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乌龙茶加工工艺流程探究

2022-03-04 02:11:06吴文斌
现代食品 2022年1期
关键词:茶青青叶岩茶

◎ 吴文斌,闫 磊

(南平市祥华茶叶有限公司,福建 南平 353000)

武夷岩茶是我国传统名茶之一,属于乌龙茶的一种。武夷岩茶的传统制作工艺比较复杂,包含了十几道工序,且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也较多。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很多茶企已经采用了机械化生产的方法,并且在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比如做青环节采用萎凋(两晒两晾)工艺,这对提升武夷岩茶品质非常重要。但在制作过程中“走水不畅”(少氧发酵)会导致青叶在做青中“消青”不完全,造成后期茶叶烘焙不透,容易出现酸味(伤青、积青、积水等原因);茶叶存储不当,会引起酸味(受潮、光照、温差大和湿热仓);烘焙火急、烘焙不透或高火烘焙武夷岩茶,其后期容易出现陈味,酸味。茶多酚等有机物随保存时间的延长,其衍生物会发生变化(如儿茶素转变为其他物质);黄酮类物质的增加,茶叶中会有有机酸生成(没食子酸等)以及芳香物质的异构、减弱和消失等。若加工不当,会使武夷岩茶呈现出微酸味。而保管好的陈年岩茶,有丝丝梅子酸感,品后口舌生津,回味甘甜醇厚。因此,本文将对武夷岩茶制作工艺中的重要步骤分别进行介绍。

1 武夷岩茶制作工艺

1.1 采摘

武夷岩茶采摘鲜叶的标准为采摘适度。按一芽三叶采摘,俗称中开面开采,保证茶青叶成熟采摘。岩茶的青叶采摘基本在采半开面(展开的芽叶,经伸育,面积比第二叶小),青叶不开面不宜采摘,且雨青、露水青和正午时在热日下的青叶也不宜采摘。采摘时选择中开面和大开面,保证叶片完整,尽量在采摘青叶时不要出现折断、破损、散叶的情况,否则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会影响到茶的品质,采摘完成后运回茶厂进入萎凋工序。

1.2 萎凋

萎凋工序需适度,宁轻勿重。萎凋过程中的芬香物质与滋味的生成与茶青萎凋有密切关系。青叶萎凋采用综合做青机制作工艺。青叶在萎凋过程中比传统手工制茶萎凋程度要轻。萎凋是形成武夷岩茶香气的基础,萎凋目的在于蒸发青叶中的少量水分、软化叶片以及扩大青叶与梗之间的含水量差异,也能提高青叶中细胞的吸水力,为在做青中加速“走水”进行准备;加速化学变化,为提高香气、除去茶叶中的苦涩味奠定物质基础。萎凋前期方法有2种,即日光萎凋(晒青)和加温萎凋。日光萎凋促使苄基氰和吲哚形成;加温萎凋使α-法尼烯含量大量增加。因此,在日光萎凋下会形成加温萎凋所具有的花香[1]。

萎凋工序是控制成品茶品质的关键工艺,综合日光、风速、湿度等因素,根据鲜叶老嫩、茶叶品种合理掌握晒青。①第1次晒青时,观察叶片光泽渐退后移入室内进行晾青,大概需要40~60 min,等到鲜叶温度降下来后再移出室外进行短时间复晒,再移入室内晾青,如此反复,经过两晒两晾后,叶片变得柔软、失去本来的光泽,颜色呈暗绿色,水分减少约15%,完成萎凋处理。②晒青过程中需要按照“宁轻勿过”的原则,可以保证晾青时叶片恢复一部分弹性,有利于后道工序进行。

1.3 做青

做青期间的制作工序[2]。主要是控制好做青的温度和湿度标准(相对湿度85%~90%,温度26~28 ℃)。做青是岩茶初制过程中特有的精巧工序,其特殊的制作方法形成岩茶色、香、味、韵以及绿叶红镶边的优良特质。做青的过程十分讲究,其费时长,要求高,操作细致,变化复杂。

