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农业园区建设实践与思考

2022-03-03 07:44李芹芹欧国武
乡村科技 2022年24期
关键词:示范园区科技园区贵州省

吴 圣 李芹芹 欧国武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25)

0 引言

建设农业园区是许多国家和地区推动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德国、荷兰、新加坡、以色列、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印度、埃塞俄比亚、摩洛哥等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建设农业园区。农业园区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1-2],在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3]。我国农业园区建设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1994年之后得到快速发展[4]。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形成了一批类型多样、层次分明的农业园区。以国家级农业园区为例,截至2022年6月,我国已经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50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93家、国家农村产业发展融合示范园374家。除国家级农业园区之外,全国各地还建立了众多的省级、地级和县乡级农业园区。

由于地理、气候、政治体制等因素,我国农业园区建设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尤其在省域层面。从省域层面研究农业园区,有助于深入了解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过程,准确把握园区发展规律和运行特征。目前,我国学者关于农业园区的研究涉及江西[5]、江苏[6]、山东[7]等省(自治区、直辖市)。这些创新探索为我国农业园区建设贡献了许多宝贵经验。然而,我国学者对贵州省农业园区研究较少,且现有研究主要针对某类型农业园区展开,如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8];或针对某个园区展开,如某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难以从整体上把握农业园区的发展情况[9]。基于此,笔者从整体视角阐释贵州省农业园区的发展历程,分析农业园区的管理体制、发展特征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发展对策。

1 贵州省农业园区发展历程

贵州省农业园区建设起步晚于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但与全国整体发展基本同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贵州省各地建立了一批农业园区。总体来看,贵州省农业园区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

1.1 2011年以前:起步发展阶段

农业科技园区是贵州省建设较早的农业园区类型。20世纪90年代初,在全国农业科技园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贵州省部分地区开始推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贵州省科技厅等相关部门根据发展形势立项支持园区建设,例如,原铜仁市地委、行署从1995年起筹建贵州省铜仁农业科技园区[10]。2001年,贵州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贵阳市乌当区成立,该园区获得了贵阳市政府和贵州省科学技术厅的支持,并于2002年成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此后,在贵州省科学技术厅的支持下,贵州榕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6个农业园区先后成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该时期,除了农业科技园区外,贵州省各地也在推动其他类型的农业园区建设,如遵义市桐梓县方竹产业园[11]、贵阳市开阳县龙岗农业园[12]等。与此同时,各地的农业企业也推动建设了许多民营农业园区。

1.2 2012—2016年:快速发展阶段

2012年,我国开始加大农业园区建设力度,原农业部积极推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建设,科技部也积极推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自2012年开始,贵州省农业园区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首先,国家级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的数量迅速增加。2013年黔西南和毕节2个农业园区,以及2015年黔东南、黔南、安顺3个农业园区先后获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批复。此外,贵州省科学技术厅立项支持的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数量也迅速增加。截至2015年,贵州省批准建设的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达51个[13]。其次,其他类型农业园区快速发展。为了构建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战略支撑点和发展增长点,2013年贵州省大力推进“5个100工程”,重点发展平台建设,其中包括建设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以下简称示范园区)。在贵州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短短几年时间内,省级示范园区数量迅速增加,截至2017年2月,数量就达431个[14]。最后,各市(州)政府积极推动农业园区建设。例如,2012年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农业产业园区为载体实施“185工程”,推动建设了一批州级和县级农业园区[15];安顺市自2014年积极开展“乡乡镇镇建园区”工作,到2015年共认定3批72个乡级山地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16]。

