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小微企业金融纾困政策效果

2022-03-04 09:36李学敏田桂梅李学鹏
银行家 2022年11期
关键词:小微贷款融资

李学敏 吴 静 田桂梅 李学鹏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发挥“几家抬”合力,形成了良好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环境。本文选取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100家小微企业作为样本,依据问卷调查结果对小微企业金融纾困政策效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疫情下的小微企业生存状态

运营成本高企,利润空间遭挤压。据样本企业调查结果显示,15.63%的企业认为存货周转速度放缓,存货积压增多;29.76%的企业营业收入较疫情前明显减少;30.21%的企业认为原材料、大宗产品价格仍然较高;38.54%的样本企业认为经济不景气,市场活跃度较低,市场需求下降。苏尼特右旗榆树村嘉兴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表示,疫情暴发以来,饲料养殖成本增加,经济不景气,肉牛市场价格较往年下跌,市场需求较往年有所下降,利润缩减。

市场需求萎缩,预期经营形势不乐观。根据样本企业调查结果显示,46.88%的企业对下半年的经济形势及自身经营持“根据市场变化决定经营设备采购、厂房扩建等硬件设施投资”态度;样本企业中持“预计市场难以有效改善,尽量减少投资”态度的占20.83%;样本企业中持“限于资金问题减少创新项目”态度的占19.79%;仅有2%的企业持乐观态度。

金融纾困小微企业政策演化

疫情对小微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了巨大冲击。为助力小微企业复产复工、恢复经济社会有效运行,中央、各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迅速、密集出台了针对小微企业相关融资支持措施,稳企业、保就业,为小微企业纾困解难。金融纾困小微企业政策呈现两方面特点。

范围更广。一系列举措围绕中小微企业供应链、债务链、融资担保等方面齐发力,全面解决企业经营、债务、融资方面的问题。2022年5月,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及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了六个方面33项具体措施及分工安排。其中,财政政策7项,包括增值税留抵退税、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用好政府融资担保等政策;货币金融政策5项,包括对中小微等市场主体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推动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等;稳投资促消费等政策6项,包括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等;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政策7项,推动阶段性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优化企业复工达产等政策。

力度空前。中央频频作出针对性部署,多项政策措施齐发,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经济增长内在动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2022年4月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人社部等部门陆续推出纾困举措。中国人民银行新设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加大对物流通畅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金融支持。5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了23条金融助企纾困一揽子措施。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举措,以保市场主体稳就业。会议要求国有大型银行新增普惠小微贷款1.6万亿元,引导银行加强主动服务;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合理续贷、展期、调整还款安排,免收罚息;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今年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额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货车车贷、遇困个人房贷消费贷等,支持银行年内延期还本付息;汽车央企发放的900亿元货车贷款,银企联动延期半年还本付息。6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着力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意愿、能力和可持续性,助力稳市场主体、稳就业创业、稳经济增长。5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中央企业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促进协同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27条举措推动央企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财政部印发《关于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支持金融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的通知》,明确要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增信作用,要求地方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担保支持,及时履行代偿义务,推动金融机构尽快放贷,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

政策实施成效

信贷支持力度持续增强。货币政策支持作用有力有效,实现对普惠小微主体的精准滴灌。截至2022年5月末,锡盟再贷款余额为14.37亿元,同比增长212.7%。前5个月再贷款累放2.99亿元,同比增长6.4%。人民银行当地支行积极落实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共发放激励资金1.53亿元,鼓励金融机构加大稳企纾困支持力度。2020年至2021年末,锡盟金融机构累计为1795家(次)企业办理延期还本付息43.99亿元。2022年5月末,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余额为47.66亿元。2022年,普惠小微贷款实现持续增长,1——5月,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增速为19.64%。截至2022年5月末,锡盟各项贷款余额为1053.49亿元,同比增长12.58%。1——5月实际新增贷款70.40亿元,同比多增6.01亿元,为辖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22年5月末,锡盟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91.46亿元,同比增长16.06%;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63.36亿元,同比增长25.98%;贷款户数近3.84万户,同比增长28.55%,贷款覆盖面显著提升。

