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的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
——以西宁市示范性幼儿园A园为例

2022-03-04 21:00:57刘梦媛
教育观察 2022年9期
关键词:文明幼儿园游戏

刘梦媛

(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青海西宁,810008)

一、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的SWOT分析

SWOT 分析法又称战略态势分析法,它是一种针对分析对象内部优势(strengths)、内部劣势(weakness)、外部机遇(opportunities)、外部威胁(threats)四方面展开综合分析的研究方法。内部的优势与劣势,是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属主观因素;外部的机会和威胁是对组织发展存在直接影响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属客观因素。[1]对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现状进行SWOT分析,展开系统性的优缺点探讨,有助于深入了解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因素,规避潜在风险,抓住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发展机遇。

(一)内部优势(strengths)分析

1.游戏是幼儿园开展教育的重要途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将各项活动寓于游戏活动之中。[2]游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符合幼儿学习特征,对幼儿身体、认知、情感及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具有独特价值。西宁市A幼儿园的生态文明教育以游戏为载体,将生态文明的教育理念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首先,在游戏目标的制订上,该幼儿园能从认知、情感及动作技能三领域出发,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在游戏实施中贯彻三维目标。其次,在游戏形式上,该幼儿园设有区角游戏、建构游戏、表演游戏和规则游戏等不同的游戏类型,将生态文明教育与不同高低结构游戏的结合拓宽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途径。最后,在游戏实施流程上,教师在游戏开展前,注重启发幼儿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改造成具有不同游戏功能的玩具;在游戏开展中,教师注意节约所用的游戏材料,避免滥用乱用游戏材料,造成资源浪费;在游戏开展后,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学会整理游戏场景,保持游戏室或教室环境的清洁干净,帮助幼儿养成分类处理垃圾的好习惯。

2.幼儿内在天性与发展规律的需要

幼儿天性喜爱自然,对自然有着无限的好奇心与兴趣,自然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幼儿探索未知世界的大门。教育家卢梭认为,幼儿是自然人,是在自然中发展的人,一切教育活动都应配合自然发展的要求。[3]这肯定了幼儿在发展天性中对自然的追求与渴望。根据西宁市示范性幼儿园A园的实际情况,从内部条件看,幼儿园阶段的幼儿处于感觉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具有“泛灵论”的思维特征。[4]幼儿不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还易对自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该示范性幼儿园能结合幼儿发展的特点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从外部条件看,分析A园生态文明教育的外层系统可发现,幼儿除受家庭、社区以及幼儿园等微观系统影响外,主要还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是人类发展的影响源,该园利用自然环境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用多种形式启发幼儿观察自然,发现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引导鼓励幼儿学会从不同角度了解自然、认识自然,激发了幼儿主动学习与探究自然的欲望。幼儿与自然的亲近互动,增强幼儿感官刺激的同时,重新构建他们已有的图式结构,丰富幼儿大脑突触联结,促进其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5]

(二)内部劣势(weakness)分析

1.教师教育理念落后

据实地调研了解,A园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虽具有生态文明意识,但对幼儿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相关教学机制较为薄弱,易导致出现各种教学问题。从A园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方面探析,发现存在四方面不足之处。首先,在教育目标上,教师在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中,较少制订适宜的教育目标,难以发挥作为教育观察者的角色作用。幼儿对生态环境或自然中感兴趣的事物较难被教师及时发现,易造成教师制订的教育目标与幼儿兴趣及发展需要结合较少的问题。其次,在教育内容上,教师开展的教育活动多受园本课程影响,以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活动为主,日常开展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主题多以节约用水、不浪费粮食等为主,教育内容具有单一性和局限性,较少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选择科学、适宜的教育内容。再次,教师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活动频率较低,导致生态文明教育的材料投放较少,难以及时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最后,在教育形式上,教师很少采取有效的生态文明教育策略,开展的生态文明教育的形式多以灌输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做法与措施为主,教育形式机械化。

2.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生态文明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逐渐融入与渗透,不同阶段的学校因此开始重视并加强此方面的相关教育。经过实地考察及对本园领导、教师的访谈后了解,A园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在教育管理、师资培训、课程教材以及教育科研上仍存在不足。在教育管理上,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A园缺乏对生态文明教育建设的整体规划,较少真正地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中。在师资培训上,园领导在教师管理中未及时引导教师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态文明教育观念,缺乏对教师开展有关生态文明教育的培训,A园教师的总体生态文明素质较低。在课程教材上,A园习惯使用固定的园本教材,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时与幼儿园课程结合较少,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意识较为薄弱。在教育科研上,教师较少能够有效结合已有的生态文明知识经验对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进行研究,总体反映出幼儿园对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能力有待提升。

