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良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系,河北 邯郸 056005)
使用寒假时段,到汽车4S 店进行企业实践,该汽车4S 店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授权的五菱宝骏汽车经销商。该店有员工60人,包含售后员工20人,销售人员25人,行政和其他人员15人。在该店进行汽修机电维保项目实践,对课堂革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职业院校的课堂,物理意义上,与教室有关,要有文化氛围,有硬件设施,同时有教师、学生参与。课堂是否如意,不仅与哪些学生听课有关,还与上什么课,由谁来讲授此门课,怎么来讲授这门课有关。文章不以一般意义的课堂为例,而是以具体课堂为参照。此处以汽车专业的核心课程,以汽车电器设备为例,来理解课堂革命的内涵。
课堂革命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及学习环境的变革。这些因素总和起来,形成新的推动课堂变革的力量[1]。
以下从教学内容,企业实践与课程联系,教学内容衔接,专业课程与前导课程关联,学生知识 “创造者” 几个方面予以解释。
一般而言,专业课比专业基础课或者公共课的吸引力更大一些。学生也会意识到,专业课提供将来职业生涯必备的技术技能知识,因而专业课的地位更重一些。但是也应注意到,专业课 “天然具有的” 比其他课程更大的吸引力,不一定必然导致该课程取得教学上的成功。
教学内容应当是工作内容,即职业教育力推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师讲述内容,与学生将来的职业活动是契合的。学生的实习实训项目,与将来的工作是一致的。校园内的专业实践活动,是源于工作而又 “高于” 工作的项目。为了适合课堂活动需求,可对实际作业项目做必要调整。例如,为了方便维护而将发生故障的部件外露出来,以便学生对目标零部件进行操作。
1.常见维保项目
通过在企业内一个多月的实践,对汽修机电技师岗位上,与汽车电器设备对应的维保项目进行总结。加上检索参考文献,归纳的常见作业项目如表1所示[2]。表1中同时表达了教材中的学习模块与常见维保项目对应关系。
表1 汽车电器设备教材内容与常见作业项目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汽修机电技师与汽车电器设备有关的作业项目中,按照数量排名,第一位的为空调系统,然后为照明与信号系统,接着是辅助电器设备中的风窗清洗装置、中控门锁。相比而言,翻看汽车电器设备技术[3],空调系统约有30页,并非页码最多的章节或模块。这说明,可专门开设汽车空调的课程。同时可以看到,教材页码均约为30页的发电机、起动机模块,在实际维保作业中,只是需要检查或更换。
2.换件作业流程
由表1可以看出,汽车4S 店中,常见维保项目多为更换配件项目。更换汽车零部件时,首先要知道该零部件的位置,然后要会拆装。例如对于更换蓄电池而言,要知道不同车型的蓄电池安装位置有差异。可以安装在发动机舱、乘客舱的后排座位下面或者是安装在后备箱内。当然,其中还涉及到打开发动机舱盖,或者是拆除座椅,或者是打开后备箱盖。
对于稍微复杂的换件,例如更换电喇叭,有的车型需要拆除保险杠才可更换。而拆除保险杠时,需要拆除前轮挡泥板上的螺栓,还要打开塑料卡扣。并且前保险杠上,还有灯光系统的插接器。而拆装保险杠比单纯的拆装电喇叭更耗时,因此更换电喇叭的操作,转为拆装保险杠。
课程讲解时,务必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汽车电器设备维修中,需要拆除机械部件,之后才能接触到需要维护的电器元件。通过企业实践,获得课堂教学启示如下。
启示一,基于零部件的更换与基于作业项目的更换有明显差异。基于蓄电池的换件流程为,首先拆除蓄电池压紧夹持器螺栓,如果螺栓锈蚀,可以使用松动剂。使用细砂纸清理蓄电池极柱上的腐蚀,再拆除负极电缆、正极电缆。在更换蓄电池后,需要往极柱上涂抹凡士林。安装时要先装正极再装负极,同时注意不要把扳手放在蓄电池上,以防引起正负极短路。而基于作业项目的换件,则有可能包含拆除座椅。因为不拆除座椅,无法看到蓄电池,更不要谈什么更换蓄电池。很显然,基于项目的讲解及其实践操作更接近于真实工作状况。
启示二,教学上的拆装讲解顺序与实际操作顺序相反。课堂上的拆装讲解起源于要进行处置的部件,然后向部件外围延伸。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机电技师接到更换电喇叭的工单后,首先准备工具,然后开始拆除前轮挡泥板上的螺栓、断开灯光插接器。那些不熟悉此项工作的新手会质疑,更换电喇叭和拆开灯上的插接器有什么关联?
