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展示技术让文物展品再次鲜活,蹦出“新生命”

2022-03-05 22:56张晔
商展经济·下半月 2022年2期
关键词:数字技术

摘 要:本文通过对近十年数字展示技术的分析、梳理、应用,进一步探讨文物展品保护性开发与数字展示技术相融合的创新点,以及文物展品如何“鲜活化”立体呈现、蹦出赋予文化内核的“新生命”,提出未来数字展示技术对文物展品继续创作的展望与建议。文章针对文物展示领域技术单一、科普互动性低、成本高等现状,利用“數字展示技术”,如线上的H5线上展馆、App数字展馆、展馆互动游戏、展馆IP动漫、展馆新媒体推广,线下的CAVE沉浸式展馆、全息数字化舞美、多媒体数字展馆,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如何进行文物展品“鲜活化”升级的数字实现手段。对多维度运营渠道进行探索、结合“IP+文物展品”升级打造、开发文物衍生品、文物展品带货策略及“博物馆+动漫”的组合打造进行综合性的数字化升级,以互动、数字化的展示形式,通过新媒体技术、交互还原手法,实现了文物展品“鲜活化”数字还原展示,帮助历史文物“活”起来。在保护文物展品的同时,降低成本,多维度开辟了一条全新的保护性展示途径。同时,更加全面地进行演绎式的展示体验探讨,研究用技术增强历史文化的互动性、趣味性,提高受众的接受认知程度,增加历史文化普及工作的传播效力。

关键词:数字展示;数字还原;互动展示;文物展示;数字技术

本文索引:张晔.<标题>[J].商展经济,2022(04):-011.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1 数字展示技术发展历程

数字展示技术在我国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最早的数字展示形式是平面静态的三维效果图,早期的三维效果图被广泛地应用在建筑可视化表现。90年代末,三维动画的出现使数字展示效果从静态图片转化成动态视频影像,内容丰富的同时,应用范围、领域也更加广泛,此阶段,数字展示行业的雏形也逐步形成。近年来,随着数字展示行业的蓬勃发展,数字展示技术逐渐被大众熟悉与接受;多种数字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博物馆、科普馆、文化馆、展览馆、规划馆等展示空间;公众在参观展馆的同时,从早期的被动接收转化为互动式学习、主动式探索、自适应式升级,极大地丰富了展示空间的数字化、立体化、多维化,增强了文博展示的互动性、链接感、趣味性。

2 数字技术在文物展示领域的运营策略

2.1 H5线上展馆搭建

2020年,一场疫情使许多行业受到冲击,包括高度依赖“人流量”的展览展示行业,在人流被限制的情况下,数字展馆显得尤为重要,不仅突破了空间与时间的局限,还打破了传统的观展模式,成为全新的沟通交流方式。在线下活动严重受限的情况下,公众越来越依赖网络,经过疫情长时间的行为改变,已经建立了新的行为方式和需求模式,而展览展示生态圈也需要根据新的消费方式、行为逻辑等及时做出相应的正向调整。同时,随着部分成长起来的90后、00后越来越习惯精致的“懒惰”生活,更需要有效率的生产生活方式,线上观展随看随停、随开随关的720°全景观展模式,越来越多地融入大众的观展行为中。传统展览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很多临展项目,大家还没来得及观展,展览就结束了,而线上展览可以无限期延迟布展时间,省去观展旅途奔波、节约布展经费及维护经费,是当今文物展览不可或缺的补充展览形式!

