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在南昌的三年岁月及对中国改革开放决策的直接影响

2022-03-03 20:57袁宜嫔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小平小道赣南

袁宜嫔

1969年10月,受到错误批判的邓小平被疏散到江西省南昌市原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劳动,1969年10月—1973年2月,邓小平及家人在南昌度过了三年零四个月的岁月。2008年12月18日,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日子里,在原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里建成的“小平小道陈列馆”正式开馆,邓小平夫人卓琳发来贺信写道:“邓小平在江西三年的思考,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制定的改革开放等新时期路线方针政策产生了直接影响。”

一、邓小平在南昌“小平小道”谪居:孕育改革开放思想

1969年10月,六十五歲的邓小平被疏散到江西省南昌市原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劳动,与他一起来到南昌的家人还有夫人卓琳、继母夏伯根,三位年龄加起来超过一百八十岁的老人,被安排住在江西省南昌市原新建县望城岗福建军区南昌陆军步兵学校校长住的小楼(即“将军楼”)。每天邓小平夫妇都要步行到拖拉机修配厂劳动,为了方便邓小平夫妇上班,拖拉机修配厂的工人们从工厂后墙开了个小门,并用炉灰渣铺了一条小路直通陆军步兵学校的住所,邓小平夫妇每天在这条小路上来来回回,走了三年,人们把这条田间小路称为“小平小道”。经过多年发展,“小平小道”这个词,已经不仅仅是指当年邓小平夫妇来来回回走了三年的那条小路,当前,“小平小道”这个词涵盖了包括小平小道、小平小道陈列馆、小平劳动车间、将军楼等丰富内容。

1.在“小平小道”,邓小平对“文化大革命”深刻反思。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党为什么能在邓小平同志指导下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邓小平对“文化大革命”的深刻反思。 邓小平曾说:“善于总结‘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提出一些改革措施,从政治上、经济上改变我们的面貌,这样坏事就变成了好事。”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邓小平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邓小平失去一切领导职务。1969年邓小平来到南昌,只保留党籍,在南昌的三年岁月,工作与生活强大的落差,迫使邓小平对“文化大革命”暴露的党和国家存在的问题看得格外真切,迫使邓小平对“文化大革命”进行更冷静的思索。

“小平小道”承载着邓小平的步伐,更承载着他的思考,他在谪居中反思,他说“新的生活总会习惯的”;他在痛苦中隐忍坚强,他说“没有别的,就是乐观主义”;他在苦难中见真情,家人们不离不弃,他说“家庭是个好东西”;他在工作中与工人们建立深厚情谊,他每天进车间说“同志们好”,下班的时候说“明天见”。在南昌“小平小道”的三年岁月,一栋楼、一条小道、一个小厂,是他个人政治生涯的低谷,却是他深刻反思与思考的高地。他思索的不是他个人的得失,他思索的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在思索的过程中,他的改革开放思想由此发端与孕育。

2.在“小平小道”,邓小平对“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感触很深。

邓小平在“小平小道”的三年岁月,他是修理车间的老钳工,他从容淡定的人格魅力、专业娴熟的钳工技术、随和待人的处事方式深深感染了工人们,而邓小平也从工人们身上收获了真诚与真实。他亲眼目睹工人会因为孩子摔烂一块豆腐而把孩子狠狠打一顿,他亲耳听到工人家庭的收入根本买不起一台收音机。因为什么?因为穷!这些都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却是整个社会的缩影。邓小平把这一切默默地看在眼里,内心极不平静,他很感慨,也很痛心,新中国成立这么多年了,老百姓还过着这样的日子。在南昌“小平小道”的三年岁月,使邓小平对“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有了十分强烈的感性认识与直接触动,在对琐碎生活的频繁接触中,邓小平为国家谋出路、为人民谋幸福的愿望更加迫切与强烈。

3.在“小平小道”,邓小平有了“发展生产力”的强烈愿望。

当邓小平在劳动车间里亲耳听到工人说买不起收音机的时候,他感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邓小平说:“像你们这个年纪的工人结了婚、成了家,日子是蛮难的。但这种情况不是靠哪个人一下子就可以解决的,只有靠发展生产。只有生产发展了,情况才能得到改善。”当邓小平在劳动车间里亲耳听到厂里的年轻人感慨“知识无用”的时候,邓小平说:“知识是一定有用的,迟早能派上用场。”在南昌“小平小道”的三年岁月,在与工人们一起共同劳动的过程中,在柴米油盐的普通生活中,这样的点点滴滴很多,看似闲谈闲聊,却日积月累地深深启迪邓小平的思索,使邓小平不仅仅对“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感触很深,更进一步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了进一步的思索,对“发展生产力”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二、邓小平出南昌“小平小道”调研:坚定改革开放信念、信心、决心

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在中央的准许下,1972年11月、12月和1973年2月,邓小平从南昌“小平小道”出发到江西井冈山、赣南、景德镇等地进行调研,这三次调研使邓小平广泛接触到革命老区的经济与社会状况,对基层人们的生活状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与感受,对“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有了更坚定的认识。