1.3 2017年至今:多元化发展阶段

自2017年开始,国家各部委先后启动了现代化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农村产业发展融合示范园建设,贵州省抓住机遇积极组织各类型园区申报,各类农业园区的数量逐步增加,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目前,贵州省形成了包括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田园综合体、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等在内的农业园区体系(见表1)。在农业科技园区方面,截至2022年11月,贵州省共创建了10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35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其中湄潭和黔西南2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正积极申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在现代农业产业园方面,截至2022年6月,贵州省有湄潭县(茶叶)、修文县(猕猴桃)、安龙县(食用菌)、麻江县(蓝莓)、水城县(猕猴桃和茶叶)、习水县(黔北麻羊、酒用有机高粱)、石阡县(苔茶)及都匀市(茶叶)共8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县级政府申请、市(州)择优遴选、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评审,贵州省已有16个农业园区被纳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其中遵义市4个,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市、毕节市、六盘水市各2个,贵阳市、安顺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各1个[17]。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方面,截至2022年6月 ,贵州省获批创建了14个国家级示范园,其中有12个已经通过财政部认定。在田园综合体方面,虽然国家田园综合体首批试点中没有贵州省,但自2017以来贵州省各地自发建设了许多市级、县级和乡级田园综合体,如安顺市“中国·贵州——世界花都”田园综合体、贵阳市乌当区小镇田园综合体、铜仁市江口县茶旅田园综合体等。这些田园综合体将农业产业、田园社区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成为城乡居民参与农事体验、教育培训、养生度假等活动的好去处。在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方面,截至2020年底,贵州省共建成了501个省级示范园区,其中种植业类327个、养殖业类58个、渔业类8个、农产品加工类12个、休闲农业类83个、其他混合类13个[18]。

表1 贵州省主要农业园区类型

2 贵州省农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特点

2.1 既有响应和落实各部委创建农业园区的精神,也有自身的创新探索

贵州省农业园区建设总体上跟随国家的大趋势。同时也有自己的创新探索,尤其是在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方面。在政策方面,贵州以省政府名义发布相关政策文件,出台包括土地、财政、税收、人才等在内的扶持政策,建立扶优扶强的竞争机制,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给予补助,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示范园区建设。在管理方面,贵州省出台了《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标准》和《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规划编制导则》,对全省示范园区建设进行指导。在考评方面,贵州省采用“目标考核、动态管理、能进能退”的考核机制,定期对农业园区建设进行考核验收,实行末位淘汰制和增比进位。

2.2 围绕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按照农业全产业链条统筹推进建设

贵州省的农业园区覆盖了省内所有特色优势产业,尤其是12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许多农业园区都是围绕一个主导产业,全产业链条统筹推进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把加工业发展作为农业提质增效的关键。同时,各农业园区都积极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园区为平台,以产业为纽带,实施多业态、多功能、多模式融合发展。在产业融合中,第三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许多园区将农业和观光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拓展旅游、教育、文化、体育、健康养生功能,发展会展经济、电子商务、文创产业等新兴业态,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例如,湄潭茶叶、凯里云谷、盘州市娘娘山等农业园区,依托茶叶、精品水果、蔬菜等产业基地,围绕大中城镇、重要高速通道、重点旅游景区,布局打造了一批主导产业突出、休闲功能配套、旅游要素差异配置的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景区。

2.3 不同类型园区之间的发展存在差异,但又相互交叉、融合

不同类型的农业园区在功能定位、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例如,农业科技园区由科技管理部门推动建设,侧重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现代农业产业园由农业管理部门推动建设,侧重于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由发展改革部门推动建设,侧重于融合发展乡村一二三产业、拓展延伸产业链条。然而,随着农业园区类型的增多,出现了不同类型农业园区相互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在功能定位方面,不同类型的农业园区都围绕某个产业,加强全产业链开发,不断拓展园区功能;在园区建设方面,有的农业园区集多种类型农业园区名称于一身,既是农业科技园区,又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同时又是田园综合体;在园区管理方面,不同园区都需要设立管理机构,而一些地方政府为节约行政成本,设立某个机构(部门)来管理该地区的多个农业园区,不同类型农业园区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发展呈现趋同化。

3 贵州省农业园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贵州省在农业园区建设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业园区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园区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科技支撑能力有待提升、配套政策支持缺乏、示范带动能力相对较弱等。

3.1 农业园区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资源条件、政府投入、建设时间等不同,贵州省不同农业园区的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农业园区发展较好,产业规模较大,科技水平较高,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农业园区;而有的农业园区发展较差,产业规模小,科技水平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从园区建设绩效评估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农业园区之间的发展差异。例如,2017年贵州省通报了385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绩效考评结果,有110个园区被确定为“引领型”园区,有200个园区被确定为“发展型”园区,有75个园区被确定为“追赶型”园区,有20个园区被给予黄牌警告[14];在2019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评估中,湄潭园区被评为优秀,毕节园区却因为不达标面临整改。由于农业园区数量增长过快,一些园区建设质量和水平不高,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在后期发展中举步维艰。

