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双红
商丘学院 人文学院 河南 商丘 476000)
由于网络语言的迅速发展,呈现了与规范传统语言的不同特点,新兴网络词汇简洁易懂、不拘泥于固有的语法规则和构词形式,在网络词汇快速更新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实词所具有的含义慢慢趋于虚化,并且向词缀功能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传统的语法规则。而语法化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因此,笔者也将从网络语言的发展层面来分析其对语法化的推动作用。
语法化现象早在十一世纪的宋代提出虚字学说时就已经存在,到了十三世纪的元朝,明确提出了“虚化”这一概念。清朝康熙年间,袁仁林著有《虚字说》这本著作就是研究了我国古代实词虚化的现象,对后世虚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语法化问题作为正式的理论提出就是在近几十年,关于语法化的定义也众说纷纭。沈家煊和杨成虎认为,语法化通常指的是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的过程或现象,是实词虚化为语法标记的一个过程。刘坚等认为,通常是某个实词因为句法位置、组合功能的变化而造成的词义的演变,或者因词义的变化而引起的改变,最终失去了其原来的词汇意义,在语言中表达某种语法意义,变成了虚词。语法形式的演进是从语法化程度较低变为程度较高,从开放变为封闭,从具体变为抽象。
语言是人们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语言。语言既有稳固性又有渐变性,只是语言变化的速度相对比较缓慢,不易被人们所察觉。在今天网络信息交流如此快速的境况下,人们热衷于对新词的创造和使用。为了适应这种社会快速发展的生活节奏,就要求我们遵循语言的“经济原则”,要用最简洁的语言来传递最高效的信息,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也随之简约化,这是现代汉语发展的一个趋势。我国网民中学生是最大的一个群体,网络上新兴的个性化语言更加容易被人们频繁地使用和普及,而网络语言的流行,势必会导致新词汇和新用法的增多。比如网络词汇中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赞叹,不再说“厉害”而说“巨强”、“巨好看”,其中“巨”不再表达巨大的意思,而是表达了极度、非常的意思。由此可见,在网络词汇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独有的特点:
网络词汇在形式上越来越简洁。在特定语境中,不必同传统语言一样严谨而是缩略用语。例如拼音缩略“awsl”是“阿伟死了”的减缩,指的是看到喜爱的事物或人时的激动亢奋的心情;“hhh”就是“哈哈哈”的意思;“lz”就是“楼主”在论坛或者贴吧平台上发帖的人;英文词汇缩写“PK”是“playerkilling”的首字母减缩,引申为对决之意。这种简洁化的现象是受到了语言的“经济原则”的影响,人们为了节约上网时间和金钱,用更少的文字来表达更丰富的意义。在如今这个网络充斥了我们大部分的生活和工作的社会下,网络语言变得更加经济高效,人们更加重视信息传递的效率,用最简洁的文字传达最重要的信息,这势必导致语言在形式上的简约。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际的手段,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传递着情感,但是网上交际没有语音、表情和动作并不能充分准确地表达信息和情感,所以人们利用键盘上的符号使网络语言更加生动活泼,通过符号或字母的组合,组合成人的动作或脸谱形象,用来表达当下的心情。例如“Orz”从整体形象上看是一个人跪拜在地,表达了人们受到挫折后颓败的弯下了身子,这个组合形式简单传神。最开始源于日本,后来网友们打字时发现只用三个简单的字母就可以表达失望的情绪,于是便在网络上流行起来。并且使用范围更加广泛了,又有“佩服得五体投地”、“垂头丧气”、“真是被你打败了”等多种含义,之后这种“颜文字”风靡一时为大众所喜爱。
用音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替代原本严谨的词语。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闲暇之余人们常在网上寻找轻松愉快的内容释放压力。网络语言相对于传统书面语自由度更高,在网络这个空间中,网友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谐音化的网络词汇既新颖有趣又可以提高打字效率。例如“蒸煮”即“正主”,发帖子或发微博者本人;“520”即“我爱你”的谐音;“88”即“拜拜”的谐音。没有了语法规则的限制,网络词汇的使用既灵活多变又省时省力,并且这种幽默的语言与年轻人求新的不落伍的心理相符合,受到网友们的竞相追捧,使得新兴网络词汇得以广泛传播。