2.2 APP数字展馆开发

区别于H5数字线上展馆,APP数字展馆功能更加强大,开发周期较长,开发架构更为完善。数字博物馆建设于数字空间之中,和传统博物馆最大的区别是可数字化的虚拟游览博物馆展品内容,这类展品既可以是实体博物馆中的文物展品数字化,也可以是直接以数字形态为本体的信息。数字展馆弥补了传统展馆的弊端,是未来发展大趋势,同时两者相辅相成。相较于传统博物馆、展馆只能看,不能听,更不能进行有效互动;数字展示技术的出现成功吸引了公众的兴趣,丰富了文物展示的内容和方式,有助于发掘博物馆的文物展品神奇历史底蕴、故事脉络。数字展馆不需要花费场地建设费用,利用数字展示技术,以三维数字化场景的形式,用视觉效果与受众产生互动,全方位地展示展品,将最接近真实的展品形象直观地带给公众。

2.3 裸眼3D展示技术

当前文物展示领域,裸眼3D展示技术的运用已十分广泛,对于展示中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起到了极大的协同作用。裸眼3D展示技术能使受众具有更强的真实感、生动感,用具有时间性的、动态的、故事性的虚拟影像来展现文化历史,达到了受众参与体验的目的,并配合环绕立体音效,借助超大逼真全景画面,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视觉效果上,使观众实时观看到展台上立体的虚拟人物和历史故事,画面营造出亦幻亦真的视觉历史文化氛围。裸眼3D展示技术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相信未来会为受众带来更好的观展体验。

2.4 全息数字展示技术

观众可以通过全息数字展示技术360°全方位了解文物的诞生时间、经历事件及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内核;受众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到文物的三维数据信息,促进科研成果的开发、利用、展示、科普;部分遗失文物可以通过全息技术与声、光、电结合,超现实地立体呈现在观众面前。此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历史文化的科学普及率,增强了文物展品的交互式传播效果。

2.5 展馆新媒体推广策略

数字展示技术还可以用互联网思维,打造互联网文物展品新媒体推广策略。

(1)门户:线上展馆/博物馆;新闻发布平台/线上展示平台。

(2)微博:大V(KOL)/ 热搜话题,话题领袖发声,引发舆论传播。

(3)微信:公众号/朋友圈,信息传播,扩大影响,为微信传播建立基础。

(4)App:数字博物馆/展馆App;产品/信息发布平台。

(5)电商:线上商城/直播/抖音带货平台/文物展品衍生品展卖空间。

2.6 CAVE沉浸式场馆搭建,让展品“活起来”

CAVE沉浸式数字博物馆是VR技术应用的一种升级体现,是由硬件、软件两个部分的系统融合组成:硬件方面,一般是使用四面LED拼接或4/5/6通道融合式互动投影组合;沉浸式展馆搭建完毕后,受众可以实地走进此空间,进行互动、体验、探索、触碰。软件方面,可结合展品故事、文化知识等进行沉浸式展示;受众沉浸式地置身展示场景中,共情地体验展示内容。同时,受众也可以用手势与传感设备联动,控制互动程序,与数字展品空间环境进行实时交互。CAVE沉浸式场馆搭建,让文物展品多维立体地呈现在受众面前,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物展品1∶1仿真的体验环境。

2.7 传统文化,全息数字化舞美呈现

当前,全息数字化舞美技术运用十分广泛,涉及各个领域。如大型晚会活动,利用全息数字化舞美技术,可以突破历史文化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与想象,用具有时间性、故事性、动态的互动影像来展现历史,从而使受众获得真实的体验感。在晚会活动上,3D全息影像技术能使受众有更强的真实感,借助新媒体技术,营造出亦幻亦真的视觉氛围,使观众自觉身临其境,这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实现手段,也是未来展示历史人文故事的优质实现途径。数字互动节目设计与开发技术也是未来晚会活动、景区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项添光增彩的技术。2021年大火的河南台《唐宫夜宴》《中秋奇妙夜》系列晚会,既增添了节目的可观看性、丰富性,又让传统文化在新技术的支撑下有了新的传播驱动力。

2.8 “云游”博物馆,打造线上线下融合新模式

由于新冠疫情,多地文博机构暂停开放,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放了“线上展馆”。观众通过其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平台,可进行线上展览观看,或借助全景虚拟技术等在线逛展馆。公众借助科技的力量逛博物馆的方式也发生了质的飞跃,“云游”博物馆的官方人员直播带领游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也为博物馆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可能。随着线上技术的发展,“云游”博物馆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展者在线参观博物馆;博物馆直播、博物馆讲座、博物馆网红打卡,等等,也吸引着众多观展者参与其中。将线上展示、直播、讲座、销售等逐渐变为常态,是博物馆发展的择优方向。博物馆的影响力不应该只在博物馆内,通过结合线上的数字化展示形式,吸引观众,反哺线下,将使博物馆蹦出“鲜活”的新生命。