启示三,动手实操环节有了,课堂上还要解决什么问题?课堂要解决更换部件的原因和更换部件后的安全与质量检查问题。对于蓄电池而言,使用万用表检测静态电压,或者是使用高率放电计检测大电流放电时的电压。这涉及到仪器使用方法。对于电喇叭而言,为什么要更换喇叭?直接给喇叭通电时不响,说明电器元件本身发生损坏。如果因为保险丝烧坏而导致电器元件不工作,那么烧坏保险丝的大电流来自哪里?为什么会烧保险?这有赖于现场的实车检查及电路图分析。
理解企业的机电维修保养环节后,可以设定学生的学习内容。但是,职业技能养成是有步骤的。一开始学习某课程也好,生手训练也好,能做的项目都是初级的、简单的活动。做这些活动很容易让人产生 “这有什么用?” 的困惑或者抱怨。这么简单的动作,如此简单的内容,也需要教,也需要训练吗?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给学生提供具体内容之外的背景。把教学内容放入更大的场景中,让学生理解此局部内容、局部操作的意义在哪里。这样的话,学生不至于迷失方向,教学不至于失去方向感。
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将更复杂、更综合的内容安排在先,将其组成部分安排在后,以达到先总再分再总的结果。总括的为复杂的、综合的内容,但用时比较短、比较少。这样在学习时,学生会首先看到整体目标,知道学习的结果是什么。也就是说,要用好每门课程的概论环节、每个学习模块的导论环节。否则上课之初,学生就丧失了学习兴趣。
概论环节在实践场所上课,辅助以理论知识,这种理论知识的概述是基于问题设置的。概论环节提到课程或模块的主要用途,这是大的背景。还可以再具体地设问一下,这是喷油器,喷油器上的几根线作用是什么?中央控制单元ECU 与车身控制单元BCU 如何通讯?如何传递信息?以实践场所的概述,实现先总再分的总括引领作用。学生入门的同时,抓住了学习目标。学完课程的收获:理解汽车电路,理解汽车电路中的电器元件。学完模块后的收获:会更换空调滤芯,会对空调系统抽真空,会加注制冷剂。
学生是知识的创造者,教师是知识的导向者。学生一词起始于 “学” ,那么学生如何能成为知识的 “创造者” ,又怎么去 “创造” 知识呢?
曾经有学生利用晚上和周末,在学院附近的汽修门市打零工,不时地会询问汽车电器开关的检测、汽车空调蒸发器的检修。因为检修空调蒸发器时,需拆除仪表台。有时拆除仪表台之后,发现不是蒸发器发生故障。这可以作为学生 “创造” 知识的典型案例。
学生 “创造” 的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日常企业实践[4]。这里特别强调两个前置条件,日常、企业实践。日常实践保证了学生发现问题后及时反馈,教师及时思考总结,导向该过程,给出方法,并放于实践中进行检验。企业实践中,学生遇到的问题是真正的问题,并非是人造出来的、人为设置的、凭空想象的问题,而是有真实场景支撑的问题。因此,课堂革命必须重视企业实践。在师生互动、师生企互动的过程中,实现了学生 “创造” 知识,创造知识需求;教师导向该过程,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这个过程同时也激发了教师总结思考,确保教师的知识与能力是活动的,而非是静止的;是真实的,而非是假想的。
一提到汽车电器设备,无论是对口招生来的,还是普招来的;无论是单招来的,还是高职扩招而来的,普遍都有畏难情绪。因为有的对口招生生源,原来学的并非汽车专业。即使汽车专业对口来的,未必学过此课程。
除此之外,只要提到汽车电器设备,普招的学生必然想到欧姆定律、功与功率、电磁场、二极管的放大倍数。其实汽车电器设备与物理的关联并不紧密,汽车电器设备教学中使用较多的是电磁感应定律,并且是在原则层面上的使用,主要用于理解汽车交流发电机,即电源系统;汽车起动机,即起动系统,并且没有太多的计算。表1中体现出来,这两块的实际操作并不复杂。
学习汽车电器设备,读懂汽车电路图极其重要。同时需要指出,学生不用制作电路图,也不用去设计汽车电路。因此汽车电器设备与汽车电工电子联系会弱化一些。汽车电路中使用的电子元件颇多,因此应知道电子元件的符号、名称、作用。现在汽车电路使用继电器数量变少,更多采用电子模块。在汽车电路图中,仅仅表达电子模块外接电路的情况。因此需要理解该模块的电源电路与接地电路,哪些端子带电,哪些端子不带电。还需要理解该模块与执行元件间的线路连接与检测;电器控制开关换位后,哪些电路上电,哪些电路不上电。
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要求学生做总结,包含每个模块的总结。课堂革命中,给学生布置的是发散的、有趣味性的任务。终结性评价为对学生企业实践的评价。考虑到企业实践的工作任务随特定工作时间而变,因此不能强求汽车电器设备考核时,学生必须操作电器有关的项目。即使在做底盘上的减震器更换,也可作为教学评价项目存在。
课堂革命内容丰富,实现的路径多种多样。目标是实现教育的包容与平等,促进学生学习机会的实现,促进人的发展,推动学生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