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酸液稠化剂的研制

2022-03-04 02:35:38任登峰李富荣白文路
钻采工艺 2022年6期
关键词:稠化剂螯合剂耐高温

张 伟,任登峰,李富荣,刘 爽,王 艳,王 桥,白文路

1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2 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分公司 3 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分公司老君庙采油厂

0 引言

酸化技术是有效改造碳酸盐岩储层的措施之一[1- 2]。其中,稠化酸通过在酸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稠化剂,提高酸液黏度,降低酸液滤失,能有效减缓酸岩反应速率,提高刻蚀裂缝穿透距离,从而得到广泛应用[3- 4]。但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面临的超深井越来越多,现有的稠化酸很难在高温环境下仍然保持良好的性能,大多表现出耐温性差、耐剪切能力差、增稠性能差的特点[5- 6]。比如,张俊江[7]等人合成四元共聚物TP- 17,以此作为酸液增稠剂,在20%盐酸溶液中加入3.5%的TP- 17,在160 ℃下剪切2 h黏度为30 mPa·s。GUO[8]等人通过在稠化酸中添加纤维来提高酸液的耐温能力,但该酸液体系在温度大于120 ℃以上时,增黏能力明显减弱。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丙烯酰胺(AM)和自制的有机铵盐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制备了耐温耐剪切性能良好的酸液稠化剂,并对其各项性能进行了评价。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实验药剂和仪器

丙烯酰胺AM(分析纯,凯茵化工);有机铵盐ATCS(自制);碳酸氢钠、柃檬酸、过硫酸铵(分析纯,济南孟乔化工);偶氮JZ- 1(工业品,山东万泰化工);乙二胺四乙酸EDTA(工业品,苏州华航化工)。BPH- 7100实验室pH计(贝尔分析仪器);Haake MARS 流变仪(美国赛默飞)。

1.2 实验制备

(1)称取一定量的AM、ATCS、水,并置于反应容器中,并搅拌均匀,确保反应单体的质量占反应药剂总质量的20%[3]。

(2)加热容器至指定温度,调节溶液的pH值,并通入氮气30 min。

(3)向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引发剂(偶氮、过硫酸铵)和螯合剂(EDTA),反应一定时间。

(4)将反应后制得的胶块放置在70 ℃恒温箱中烘干,最终研磨得到成品。

1.3 稠化黏度测试

按照SY/T 6214—2016《稠化酸用稠化剂》评价标准,按照20%盐酸+0.8%稠化剂的比例配制,在90 ℃、170 s-1条件下测试稠化酸的黏度。

2 酸液稠化剂的制备

2.1 单体的影响

在引发剂加量200 mg/L,引发温度25 ℃,pH值为5,螯合剂为400 mg/L条件下,研究单体加量对稠化酸黏度的影响。如表1所示,随着AM与ATCS质量之比由5:2增加至5:8,酸液黏度呈不断增大的趋势,当AM与ATCS质量之比达到5:10时,酸液黏度有所减小。这主要是因为,当ATCS浓度较低时,ATCS在AM侧链上嫁接的量较少,酸性条件下形成的聚合物分子卷曲严重,从而降低了聚合物分子的黏度。当ATCS加量过大时,会降低AM与ATCS聚合物的分子量,从而降低聚合物分子量浓度[9]。因此最佳的m(AM):m(ATCS)=5:8。

表1 单体质量比例的影响

2.2 引发剂的影响

在m(AM):m(ATCS)=5:8,引发温度25 ℃,pH值为5,螯合剂为400 mg/L条件下,研究引发剂[m(偶氮JZ- 1):m(过硫酸铵)=3:2]加量对酸液黏度的影响。由图1可知,当引发剂质量浓度由200 mg/L增加至300 mg/L时,酸液黏度不断增大,当引发剂浓度由300 mg/L增加至400 mg/L时,酸液黏度不断减小。这主要是因为,当引发剂浓度较低时,引发剂产生的活性单体较少,导致生成的聚合物量较少,从而减小酸液黏度。当引发剂浓度较大时,产生的活性自由基较多,导致活性中心较多,因而会减小聚合物的分子量,导致酸液黏度降低[10]。因此,优选引发剂浓度300 mg/L。

图1 引发剂的影响

2.3 引发温度的影响

在m(AM):m(ATCS)=5:8,引发剂浓度为300 mg/L,pH值为5,螯合剂为400 mg/L条件下,研究引发温度对酸液黏度的影响。温度是聚合过程中较为关键的影响因素,温度的大小主要影响反应的活跃程度。如图2所示,随着温度由20 ℃增加至45 ℃,稠化酸黏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当温度过低时,反应时间内AM和ATCS聚合不够充分,导致稠化酸的黏度较低。当温度过高时,温度对聚合物有降解作用,导致聚合物产物的分子链降低,从而致使稠化酸黏度降低。由此最佳的温度为35 ℃。

图2 引发温度的影响

2.4 pH值的影响

在m(AM):m(ATCS)=5:8,引发剂浓度为300 mg/L,引发温度35 ℃,螯合剂为400 mg/L条件下,研究pH值对酸液黏度的影响。由图3可知,随着pH值的增大,酸液黏度先增大后减小,当pH值为7时,稠化酸黏度最大。这主要是因为当pH值较小时,会伴随分子内和分子间的酰亚胺反应,影响聚合物的溶解性能。当pH值过大时,氨水的链转移速率高,难以形成大的分子,降低了聚合物黏度,因此最终确定最佳的pH值为7。

