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书法养生的机理与作用

2022-03-03 15:18严瑮王子严袁志刚张海容谢诗怡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南昌000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南昌000江西中医药大学计算机学院南昌000江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南昌000
江西中医药 2022年11期
关键词:书家书写书法

★ 严瑮 王子严 袁志刚 张海容 谢诗怡(.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 南昌 000;.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 南昌 000;.江西中医药大学计算机学院 南昌 000;.江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南昌 000)

书法是一种寄托,是书家“神”的外在展现。拆分开来,“书”是书写这个动作,以毛笔为引,牵一发而动全身,运用全身的力量“书写”;“法”是书写的技法,包括手腕的运转、落笔的轻重,甚至精神的凝聚。“书”是法的载体,“法”让“书”得到升华。养生,即修养身心,既要养形,更要养神,而书法这一形神兼备的活动也历来被养生家所推崇。本文通过探究书法何以养生,来阐述书法与养生的千丝万缕。

1 书法养生的原理及依据

1.1 书法养生的中西渊源

早在上个世纪,就曾有西方学者提出过“绘画治疗”的方案,旨在用绘画的方式,让绘画者在绘画的创作过程中通过绘画工具,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借此以释放内心的情感,缓解心理上的部分压力,从而达到修补内性世界,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的作用。然中国的书法养生又与其有很大差别,在传统的作品中,古人们讲究道法自然,讲究浑然天成,有时一觞一咏而赋诗作画,率性而为;有时格物而致知,成竹于胸,有心而为,单从本质上而言,中国的古典作品更加讲究心性,更加突出道法,以其“仰视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给创作者和读者带来不一样的心灵震撼。古有“养生者,必先养气”一说,那么什么是气?又为何要养气?张载认为,一切存在都是气。“凡可状者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1]在一些西方修行者的观点中,他们通过放空自己达到深度冥想的状态,以让自己能够“灵魂出窍”在他们的观点中,在这种状态下是能够与神明对话的境界,虽否属实已然无法考证,然而他们的目的与中国古人的观点从某方面来说竟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通过养气的方法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2]。

1.2 书法养生的中医原理

在一些中医的观点中,人体本身的运动是与身体及气机在圆融合一后的运动,当机体运气受阻时,也就形成了人们常说的“气郁”。当“气郁”产生后,气血运转不畅,无法使五脏六腑统一协调,从而导致各种疾病,“人活一口气”,也说的是这个道理。气血充盈,阴阳平衡,精气神也便自然而然浮现于周身,从而使人看起来精神焕发。例如肝性喜条达而主疏泄,如春属木,主怒,因此发怒易导致肝脏受损,同时木行过亢,会累及子行旺盛,使得人体内心火上炎,出现心肝火旺的情况,并导致口渴心烦、口舌生疮等症状,严重者影响睡眠及精神情志,不利于人体养生。而书法在书写过程中,通过行笔六法“行”“转”“折”“提”“按”“捻”促进了人体对内脏的调理,对于疏肝解郁、泻火除烦具有独特之处。

1.3 书家多长寿

在历史的长河里,书家长寿者颇多。在位时间长达61年的康熙皇帝曾说:“服补药大无益,人果专心于一技一艺,则心不外驰,于身有益,朕所及明季与我之耆旧,善书法者具长寿,而身强建复有能画的汉人或造器物匠役,其巧绝于人者,皆寿至七八十,身体强健,画作如常,由是观之,凡人心志有所专,即是养身之道。”[3]何乔在《心术篇》中说:“书者,抒也,散也,抒胸中气,散心中郁也。故书家每得以无疾而寿。”[4]在杜甫感叹“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有83岁高龄的欧阳询,有81岁高龄的虞世南,还有88岁高龄的柳公权;在明清时代,有81岁高龄的包世臣,有82岁高龄的朱耷,有86岁高龄的刘墉,书家长寿者不胜枚举。