语法化研究是每一种语言形式都必然会经历的一个过程,网络为语言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语用环境,有了一些新的构词方式,表现出了语法化倾向。例如“精”、“门”、“控”、“热”、“族”、“裸”等词汇就顺应了这种构词方式,随着具有相同特性的事情出现,就会产生一系列的新词汇。正是由于网络语言具有简缩化、符号化、谐音化的特点,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推动了构词形式的固定化,词义的虚化,也就推动了语言形式的语法化进程。
语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新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词和旧词新义等现象,有些词汇语义逐渐虚化,语言中语法化现象的产生成了必然。新兴词汇的使用不仅是新时代背景下新的社会文化的反映,而且符合当代社会人们不拘一格的心理,满足了人们追求新颖、个性解放的表达需求,更大程度地挖掘了汉语在语言表达上的可能性,使得汉语表达更加高效与多样化。很多新词汇是通过引申、隐喻等方式给旧词赋予新义,前文说到,“戏精”的贬义用法就是最先出现于网络并被广泛传播和使用。随后又出现了“杠精”、“柠檬精”、“睫毛精”等词汇。“精”从原本具有名词、动词、副词、形容词词性的一个语素,发展到现在逐渐虚化为词缀,形成“词根+词缀”这样一种构词形式。并且“精”只是庞大的网络词汇中的一例,还有许多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构词方式形成的网络词汇,它们构词能力强,语法规则和句法位置逐渐固定,并能够不断衍生新词汇,从原本既有词汇意义又有语法意义的实词,转变为只有语法意义没有词汇意义的虚词。正是这些网络词汇在语义上的发展演变,推动了词义的虚化。
创新用法是语法化的必要条件之一,新时代的人们为了丰富语言的表达方式,总是会创造性地使用语言,从而导致了语言的语法化现象。这就使得传统语言中固有的结构形式不再满足语义表达的需要。我们现在使用的网络语言正是现代汉语创新用法的最主要的来源。网络对于语言形式的使用限制比较少,所以创新的构词方式也是层出不穷,例如传统用法“很+形容词”现在创新用法“很+名词”有“很男人”“很女人”等,为大众所接受和喜爱。这是网络新词产生并流行的重要原因。另外,高频使用是加快语言形式语法化进程的必要条件。网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网站不胜枚举,网民的数量也数不胜数,人们都有着好奇和追求潮流的心理,所以,一些网络词汇会在某一段时期使用频率特别高,并且衍生出一系列词汇,构词能力较强,使得构词方式逐渐固定下来。正如储泽祥所说,现实中语言的语法化主要依赖的是历时厚度,而网络语言的语法化则依赖于共时强度。正是网络语言的这种共时强度加速了语言的语法化进程。
语言接触是语法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文化交融促使语言接触,随着网络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离不开网络语言。而人们在网络中的交际没有时空的限制,一个新词汇、新用法,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可以被所有人知晓。例如,“晒”是“share”的音译,网络用语意为炫耀,微信作为即时通信软件用户庞大,人们喜欢在朋友圈分享生活,使“晒朋友圈”成为时尚。由于网络是相对自由的,网络语言有着很大程度上的随意性,使得语言接触更加密切。虽然,网络语言呈现出来的是书面语,但是,更像是平时说的口语,不需要严谨的句法形式。“戏精”一词通过隐喻的方式,连接了演员与非演员的相似性,是说话者的主观评价,用简单的词汇表达丰富的意义,生动形象的特点给人一种新鲜感,所以才被网友们灵活运用在交际中。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国家、民族间的语言接触和借用也不断扩大,大量的外来词融入到了汉语中,如汉英融合词“打call”、中日融合词“佛系”等新兴词汇。汉语只有社会的发展中不断向前变化,才能永葆生命力和创造力。尤其是网民感兴趣的语言形式,它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李阳认为这是属于“病毒式的传播”,这种快速的传播大大加快了语法化的进程。
总之,网络语言的创新用法相对较多、传播较快,使用频率高,同时也使语言接触更自由和便捷,所以网络词汇的发展对语法化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当然,网络语言中的语法化不一定都能进入现实语言或普通话,使用时间也不一定很长,但是只要它在网络中被活跃使用,并且有比较好的交际作用,那么它就不容小视。我们研究汉语语法,就要注意语言的语法化,尤其是正在进行的网络语言中的语法化现象,对描写和分析整体的语法化进程是非常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