短期金融服务成本降低。一是贷款利率下降明显。金融机构进一步疏通内部利率传导机制,帮助市场主体降低融资成本。2022年以来,锡盟企业贷款利率分布整体向低利率移动,融资贵问题得到缓解。2022年前5个月,锡盟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7%,利率水平处于历史最低位,同比下降0.40个百分点。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76%,同比下降1.28个百分点。据估算,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降低利率向市场主体让利4419万元。二是银行减费让利。金融机构持续在账户服务、电子银行、转账结算等方面加大自主降费让利力度,扩大支付降费受惠范围。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单位结算账户开户费优惠从政策要求的首个账户扩展到全部账户,企业网银安全认证工具和年费优惠扩大到所有企业,对公跨行转账汇款的优惠额度由政策要求的单笔10万元以内扩大到10万——1000万元分档优惠,商业银行免收代收代付类业务和银行询证函手续费。商业银行上线运行小微企业身份自动识别系统,通过人工识别、第三方渠道、客户主动申报等多样化方式动态界定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做到支付手续费应免尽免、应降尽降。

融资便捷性提升。信贷审批流程不断优化,授信审批受理资料简化。大力推广循环授信业务,充分发挥“一次授信,随用随支,余额控制、循环使用”的优势,开展便捷服务;开辟续贷再融资绿色通道,对于有市场前景但暂时经营困难的相关企业,做到“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强化线上服务,持续推广线上贷款产品及线上服务平台,智能客服、线上办贷,提升融资便利度。2022年5月末,金融机构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产品贷款余额为52.08亿元,占全部小微企业贷款的比重达27.2%,较同期增加3.34个百分点。

政策落地堵点

从长期来看,小微企业融资长期面临着信贷政策与银行风控要求相背离、企业资质受约束、金融机构服务能力不足等一般性问题。从短期来看,受疫情影响,融资问题又存在其特殊性,即在生产突发中断、复工复产难、产业链环节受损等造成的经营能力下降,市场需求受阻等情况,还需承担租金、工资、贷款利息等经营成本,导致阶段性偿债、经营压力大等问题。

金融供给和服务水平与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仍不匹配,服务满意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一是在融资期限上,长期资金需求与短期流动贷款矛盾突出。商业银行为了防控风险,大多发放一年期以内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缺乏中长期信贷产品。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无法匹配企业生产经营周期,加之“无还本续贷”工具运用不足,企业不得不短贷长用和频繁转贷,间接推高了融资成本。70.83%的样本企业希望融资期限在三年以上。二是在融资方式上,商业银行一般只接受房产、厂房等“硬资产”作为抵押物。16.67%的样本企业认为银行对抵押和担保要求过严,33.33%的样本企业希望获得纯信用贷款。

“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激励机制不畅。不良追责、银企信息不对称因素,制约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的内生动力。一是尽职免责制度仍未完全落实。经调查,尽管部分金融机构制定了尽职免责制度,但在实际执行中因缺乏细则、标准不清等原因无法准确界定,或虽能免责,但不良贷款仍会影响员工绩效考核。二是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仍较突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税务、水电费、社保等数据仍分散在相应的职能部门,银行分别对接获取的成本高,对有效识别优质客户和判断客户风险存在一定障碍。同时,多数小微企业以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为主,内部产权界定不明晰,财务信息不透明、财务制度不健全,银行对企业的信用、产权归属以及生产经营状况难以判断。样本企业调查结果显示,54.17%的小微企业认为融资难易程度相比2021年无变化;21.88%的小微企业认为融资难易程度相比2021年更难;23.96%的小微企业认为融资难易程度相比2021年更容易。

同业竞争加剧,农合机构生存空间不断遭到挤压。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为完成小微企业贷款增长目标,纷纷争抢客户,优质企业客户贷款定价持续下行。据调查,多家商业银行全面下调普惠金融产品定价标准。2022年工行锡林郭勒盟分行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29%,较年初下降14个基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面临大型银行的抢夺,优质客户流失导致当地法人银行机构信贷投放受到影响。据西乌珠穆沁农村商业银行反映,某大型银行为完成贷款考核指标,通过“低利率贷款”掐尖优质客户,致使该农商行近三年流失客户约1200户,流失信贷客户的贷款金额近3亿元。

