文献与资料分析,通过对教学资源中生命教育过程中的分析一系列问题,从中可以发现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由于出现教学器材的缺乏、健康、安全、生命等方面内容的不足,以及对学生思想观念上对生命教育的欠缺等多方面造成了我国学校教育中学生普遍存在安全意识薄弱,造成在遇到突发的情况时对自我的保护较差、危险环境中逃离能力较差、在野外进行生存方面知识与能力较为薄弱。

3.2 从教学资源中隐形资源分析

体育教学的现状是虽然有“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但是相关“生命教育”的理论知识有效融入度有待提升,在课程中以体育学科内容为主要内容,生命教育的实践部分在体育课程中的比例较小,例如体育课程中没有过多的“安全演练的相关内容”,只是泛泛而过,没有确保教育内容(生命教育)的实施完成和受教育者熟练“生命安全”的程度、在体育突发的事件过程中,并没有过多的现场指导教学,再如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由于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上的不合理和受教育者对体育运动的技术动作理解不清晰,两者一味追求竞技状况,而忽视了动作的规范性,久而久之会出现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这些总体来说是没有完全理解生命安全教育的、没有转变为的社会生命安全教育价值观,而且在体育课程中缺少具有国防教育这个角度去进行生命安全教育。

4.生命教育的发展与憧憬

4.1 相适宜的特征是发展的本源

4.1.1 相融特征是具体表现

通过整理资料可以发现,通过分析学校体育与生命教育之间的联系,学校体育课程层面和生命教育层面来说,两者在内容上、特征都具有较高的相融性,因为这两者教育的本质以身体运动和锻炼为基本的实施手段,依据生命教育与体育教育两者各自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以学校体育教育为平台,以体育与健康课为基本教学手段,充分贯彻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过程,其生命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的内容上让学生在教育过后能掌握基本的生存方面的有关技能的与生活方面需要的特殊技能就是拥有良好的生活心态,通过教育从而达到锤炼学生坚强的意志、能够增强学生在心理方面的抗压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单独思考能力与处理的相关能力。

4.1.2 教育本质特征是发展的动力源

从学校体育教育的本质分析,其主要是通过体育运动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门实践性课程,通过体育内容方面分析,体育课程建设中的体能模块与运动技能模块的领域内学习中能感受运动带来的乐趣、运动项目技术的挑战、运动本身的激情、体育运动比赛来的超越,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睦相处与;良性的合理竞争、体育运动过程与生活中失败的体验与获取成功的喜悦过程、认识人生成长过程的衰败与生命的勃勃生机。

4.2 挖掘根源的共性

从根源上分析其实是助推青少年阶段学生在生命健康教育趋于完善的基本内容,通过体育教学目标的理解,体育教育的运动能力目标主要是在于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但是体育教育更重要的教学目标是情感体验目标,其目标的体现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比较困难的教学内容来磨炼学生意志,而其“终身体育”指导思想是让学生树立一个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的良好的态度与主动参与运动习惯,从而能够促进学生对生命健康的正确理解,同时传授相关的健康保健知识,促进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4.3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体系

通过以学生为教育主体进行分析,在学校体育课程中进行生命安全教育,就是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主要为了维持青少年阶段中小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三方面的健康,生命教育旨在为提高青少年阶段学生在生活中的外界环境的影响因素对受教育者在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等方面的显著提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要依据青少年学生阶段的不同身体、心理发展规律特点进行,以体育教师作为生命教育、体育教育过程中承担的教育主体地位。学校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是新时代必要趋势,也是必须要开展的,为什么一定要开展,其基本原因就是教育的根本就是育人、为受教育者角度出发,去引领青少年阶段学生树立生命安全意识,同时要求学会必须学会保护自己生命的求生、应急处理等技能,确立正确的生命安全观,提高保护生命的能力。

4.4 体育教育目标中融合理论文化知识

根据国家颁布的体育课程标准中“立德树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无不是在强调“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还有体育课程目标的分目标中体质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三大目标中的都是体育领域的“生命教育”的真实写照,但是往往理论知识是不够的,知识将其在体育课程的实践中操作中进行融入。

4.5 实施模式的现状与开展的策略

通过整理资料,主要以体育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的模式与形式方面进行分析,目前学校体育中开展生命教育的模式主要是围绕生命安全教育系列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思想活动,主要保障个体的生命、安全防范与生存措施,例如通过现有的生命健康资源在体育课程中进行不同类型的模式开展。

总结

生命教育与体育教育两者都是教育的组成部分,而生命教育蕴含的本质特征必然需要在体育课程中去实施,同时两者的贯通融合发展趋势是可观的,也是新时代体育教育的发展潮流,笔者通过分析其,可以发现在各个阶段的学校体育中,开展的主要是关于个人领域一些方面的生命安全教育活动类型,在学校中开展的形式也比较多姿多彩,但是总体来说是比较缺少社会层面的实践能力和学校对“生命教育”的教育资源挖掘与没有构建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

猜你喜欢
生命安全生命体育
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设置的困境与策略研究
新都区:强化工伤源头治理 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守护“洲岛”民众生命安全的卫士
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设施选用经济性分析——以G312无锡段为例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