2.9 “IP+文物展品衍生品”升级打造

“IP+文物展品衍生品”的升级打造需要找准文物展品的核心定位、内容创造、产品打造、精细运营,创造文物展品的升级价值。我国文博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早已从早期的观光旅游进入以文化内核为驱动力的交互式传播方式。在以打造“IP+文物展品衍生品”体验为核心的时代,IP已经成为每一个博物馆都想迫切拥有的。从游览角度来看,IP不仅是知识产权,还是具有文化特征的吸引物,对文博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价值。“IP+文物展品衍生品”通过激活文物展品,焕发出新的生机,创造了更多、更大的价值。通过文物赋能,形成新的IP,创造更多的价值;新IP的挖掘与打造是未来博物馆焕发新生命的一把钥匙!

2.10 文物展品带货思维与文物衍生品复购率策略

目前,国内的文物展品衍生品多为日用品、潮玩、出版、游戏、动漫多个领域;衍生品文化独特性、品质、更新率、铺货率等方面也积极地促进了产品复购;线上带货、KOL推广等也是促成复购率高的因素之一。文物展品衍生品除了传统线上商店、众筹、裂变等预售模式外,还可以利用销售数据、销售模式更好地解决中小团队生产上的估量问题、库存问题,对中小企业现金流提供帮助。为文物展品赋予新鲜的带货思维,让文物展品更“鲜活”地出现,有利于多维地传达其独有的文化内核!

2.11 “博物馆+动漫”组合打造,帮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动漫”组合打造,帮文物“活”起来,把文物展品、孤傲学术转换成可爱的卡通动漫作品,“高冷”文物瞬间变得活泼起来,通过移动互联网的爆炸性传播,让生冷硬的博物馆“圈粉”无数。对于目前国内外数字科技企业来说,简单地让文物动起来的技术已相当成熟;难点是如何还原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核。未来,“博物馆+动漫”是历史性与审美的结合,是历史性与趣味的结合,是知识性與现代性的结合!“博物馆+动漫”在实地打造中,需在严肃性和趣味性上寻找一个平衡点;以动漫手段讲述文物故事,不是随意的亵渎与戏说,需要立足于学术研究,深入挖掘文化内核,坚持严谨的学术知识、学术原则。同时,实现趣味性、故事性与学术性的统一,要求主创团队具有综合性、多学科、艺术化的人员协同作业,美术、导演、设计、开发、三维等核心技术人员都需具有相应的学术素养,在与技术公司的合作中,共同发挥协同作用。

3 文物展品“鲜活化”的结论及意义

3.1 数字技术赋予文物展品“鲜活化”的意义

(1)在文物保护方面:修复数据的丢失导致很多文物不能完整地展现,影响相关专家的科研及对公众进行展示与科普的效果;利用数字还原技术,可保存大量完整的文物三维数据。

(2)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对历史文化的了解与认知需求也逐渐增加,急需新的展示技术手段搭建文博学习交流平台。

(3)对重大文博项目的三维还原:通过交互系统,实现即时预演、现场模拟等功能,为重大项目的实施提高效率、保障人身财产安全。

(4)结合声、光、电技术,在不失真实感与趣味性的同时,“鲜活化”地展示文物,在未来观展中,通过技术整合,为公众的体验感带来前所未有的革新!

