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态金融研究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体会

2022-03-04 09:36宋效军
银行家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文明金融绿色

宋效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刚刚胜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所作的二十大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反响。报告内容精彩纷呈,笔者就报告中强调的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谈几点心得体会。

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是对新时代十年来我们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过去五年来的主要工作,“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更是新时代十年来的重大变革。十年来,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和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其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与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这“十个坚持”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和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正是由于我们在近十年来坚持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不仅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而且我们还在国际上作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

习总书记在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显然,习总书记在报告中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了重大安排部署,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在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态文明成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金融部门应当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双碳”等目标实现,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守好“中华水塔”,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唱响新时代“山西好风光”。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环保为民,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集中力量解决百姓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着力将生态环境“问题清单”变成人民群众的“幸福账单”。

近年来,金融业在服务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已经做出了不少努力。中央银行与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各金融机构制定了相应的绿色金融发展机制。2021年末,中国本外币的绿色贷款余额接近18万亿元,同比增长33%,存量规模位居全球第一。2021年,中国境内绿色债券发行量超过了6000亿元,同比增长180%,余额达1.1万亿元。

中国的绿色发展的方向已经明确,这也意味着大量的金融需求。为落实“双碳”国家战略、推动节能减排,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风电、光伏、水电等绿电装机已超过10万亿千瓦时,传统高碳行业加速绿色化升级改造,新兴绿色低碳企业在碳捕捉、碳利用等方面的技术研发都将产生新的投融资需求。据中国人民银行测算,2030年前我国碳减排每年需要投资2.2万亿元;2030——2060年,每年需要3.9万亿元投资。因此,金融部门应在支持绿色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我们也应当看到,在绿色金融发展中还面临着不少问题,一些企业在向低碳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较大风险,金融机构还存在碳捕集技术等能力不够的问题,特别是一些金融机构本身也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风险,金融业还存在着诸多金融乱象。习总书记强调,“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血脉通,增长才有力”。为了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的绿色发展,金融业本身存在一个绿色发展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就提出了研究和发展生态金融的需求。

关于生态金融研究的初步想法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生态文明的产生基于人类对于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自然资料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物质财富的有限性,人类必须从追求物质财富的单一性中解脱出来,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才可能实现全面发展。生态文明的基础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含着生态产业,而生态产业将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环境保护及能力建设纵向结合,将不同行业的生产工艺横向耦合,将生产基地与周边环境纳入整个生态系统统一管理,谋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有害废弃物向系统外的零排放,形成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和产业生态系统之间共生的网络。生态产业横跨初级生产部门、次级生产部门与服务部门,包括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服务业,生态服务业里必然包含生态金融。

生态金融是生态文明下的金融,是共生、包容、绿色、循环、可持续的金融,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金融。金融活动和自然生态一样,遵循着相同的规律。金融运行在一定层面上遵循着自然生态的各项规律,各种要素、参与者组成纵横交错、复杂关联的链接和体系,具有系统性、循环性、融合性,资源流动守恒、开放。大自然有雷雨风电、四季变化,金融也有竞争秩序、正常运转和各种行为及现象。金融乱象是违背金融规律的经济金融活动。就像大自然遭到破坏,如过度开采和滥采滥伐要受到飓风、洪水、地震报复一样,过度金融化也必然导致风险和损失,甚至灾难和危机,直至修复找到新的平衡。当资金大量集中于某一领域时,高额利润最终会转变成潜在危机,如过去三十年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占用了中国绝大部分金融资源。显然,过度金融化带来系统性风险,这就是金融生态不平衡的表现。

生态金融是一个包括金融产业、环境与制度等复杂的、多学科交叉的新研究领域。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要认识经济规律,熟悉自然规律和生态价值。生态金融的研究在于探索高质量的金融发展之道。宇宙规律是普适的,无论对自然、文明、经济抑或金融,一样都有牵引指导的作用。生态金融研究未来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开展:第一,探索理论。主要从自然、历史文化和马克思经典中发掘寻找生态金融的基因,包括对中国先哲天人合一等思想的萃取、对当代和谐发展的思考,以及对西方理论的扬弃。第二,发现规律。尤其是探索自然生态规律与金融发展之道的共性。第三,研究生态金融实务。包括绿色金融,双碳革命、碳中和、碳捕集技术与碳交易、金融支持环保、ESG、可持续发展。第四,分析生态金融案例。包括生态资源转化、生态修复、生态金融产品创新、水利新基建、生态场景搭建等。第五,对当前金融问题做生态学解释。研究分析即将到来的房地产困局的金融逻辑,全球变暖的人为因素与金融支持匮乏,中小银行危机根源,科技与金融良性循环发展的困惑,区域发展不均衡中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问题,普惠金融的公平性与包容放开对资产质量的影响。第六,生态金融的未来。包括生态金融创新、科技进步应用、生态进入监管、风险、安全及国际合作等。

生态金融需要依托数字技术和科技进步实现金融、经济和产业的良性互动和良性循环。未来,科技将在生态金融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可以视为金融生态化、数字化转型的“转化酶”。通过追求建立生态金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而促进金融和生态的良性循环,实现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习总书记在报告中向我们描绘了2035年的绿色发展目标:“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我们相信,生态金融必将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相应的贡献。

猜你喜欢
文明金融绿色
绿色低碳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P2P金融解读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