2 书法养生的功用

王僧虔曾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5]书法的精妙在于形神合一,形承载着神,神丰富着形。东汉大文学家、书法家蔡邕也说:“落笔前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口不出言,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6]故书写者运笔前应凝神静心,头正身直,全身放松,摒弃一切杂念,这时形神一体,精神状态达到最佳,进入一种玄之又玄的境地,再挥笔着墨,精神意识随着笔尖的运动而活动,时间仿佛都静止了,世间的其它万物都消失了一般,唯我一人静坐提笔,纤尘不染。一动一静,一阴一阳,相互交融,和谐共生。

其实,追求形神合一就是在修心,心静若止水,心平无波澜,内静外静。忘却了尘世间一切纷繁嘈杂,抒发胸中之气,排出心中之郁,使激动的内心缓慢宁静,使抑郁的心情变得舒畅,使烦躁的情绪得到平静,使沉重的压力消之于无形,升清降浊,扶正祛邪,从而滋养身心,促进人体健康。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情绪变化无常会严重影响人的健康。有关研究发现,人的情绪与海马、下丘脑、杏仁核、垂体等大脑边缘系统关系密切,人处在不同情绪下,大脑边缘系统会做出应激反应,释放与之相应的物质。例如,人在愤怒时,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会大量释放,使血流加快,血管内压力升高,使血液对心脑血管的冲击加重,长期下去,则易引起血管破裂,从而导致脑出血或心肌缺血。所以,控制情绪的释放和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练书法就是一种优良的情绪调节方法。此外,一个平静的机体能够减少对细胞的刺激,使细胞分裂减慢,从而使体内气血的变化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最终使新陈代谢相对较缓。

2.1 不同字体的养生作用

书法字体在当代有欧体、颜体、赵体、柳体等等,都是文化长河之中的瑰宝。而各个字体也有所不同,譬如欧体讲究工整、阴阳、结构;颜体的雄强、浑厚、庄严、方正;赵体的圆秀、端庄流动、重心平稳。书法讲究的是阴阳协调,在笔下,左右要协调,左部首可让右部首,右偏旁可让左偏旁,在上与下、方与圆、直与转、粗与细、长与短之间不断碰撞,追求一种动态的平衡。正是在这些碰撞中,诞生了不同的字体,也随之产生了不同的作用。在练习楷书时,其字体端正严谨,成熟稳重,一笔一划皆按照一定的规律运动,充分展现独体字与文章之间的律动,而这种成熟稳重的笔法充分适用于焦虑症、高血压、冠心病,对心率紊乱者的心理调节有着重要作用;而在练习隶书时,其字形态化方为弧,化直为曲,蚕头燕尾,对于焦虑的人群有着很大的帮助[7];在练习草书时,其字体荡气回肠,百转连旋,对于抒发内心情感,缓解忧郁患者症状有着很大帮助[8];在练习篆书时,其字体圆润工整,行笔缓慢从容而有力,有助于缓解焦虑和紧张,对心理疾病的患者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在练习行书时,其字体规整又灵动,不似楷书的端庄,也不似草书的跳脱,能完美地释放人的天性,适合抑郁症、手足麻痹及严重自卑患者[9]。

2.2 书法养生的练气与显气

“书以养静气”,书法讲究练气,但在此之前,书家必先静气。随着社会正在逐渐走向快节奏,而沉浮于快节奏生活的大众便易向浮躁趋近,静气正在成为一种奢侈品。而静气,作为书家所必须之物,可谓重中之重。在书写时,凝神静气,意想笔画字形,然后气沉丹田,运用丹田之气,灌输至手、腕、肘、臂、肩、腰、腿乃至全身,接着以意导气,以气带力,气随笔走,一呼一吸,一提一顿,一快一慢,一散一收,吐纳自如,气长力足。书写完呼气收功,便觉身轻汗出,神清气爽,身心舒畅。《类经·摄生类》曰:“善养生者导息,此言养气当从呼吸也。”[10]吸入清气,呼出浊气,完成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维持生命运动,丹田之精气滋养先天之本,清气化为元气,滋养四肢百骸,使气血津液在人体的运行更为顺畅,这与中医八段锦、易筋经、太极等传统气功类似,都是通过通畅气机来达到养生的目的。同时,有效的练气能够调节人的精、气、神,使人保持心态平和,缓解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与烦恼,排解不良情绪,达到心理治疗的效果[11]。

