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姣 戴亦宗 李 龙 李贤强
(扬州市职业大学电气与汽车工程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 号)中确定了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1”指的是学历证书,“X”是若干技能等级证书,“X”则彰显了职业技能,更加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发展,它是动态发展的,紧跟新业态、新工艺、新技术的要求,可以结合行业需求进行更新调整。 显然,“1+X”证书制度的提出,其根本在于鼓励学生不光获取学历证书,更要面对岗位需求,获取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成为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就业能力。
长久以来,我国在职业院校中实行的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可以作为一个行业的准入门槛,考核部门一般是劳动局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考核的内容一般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 如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师、电气设备安装工等,这种类型的证书是学生从业入职的证明,而“1+X”中“X”指的是某种技术技能的资格证书,不同的专业可以对应不同的资格证书。 为了确定其类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1.1 专业技术技能
电气自动化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制图、 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PLC 技术及应用等,涉及的基础技能包括CAD 制图、维修电工等,因此可以考虑“X”中包括维修电工、CAD 绘图等。
针对具体的工作岗位,一个专业提倡获取多个职业资格证。 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根据本专业学生面向的主要工作岗位,分为供配电、电气控制和设备制造三个方向,包含供配电系统与设备安装、维护、运行和保护多项内容,确定设备安装、变压器和互感器装配、维修电工等20 多项技术技能。 此外,还可以充分联系合作的企业, 结合企业用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研他们的用人需求,在平时的培养中有针对性地培养提升学生的技能以更好地服务企业[2]。
1.1.2 综合素质能力
在综合素质能力方面,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在基础课程如英语、计算机、体育等课程中,对应的有计算机等级、英语水平等。 职业院校根据不同专业特点,结合企业需求,设置对应的技能等级测试。比如, 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工作中必定的会涉及很多编程, 那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计算机等级测试,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网页设计、数据库应用等技能,获取相应的等级证书。
1.1.3 学生的兴趣爱好
新时代下,学生们的兴趣爱好也呈现多样化,如电子竞技、无人机驾驶等。 在相关国际赛事的推动下,基于计算机的电子竞技项目发展迅速,相应的岗位如电子竞技员、电子竞技运营师等也应运而生,可以以岗位为导向,发展与之对应的技能等级证书。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成熟,无人机在植保、测绘、摄影等领域都发挥着巨大作用,作为新兴职业,也可以发展与之对应的技能等级证书。 电气自动化专业主要技术技能如图1 所示。
图1 电气自动化专业主要技术技能
原有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制度下,一般分三个等级,即技术、技师、高级技师。 但实际上,职业院校一般只实行技术等级或者技师中的一种,大多数院校还是以证书为指挥棒,并不能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差异化教学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职业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长一般为3年,对于本专业的技能, 可以初定以一年提升一个层次为目标,设立3 个技能层次。 比如,现有的维修电工等级证书就有初级、中级、高级。 不同等级的证书考证时间可以结合课程进度,比如初级的维修电工考证可以安排在电工电子技术相关课程之后,中级维修电工技术可以在单片机技术、PLC 技术相关课程之后考证。 技术技能优秀的学生可以在教育部门举办的技能大赛中获取相应的证书,授予一定的荣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于综合素质技能,可以参加当下的水平测试,如英语可以参加三级、四级、六级水平测试,学生可以自由选择。 对于一些感兴趣的项目,如电子竞技、无人机等新兴职业的技能,可以暂定一个等级,待发展日益成熟之后再做调整。
“1+X”证书制度实施的关键是“X”的类型、层次及具体的组织实施单位, 在确立了类型及考核层次后,就要做好“X”的组织保障工作。 此外,各高校也可结合当下已有的硬件资源,积极联合企业合作开发新的“X”证书,最大化利用已有资源。
“1+X” 证书制度的实施必然要求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这就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了新的要求。 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求以岗位需求为依托, 围绕不同岗位需求的不同技能型人才,确定人才培养技能的具体要求,从而使高校可以基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 开发相应的课程体系;同时,结合在校生的学习反馈、已毕业学生的从业反馈以及企业的用人反馈,适时、适当调整已有的课程体系,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 此外,学校要加强和企业合作,共同制定课程标准,设置合理的电气自动化课程体系,结合岗位群工作流程, 设计将知识与技能融于一体的综合性环节课程[3]。
电气自动化专业主要培养的是能够胜任各类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岗位以及电气自动化设备的销售与技术支持等岗位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为了进一步落实“1+X”证书制度,需要基于岗位任务职责分析学习领域构建, 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岗位任务职责及学习领域构建
“1+X”证书制度下的课程改革可以从课程体系与教材两方面入手,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指导方向,教材改革是落脚点,只有充分把握这两点才能为课程改革提供良好的基础。
当前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课程,第三部分是实践性环节,主要面向该专业所具备的岗位技能进行实操练习。 这些课程覆盖广,内容也较充实,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但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1+X”证书制度的提出,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目前与电气自动化专业相关的“X”证书是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该证书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而当前的课程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对学生在工业机器人方面的能力培养,因此,应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真正做到学历证书与“X”证书的深度融合。
课程体系的调整同时需要配合教材的开发,“1+X”制度下,必须确立书证融通的教材开发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保证教材开发的政治立场与导向;以标准为导向,确保新教材开发的规范与实用;始终把握以学生为中心,以高水平院校为主体,提升教材开发的质量。通过研究“X”证书的内容,将原有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实践类课程进行迭代、整合、新增与删除等操作,形成新的教材内容,这样才能真正做到“1+X”的总学时小于“1”的学时与“X”学时的机械叠加,同时改变传统的突击培训模式,在教学中融入培训内容,加深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形成新的教学秩序。
此外, 教材开发过程中还要积极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了解企业中的新技术、新工艺等,随时调整教材开发的内容以适应企业对学生的能力需求。 当然,教材的开发需要一定的周期,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技术变革有着紧密的联系,能及时地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等融入教材开发中,这就需要教材开发者有较快的更新迭代速度, 这就需要教材开发者不光关注教材开发本身,还需要研究教材开发发行规律,协调各种因素,合理选择教学的形式,做到了然于心[4]。
随着“1+X”证书制度的推行,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核心目标,在了解“X”的类型、层次、制度保障后,需要加强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进,积极探索课程改革,真正做到培养高质量就业创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