缺少战略远见的营商环境。锡盟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以能源经济为主要支撑,政府招商引资的大中型企业多数为煤炭、风电等行业龙头组建子公司,使部分信贷资金外流。本土经济主体多为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基础薄弱,吸纳资金能力较低,制约金融机构对本地经济实体的贷款投入。此外,地区经济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产业供应链融资开展困难,本地上下游基础客户不足,不足以支撑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企业生产信贷需求以维持正常经营为主,扩大生产需求不强烈。疫情的跌宕反复对企业经营者的信心产生影响,在安排经营计划上有所顾虑。疫情常态化使得真正有效且优质的信贷需求不容易识别,呈现减弱的态势。56.2%的样本小微企业表示无扩大经营规模的计划,融资需求与以往持平或减少。企业考量受疫情影响,例如担心扩大产能会导致产品滞销。

疫情因素影响带来的负相关性问题。

现阶段,小微企业仍面临着回款周期延长、上游原材料供应接续不畅、下游需求不足等问题,多数企业的融资条件不会优于疫情前。例如,2020年阿巴嘎旗旭东商务宾馆因受疫情影响收入减弱、无力偿还贷款,向属地农村商业银行申请200万元续贷业务,期限为四年。2022年6月初,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政府启用该宾馆作为疫情防控集中隔离场所,致使其经营收入锐减,后续还款压力较大。又如,疫情防控升级,二连浩特口岸、苏尼特左旗阶段性停工停产,主体经营停滞时间较长,社会经济总体需求下行,经济活跃度不高,消费能力随之下降,小微企业、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现阶段融资需求下降。当地两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负责人表示,预计下半年稳信贷面临更大压力。例如,东乌珠穆沁旗飞腾汽车服务公司于2021年从东乌旗农信社获得80万元的富民卡贷款,后续营业收入受疫情影响较大,无法按时归还贷款利息,东乌珠穆沁旗农村信用联社给予延期付息政策支持。2022年该笔贷款到期后借款人仍无法归还贷款本息,信用社采取相应的清收处置措施,但该贷款拖欠利息时间较长,后续处置困难。

结论与建议

上述研究表明,金融纾困政策对于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状况具有实效,疫情期间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政策基本实现了“兜底性支持”意图,信贷投放实现了增量、扩面,企业融资成本降低、服务便捷性增加。样本企业中获得融资、成立三年以上的占比达91.67%,多数为“小微熟客”与金融机构建立长期密切的银企关系,成立三年以下的样本企业占比仅为8.33%。由此可见,金融纾困政策对于头部小微企业“融资难”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长尾小微经营者“融资难”现象仍然存在,普惠性尚待提升。且仅依赖金融服务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面临较多障碍,需要国家财政政策和地方政府政策的共同发力。

切实增强金融服务水平。一是因企施策,提升金融服务的差异化水平。例如,针对传统煤炭行业企业,要加大对绿色技术改造的融资支持。针对轻资产企业,加大信用贷款支持力度。针对小微企业小而短的融资需求,提升金融服务的便捷度。二是提升负债端管理精细化和专业化水平。切实降低负债成本,从源头上增加降成本空间。

进一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金融机构应当真正建立健全授信尽职免责制度,制定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在绩效考核中明确对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对于确受疫情影响发生不良贷款,应对经办人员和管理人员予以免责,发挥差别风险容忍度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支撑作用,培育“敢贷、愿贷”氛围。

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激发小微企业活力。持续发挥好财税金融政策保障作用和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的投入作用,支持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发展,保持政策支持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完善多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构建高效的小微企业信息平台,为金融机构融资业务创建良好条件,降低信息搜索成本,提高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采取激励性措施为金融机构进一步降成本提供支撑。强化政府担保作用,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的融资增信支持力度,依法依约及时履行代偿责任。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向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投资提供融资担保费用补贴。全面精准落实好一揽子助企纾困政策,重点在降成本、减税降费、金融服务、用电保障、扩大市场、保障服务等方面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充分释放政策的聚合效应,深层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猜你喜欢
小微贷款融资
小微课大应用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融资
融资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小微企业借款人
旧信封
5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