做青工艺环节如下。①摇青的原则。由轻到重,重晒轻摇,轻晒重摇,静置时间先短后长。做青需适度。岩茶在做青中,青叶在“摇青”与“静止”中出现“失活”与“还阳”的现象,此现象是岩茶做青作业中重要且特别的表现[3]。②通过青叶的梗叶水份位移,岩茶香气与滋味形成的基础物质(如多酚类、茶氨酸类、类胡萝卜素、糖苷类、脂类、酫类及其众多衍生物质)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受到氧气、温度、光照和酶等因素的影响,逐步形成加持、异构、络合、氧化和还原等非常复杂的理化反应,从而产生岩茶独具魅为的“色香味”特征等[4]。

1.4 杀青

杀青适度,高温快炒,尽快熟化茶青叶,挥逸青气,中止以多酚氧化酶为主体的各类酶活性,保证毛茶品质。杀青是停止酶促氧化作用,散发青气和部分水分,巩固和发扬茶香的过程。茶青经过萎凋和做青,含水量较少,叶质脆硬,宜采用高温快炒、少透多闷的方法。目前杀青可采用机械和手工2种方法。

(1)杀青机。采用110型杀青机,转筒式温度260~280 ℃,投叶量20~25 kg,炒青时间约6~10 min,先闷后扬,多闷少扬,闷扬可通过杀青的排气扇调整。

(2)手工炒青。①初炒。锅温控制在220~260 ℃,每锅投叶量0.75 kg左右,先闷后扬,少透多闷,一般炒青时间为2~3 min。起锅后,趁热重揉约20~30下,抖松后再重揉约10~20下,再进行第2次复炒。②复炒。锅温控制在180~200 ℃,主要是闷炒,以迅速提高叶温,待叶温烫手,迅速起锅,趁热再揉,复揉1 min左右。复揉后,青叶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含水量在55%左右即可。

1.5 揉捻

揉捻是形成武夷岩茶外形的主要过程,其操作要点是杀青叶需快速放进揉捻机,趁热揉捻,揉捻过程掌握先轻压后逐渐加重压的原则,中途需减压1~2次,以利于桶内茶叶的自动翻拌和整形,同时应注意加压和揉捻时间不可过度,以免造成碎末和底盘偏多,50型、55型等大型揉捻机的揉茶力度要更轻,特别是青叶过老时,需注意加重压,以防出现条索过松,茶片偏多,“揉不倒”现象。揉捻机的转速控制在55~58 r·min-1,揉捻时间控制在7~10 min,在揉捻青叶时采用“一轻、二重、三轻”加压揉捻。

1.6 烘焙

①烘焙的主要作用是稳定茶叶品质,补充杀青不足之处,使茶叶达到较长时间的储存而不变质,烘焙过程可以使茶叶条索紧结,同时也具有破坏茶叶中残余酶的活性的作用,烘焙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茶叶的品质,进而完善武夷岩茶的色、香、味的品质特征。武夷岩茶采用机械烘干,只需进行毛火、晾索、足火。烘干机的温度掌握在120~130 ℃,烘到七成干,茶叶在手中以不黏手为佳,手触毛火叶有刺感。②二次烘焙茶叶时采用毛火温度在110~120 ℃,茶叶摊放厚度在8~12 cm,时间为3~6 h,待梗叶水分平衡后即可进行足火,烘焙可以选择毛火来烘焙,但是焙笼摊叶量在0.8 kg,烘3~20 min,翻拌1次,翻拌后焙笼向下一个温度较低的焙窟移动,茶叶的烘焙全程需要12~15 min。

2 机械做青与手工做青的对比分析

2.1 机械做青

(1)做青机的选择。目前市场上的做青机以110型综合做青机为代表,利用综合做青机加工制作闽北乌龙茶主要有以下10个步骤,即晒青、凉青、做青、吹风、摇青、静置、杀青、揉捻、干燥和精制。

(2)综合做青机的控制。经过萎凋处理后的茶青,失水率一般在18%~20%,做青在前期宜以吹风为主,轻摇为辅。青叶进入综合做青机后继续挥发水分,即吹风散发热气,鲜叶叶面失去光泽以第二叶为准。在摇青前期不宜重,若摇重,容易造成损伤,影响到鲜叶正常“走水”;因此,需注意保持做青间温度为26~28 ℃,同时需要观察青叶叶面,叶面稍有光泽,稍恢复“原状”,俗称“还阳”为适度;在做青中后期,吹风时间逐渐缩短,使青叶保持一定的含水量,有利于芳香物质被激发出来[5]。由于做青会影响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所以应根据青叶变化控制青叶的摇法,如重摇青或者减轻摇青,都以看青摇青、看青做青为标准,且在每次摇青程序中需要摇出一定的青臭味;在加工制作中,随着静置时间的逐渐加长,通过嗅闻茶青的青臭味、 茶香味, 以及感触叶温的方式进行判断。做青时间一般需要8~10 h,综合做青机加工工艺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做青技术参数表(单位:min)

