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在锥光束乳腺CT中的影像表现

2022-03-04 10:06刘铁芳张艳君张雨付岩宁李颖
中国医疗设备 2022年2期
关键词:腺体肿块恶性

刘铁芳,张艳君,张雨,付岩宁,李颖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a. 放射诊断科;b. 乳腺外科,北京 100853

引言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最多发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和生命。乳腺癌在女性癌症类疾病中的发生率为24.2%,我国每年新增确诊的乳腺癌患者数量高达30万,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和健康[1]。乳腺癌的早发现、早治疗对乳腺癌的预后至关重要,因此选择正确的检查方式发现和评估病变对整个诊疗过程尤为重要。

目前乳腺的主要检查方法为X线、超声和MR检查。乳腺X线摄影(Mammography,MG)作为乳腺癌筛查的金标准,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是分辨率相对较低,并且是二维影像,腺体重叠影响观察,特别是致密类乳腺将降低乳腺X线检查对乳腺内病灶的检出率[2]。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便、无创、经济等特点,应用广泛,但是超声仪器和探头频率直接影响图像质量和病变的显示,检查者对乳腺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操作技能以及思维分析能力对诊断准确性的影响也较大[3]。MR检查组织分辨率高,多参数多序列可以帮助定性诊断,三维图像有利于病变的显示,但是成本高、操作复杂、时间长,不适用于大范围的乳腺癌检查[4]。

锥光束乳腺CT(Cone Beam Breast CT,CBBCT)是已经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美国FDA、和欧盟CE Mark认证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乳腺全三维CT成像技术。CBBCT成像时间短(10 s),分辨率高(0.155~0.273 mm),可以多视角、多层厚、全三维显示乳腺结构,可消除组织重叠、准确定位病灶、充分显示病灶特征。且成像过程中无须压迫乳腺,实现乳腺完全覆盖。CBBCT的辐射量等同于诊断型乳腺X线摄影,且可以使用增强剂对致密乳腺进行增强显影扫描,进一步提高影像表达准确性。CBBCT非常适合中国女性的小尺寸、高致密乳腺应用。CBBCT是国际首创的创新乳腺影像技术,在影像诊断评价、介入过程的影像引导等多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我们通过对乳腺癌在CBBCT上的影像表现进行研究,以期能够更好地利用CBBCT这项新技术达到乳腺癌的精确诊断,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接受CBBCT检查的乳腺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入组条件为:① 同时行CBBCT平扫及增强扫描;② 检查前乳腺病灶未行穿刺活检、手术以及放化疗等;③ 所有病例均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经过筛选本研究共纳入30例女性患者,年龄27~62岁,平均(47±7.12)岁,11个病灶为左乳,19个病灶为右乳。本研究通过了中国解放军总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审批号S2020-221-01),患者于检查前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设备与方法

本研究所使用设备为科宁(天津)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CBBCT成像系统KBCT-1000。患者俯卧于检查床上,将被检乳腺自然垂落于扫描区域,健侧上臂上抬,患侧手臂自然放于身体一侧。使用激光十字线定位乳房,X线管电压49 kVp,管电流根据乳腺体积及密度不同自动调整,范围为12~200 mA。X线管和探测器以乳房为中心进行360°旋转扫描,10 s即可获得300幅二维投影图像(矩阵:1024×1024),并重建为不同层厚的轴位、矢状位、冠状位及三维图像。检查采用健侧乳腺平扫-患侧乳腺平扫及增强-健侧乳腺增强的顺序交替扫描。增强检查使用高压注射筒以2 mL/s的流速注射碘海醇(浓度300 g/L),2 mL/kg,最大剂量为100 mL,120 s后以相同参数进行扫描。

