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飒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水平不断进步,教育教学又作为人类文明延续的重要支撑,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教育水平的提高,不仅能够说明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同时也可以,使得国民素质得到提高。高中体育教学作为整个高中体育教学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达到强身健体的教学目的。并且体育教学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以其系统性和全面性,帮助学生通过对这门学科的学习激发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能督促学生始终以一种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面对学习与生活。总的来说,高中时期的体育教学有助于整个高中阶段的教学质量提高,并且还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具有较大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通过当今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对整个教学体系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教育者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参考意见,让体育教学在发展的过程中继续发扬光大。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很多小学生对体育课的热爱程度比较高,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学生认为体育课的上课形式受到他们的青睐;众所周知,在传统艺术教育模式的影响之下,大多数学科的教学过程都是在同一个教室内完成的,只有体育學科可以让学生享受到户外上课的快乐,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更喜爱这门课程。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育这门学科对高年级的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说,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跑步、投篮等一些体育运动,然而这些体育运动的出现却使得体育课不如小时候那么快乐。但体育作为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忽略并且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门必修课,同时更是因为这门课程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减少压力;此外,体育运动本身就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好的作用,也正是因为如此,相关的体育老师就更应该要及时端正学生对体育课的观念,并尽可能的提高学生需要加强锻炼的意识,让体育素养在素质教学中得到一定的发展。
1 高中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必要性
1.1 保持身心健康
很多高中生在高中阶段都会由于较大的学业压力产生身心健康问题,有些学生可能表现出来的是身体素质问题;也有些会表现出心理健康问题;但是终身体育意识的树立可以较好地帮助高中生保持身心健康,让他们以更积极的状态,面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一般来说,在长期的体育锻炼过程中,高中生的心肺功能可以得到较好的提升,身体素质的提高可以较好地减少患病的几率,同时也可以让高中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学习。
1.2 形成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可以不断督促学生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当然,我们无法避免在整个体育锻炼的时候会遇到瓶颈期,作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我们就一定要不断地向学生输入一些积极正确的思想观念,让他们能够克服困难、跨过瓶颈期。并且只要跨过瓶颈期,也有助于帮助高中生形成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并尽可能地将这种精神运用到其他科目中,为高中生升学等各方面都带来积极的影响。
很多高中生在高中学习阶段会由于压力过大而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老师和家长没有加以正确的引导,那么就很有可能会使得学生误入歧途。体育学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与其他学科不同,体育这门学科本身就自带一些轻松性,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在紧张的竞争环境下既坚持不懈的奋斗,又能以正确的形式放松自己。
1.3 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有相关的研究表明,适当的运动可以给人们带来快乐与放松。想要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就树立好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要尽可能地帮助高中生在每一天都能够拿出一定的时间进行锻炼,然后从体育锻炼中获得乐趣、感受生活的美好。但是,很多传统的意识教育工作者就会认为每天花一定的时间进行锻炼,对学生的其他学业知识没有帮助,并且高中阶段处于人生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之一,不可以让学生分心做别的事情。但实际上,体育这门学科本身就有强大的魔力,能够让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放松,并以更加积极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与此同时,体育锻炼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可以给高中生带来积极的影响,为他们实现心理解压,让学习变得更有活力。
2 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
2.1 树立终身体育观,培养体育意识
在高中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应该要注重将体育这门学科与放松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进行联合,但是也不可过于放纵。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要重视对学生体育知识的传授,并运用体育理论课程拓展学生在体育方面的知识面,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体育学科的意义与价值,让他们能够以更加积极饱满的状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让体育这门学科在高中课堂上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快乐。
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要注重充分利用好体育媒体的宣传作用,通过举办一些体育知识讲座,或者是体育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较好的体育观念,并尽可能地增长自己在体育方面的知识、开阔知识视野,让素质教育在体育这门学科上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2.2 更新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
通过目前的教学形式而言,我们发现绝大多数高中生在高中学习阶段都有非常大的压力,面对这种升学压力大的问题,高中体育老师应该要尽可能地充分发挥体育学科对学生压力与情绪的调节作用,并将这种调节作用精心的设计到体育教学过程中,创新体育教学的理念,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不仅得到强健的身体,同时也能获得精神上的放松,真正的感受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并以更加饱满的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让高中体育教学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更有参考价值。
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要注意正视学生的客观需求,并尽可能地立足于体育教材与课程标准之上,将体育教学的创造性,在课堂上得以体现。同时,体育老师,还应该要对各种类型的体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积极的开发校本课程,并根据时代发展和学生的不同情况更新体育课程的体系,以此来丰富体育教学在实际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让体育教学与办学实际进行融合,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多方位的体育锻炼需求,同时更是素质教育发展的标杆。