3.2 园区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

农业园区的发展需要一套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作为保障。贵州省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业园区,在省级层面建立了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市、县级政府也建立了相应组织。目前,贵州省各地普遍设有园区管理部门,大部分挂靠在农业农村局,部分地区还建立了园区管理委员会。然而,各部门有效协作不足,存在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难形成合力的现象。还有部分部门将园区建设视为其他部门的职责,参与积极性不高,整合资源推动园区建设的难度较大。

3.3 科技支撑能力有待提升

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的基础支撑,是农业园区发展的主要动力。尽管贵州省各类农业园区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设施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与提升当地园区产业竞争力、增强产业科技原创力等需求相比,科研力量仍显薄弱,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仍不健全。首先,部分农业园区与省内外科研机构缺乏合作交流,科技资源利用不足;部分农业园区缺乏科研单位支撑,科技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其次,虽然部分农业园区通过多种途径加大了对外部科研资源的引进力度,如与高校院所签订合作协议、成立产业研究中心、建立院士工作站等,但这些合作关系较为松散,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最后,农业园区科技创新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在适应贵州省山地农业发展需求的特色优良品种选育、特色产品精深加工、小型农机装备研发等领域的科技支撑力量明显不足,制约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

3.4 配套政策支持较为缺乏

农业园区的良好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贵州省虽然在扶持农业园区方面出台了诸多政策,但与园区发展和企业成长的需求相比,各项政策仍显不足。由于各级政府财力有限,许多农业园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扶持、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目前,许多地区缺乏针对农业园区的政策支撑体系,尤其是土地配套政策、金融贷款政策和社会投资政策,导致园区科教资源和创新型企业的集聚力度不强。近年来,受经济发展大环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园区企业存在融资难题。

3.5 农业园区示范带动能力相对较弱

示范带动是农业园区的一个重要功能,也是农业园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农业园区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链的打造,在于龙头企业的培育。虽然贵州省农业园区已经集聚一批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但优质的经营主体数量仍然偏少。目前,大多数农业园区以小企业居多,缺乏高新技术企业。大部分企业存在规模小、产品单一、科技投入不足、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企业吸纳科技成果和主动开发技术的能力不足,缺乏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由于龙头企业、科技骨干企业数量较少,园区对周边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不够,农户的参与度不高。

4 贵州省农业园区建设建议

4.1 提升农业园区的建设水平

贵州省要不断推进农业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园区建设管理,严格控制农业园区的数量,按照高标准、严要求、少而精的原则,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农业园区。同时,贵州省应建立“能进能出”管理机制,加强对园区的建设考核与评估,淘汰不符合建设要求的农业园区。

4.2 加强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

贵州省要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部门在园区建设中的分工协作;加强园区建设的省级政策激励,建立具有一定标准的园区管理组织机构,确保园区建设顺利进行;促进各级政府横向部门间的协同联动,确保园区在运行过程中能更好地协调配置各种资源。

4.3 强化农业园区发展的科技支撑

贵州省要鼓励农业园区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政产学研合作,建立针对农业园区的科技研发项目,鼓励园区企业联合科研单位进行联合申报、协同研发。相关部门应定期开展农业园区培训,将园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纳入培训范围;支持农业园区引进和培育科学技术人才,将农业园区与高校院所之间的合作纳入评价考核指标,引导农业园区与国内外科研单位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4.4 构建农业园区发展的配套政策体系

贵州省要统筹协调相关部门,从财政、土地、金融、科技、税收等方面构建园区建设的政策支持体系,完善园区生产配套设施,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着力解决园区建设投入不足、产业链拓展延伸受限等问题。贵州省应建立多元化的农业园区融资体系,加大农业园区建设融资支持力度,支持农业园区充分利用区位、土地等优势,凭借不动产证书向银行申请融资贷款。

4.5 提高农业园区的示范带动能力

贵州省要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提高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的带动能力,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采用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引导园区企业发挥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促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猜你喜欢
示范园区科技园区贵州省
贵州省种公牛站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新一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出炉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8个园区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论创业型大学科技园区平台的建设
关于建设富宁县睦伦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思考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