1.3 图像分析

观察病变影像并进行分析,包括乳腺腺体类型、病变类型,以及钙化、形态、边缘、内部强化方式、分布特征等。具体如下:病变类型(肿块、非肿块)。肿块类病变分析:形状(圆形、类圆形、不规则)、边缘[清晰、不清晰(不规则、毛刺)]及内部强化方式(均匀、混杂、环形及不强化分隔)。非肿块病变分析:分布特征(节段性分布、局灶分布、线样分布、区域分布、多区域分布、弥漫分布等)及强化方式(均匀、混杂)。并且记录有无钙化、皮肤增厚及乳头内陷。同时统计之前所出报告的BI-RADS 分类结果,CBBCT报告均由1名高级和1名初级医师在不知道病理结果的情况下给出,因为目前国际上尚无CBBCT的BIRADS的诊断标准,本研究参考MR的BI-RADS标准进行分类。BI-RADS 0类为检查不充分;BI-RADS 1类为阴性;BI-RADS 2类为良性;BI-RADS 3类为良性可能性大;BIRADS 4类为可疑恶性;BI-RADS 5类为恶性可能性大。当诊断结果不同时,相互协商达成一致意见。BI-RADS 1~3类归类为良性,4类及5类归为恶性。对照病理结果计算诊断的漏诊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计算结果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

2 结果

2.1 扫描过程

本次研究患者均接受了增强扫描,单侧乳腺扫描两次,单次扫描时间为10 s,包括注射造影剂在内的检查总时长不超过5 min,均得到了理想的图像。

2.2 病理结果

经手术大体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浸润性导管癌26例,导管原位癌2例,小叶原位癌1例,浸润性导管癌合并黏液癌1例。

2.3 影像特征比较

2.3.1 腺体类型

CBBCT扫描示:多量混杂型9例,致密型21例。

2.3.2 病灶位置

CBBCT对乳腺病灶位置判读与手术一致,右乳外上象限13例,右乳外下象限3例,右乳内上象限2例,右乳内份1例;左乳外上象限7例,左乳内上象限2例,左乳内份1例,左乳乳晕区1例。

2.3.3 影像特征

26例为肿块样强化,4例为非肿块强化,在26例肿块样病变中,我们统计了形状(圆形或类圆形12例、不规则形14例)、边缘(清晰1例、不规则16例、毛刺9例)、内部强化特征(均匀1例、混杂19例、环形强化6例)、其他征象(钙化6例、乳头内陷1例、皮肤增厚2例)。4例非肿块病变均表现为节段性分布和混杂强化,并且有2例发现了不定型的钙化。1例乳腺癌患者被CBBCT诊断为3类,漏诊率为3.33%。患者例图如图1~2所示。

图1 浸润性导管癌例图

图2 右乳外上象限高级别导管原位癌例图

2.3.4 BI-RADS分类

BI-RADS分类结果27例为5类,2例为4类,1例为3类,因为4类和5类都归于恶性,而本次研究30例患者手术病理诊断均为恶性病变,因此CBBCT诊断为3类的1例患者被误诊。

3 讨论与总结

CBBCT是一种基于锥形束X射线和平板X射线探测器的乳腺专用CT成像技术,它利用锥形X线束对乳腺进行投照,平板探测器采集图像信息,并经计算机三维重建处理,得到各向同性的高分辨率图像(图3),为乳腺疾病的筛查和诊断提供了新的成像手段[5]。由于避免了对非检查部位的无谓扫描,CBBCT真正实现了对乳腺组织的细节信息捕捉,同时大大降低了对患者的辐射,彻底突破了CT技术无法应用于乳腺检查的世界性难题。

