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胡力勤;杭州市地下管道开发有限公司 万亚 朱祖港
综合管廊就是在道路地下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多种管线设置同一个隧道空间,设有专门的监测系统,一种城市的基础设施。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大力发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要建设具有先进技术地下综合管廊。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兴起,202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发改委13 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2020年浙江省推出《浙江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中提出了统筹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数字化建设。
综合管廊监控系统运用传感器网络、物联网、自动控制等理论和技术,借助GIS+BIM+物联网,防火灾、防盗、人员巡检定位;以统一的平台集成联动,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综合管廊日常和应急状态运行参数,建立起综合管廊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根据综合管廊监控系统各子系统物理层、协议层和传输层的共性与特性,并进行建立其综合模型;并在基础上对子系统所产生的大批量实时数据进行存储、检索与分析,预警分析、事故处理。义乌市03 省道(宗泽路—环城北路)管廊综合监控系统工程位于义乌稠城街道和福田街道,起于宗泽路-雪峰东路交叉口西北角,沿宗泽路至03 省道交叉口东南角接220KV 宗泽变后,沿03 省道至环城北路交叉口东南角,管廊全长约9586.351 米;包括管廊监控中心设备、管廊监控系统、电话系统、无线对讲系统、机器人巡检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含监控中心消防报警)、移动通信信号覆盖系统、电力监控系统、离线式巡检管理系统、门禁系统、消防工程、软件、综合管路、标示标牌等工程内容。项目在具体建设过程中,由于综合管廊监控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相互独立,接口协议不规范,开发驱动多工作量大,无法实现标准化;没有很好互融互通。运用云计算技术,数据需要中转,大量占据传输带宽,响应不及时2020年边缘计算产业联盟(ECC)发布《边缘计算参考架构 3.0》,边缘计算享有响应速度快,利用率高,通信量小,数据安全等优势,具有异构性、分布性、连续性、靠近数据等的特点,下面我们分析边缘计算在管廊监控系统应用。
边缘计算就是在靠近数据源头或物的网络侧,融合计算、网络、存储、应用核心能力的开放平台,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满足行业数字化在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等方面的关键需求。随着边缘计算落地实践应用,以云边协同和边缘智能为主要发展方向。为了克服当前云计算集中化、数据延时长、安全性差,将云计算“下沉”,设计了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综合管廊监控系统。通过本地汇聚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智能等提高服务性能,减少时延和带宽需求,提升控制能力。JACE 8000 控制器发挥Niagara Framework 技术的特点,运用网络通信技术,完成综合管廊监控数据采集、管理和应用,构建“边云”协同的分布式部署架构,在综合管廊监控中心实现数据保存、调用[1]。JACE 网络控制器作为边缘控制平台,可以实现对各子系统互联及管理、集成、监控、数据记录、报警、时间表和网络管理的功能,运用MQTT 协议与华为云对接,并与云平台进行协同工作。系统内核采用分层设计,开发了物联网通讯标准,模块化驱动,便于整个平台在横向和纵向灵活扩展,设计规范的软件,达到设施设备运行安全。基于SOA 平台化架构理念,监控系统支持C/S、B/S 或C/S、B/S 混用等不同“架构”,配置Wi-Fi,RFID,Zigbee 等众多的工业标准。统一的接口调用方式,减少切换思维导致编码速度下降,系统接口以动词+名词的形式命名,保证其简单易懂。外部接口返回结果统一使用标准的JSON 格式,所有的接口必须要有日志,方便维护。综合管廊监控系统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在同一集成平台上,实现多个系统业务信息流程的重组和扩展,大大提升监控系统的灵活性,降低监控系统的使用及维护成本[2]。基于边缘计算综合管廊监控系统一般分成前端数据感知层、边缘计算层、云计算层3 层。
