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华(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建设路小学西校区 277100)
陶行知教育思想内容涵盖面较广,主要包括三个基本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师在结合陶行知教育思想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时,可以从这三个基本点出发,探索更加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能力和心理状况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发展和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传统文化等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生活即教育”这一基本点包含了三个含义。一是“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生活本身具有教育人、塑造人的基本作用。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应当重视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多加利用生活中的审美现象、事件等丰富学生对文学作品、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感受能力,尤其是在语言使用方面,教师要多加重视并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语言文化现象,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经验校准自身的发音,学会识字、组词、造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基础语言知识储备。二是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学生过什么样的生活就会获得什么样的教育。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就是社会改造,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纵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为此,教师应重视将学校生活融入学生的日常,使他们能够在学校当中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确保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加以表达,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适应能力,使其在兴趣和习惯的驱使下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从而更好地消化知识、应用知识。三是教育具有终身性,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要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将自己课上所学的识字方法、表达技巧、阅读方式、审美途径等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学会感知生活中的细节和趣味,从而树立终身学习的良好观念。
例如,教师在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中 《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进行教学时,可以组织本班学生在导入环节当中,共同关注生活当中常见的古代建筑、自然风景等,以此有效丰富学生对鹳雀楼、庐山瀑布等人文与自然景色的认知,引导他们从诗歌当中感受诗人的审美方式和鉴赏方法,以文学角度体会我国壮阔的大好河山,从而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审美体验和爱国情怀,使其从生活经验中挖掘细节、表达自己的个性审美体验等,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审美,同时学会将生活中的审美经验加以应用,有效落实“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在传统教育教学当中,学校教育往往与学生的社会生活脱离,学生学习到的语文知识很少被应用到实践生活当中,这就导致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不全面,难以发展和培养他们自身的核心素养能力,背离了教育的初衷,不利于构建高质量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到“好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使他可以贡献社会。换言之,好教育是养成学生技能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独立生活”。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落实社会即学校的理念,重视将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和需要接触到的社会生活内容与学校教育相融合,确保学生能够在学校环境中感受和体会到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进而有效发展学生在情感、品德、素养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语文教师在贯彻“社会即学校”的理念时,除了要丰富学校生活中的内容外,还要重视扩大学校教育的空间,着眼于学生的日常劳动生活。注重带领学生从实践中总结和归纳语言现象,了解不同词汇在不同社会生活下发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从而方便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观念、感受语言知识与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课上所学知识加以灵活应用,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发挥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作用。社会即学校教学理念的落实能够帮助教师创新语文作业形式,将传统教学中繁复、机械的书写类作业转变为重视发展学生实践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的作业,有效提升学生完成语文作业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语言知识的渗透效率。
例如,教师在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中“坐井观天”教学时,在布置作业的环节落实和贯彻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观察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昆虫或者动物,在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外貌特征等基本信息的前提下,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并结合《坐井观天》中作者对青蛙这一动物特点的描写以及思想内涵进行故事创作,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好奇心和表达欲望,有利于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作业完成兴趣,从而有效丰富语文作业形式,进一步发展学生在写作创作、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素养和能力。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主要是指教的方法取决于学的方法,学的方法取决于做的方法,在教、学、做中,做是教与学的核心,同时教学做之间不可分割,教师拿做来教才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才是实学。陶行知经常说“行是知之始”。为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应当重视利用“做”来贯穿教与学,以此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激发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多加应用实践活动来发展学生在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交际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同时从实践当中收集和整理学生自身所必需的词汇知识、写作艺术等等。教师在利用做来贯穿教与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来提升“做”这一环节的效率和质量,确保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主动应用自己脑海当中的基础知识储备,乐于表达个性审美思想等。
语文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教学活动之前,向学生们传授系统的阅读方法、写作方法或者口语交际技巧等,在带领学生实践阅读课文片段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在教学后向学生们下达语文学习任务,引导他们与同组同学独立阅读其他课文选段,从中分析语言特色、写作技巧和作者表达的情感、思想等,从而引导学生在“做”中学习到多样化的写作知识,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印象,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注意发挥自身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作用,除了关注学生的交流状况和阅读情况以外,还要重视及时更正他们在实践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升小组合作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中《难忘的泼水节》进行教学时,可以首先带领班级学生共同阅读《难忘的泼水节》中的重点语句、句段等,从中总结出环境描写等写作方法,发展学生在阅读方面的技巧知识储备,在“做”中开展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活动以及描写少数民族节日的文本开展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将自己学习到的写作方法、阅读技巧应用到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来,使他们能够在“做”中习得更多的写作方法,进而提升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丰富阅读经验。
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注重在日常课堂教学当中落实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以外,还要重视及时反思和分析课堂教学中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落实情况,调整教学过程中不完善的地方,给予学生们更具有针对性的语文教学,有效发展不同学生的个性和审美观念。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应当落实多元化教学评价方法,对自身以及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以此为之后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分层教学奠定基础,有效提升生活教育思想的贯彻效率。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直观观察法关注不同学生在课上交流、实践作业活动、写作交流环节中的表现、态度等总结他们所具有的语言能力,之后,教师可以在课下与本班学生交流课上学习情况,以此开展更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表达生活,从生活中收集和整理多样化的语言现象、理解汉语文化等。此外,教师要多应用教育平台中有关陶行知教育思想得以落实的教学视频、微课素材等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在感受和了解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核的前提下开展更高质量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写作教学。
例如,教师在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中“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进行教学时,可以在课前多加利用教育平台中的资源,将本课的阅读教学、情感教育与生活教育思想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关注到日常生活中有关雷锋精神的文化建设场景,以此有效丰富和完善学生认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开展更加全面的教学反思和多元化评价。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陶行知教育思想时,应当重视多加应用新媒体时代下的多种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进一步提升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贯彻效率,给予学生更多、更丰富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加应用图片素材、视频素材、动画素材等帮助学生将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社会生活实践进行有机联系,引导他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同时表达自己对生活场景、特定事件的个性看法,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营造生动的教育教学氛围。此外,教师可以多加应用课件展示导学案,将陶行知教育思想和生活化学习方法加以阐述,方便学生学会在“做”中学,有效落实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节约教学成本和教学时间、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中“口语交际:推荐一部动画片”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多种动画素材向学生们展示他们熟知的动画情节,以此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交流自己的观看体验,从而有效丰富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展开对话交流、拉近师生距离。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空闲生活中关注的动画片来进行口语交际活动,提升学生交流审美趣味、生活经验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发展和培养学生表达思想、交流体会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陶行知教育思想在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的贯彻效率,发展学生在语言建构与应用、审美鉴赏与表达、思维品质的提升等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利于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优秀品格,使他们适应社会、感知生活,能够激发起学生对生活的信心和学习的兴趣。为此,教师要充分理解和感知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积极利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塑造学生,使学生成为具有独立人格、审美趣味、高尚精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