(三)外部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1.绿色生活方式的时代趋势

绿色生活方式主要是指人们以适度、环保、低碳的原则为标准,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劳动生活、精神生活的一种生活行为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要求作为重要指引,绿色是人民生活的美好底色,绿色生活方式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实现美好生活的内在意蕴应践行绿色生活方式。[6]A园领导明确意识到,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在幼儿生长和发展的关键期对其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有利于幼儿从小形成健康、环保、文明的环境生态意识观。绿色生活方式理念的提倡,推动幼儿园领导和教师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提升自身的生态文明素养,并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特征在大、中、小班分别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丰富生态文明教育的形式,发挥教师在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中的榜样示范作用。幼儿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有利于帮助幼儿在保护环境中体验自我价值,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态文明意识,同时也有利于为绿色生活方式的开展发挥学前教育的奠基力量,加快推进全社会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态文明教育理念,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建设。

2.生态文明教育的政策支持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关键组成部分,生态文化教育与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是生态文明建设亟待推进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教育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及建设美丽中国息息相关,对社会全体成员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有利于形成文明健康、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风尚。《“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指出,要以牢固树立全社会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念为重要发展目标,以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为关键发展任务,因此该计划从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推动社会各界参与等六个方面提出计划实施安排,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7]学前教育作为宣传和弘扬生态文明观的首要阵地,担负着培养具有良好生态文明意识与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政策是新时代绿色校园建设的根本保障,也是幼儿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行动指南。[8]

(四)外部威胁(threats)分析

1.尚未建立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制度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到,生态文明建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应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应切实从娃娃和青少年抓起,从学校和家庭抓起,体现着国家对生态文明教育建设的重视。[9]从调查与访谈中了解A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影响因素发现,幼儿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存在诸多不足,主要反映在教师教育理念传统落后、教育素质薄弱、开展过程与模式机械单一等方面。目前,幼儿园未重视并解决相关问题的重要原因与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制度的建设缺陷有关。制度的确立能够保障生态文明教育在幼儿园中规范、专业地开展,为教师开展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的方向给予指引,提升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全面性与系统性,使生态文明教育得到宏观系统上的支持与鼓励,激发幼儿园逐渐重视对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重构。宏观系统制度的建设影响各教育部门对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视,相关部门要加快推进各地区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尤其是资源缺乏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学前教育。建立有关制度是促进教育公平、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普及必不可少的重要举措。

2.外部系统各组成部分缺乏共同体合作

幼儿园不是实施教育的孤立系统,家庭与社区的统筹协作,有利于发挥微观系统中的共同体效力。从A园的生态文明教育建设现状得知,家长与社区存在教育缺位的现象,未能有效发挥家园合作的重要作用。家长教育观念多存在功利化倾向,容易忽视幼儿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培育。非生态性的教育期望使得家庭教育目标与教育方式较少关注幼儿的生态文明教育,难以发挥家庭教育长期性、深刻性的影响作用。部分社区存在未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现象,幼儿园也忽视开发社区资源对幼儿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与社区缺乏有效合作,导致社区资源被长时间浪费。外部系统各组成部分未能与幼儿园建立合作,形成系统性的生态文明微观教育链。幼儿所接受的生态文明教育无法在家庭、幼儿园与社区中得到同步支持,导致幼儿的生态文明教育处于脱节状态,因此成为幼儿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10]

二、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的优化策略

在分析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的内部优势与劣势以及外部机遇与挑战的因素后,本文基于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的SWOT 矩阵,采用系统性的综合分析法,以发挥优点、改正缺点、应用机遇、解决威胁为破解思路,主要从社会、幼儿园以及教师三方面提出关于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的优化策略。

(一)社会层面

1.整合社会资源,调动生态文明发展积极因素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也受经济社会发展制约。幼儿园作为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随社会系统的变化而变化,营造社会生态文明教育环境可以为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充分调动社会各积极因素,整合并利用社会层面各资源优势,有利于推进幼儿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11]加强政府的引领作用、促进媒体的大力宣传、推动社会全员的广泛参与、打造全社会先进健康和谐的生态文明环境,可以使幼儿潜移默化地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政府要缩短城乡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差距,推进偏远地区和乡村地区的生态文明教育建设,完善落后地区的教育资源,着力解决发展中存在的落后问题。可以通过全社会生态文明教育宣传促进幼儿自觉、主动地加入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行列。此外,学前教育的专家学者也要关注与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协助幼儿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2.健全法律法规,形成生态文明教育保障机制

完善的生态文明教育法律法规是保障生态文明教育的基础。当前,我国急需建立配套的法律法规机制,以行政性干预的方式转变各有关部门的管理手段与管理机制,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供法律保障。[12]《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6—2020年)》提到,各级环保、宣传以及教育部门的重要任务是规范施行环境教育。[13]在教育过程中,教育部门身负重任并起主导作用,环保部门应与教育部门积极配合,构建教育部门与环保部门协同并进的合作模式。相关部门可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制订相应的配套制度,完善生态文明教育发展的评价标准,为幼儿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供规范、严明的制度环境。

