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莫笑君,原名胡姚雨。东南大学硕士毕业,青年作家。曾获香港中文大学第五届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一等奖、2013全国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青春中短篇小说集《余声不回》将于2022年上市。
感觉自己文章写得挺好的,怎么老师看完偏说“平平淡淡”?别人的文章仿佛天然带着魔力,尤其是一些小说,总能轻而易举让人欲罢不能,差距到底在哪儿呢?
毕淑敏《我的五样》是一篇关于“课堂心理游戏”的短文,篇幅不大、内容平常,却让人读得心惊动魄、深受感动。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文章中的悬念!
今天,结合文章学一学营造悬念的“三大法宝”,让你“波澜不惊”的文章,也立刻“汹涌澎湃”起来!
“悬念营造”法宝一:
让读者跟你一起疑惑
没错,营造悬念看似神秘,其实入门十分简单——学会用问号!
说完这句,你的头顶是不是立刻升起了一堆肉眼可见的问号。真这么简单吗?答案是肯定的!
在《我的五样》里,就有很多这样关键性的问句,正是这些直戳人心的问话,营造了层层递进的悬念,调动了我们的共鸣。
文章的前半部分,作者跟随老师的指示,深思熟虑挑选了五样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事物。谁知,老师竟开始“辣手摧花”,要同学们将好不容易做好的选择一样一样丢弃!
当作者把几样东西一件一件狠心划去时,她这样写——
老师说,每个人在你写下的五样当中,划去相对不那么重要的一样,只剩下四样。
……
请将剩下的四样当中,再划去一样,仅剩三样。
……
老师说,继续划去一项,只剩两样。这时教室内变得很寂静,好似荒凉的墓冢。每个人都在冥思苦想举棋不定。我已顾不得探察别人的答案,面对着自己人生的白纸,愁肠百结。
笔、阳光、空气……何去何从?
试想,若读到此处被打断,心情该多么郁闷、多么烦躁啊!笔、阳光、空气,到底该舍弃哪样?作者会如何抉择?舍弃之后,作者又会遭遇什么?
瞧,我也连问三句,是不是越问,越想知道答案;越问,越急着想往下看。
随着残酷的“减法”不断推进,作者心里的答案慢慢清晰了,终点在望,可“问号”又来了——
笔和阳光。它们在纸上势不两立地注视着我,陷我于深深的两难。
留下阳光吧——心灵深处在反复呼唤……
只是,我在哪里?在干什么?我扬起头来问天。
我看到自己孤独的身影,在海边寂寞地拉长缩短,百无聊赖,看日出日落,听潮涨潮消。
那生命的存在,于我还有怎样的意义?
这几个反问,使全文的悬念达到了最高潮,作者将如何回答内心?如何作出最终的抉择?
这就是通过“问号”来营造悬念的方法。
为什么一个简单的“问号”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因为疑问需要解答,问号一旦出现,就意味着,一定有个谜底等待解开!所以,“问号”的本质,就是“说话说一半”“不把话说完”。你问了,却不答,吊住了读者的胃口,读者不上瘾才怪呢!
掌握了这一法宝,我们可以在写作中多用一些“反问”“疑问”,甚至“明知故问”,在设置悬念的同时,还能调动你行文的语气,让文章的可读性大大增加!
举一个特别简单的例子。我们都写过“印象最深的一个人”,如果以“我印象最深的人,是一个警察叔叔……”就稍显平淡了。一旦用上问号:
我印象最深的人,是爸爸吗?他天天接我上下学。是妈妈吗?我每天吃她做的饭。还是我的同桌?我的老师?还是……其实都不是,那到底是谁呢?他就是……
是不是比原来带感多了?
所以,要提升文章的悬念感、增强阅读的吸引力,记住,把文章中的关键句(总起句、过渡句、收尾句),改写成合理的“疑问句”——那些被“句号”掩埋的情绪,将瞬间破土而出!
“悬念营造”法宝二:
让读者跟你一起犹豫
第二个法宝,叫“给足选项”。
什么意思呢?请看《我的五样》——
当生命中最重要的前四样“水、空气、阳光、鲜花”已经确定,最后一个位置,该留给谁呢?作者笔锋一转:
我偷着觑了一眼同学们的答案,不禁有些惶然。
她为什么惶然?原来,身边的答案五花八门,看起来都好有道理!