2.3 运用体育竞赛,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想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相关教育工作者就可以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入手,毕竟兴趣才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之一,通过兴趣入手的教学活动也一定能够更好地强化这门学科的实际教学效果。
对于大多数高中生而言,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趋于成熟,并且还具备了比较基本的体育训练能力,再加上其好胜心和求知欲比较强,高中体育老师就可以通过这个切面入手,结合学生不同的特点,将趣味性强和富有一定竞争性的体育竞赛融入到整个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去,比如说一些足球竞赛、排球竞赛、田径比赛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体育这门学科在锻炼过程中的兴趣,并且在兴趣发展的同时树立较好的终身体育意识。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体育竞赛进行的同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关注点放在竞赛的参与上,避免由于嫉妒心或者是其他因素导致恶性竞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体育参与意识,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强身健体提供良好的基础。
2.4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应该注意的一点,在新时代的教育体系下,高中体育教师一定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此来让学生提高对体育学科的兴趣,并借此机会,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学习意识。所谓的良好教学环境并不是要求学校修建一个大操场,或者是修建一个专门用来上体育课的场所,而是需要相关的体育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对其进行教学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地将学生感兴趣的体育内容进行融合,以此来提升学生对体育这门学科的学习热情。并且只有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轻松。
比如说,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每个学期设置一到两个体育节或者是运动会等,在这种活动日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体育内容进行锻炼和展示,并且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造出一些不一样的体育内容,加大体育这门学科的宣传力度,为教师开展不同的体育学科教学形式提供一些新型的思路。并且这些活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与体育学科相关的知识讲座或者是竞赛活动,尽可能地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从而能够加深对终身体育的作用。
2.5 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项目的选择和区分
就目前而言,我们所了解到的高中体育课堂是没有任何章程性和针对性可言的,甚至放眼正在上体育课的操场,很多都是学生在自由的活动,甚至很多学生会认为体育课就是一个可以自由活动的课,想去跑步就去跑步、想去写作业也可以待在教室里写作业。这样的教学形式是完全无法让学生达到强身健体的最终目的的,并且久而久之也会失去体育课这门课程原本的意义,让素质教育被扼杀在摇篮之中。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很多学生的潜意识里,仅仅是认为体育课是一门非常快乐的自由课程。
基于此,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要跟随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时代浪潮对体育课的教学形式进行一定的调整,并根据实际情况,对体育教学的项目进行选择和区分,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能够真正的有所收获。在素质教育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要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我们要让他们得到不同的发展,而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在同一个切面上,对个性化发展丝毫不在乎。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帮助学生得到全面化与个性化进行结合的发展,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在选择教学项目的时候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性别、爱好、特长等差异让学生自我选择一些比较适合的体育项目。
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可以较好地规避学生,因为对某些项目特别不擅长而产生的对体育课的厌倦情绪。众所周知,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某一门学科,由于其自身特点让学生感到厌恶,那么学生大概率是无法学好这门学科的。因此,相关的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在自己的长项上进行发挥,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好对体育这门学科学习的信心。
2.6 鼓励学生养成自觉运动的习惯
在高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很多体育老师的教学方式都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比如说,很多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的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活动,而对于是否培养好学生长期的良好的运动习惯却漠不关心。甚至很多老师在课堂上仅仅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通过不妥当的方式让学生尽快地完成一些学期内的体育任务。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趋于形式化和表面化,同时更不利于高中生在紧张的课程体系下,更好地放松自己,对体育学科的发展也有诸多不益。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要时刻明白,教育教学的目的并不是短期的,而是希望能够通过优质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长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并让他们终身为之奋斗和努力。而想要较好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教师根據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为学生制定出一份完整的运动锻炼计划,并不断地引导学生按照运动锻炼计划表进行锻炼,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之后,终身锻炼的意识就会在学生们的脑海中扎根,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形成一种终身体育学习的意识。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体育这门学科在高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自己培养的方式,切不可一味地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形成完善的体育意识;相反,体育意识的形成是需要在一次又一次的体育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终身体育意识的渗透,有利于提高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并且还能够帮助学生达到活跃思维的良好目的,有助于引导学生在面临压力时以良好的心态克服困难、坚持拼搏,同时也为他们日后大学时期的学习和生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为真正培养素质人才提供更正确的道路选择。
(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州区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