(二)幼儿园层面

1.创设健康和谐的幼儿园生态文明环境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应以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重要原则。[14]开展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前,幼儿园应合理利用环境这一隐性课程资源,对园所整体环境进行建设,创设满足幼儿兴趣与成长需求的生态文明环境和物质环境。例如,在户外环境创设中,幼儿园应努力打造具有文化内涵的生态空间,让幼儿园的每一件事物都具有教育意义,以绿色、生态、优美的园所环境引导幼儿主动发现并探索生态环境,以幼儿园的墙面设计为环境创设点,丰富园所区域环境,为幼儿的生活与学习打造健康、适宜、绿色的生态环境。幼儿园也不能忽视对生态精神环境的创设,要注重培养幼儿生态文明环境的保护意识与生态资源的节约意识,引导幼儿不断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习惯。

2.优化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系统

井然有序的生态文明教育系统是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的关键,居于幼儿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统领地位。生态文明教育系统主要包括确立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目标、更新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完善生态文明教育形式以及构建生态文明教育评价机制。首先,在生态文明教育目标的选择上,幼儿园应以把握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心理发展特征为基础,以遵循情感、知识、技能三维目标为标准,从生态文明教育的总目标、阶段目标以及具体目标的三方面循序渐进设置幼儿园教学与活动目标。其次,在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幼儿园应将生态文明教育科学融入幼儿园的五大领域教学,根据幼儿学习特点开展符合现实发展需要且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课程内容。再次,在生态文明教育形式的组织上,幼儿园应以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设置多样化的教学课程,注重与幼儿生活经验相结合。最后,在教学评价上,幼儿园应积极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教育机制,推动教师建立自评、互评的评价模式,针对生态文明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及时改进教学实施中的不足之处。

3.完善家园合作双向互动机制

家庭教育的影响具有深远性与长期性,家长是除教师外对幼儿成长与发展影响最直接的人,生态文明教育的良好实现不仅需要幼儿园的努力,也需要家园之间建立双向合作互动机制。[15]幼儿园可通过开展座谈会、家长会的方式了解家庭教育中的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向家长宣传生态文明教育常识,让家长理解和支持生态文明教育,了解生态文明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价值,帮助家长提升生态文明素质。家长可通过塑造家庭环境和教育氛围对幼儿进行家庭范围内的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幼儿从生活实际中形成生态文明意识,养成生态文明的习惯。幼儿园要有效调动家长的资源优势,推动家长履行配合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职责,以家园合作双向互动机制共同促进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的全面开展。

(三)教师层面

1.树立先进的生态文明教育观

树立先进的生态文明教育观是教师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所应具备的首要教育素质,教师应逐渐树立先进、健康、积极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意识。教师可以以幼儿园活动为中心、以游戏为驱动力,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教师要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学机制,将先进的生态文明教育理念融入教学实施的方方面面,形成和谐平等的师幼关系。[16]先进的生态文明教育观为教师实施教学指引方向,是教师生态文明教学的思想准则。幼儿园的生态文明教育常与科学领域的活动相结合,与其他领域的融合较少且活动形式单一,教师应将科学的生态文明教育观应用于教学各环节,帮助幼儿形成生态文明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习惯。教师以教促学,以学促行,不断完善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可以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

2.提升教师的生态文明教育素养

生态文明教育素养是教师专业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教学内容与活动形式的组织与实施。提升教师的生态文明教育素养,可从以下途径入手。首先,有关部门和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增进教师群体对生态文明教育的深入了解;其次,幼儿园可以开展专家座谈会,将先进、科学的生态文明教育理念引入幼儿园;最后,有关部门可以发挥学习共同体的辐射作用,以示范园带动周边普通园的形式,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优化地区范围内的生态文明教育系统。这些途径有利于幼儿园加深对生态文明教育的了解,有利于教师更新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把握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与教学实质,掌握生态文明教育实践的有效组织形式,提升生态文明教育素养,增强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能力。

3.增强生态文明教学教研能力

教师要在形成先进、科学生态文明教育观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我教育素养,提升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技能,增强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教学研究的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17]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新鲜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友爱互助的精神。在教学能力上,教师要具备开发资源的意识,整合与生态文明教育相关的教育资源,搭建师幼互动交流的平台,创造幼儿探索知识的学习场所。教师可以针对教学问题进行积极交流探讨,研究科学有效的生态环境教育形式,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教学、教研的能力。

猜你喜欢
文明幼儿园游戏
请文明演绎
银潮(2021年8期)2021-09-10 09:05:58
我爱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14期)2020-11-10 09:06:24
漫说文明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22期)2020-03-29 02:17:52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爱“上”幼儿园
对不文明说“不”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飞碟探索(2016年11期)2016-11-14 19:34:47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