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陶艺与当代艺术关系探析

2022-03-04 11:35李士强
佛山陶瓷 2022年2期
关键词:现代陶艺当代艺术语境

李士强

摘 要:中国现代陶艺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早在陶艺发展初期,就有一批陶艺创作者希望将其作为一种新的表现形式纳入到当代艺术体系下,从而区别于传统意义上归属工艺美术范畴下的陶瓷艺术。然而,随着艺术观念的转变,现代陶艺强调的艺术本体语言的问题在当代艺术这里已显得不再那么重要。当代艺术的追求也不同于现代艺术所维护的以往的审美理念,而是要求超越审美层面介入对现实社会文化的反思与批判。由此,对于陶艺创作而言,如何把握陶艺与当代艺术之间的关系,以及以何种方式介入到当代艺术创作中,就需要我们客观、冷静地思考。

关键词:现代陶艺;当代艺术;语境

1 前言

中国现代陶艺是在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下,伴随着现代运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经过多年的探索,中国现代陶艺在陶艺家们的努力下已走出了一条自主的发展道路。然而,尽管他们在创作实践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就整体环境而言,中国现代陶艺在当代艺术界却依然是游离于主流艺术之外,不仅在一些综合性的当代艺术展上鲜有陶艺家及其作品出现,而且也并未成为当代艺术理论批评的关注点。究其原因在于现代陶艺创作中未能有效地与当代主流的艺术观念与价值相接轨,被当代艺术批评家所忽视。

2当代艺术下的陶艺存在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便利与频繁,西方各种艺术观念和艺术形式不断传入我国,同时,现代陶艺作品也出现在国内艺术家的视线里。国内有关现代陶艺的观念便在时代的潮流中悄然产生。然而,事实上与西方当代艺术语境下的陶艺对比来看,中国现代陶艺在整体上还是一种基于本土化、民族语言的现代艺术形态,停留在过往审美层面上的创作,作品未能反映出当代艺术精神的实质。面对当前中国陶艺现状,有一部分艺术家开始尝试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国现代陶艺的理论体系,试图为国内现代陶艺的发展找寻可靠的理论支撑,为当下陶艺创作指明方向。

在这种情况下,陶艺创作者积极主动的对中国现代陶艺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的存在的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追寻与思考。首先表现在对当代艺术观念及艺术创作的梳理上。他们对于当代艺术的理解是通过作品对现实的介入与批判唤醒具有人文关怀在内的创作理念与态度。遵循这种理念,陶艺如果要真正地融入当代艺术中去,其审美表现必须迎合当代艺术的价值准则。具体而言,即艺术创作要时刻关注于现实世界,体现出批判性;同时,强调观念在创作中居于的核心地位,突出观念优先,技艺则扮演的只是一种为观念服务、实现观念的手段而已。

该理论引起了陶艺家们的关注,成为绝大多陶艺家探讨中国现代陶艺理论发展及实践创作向当代性转化的重要理论依据,且大多数理论家和艺术家都会从此观点中,提出自己对现代陶艺的独到见解。然而,另一部分艺术家对上述观点则有所保留,他们认为,陶艺要融入到当代艺术中,观念固然重要,但在创作中观念的开放不是无限制的,技艺才是陶艺立足的根本,陶艺创作必须建立在对材料、工艺、烧制等本体语言方面上,如此陶艺将不失自身存在的独特性,深刻且多元的彰显其审美内涵。

姑且不论陶艺家们的艺术观念前卫与否,他们都在各自的艺术理念的指导下取得的成就,得到了社会普遍的赞扬与认可。中国现代陶艺的理论构建及作品创作基本就是在这种相互限制且相互促进中向前发展。

3当代艺术与现代陶艺关系的深化

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完成了对传统艺术的分解与重构,当代艺术则是继承了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的精神,发展的新的艺术阶段。然而由于中国艺术的发展在世界现代性的历史进程中相对于西方艺术发展较为滞后,反应在当代艺术中,在中国没有经历过一个基于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下的经由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向当代艺术承接过渡的较为完整的逻辑演进的历史事实和语境。因此,从西方艺术发展的状态来看中国的当代艺术,则呈现出了一种艺术理念与社会现实相脱节的不协调的现象。

鉴于此种现状,艺术家们为了便于梳理当代艺术发展的脉络和把握当代艺术的审美实质,通过对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以及当代艺术表现特征上的把握,进行了积极地归纳整合,并把它们置于“当代艺术”这一总的称谓下。在这个称谓下它所涵括的艺术价值取向却并非单指西方的当代艺术的价值取向,而是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价值取向的交织与融合后的总体表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于各个艺术发展阶段的梳理与界定并不是很清晰。这无疑对于陶艺家理解当代艺术精神实质,进行富有当代艺术精神的陶艺创作带来了极大困惑与限制。