图3 锥光束乳腺CT扫描系统工作示意图

CBBCT相对于传统的乳腺影像检查方法,包括钼靶、超声及MRI,有很多独特的优势:① 真三维立体成像技术使CBBCT可消除致密腺体组织重叠对病变造成的遮蔽作用[6-7];② 具有高分辨率,并且通过增强扫描能够清晰显示病灶的形态和强化方式,为乳腺病变的定性诊断提供更准确的信息[8];③ 扫描时间短,单次扫描只需要10 s;④ 无须挤压乳房,患者舒适度较好[9],开放性的扫描环境,可以很好地避免幽闭恐惧症;⑤ 辐射剂量低,CBBCT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获得丰富的乳腺影像信息,其辐射剂量与乳腺X线摄影差别不大[5,10]。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平扫CBBCT诊断灵敏度类似或稍高于MG和超声,接近MR检查[11-13]。因此与钼靶相比,CBBCT拥有更高的图像分辨率,避免组织重叠,并且辐射剂量安全可控;与超声对比,避免了对操作者能力的依赖,且能更好地识别钙化和一些等回声超声难以显示的病变;与MR对比,首先检查费用下降,检查时间大大缩短,患者检查痛苦小,避免了幽闭恐惧症的发生,并且能识别MR上无法识别的细小钙化,所以有其独特的优势。

本研究筛选了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从腺体类型来看,均为致密型腺体,包括多量混杂型9例、致密型21例。有研究表明致密型腺体乳腺癌的发病概率是非致密型腺体的4~6 倍[14],与本研究的结果相符。

CBBCT所示乳腺癌病灶的位置与手术记录是完全一致的,证明定位诊断的灵敏度为100%。根据BI-RADS分类结果,诊断漏诊率仅为3.33%。因此,我们认为,用CBBCT来诊断乳腺恶性病变漏诊率较低。

在影像学特征方面,乳腺癌可以表现为肿块和非肿块类病变,肿块性病变为26例(86.7%),非肿块病变为4例(13.3%),肿块类病变相对占比较多。肿块类病变里,圆形或类圆形12例(46.2%),不规则形14例(53.8%),因此乳腺癌可以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也可以表现为不规则形,形态规则不能排除是恶性的病变。边缘清晰1例(3.8%),不规则16例(61.5%),毛刺9例(34.6%),因此绝大部分乳腺癌病变表现为边缘不清晰(96.2%),包括不规则和毛刺。而对于肿块类病变的强化方式来说,均匀强化的只有1例(3.8%),而混杂强化和环形强化占96.2%。因此肿块类的乳腺癌在CBBCT表现出与MR相似的特征[15-16],形态不能代表肿块的良恶性,类圆形的肿块也可以是恶性的病变。即肿块通常边缘不清晰,表现为不规则边缘或毛刺,其中毛刺形成强烈提示恶性病变。而强化方式方面,恶性肿瘤通常表现为混杂强化和环形强化,本次研究中只有1例为均匀强化,可能与肿块体积尚小,未出现明确的坏死有关。而非肿块类病变相对较少,本次研究筛选了4例,均为节段性分布和串环样强化,也符合乳腺癌的分布和强化特征。在这30例病变中,我们还发现了8例钙化、2例皮肤增厚及1例乳头内陷等伴随征象,这些也为我们更准确地诊断乳腺癌提供了帮助。

本文目的主要是探讨乳腺癌在CBBCT中的表现,所以仅对漏诊率进行了简单研究,因装机时间短,缺乏大规模的病例,所以没有进行误诊率的研究,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收集整理补足。

总之,我们通过对30例手术证实的乳腺癌的CBBCT影像表现进行分析,发现CBBCT诊断癌灶的准确率为100%,诊断漏诊率仅为3.33%。且乳腺癌的表现主要为肿块和非肿块类病变,边缘不清晰、不均匀强化、节段分布等特征强烈提示恶性,如果有恶性钙化、皮肤增厚、乳头内陷等伴随征象将对诊断恶性病变更有帮助意义。并且CBBCT检查时间短,患者舒适度好,辐射剂量小,费用相对较低,CBBCT应用于乳腺癌的诊断和筛查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讨。

猜你喜欢
腺体肿块恶性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行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技巧探讨
基于深度学习的腺体病理图像分割
基于nnU-Net的乳腺DCE-MR图像中乳房和腺体自动分割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力挽恶性通胀的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逝世,享年92岁
春蚕吐丝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