有的人写的是:“父母”。我顿时感到自己的不孝,是啊,对于我的生命来说,父母难道不是极为宝贵的因素吗?……
有的人写的是“孩子”。一看之下,我忐忑不安,甚至觉得自己负罪在身。那个幼小的生命,与我血脉相承,我怎能在关键的时刻,将他遗漏?
有的人写的是“爱人”。我便更惭愧了……彼此已商定不是生命的必需,排名在外,也有幾分理由吧?
有人写“父母”,有人写“孩子”,还有人写“爱人”——是啊,有谁是不重要的呢?
于是,悬念又产生了。选择纷繁复杂,位置只剩一个,该留给谁呢?
因此,给足选项,不仅可以营造文章的悬念,还可以体现你的积累。你的选项越独特、越难选,你的才华就越彰显。
顺便你也会发现,每一个选项的结尾,作者依然在用我们的“法宝一”,问号。每一个问号,展现了选择的摇摆,营造了越来越多的悬念。
这里要强调的是,“给足选项”的关键是,要保持各个选项的重要性是相当的。可别让人一看,A明显好于B,选择起来没什么难度,那也就没什么悬念了。一定是每个选项都很诱人,最终却只能选一个,这样悬念才出得来!
你可能要苦恼了,每天生活三点一线,真的没那么多积累啊!别急,悬念的紧张度,并不简单地取决于选项的多少——当你看到老奶奶摔倒,你的选项只有两个:扶,还是不扶?
扶,是助人为乐,可上学会迟到,甚至还会被讹;不扶,没有风险,但老人在呻吟,你的良知在呐喊……
所以,扶,还是不扶?
瞧,虽然只有两个选项,但只要旗鼓相当、难以抉择,悬念也能油然而生。
所以,写文章时别一个劲儿想着快点儿结尾,要来点儿“闲笔”——我希望A,可突然发现B也不错,甚至C也很好!接着,把A、B、C各自的优势娓娓道来——说穿了,把自己想成“商场导购员”,给出一堆“产品”,读者大人,请您帮忙挑一挑吧!
作为读者,能不立刻低头、陷入其中吗!
“悬念营造”法宝三:
让读者陷入你的节奏
最后这个法宝,看似简单,却最能体现你写作的成熟度。
学会分段、善用短句,就能建立文章的节奏,形成一种随时冒出悬念的阅读快感。
《我的五样》里是这样写的——
我已经约略猜到了老师的程序,便有隐隐的痛楚弥漫开来……
果然,老师说,继续划去一项,只剩两样……
作者陷入了痛苦的抉择,上面两大段中,她对痛苦的描绘是非常形象、具体的,痛苦如“乌云大兵压境”“似一条苦难巷道,弯弯曲曲伸向远方”……
写得无比耐心、细致,可到真正选择的时候,语言却忽然变得十分简洁、爽利——
笔、阳光、空气……何去何从?
闭起眼睛一跺脚,我把“空气”划去了。
这两句,作者是分成两段写的。
短短两句,为什么不合成一段?
分段,意味着阅读上的停顿,仿佛下定决心、一鼓作气、长痛不如短痛;也好像用尽力气,不得不稍事休整,才有力气继续往下说……
悬念感、紧张感,不知不觉就产生了。
当你试图在文章中说出一个答案时,试着切切节奏、换换行——
想象一个我们熟悉的场景:我一转身,发现桌上竟然放着妈妈给我温的牛奶,可刚刚我们明明大吵了一架啊!
可以写成:
我一转身——
桌上竟然放着妈妈给我温的牛奶!
我们明明大吵了一架啊!
原句虽然也能抒情表意,可一分段,节奏感就立刻出来了。因为每个分段,都暗含着你情绪上的停顿、震惊,不仅可以省略一些连接词,还能营造出了一个接一个的小悬念——
转身看到了什么?
媽妈怎么还愿意为我温牛奶?
无声的母爱,在悬念中丝丝展露。
所以,在文章的关键处,当你写出一个饱含情感(无论是悲伤、激动、快乐还是震惊)的长句子时,试着将它分成几行。节奏感、悬念感,立刻被你信手拈来了!
怎么样?营造悬念真的不难,而且真的管用吧!试着用好悬念技巧,让你的文章“波澜壮阔”起来吧!当然,悬念虽好,不要“贪杯”哦!毕竟,好文章背后那万古不变的真理,永远是你那真挚、深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