但总体来说,对于当代艺术的本质有了普遍意义上的共识。即当代艺术的价值在于直面当下的现实,通过艺术对政治、社会、文化进行积极主动的介入和干预。强调基于个体的当下生存经验,以及面对生存环境的压力衍生出的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自然的、社会的、文化的、生存的等方面问题进行思考、批判和揭示,其核心是要在当下艺术中体现出当代精神。由此,在艺术创作上的当代性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艺术家本体在意识和观念的层面上基于当代语境构建自己与现实生存环境的内在深层意义上关联与评判;另一方面是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不断地扬弃旧有形式,探索新的艺术形式表现。

在这种背景下,原有的审美追求已不再是其关注的焦点,现代艺术强调的艺术本体语言的问题在当代艺术这里已显得不再那么重要。当代艺术只要能将个人经验到的事物且构建了的观念世界以一种可见的修辞手法揭示出来,形式的表现上就可以借助、利用一切目前可用到的所有材料和元素。具体来说,在对待媒介材料的态度上,现代主义所维护的媒介的中心地位被当代艺术所抛弃,当代艺术抹平了媒介人为区隔的界限,打破了媒介材料作为艺术门类区分的依据,将媒介的边界视为一个与其它媒介相接且关联的始点。在语言的建构方面,强调多种语言的综合运用表达,使之作用于观者各种感官的总体艺术呈现,因而,视觉上的艺术呈现不再是其唯一的追求。在作品意义的揭示上,当代艺术通常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且既定的艺术倾向与结果,而是以更加开放性的姿态强调观众参与中的现场意义构建,使观众成为作品的一部分。与现代艺术强调审美的原创性相比,当代艺术的原创性更多体现在对事物现象的独到理解及其表现方式的多样性上。在这种艺术观下,陶艺创作可以采用诸多的表现形式,如装置、拼接、堆积、综合材料等,超越单纯视觉艺术形式,作用于观者多维感知,如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的完整的集合或环境。因而,对于陶艺创作来说,材料、手法乃是其创作的外化與物化的呈现,而非艺术本身,艺术的核心在于观念加之与形式的部分。

由此看来,一部分陶艺家坚持陶艺的纯粹性,摒弃外在附加的“意义”,维护陶艺的核心价值原则,且执着于强调通过技艺的熟练运用来挖掘陶艺自身语言的表现力,体现独特性以维护陶艺的边界及自身审美价值的立场,似乎是不容于当下艺术观念的。

4结语

综上可见,中国当代艺术观下的陶艺与西方陶艺在审美意识与表现形态上存在着差异。中国现代陶艺在整体上是一种基于民族语言方面上的创作形态,西方陶艺在创作的价值取向上要求超越审美层面侧重于对当下的社会文化现象进行反映、反思与批判。 事实上,我们在对现代陶艺与当代艺术关系的思考上,不断强调艺术是属于意识形态、精神方面产物,其创作不仅具有强烈的主体性,而且与社会的意识形态紧密相连。它不像科学一样,有统一标准和模式,给与我们依据的准确数值和严谨的逻辑体系。如此,面对不同艺术观念下的陶艺现状,可能会基于某种片面的理解,人为的给陶艺创作设置前提和框架,对陶艺未来多元化发展带来阻碍。

实际上就中国当代艺术而言,艺术家们为了成功融入西方艺术圈内,转向了采取从观念和形式层面迎合或模仿西方艺术以符合艺术“当代性”的审美标准,结果,其审美内涵日益丧失,变成了一种纯粹的视觉形式展示。正是意识到这个问题,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当代艺术家们开始对当前艺术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追寻,他们认为艺术创作应基于本土文化内涵的创作探索,以期改变题材单一、内容空洞、风格雷同的困境。从这个方面来看,中国现代陶艺反倒可以在艺术创作上保持较为纯粹的学术性思考和更具审美价值的形式探索。事实上,艺术创作中审美和情感的共通性要求艺术家关注当下人们的精神世界,并运用有效地媒介把它表现出来,其目的是用艺术的方式去记录此时此刻的人文意识形态,而不是為了某种目的去迎合他者的审美和情感。我们运用这些从西方传来的艺术语言和媒介,并不意味着我们是在单纯模仿、抄袭,也不意味着这些艺术媒介和语言形态本身具有固有的文化属性和保持静止不变的状态。我们希望通过学习、借鉴和交流,寻找到构建中国当代艺术新形象的有效途径,希望中国自己的艺术能够经过当代文化的转换,形成一种当代艺术形态。

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本土化特征,无论是从它的脉络还是审美上,都是不同于西方陶艺的。当当代艺术的浪潮汹涌而来,打破了既有的框架与模式时,陶艺的未来道路该怎么走,就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需要我们慎重的斟酌。

参考文献

[1]朱俊.融入与否——中国现代陶艺与当代艺术关系探讨[j].艺苑,2002(5).

[2]朱其.什么是当代艺术[j].上海艺术家,2014(1)2.

猜你喜欢
现代陶艺当代艺术语境
当代艺术看得懂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
汉代陶塑审美特征对中国现代陶艺创作的启示
现代陶艺教学中创意思维的培养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