书法能练气,也能显气,从一个人的字迹中可以推测他的性格、精气神甚至意境。唐太宗曾经评价王羲之说:“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12]梁武帝萧衍评其书说:“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孙过庭曾经评价王羲之晚年的创作“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可见书家在不同的境界、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境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是不同的。

从西医的角度来看,练气,一可以使肺部弹性增加,抵抗力增强,从而一定程度上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二能够吸入更多的氧气,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及其它废弃物,给机体组织器官注入更多活力,能提高或改善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三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提供营养物质的效率,加快新陈代谢,提高免疫能力。

2.3 书法养生的健体作用

书法是自古以来的典雅艺术,也是一种轻微的身体锻炼。自古就有“寿从笔端来”的说法,一笔一划,沉着悠然地表现出书法与养生的关联。唐朝曾有和尚皎然作诗曰:“浊酒不饮嫌昏沉,欲玩草书开我襟。”可见,在人生失意时,书法未尝不是一件释放胸中压抑情感的乐事,让情感在书中释放,散去心中抑郁。宋代诗人陆游说:“一笑玩笔砚,病体为之轻。”卫夫人在《笔阵图》中云:“下笔点画波撇曲直,皆需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就常年书写的人来说,应该对此深有体会,“执笔仗五指,运笔依手腕,发力靠腰身,平稳需下盘”,笔执于手,需要的不仅仅是手腕关节,还需要身体各个方面的协调统一,共同协作。在锻炼五指灵活性的同时,活动手腕关节,加之臂力与腰部肌肉的同时锻炼,使得身体的协调性与精神状态不断改善;另一方面,在书家落笔之前,虽会先在心中构思布局,以达到胸有成竹的境界,然而在真正落笔时却又是另一番光景,如何运笔,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怎么搭配,在写字时如何合理把握腕力,同时在书写大字,尤其是书写榜书的情况下,需要的不仅是手脑并用还需全身协调发力,榜书的大字需要运动手腕、手臂、手肘等多个关节,甚至还要不停走动。如此看来,一副佳作,需要的不仅仅是写,还需观、思、以及良好的协调能力,方成佳作。毛笔虽小,然牵一发而动全身,它所依赖的不单单是执法,还有指法、腕法、劲法等多种劲势,清代书法理论家包世臣说:“点画细如丝发,皆须全身力到。”[13]王羲之在《笔势论》中把手的功夫、笔端的功夫、眼的功夫、心底的功夫综合为“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起五伏”[14]。在书写时,不单单只依靠手势,眼、肩、腕、手、指、面、心都需面面俱到,真正的书家成名不会只因为他指法浑然天成,定然是因为他对每一条神经的控制,对自身每一块肌肉的把握不差丝毫,在对各肌肉的协调作用之中不断丰富自身的作品,并且书写时,特别是站立书写时,在于全身力量的动用,从小腿开始发力,运力而作于腰身,在“身体直立,开臂安足,松劲活骨,指实掌虚”的情况下,这种慢节奏运动与太极类似,对机体有着良好的锻炼作用。另外,在书法创作练习的过程之中,人体的腧穴和经脉则在不经意间得到活化和拉伸,使气血在周身不断循环,从而达到舒经活络、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灵枢·经脉》中提到:“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15]因此经脉通畅,则百病自消。

猜你喜欢
书家书写书法
Unwritten 尚未书写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用什么书写呢?
杂说书家之性灵
湖北近现代书家、印家群体的掩名现象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书法欣赏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