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娟
近年来,网约车的普及极大提升了公众出行的便利度,而其合规化运行也一直牵动着每个出行者的神经。经过上一年严厉监管后,2022年网约车行业将进一步规范化。
近日,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国家网信办等8部门联合修订发布《关于加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业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联合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多部门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联合监管事项进行了完善,对处置措施和操作流程进行了细化,对拒不改正者或下架其APP。
全链条监管
事实上,自2016年起,网约车服务便被纳入政府监管范围。2016年7月,多部门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下文称《暂行办法》)。该《暂行办法》规定,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从事网约车经营的车辆应当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从事网约车服务的驾驶员应当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
2021年9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加快推进网约车合规化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网约车合规化进程,促进网约车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不得新接入不合规车辆和驾驶员,并加快清退不合规的驾驶员和车辆。
然而,在实践中,网约车的合规化运行并非易事。数据显示,2021年11月,在订单超30万单的网约车平台中,滴滴订单合规率为44%,美团打车订单合规率为49.4%,伴个桔子订单合规率不足30%,都有着极大的提升空间。
从此次发布的《通知》来看,新政增加了事前联合监管要求,要求地方有关部门优化服务流程,严把行业准入关,督促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得接入未取得相应出租汽车许可的驾驶员和车辆。
同时,《通知》完善了全链条联合监管事项,将未取得网约车经营许可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网约车平台公司向未取得相应出租汽车许可的驾驶员和车辆派单及未按规定向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传输有关数据信息,存在低价倾销、欺诈、对个人在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差别待遇,危害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侵害用户个人信息权益,非法经营资金支付结算,侵害网约车驾驶员劳动保障权益,不依法纳税,危害公众利益、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等8方面违法违规行为纳入联合监管工作事项。
此外,《通知》还将事中、事后监管流程细分为发起、上报、处置等环节。对于网约车平台公司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经依法依规处理后仍拒不改正的,地级及以上城市相关部门报经当地人民政府同意后,可组织发起联合监管,逐级上报提请采取处置责令暂停区域内经营服务、暂停发布或下架APP、停止互联网服务、停止联网或停机整顿等处置措施。
對此,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采取多部门联合监管、多方发力整治网约车服务的乱象,是确保网约车在法治的道路上规范行驶的必要举措。“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联合监管,可以有效防止无资质的非法经营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干扰网约车经营市场,也能有效防止不合要求的驾驶人员混入网约车服务队伍,进而使合法网约车平台及司机的权益得到保障。同时也对广大乘客增加了安全可靠的服务保障。”
“龙头”不再
也有分析认为,在政府监管日益完善的前提下,网约车行业的竞争将日趋良性,行业进入者会增加,一些原有平台的市场占有率将收缩,由此促使整个行业重新洗牌。
据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截至2022年1月31日,全国共有260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环比增加2家,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398.8万本、车辆运输证158.3万本,环比分别增长1%、1.6%。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2022年1月共收到订单信息70 420.3万单,环比上升5.3%。
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网约车市场呈现出滴滴出行“一家独大”的现象,不过这样的局面在2021年的夏天开始出现变化。2021年7月4日,因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4天后,网信办等7部门联合进驻滴滴,继续进行网络安全审查。2021年12月3日,滴滴在美国退市。
截至目前,滴滴出行APP已经下架7个月。这意味着,在这7个月时间里,滴滴出行无法获得新的用户。不仅如此,在过去半年里,其日均单量锐减。数据显示,2022年1月滴滴出行的日均单量约在2 000万单,较2021年6月底其披露的2 500万单的日均单量,整整减少500万单,这对滴滴又是一次打击。
无疑,这给其他出行平台创造了机会。如整车企业们扶持的T3出行、曹操出行在2021年9月分别获得50亿元和38亿元的巨额融资后,用户增速大幅提升。
面对行业洗牌,有专家预测,网约车市场将出现“去龙头”现象,多平台共存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网约车市场将不会有另一个巨头来取代之前的滴滴出行。之前,滴滴出行之所以会占据‘龙头’地位,是因为在当年的补贴大战后‘快的’与‘滴滴’的最终融合,而且当时正处于玩家们进入网约车市场的机会窗口期。如今,红利期已过,加之国内各种规模的网约车平台多达200多个,未来还会有许多非网约车企业入局,乘客的选择也更多,不要说其他网约车了,就算是滴滴出行想要重回辉煌,恐怕也不会这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