1.首上井冈山,坚定改革开放信念。

1972年11月12日—11月19日,邓小平、卓琳夫妇从南昌“小平小道”出发到清江、吉安、永新、井冈山、泰和等地调研,这次调研是邓小平自1966年之后六年来第一次外出。邓小平在江西盐矿看见工人们们挥汗如雨,动情地说:“你们的精神太值得学习了!大家现在的工作很辛苦,以后实现了机械化,就好了!”在调研过程中,他看到山区里的老百姓,在寒风中仅仅穿着单裤,穿的衣服大部分都是自己织的土布,居住的房子都是土屋,他内心很沉重,同时升腾起强烈愿望,那就是要尽快解决人民的生活水平问题。这次调研,六十八岁的邓小平第一次来到井冈山革命圣地,他为国家谋发展、为人民谋幸福的信念更加坚定,他说:“我们的党是好的,是有希望的。我们的人民是好的,是有希望的。我们的国家是好的,是有希望的。”井冈山之行,历时七天,邓小平看到了很多东西,对“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有了更深、更新的感受,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等改革开放思想有了更坚定的信念。

2.故地重游赣南,坚定改革开放信心。

1972年12月5日—12月15日,邓小平、卓琳夫妇再次从南昌“小平小道”出发,到赣州、兴国、于都、会昌、瑞金、宁都、广昌、南丰、抚州等赣南地区调研。赣南,是革命战争年代邓小平曾经工作、战斗过的地方,三十年代他曾经在赣南担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会(昌)寻(乌)安(远)中心县委书记。赣南,也是邓小平“三落三起”政治生涯中的“第一落”,1933年邓小平遭“左”倾路线打击,被撤销职务。近四十年后的1972年重新站在赣南的土地上,邓小平感慨万千地说:“千里迢迢,来一次故地不容易,已经四十年了,才来上一次。看来,这辈子也就只有这一次了。”言语中有岁月不饶人的伤感,但这挡不住伟人前行的步伐。赣南之行的十天里,六十八岁的邓小平马不停蹄参观会昌大盐矿、瑞金县机床厂、瑞金县电线厂、红都制糖厂、瑞金县塑料厂、瑞金县工艺美术厂、抚州纺织、制药、开关等厂,他详细地询问工人以及技术人员的生产情况、劳动强度、工作效率及生活情况等。邓小平的赣南之行,历时十天,故地重游,不辞辛苦,信心倍增,发出“我还可以干二十年”的豪言壮语,调查了解到很多真实的现状,特别是经济发展方面的真实情况,极大提升了邓小平“发展生产力”的改革开放信心。

3.北上景德镇,坚定改革开放决心。

从赣南返回南昌“小平小道”后,1973年1月,邓小平接到了党中央通知他近期之内回北京的消息。从1969年10月来到南昌,他在“小平小道”劳动生活了三年多,就要离开南昌回北京了,家人都很高兴,邓小平也很高兴。但是,邓小平说:“不忙,过了春节再走。”三年了,他对南昌有了一份眷恋不舍之情,他要在返京之前,再多看看、多走走。

1973年2月8日—2月11日,春节期间,邓小平再次从南昌“小平小道”出发,来到景德镇,到了景德镇,邓小平提出想看看规模较大、生产恢复快一点的工厂,他参观考察了光明瓷厂、雕塑瓷厂、艺术瓷厂、为民瓷厂、红旗瓷厂、人民瓷厂、建国瓷厂、宇宙瓷厂、景德镇陶瓷馆,这些陶瓷厂大小不一,各有特点、各有所长。邓小平高兴地说:“景德镇的工人是有创造性的,劳动能创造世界。”景德镇之行,是邓小平三次调研中时间最短的一次调研,但收获很大,他在景德镇亲眼看到了各个瓷器厂生产出来的不同产品很受欢迎,这使他更加坚定“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改革开放决心。

三、邓小平在南昌“小平小道”岁月:直接影响改革开放决策

邓小平在南昌“小平小道”三年零四个月的岁月,是邓小平个人政治生涯“三落三起”的“第二落”,他的“第一落”是1933年遭“左”倾路线打击被撤销职务,他的“第三落”是1976年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因此,邓小平曾经诙谐地说:“如果对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置奥林匹克奖的话,我很有资格获得该奖的金牌。”2014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他一生‘三落三起都是因为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每次被错误批判打倒都豁达乐观、沉着坚韧,对未来充满希望;每次复出重新回到工作岗位都无私无畏、以顽强的意志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推动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形成和实践。”在这“三落三起”中,邓小平在南昌“小平小道”的“第二落”时间最长,因为时间最长,才更能彰显邓小平的不同寻常之处。正是他人生中时间最长的“第二落”——谪居在南昌“小平小道”的岁月,孕育了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从而对我们党在邓小平的指导下1978年作出改革开放决策产生直接影响。