3.2 文物展示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1)博物馆展览展示形式单一,特级保护文物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导致老化。

(2)观众只能通过讲解员了解更多文物信息,部分博物馆讲解员数量有限。

(3)部分遗失或缺损的文物只能通过手绘图或文字说明向观众展示。

(4)文物的保存、修复、整理等工作量大,人力成本高。

(5)专家学者研究查询资料烦琐,工作效率低。

我国数字展示技术研究起步较晚,增长速度却不容小觑,有别于传统文物展示形式,采用数字化、全方位、多维度进行展示、宣传、保护、研究、开发等,使文物展品在保护性开发上,更简单易行、可复制。采用更加全面、安全的数字技术进行展示,增强了历史文化的互动性、趣味性。同时,也增强了受众对历史文化的主动接受度,进一步增加了历史文化普及工作的传播效力。

3.3 数字技术如何突破难点

(1)信息数据采集,把文物展品的数据收录至数据库,并采用双重保护保密方式存储;在部分特殊物品数据采集的过程中,采用非接触式扫描,以保证物品的完整性。

(2)数据分析利用三维软件1∶1模型并结合原有文献资料等,集合声、光、电等手段,以触、听、观、感的立体形式更大限度地进行三维数字还原再现。

(3)重大项目实施必须确保具有完善的技术目标方针、针对性地做出数字展示技术方案,并根据进展情况邀请相关专家参与论证会,保障项目的顺利开展,完成项目整体研发落地对接工作。

(4)开展技术经验交流讨论会,助力数字展示技术的落地实施与完善升级。

(5)技术与文化充分结合,保留趣味性、互动性,增强文化性、历史性、科学性。

3.4 未来可在哪些方向延伸发力

随着CAVE、VR、AR技术的升级,观展变得越来越“震撼”!未来,随着5G的发展,博物馆的展览展示边界将变得更加模糊,“数字线上”看展将会成为新常态。文物展品可借助科技走到不同空间、城市、地域,真正实现了文物展品传播“无处不在”。升级后的数字展馆/博物馆可交互、链接、探索,丰富的多媒体技术将促进历史文化内涵更全面、更深入、更完整地进行表达。未来的博物,可以将一些脆弱的、保存条件要求较高的展品,应用三维、5D、多维等科学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进行文物展品的保护性开发,避免文物因保存不当引起损坏。如“互联网+华夏文明”线上博物馆展览,利用数字展示技术处处给人惊艳;用手拨动“碳墨投影技术”1∶1还原的“古琴”,一曲《广陵散》立刻绕梁余耳;运用CAVE沉浸式技术实现的“霓裳羽衣舞”,古代宫人随着音乐的出现,在画面中开始翩翩起舞。公众可以沉浸式体验历史文化视、听、感盛宴,代入感、沉浸感、共情感融入其中。突破时空和地域限制,用数字交互展示技术、开发文物历史典故,让受众开启富有启发性、体验性的“历史时空漫游”之旅。技术的升级与发展将促进传统博物馆向着“数字博物馆”“智慧博物馆”“5G·8K博物馆”迈进。复原文物细节的同时,助力文博保护,洞悉文物的“前世今生”,真正让文物展品再次鲜活,蹦出“新

生命”!

参考文献

王伟华.博物馆文化遗产的數字展示与实体展示[J].东南文化,2011(5):91-95.

李绚丽.数字展示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J].中国博物馆,2015,32(2):31-41.

郭树皓. 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开发特色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9.

刘刚,郑新.敦煌石窟壁画大型数字展示技术选择[J].敦煌研究,2005(5):112-116.

项靖雯.2017—2022年中国展览展示系统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R].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

张依倩.论新媒体在博物馆展示传播中的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18(12):204.

王文嘉.基于现代数字技术的书画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J].黄河·黄土·黄种人,2021(15):12-13.

郑玮. 数字技术赋能革命文物新活力  掀起红色文化传播新浪潮[N]. 21世纪经济报道,2021-06-30(2).

王红松.数字技术在博物馆文物展览中的应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6):130-131.

猜你喜欢
数字技术
数字时代的工艺美术摄影
浅析数字技术在电力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
论数字技术对影视技术的影响
数字化技术在高校博物馆中的应用
舞蹈创作技术的运用与研究
浅析产业化模式对中国动画发展的重要性
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探究
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研究应用
工业自动化中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数字媒体语境下的动画“新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