2.2 手工做青

(1)手工做青是将萎凋叶薄摊于竹制“水筛”上进行手工做青。该过程需要掌握由少到多的原则,摊青叶先薄到厚,凉青叶时间先短后长,因青叶经数次摇动后,叶缘细胞已完全破坏,随着发酵作用的加快,青叶的红变面积逐渐增加,叶内的芳香物质被激发出来,青叶由原来的青气转化为清香,叶面清澈,叶脉明亮,叶色黄绿,叶面凸起呈龟背形(俗称“汤匙叶”)红边显现。

(2)做青前期,茶青的含水量较高,摇青以促进“走水”和恢复活力为主,适度损伤叶组织细胞,散发轻微的青气,为做青后期理化变化进行必要的准备。摇青以轻摇为原则,即摇青手势轻、历时短,如果前期摇青程度偏重,由于叶组织水分较高、细胞膨压大,叶片易损伤,茶青易红变,叶脉易折断,水分输送受阻,出现“死青”。

(3)做青的目的有3方面。①实现茶青走水(还阳及退青)。②做青青叶在摇青与静置过程中,叶片边缘细胞组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青叶也逐渐转化出绿叶红镶边,俗称三红七绿的现状。③青叶在摇青与静置时,青叶中的内含物会产生化学变化,如呈现出叶绿体解体、蛋白质解体、醛类物质形成等。因此,做青技术还需根据不同的茶树品种和当时制作加工的气候、温度、湿度条件,俗称“看天做青,看青做青”。

(4)手工水筛摇青是武夷岩茶的传统做青方法。该方法是将0.3~0.4 kg鲜叶置于水筛(直径90 cm),双手执筛摇动,青叶在水筛中滚动、旋转下相互碰撞与摩擦。摇青不足、不匀或未加快完成该进程,常常辅以“做手”(用双手收拢、挤、合和轻拍),但对优良品种如水仙或名岩名枞等均采取“只摇不做”或“多摇少做”的原则。做青适度标准为叶脉透明,叶色黄绿,叶片柔软如绸,叶缘反卷形成汤匙状,叶缘朱砂红,达“三红七青”,青气消失,散发出浓烈花香。

2.3 武夷岩茶品质特征

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的极品。武夷岩茶属半发酵青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最著名的武夷岩茶是大红袍茶,该茶叶缘朱红,叶底软亮,具绿叶红镶边特征;汤色(深)橙黄,清澈艳丽;香气馥郁具幽兰之胜,锐则浓长,轻则幽远;味浓而醇厚,鲜滑回甘,确有“味轻醍醐,香薄兰芷之感”,所谓“品具岩骨花香之胜”。乌龙茶三泡嗅香的要求基本与其他茶类的热嗅、温嗅和冷嗅的要求一致。乌龙茶更重视品种的香与味,即品种特征。

3 结语

武夷岩茶在制作中俗称需要“做熟”及“做透”,通过做青环节,掌握晒青、凉青、萎调、做青、摇青、杀青、揉捻和干燥工序的制作工艺。现除了少量武夷岩茶青叶采用传统手工制作之外,其余大宗武夷岩茶产品都采用机械化生产进行制作。武夷岩茶在传统手工制作技术上应进行改进,在结合机械化生产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采用机械化生产技术工艺代替传统手工制作,使乌龙茶生产产量化、标准化和加工质量标准化,但是随着市场科技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机械化可以完全代替传统工艺。

猜你喜欢
茶青青叶岩茶
武夷山的岩茶上好品质竟与石材中的铁质有关
石材(2022年4期)2023-01-07 10:47:04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
醇香美人茶加工技术
醇香美人茶加工技术
农村百事通(2021年7期)2021-07-26 21:02:08
仓山
故事会(2020年22期)2020-11-20 05:46:39
多级机采茶青分选机的设计与试验
新疆农机化(2020年2期)2020-05-23 06:23:56
仓山
仓山
武夷岩茶书写传奇
红土地(2018年12期)2018-04-29 09: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