综合管廊监控系统前端数据感知层一般由CH4、O2、CO、CO2等气体传感器、照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光纤温度传感器、烟感、手动报警模块、网络摄像机、红外被动探测器、电量计量仪表、液位传感器、I/O 模块组成,它们感知综合管廊物理变化变换成弱电信号,一般分为两类,模拟量和数字量。前端数据感知层采用ZigBee 网络,选用树型+星型结构组网。ZigBee 节点采用CC2530 芯片,嵌入式网关使用 STM32F103 芯片。STM32F103 芯片具有 512 kb 的闪存以及 64 kb 的SRAM,最高工作频率可达72 MH,较好的技术参数大大优化了系统硬件,系统功耗极大降低了[3-4]。WiFi 模块选用ESP-07 芯片组,将ZigBee 网络和WiFi 相结合,大大增加了前端数据互通与连接。
JACE 网络控制器8000 具有如下特点:升级的Niagara4 平台,模块化结构与设计,免工具安装,支持WiFi 功能,内置标准开放的驱动程序,灵活的授权许可,具有RS485 端口、以太网接口、WiFi 连接,通过MQTT 协议与云计算层通信对接。边缘计算层能够完成本地数据的快速采集、分析,实时性高,由具备一定计算、储存能力的网络边缘节点组成,响应业务实时增值决策[5]。
云计算层具有运算能力强大,存储空间大等特点,对上传的数据接收、存储、发布、控制,完成数据计算算法处理分析。国内比较可靠的就是华为云和阿里云,本系统就是基于华为云部署的。连接华为云物联网云平台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装有Niagara 的连接以太网的本地电脑或者部署Niagara 项目的本地服务器直接连接;第二种部署有分布式的物联网边缘计算网关JACE8000 系列直接连接。将综合管廊各种信息按照MQTT 协议封装成MQTT 控制报文,进行存储分析,并且发布。可以通过PC、PAD、手机各种终端调用查询。
图1 边缘计算综合管廊监控系统
预警和报警模块主要为管廊整体的安全运维服务,对每一报警提供报警详情全面展示报警的关联信息,支持状态合并,重复报警合并,限值合并等不同的报警显示方式;支持多种报警统计查询方式,如洪水统计、数量统计、时序统计、高频统计、反复报警统计、顽固报警统计、报警KPI分析统计;提供各类统计功能,用于报警数量和分布的统计,可作为报警改进优化的依据,过滤无效或低效报警,也可将统计功能作为预警模型的一部分,参与预警运算和触发等功能。主要包括:综合监控管理功能、实时告警一览功能、设备告警联动配置功能、报警方案管理功能、历史告警查询功能、历史趋势查询功能等。客户端通过Web 浏览器,Niagara 4 Supervisor提供数据日志记录/趋势分析、数据库管理、存档并输出到外部数据库、报警、系统导航、时间表、仪表盘报告;通过XML接口(OBIX 标准协议)与其它应用软件程序集成,实时显现图形化信息[6-7]。以管廊分区为划分,打破各子系统的边界,弱化底层各子系统功能,对设备层子系统进行扁平化,构建边缘计算设备在边缘节点之间局域通信网络[8],实现边缘层信息互联、互通、联动。配置管廊内各个设备间设备联动的预案,当故障发生时,系统自动调用相应预案进行处理。通过系统提供图形化工具进行联动方案的定义。设备联动的内容应包括:视频、消防、安防、照明等,提供联动方案的添加、删除、修改。可根据自定义条件查询已配置的联动方案。当系统发现有故障、报警信息时,可按照相关设定预案,自动对相关监控设备(例如:摄像机)进行业务联动操作,例如:视频录像、灯光开关、空调开关、风机开关等。联动方案可由时间触发,如每隔一段时间开启风机进行排风,也可由故障、报警触发。联动方案可由多个条件触发。联动方案可顺序或同时联动多个设备。联动可自动执行,也可手动执行。联动方案的执行逻辑可包含界面交互步骤,在执行过程中,根据用户的选择,执行不同的操作。与传统构架监控系统比较,边缘计算构架监控系统传输流量有所降低,降低了传输成本,缓解云计算层运算、存储压力。
充分发挥将各个智能子系统在统一管理平台优势,应急调度指挥系统中增设应急指挥处置功能,协助管廊公司管理人员或相关处突部门面对紧急事件,能够及时处理,降低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实现管廊内应急数据的收集、分析,应急指挥的辅助决策、应急资源的组织、协调和管理控制等指挥功能,通过前端监测设备数据接口对风险源进行重点监视,通过与管线托管单位的信息化系统进行对接,建立应急物资库,对应急物资建立详细的资料信息库,建立应急专家库,对应急专家建立详细的资料信息库,满足根据分级机制问题发生后,各抢险指挥部指挥调度抢险等。
综合管廊代表了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最新模式和必要方向,是解决城市地下空间与管网问题的有效方式[9],在针对边缘计算综合管廊综合监控系统中,JACE 网络控制器是目前最成熟的边缘控制平台,应用Niagara Framework 边缘计算新兴的物联网技术进行研究,与云平台协同工作,实现对设备的互联及管理、可靠的在线数据流、能源分析、大数据预测和诊断,将异构数据、多种协议集成于一体,运用图形化编程工具编写分布式自动化应用程序。基于边缘计算的综合管廊监控系统总体架构,综合管廊监控系统融合网络通信、数据运算、设备管理等开放平台,提供本地实时性高,智能服务的数据处理技术[10],研究与设计的过程中弥补云计算服务的不足,扬长避短产生特定的优势。针对边缘计算的实施场景,设计综合监控系统各个子系统的功能、数据融合,实现了组件平台化,接入开放化,集成标准化,分布式弹性化,具有一定推广与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