图3 pH值的影响

2.5 螯合剂的影响

由于AM在生成过程中残留着Cu2+,溶液中游离的Cu2+会阻碍单体的聚合,为减弱Cu2+的影响,加入一定量的螯合剂EDTA。在m(AM):m(ATCS)=5:8,引发剂浓度为300 mg/L,pH值为7,引发温度35 ℃的条件下,研究螯合剂加量对酸液黏度的影响。如图4所示,螯合剂加量在300~500 mg/L时,随着螯合剂浓度的增加,酸液黏度不断增大。当螯合剂加量在500~800 mg/L时,随着螯合剂浓度的增加,酸液黏度显著下降,这主要是因为螯合剂本身具有还原性,当螯合剂量过多时会消耗自由基,致使聚合反应减弱,从而导致酸液黏度下降。因此优选螯合剂的加量为500 mg/L。

图4 螯合剂的影响

3 冻胶的性能评价

3.1 增稠能力

增稠能力是稠化酸重要的性能,主要通过稠度系数和流动行为指数进行表征。如图5所示,分别分析了90 ℃下,耐高温稠化酸和常规稠化酸的变剪切实验数据,并结合Ostwald- Dewaele方程对稠度系数K和流动行为指数n进行分析。

lnηa=lnK+(n-1)lnγ

(1)

式中:ηa—溶液的表观黏度,mPa·s;

K—稠度系数,mPa·sn;

n—流动行为指数;

γ—剪切速率,s-1[11]。

由变剪切实验数据可知,相同剪切条件下耐高温稠化酸黏度更大。由表2可知耐高温酸液稠化剂的稠度系数更大,流动行为指数更小,表明其增稠能力更强。

图5 变剪切实验数据

表2 稠化剂的n、K值

3.2 热稳定性

按照SY/T 6214—2016《稠化酸用稠化剂》评价标准,测试不同温度下稠化酸的黏度变化。由下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增加稠化酸黏度不断下降,相同温度下常规稠化酸的黏度更低。以30 ℃的黏度为初始黏度,评价不同温度下的稠化酸黏度下降率,黏度下降率公式为:ω=(1-μ1/μ2)×100%,其中μ1为热处理后酸液表观黏度,μ2为热处理前酸液表观黏度[12]。由图6可知,随着温度的不断增大,稠化酸的黏度下降率不断增大,相同温度下耐高温稠化酸的黏度下降率更低,说明耐高温稠化剂的热稳定性更好。

图6 耐温性能评价

3.3 剪切稳定性

在温度120 ℃,剪切速率170 s-1下连续剪切120 min,测试酸液稠化剂的剪切稳定性。如图7所示,经过2 h的连续剪切,耐高温酸液稠化剂的黏度仍然保持在30 mPa·s以上,表明具有良好的抗剪切性能。

图7 抗剪切性能评价

4 现场应用

塔里木M区块是典型的碳酸盐岩储层,气藏埋深6 500~7 400 m,温度为140~178 ℃,地层压力为103~136 MPa,为高温高压储层。储层孔隙度介于5.2%~10.3%,渗透率介于0.01~0.1 mD,天然裂缝较为发育。由于该区块温度较高,常规的酸液刻蚀的距离较短,难以形成良好的沟通,如表3所示,前期在该区块施工5口井,平均产量为8.3×104m3/d。为了提高单井的产量,采用耐高温稠化酸施工,在该区块试验4口井,平均产量提高至14.5×104m3/d,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表3 稠化酸在M区块的应用

5 结论

(1)本文合成了性能良好的耐高温酸液稠化剂,最佳的合成条件为:m(AM):m(ATCS)=5:8,引发剂浓度为300 mg/L,pH值为7,引发温度35 ℃,螯合剂加量500 mg/L。

(2)90 ℃下,耐高温稠化剂的稠度系数(602.85 mPa·sn)比常规稠化剂的稠度系数(544.57 mPa·sn)更大,耐高温稠化剂的流动行为指数为0.51,比常规稠化剂的流动行为指数(0.54)更小,表现出更好的增稠性能。

(3)相同温度下耐高温稠化剂的黏度更大,黏度下降率更低,表现更优的耐温性能。在120 ℃,170 s-1连续剪切120 min,耐高温稠化剂的黏度为32.4 mPa·s,比常规稠化剂表观黏度29.1 mPa·s更大,表现更好的抗剪切性能。

(4)稠化酸在塔里木M区块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单井产量由8.3×104m3/d提高至14.5×104m3/d。

猜你喜欢
稠化剂螯合剂耐高温
耐高温酸液稠化剂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油田化学(2023年4期)2023-12-25 14:28:14
耐高温疏水缔合型酸液稠化剂的合成与性能
石油化工(2022年10期)2022-10-26 07:06:12
Synthesis of new non-fluorous 2,2'-bipyridine-4,4'-dicarboxylic acid est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for metal ions extraction in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营养元素与螯合剂强化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几种螯合剂在CIP碱性清洗中的应用研究
二氧化碳与稠化剂降低流度改善气驱效果评价*
油田化学(2020年2期)2020-07-08 01:23:02
锂基润滑脂的微观结构
耐高温线椒新品种辛香16号的选育
长江蔬菜(2016年10期)2016-12-01 03:05:30
新型耐高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产业化
一种新型的耐高温碳化硅超结晶体管
电子器件(2015年5期)2015-12-29 08: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