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彦春 李丹丹
“双减”政策出台后,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舆论的焦点大多都在其中的“减法”,然而学习政策后就可以知道,“双减”政策中,“减法”是纠偏,“加法”才是重点———一共30条的“双减”意见,有16条都在做“加法”。在此背景下,综合素质被提升到了突出地位,教育将回归校园主阵地。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综合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育形式。它有机衔接了理论学习与课外实践、课堂教学与旅行体验,有利于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促进书本知識和生活经验的融合。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教育方式不断多元化,研学旅行既把学习融入旅行体验中,也把旅行升华成为学习活动,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家庭的认可。“双减”政策下,研学旅行市场可能由学校主导向家庭主导转变。
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以下称“大同营地”)作为国家级研学营地,必须调整课程内容、提高服务水平、转变工作模式、构建评价体系,以满足家长、学校、学生对综合实践的需求。
课程是研学实践教育的灵魂和主体。“双减”政策下,大同营地特别重视研学课程的设计、升级、更新迭代,挖掘特色资源,进行深度研究,提升内涵品质,做到研学资源和课程的独特性,开启沉浸式研学模式,力求开创“人无我有,人有我独”的局面。
首先,红色研学教育在建党百年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大同营地不断创新红色研学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提升红色研学教育的内涵,挖掘红色研学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大同营地紧紧围绕党中央提出的“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指示精神,在大同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深入引导学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并将党史学习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五色课程”、研学实践活动的红色主题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深度融合,同时在实践中渗透“游山西·读历史”活动,积极探索、开发精品研学线路、课程,旨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积极性,真正将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和优良革命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热情,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研学实践教育的结合运用,是响应国家号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举措,也是文旅融合发展的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性、参与性和实践性符合研学旅行的要求,而青少年学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主力军。大同营地自主打造“中国节”“中国艺”“中国戏”“中国药”等研学主题,促进学生与传统文化更亲密接触,在历史中熟悉历史,在非遗中传承非遗。
第三,遵循陶行知先生“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思想,教育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根据劳动教育目标和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大同营地设置了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的劳动教育课程,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了解劳动场景、程序、技术,享受劳动成果,把真实劳动体验过程中获得的劳动感悟或理论运用到自己今后的劳动实践中去。
最后,研学实践教育要赋能乡村振兴,发挥研学在乡土乡情和家国情怀教育、综合实践教育、品德教育、劳动教育中的作用,把文化资源整合为研学课程内容。为了开发面向广大学生、适合当地乡村振兴的研学路线,大同营地通过确立受众、整体调研、定好范围、巧设项目等步骤设计合适的乡村研学活动路线,为当地乡村带来了实际的效益。实践课程紧扣当地特色项目,详细解读这些项目的发展模式和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大同营地提出可以将研学成果拓展为实际可衍生的文创产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与产业振兴。
研学实践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参与,才能实现快速发展。这其中特别需要研学营地、研学基地、县区活动中心和政府多方的共同推动。“双减”政策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因此,对参与研学实践的营(基)地和县区活动中心而言,重点是将品牌做好、将服务做精、将安全做细。要在保证青少年研学安全的前提下,针对研学旅行市场自身的特点,开发出富有竞争力的研学实践教育产品。
目前,大同市拥有国家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一家(即大同营地)、国家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一家(即平型关大捷纪念馆)、“游山西就是读历史”省级研学实践教育示范基地两家(即云冈石窟和大同市博物馆)、市级劳动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两家、大同市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4家,大家互相搭台,将落实“双减”政策作为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对自身进行重新定位,制定中长期的共同发展规划,为学生制定个性化“菜单式”的课程服务,让每一名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课程。
另外,目前暑期托管服务和课后托管服务方兴未艾,但学校在课外资源和内容供给上,与家长、学生的多元个性化需求还不匹配,更需要倚靠社会力量。研学营(基)地、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要通过网格式覆盖,充分利用自身场地、师资和课程优势,参与到校外公益性托管服务中去。
研学营(基)地和县区活动中心要主动与市场接轨,不等不靠,用优质的服务和高效的课程去适应市场,主动与学校、家长对接,提供校外阵地和定制服务,为学生职业体验、社会实践和生涯教育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家庭、学生共享优质实践教育。
大同营地自主研发了适应中小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五色”社会实践课程,即红色国防军事、橙色民俗文化、蓝色科技创客、黄色生命安全和绿色户外运动拓展,开启了半研学、半实践的复合式校外教育工作新模式。大同营地依托地域特色与区位优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劳动教育要求,自主研发了“中国古都天下大同特色寻访之旅”“晋冀蒙金三角边塞文化寻根之旅”“北魏王朝民族融合历史寻探之旅”和“红色革命精神明志传承寻梦之旅”四大研学主题、30条研学线路和50余门实践课程。积极构建“乌大张”研学联盟框架,大力开发“1+X”(大同营地+县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和“1+Y”(大同营地+研学基地)校外教育共同体,将点连成线,将线织成网,为学生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校外教育新体验。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要求进行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突出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大同营地建构研学旅行中体验式学习评价标准:一方面是尝试弥补研学旅行课程评价缺失环节,使课程要素更加完备,指导教师更加规范、积极地思考研学旅行课程中有关评价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期望基于评价,能够引领教师在开展研学旅行课程实践当中有所参照,持续对研学旅行课程中的诸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尤其是由于时空的变化,研学旅行课程对传统课堂教学策略的变革甚至是颠覆性的。
回首往昔,大同营地步履铿锵,已走过了艰辛创业、潜心立业的历程;展望未来,在全新的一年,变革已悄然开始,未来泛研学与营地教育行业、亲子游行业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向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而在市场被逐步释放后,或许会出现更多新的产品、新的业态,给校外教育带来不一样的风景。研学实践教育需要在融合中前进,需要依靠多方通力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走向高质量的课程、实现高规格的育人价值。
(作者单位: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大同市平城区第四十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