1.邓小平在南昌“小平小道”岁月,孕育改革开始思想,为作出改革开放决策积蓄了思想力量。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是邓小平对“文化大革命”的深刻反思、对中国发展落后的深刻反思、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反思中孕育、形成与发展起来的,邓小平说:“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从1966年到1969年來南昌,这段时间,邓小平一直被软禁在北京的居住处,脱离了社会,当时的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都使邓小平难以静心对“文化大革命”等进行深刻反思。1969年邓小平来到南昌,每天劳动、散步、看书,并与工人们建立了深厚情谊,1972年、1973年邓小平在江西井冈山、赣南、景德镇等地进行了三次调研,使长期处于隔离状态的邓小平直接地了解到当地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特别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这对他复出后指导全党作出改革开放决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南昌的三年零四个月,使邓小平有机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特别是去看、去听基层的状况,幽静的“将军楼”使他有机会去安静思考、分析与判断局势与未来,以前一些零散的思路得以理清。邓小平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人生经历丰富,革命意志坚定,在南昌的三年零四个月,他看到了很多,听到了很多,他清醒地意识到:中国已经落后了,迫切需要改革。他的头脑里充满了思索、信念与决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等这些改革开放思想已经扎根在他的思维里,这些改革开放思想为邓小平1978年指导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决策积蓄了强而有力的思想力量。

2.邓小平在南昌“小平小道”岁月,以劳动锻炼体魄,为作出改革开放决策积攒了旺盛的工作精力。

1973年2月邓小平从南昌返回北京时,已经六十九岁了,通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近七十岁的老人还能有多大的作为?但恰恰相反,邓小平七十岁之后带领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大道。1973年4月,邓小平出现在欢迎西哈努克亲王的宴会上,这是邓小平六年以来首次在公开场合露面,他精神矍铄,被形容为“打不倒的小个子”。古稀之年的邓小平能成为“打不倒的小个子”,强壮的体魄是重要的原因之一。邓小平1969年10月刚刚来到南昌的时候,身体消瘦,身心都很疲惫,每天晚上需要吃安眠药才能入睡。但仅仅几个月之后,他不吃安眠药就能轻松入睡了,体重也开始增加,身体越来越好了。劳动锻炼体魄,邓小平在南昌的三年零四个月岁月,每天在小平小道上来来回回走路上班;为了节省开支,他挖地种菜;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劳动力,每天要挥斧劈柴;他每天坚持冷水澡、散步、看书,保持这些习惯,既为强身健体,更为保持一种不服老的精气神和毅力。邓小平在南昌的三年零四个月岁月,为他积蓄了充足的精神与体力,使他有足够旺盛的工作精力投入到返回北京之后忙碌的工作中。

3.邓小平在南昌“小平小道”岁月,以隐忍磨练意志,为作出改革开放决策积聚了开拓创新的锐气。

邓小平谪居在南昌“小平小道”的三年岁月,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政治生涯处于低谷,子女都不在身边,他的内心是苦涩的。但伟人邓小平,在南昌的三年岁月苦涩而不消极,隐忍而不消沉,他心有小家,更有国家,胸襟开阔,心怀天下。1969年10月邓小平来到南昌的时候,他不知道自己要在这里呆多久,他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返回北京,但他始终保持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人民情怀,他坚信:“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他始终密切关注国内国外形势,冷静观察时局,等待时机,他以隐忍磨练意志,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勇气,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世界与精神面貌,他三次从南昌“小平小道”外出调研,在多地多次讲到,“今后的日子会好起来的”。在逆境之中,他身上始终洋溢着一往无前的勇气,为邓小平1978年指导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决策积聚了开拓创新的锐气。

4.邓小平在南昌“小平小道”岁月,以读书锤炼理论品质,为作出改革开放决策积累了理论力量。

邓小平爱读书,1926年22岁的邓小平,经组织安排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这里,他阅读了大量的马克思、列宁的书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系统学习。从苏联回国后,在战争岁月里,斗争形势严峻,工作十分繁忙,他仍抽空读书。1969年10月来到南昌“小平小道”,读书是邓小平谪居生活中一个重要内容,1970年11月,邓小平给中央写了他到江西南昌以后的第一封信,他在这封信后面特地附函,请有关同志如果方便就把他的书托运过来。

在南昌“小平小道”的三年零四个月,每天劳动之余,邓小平经常读书读到深夜,他利用这几年难得的机会,读了大量的马列著作,通读二十四史,阅读古今中外各种书籍。读书,是邓小平最艰难岁月的精神食粮,是邓小平最困难时候的思维武器,读书给予了他视野上的开阔与思维上的敏锐。邓小平读书,从来不死记硬背,而是特别善于联系实际问题进行思考,邓小平在南昌“小平小道”的读书,对邓小平在这里孕育改革开放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与作用,为邓小平1978年指导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决策积累了深厚的理论力量。

猜你喜欢
小平小道赣南
美丽的小道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苏州博物馆西馆:过去与未来,唤醒穿梭窄巷小道的回忆
人生感悟
赣南脐橙整形修剪技术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
清晨我们踏上小道
永远的歌谣(赣南采茶歌舞剧)
评方小平《赤脚医生与现代医学在中国》
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