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邢台市逸夫小学(054001) 曹 静
课堂评价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一节课、一学期,甚至是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科学艺术的评价语言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通过评价来点亮语文课堂呢?
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这句话对教师的课堂评价具有指导作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采取适切的评价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充满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是学生学习信心不断增强的催化剂,也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源泉。为此,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用赏识激励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被满足与幸福所包围,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整个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端午粽》一课的第二自然段,教师先让学生自由读,然后指名读。“粽子是用青青的……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这句话,有一个学生读得很好。教师立即评价:“这是一个长句子,非常难读,也是这一节课老师要重点让你们掌握的。老师还没有教,你就会读了,说明你预习得很好,真了不起!”这里,教师对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及时进行了肯定和表扬,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接下来更加认真地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又如,在学习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时,学完课文之后,教师让一个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这个学生在讲故事的时候,可能因为紧张,一会儿把“青头”说成“红头”,一会儿把“红头”说成“青头”,说话还有点结巴。针对学生的表现,教师这样评价:“老师相信你能行的。你刚才在后面部分讲得挺好的,再来一次,你一定会讲得更好!”在教师激励性语言的评价下,这个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不紧张了,很快就把故事生动形象地讲述出来,获得了教师和同学的掌声。
在语文教学中,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避免言过其实现象的产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白自己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一课,教师提出问题:“孙中山在课堂上为什么敢于提问题,难道他不怕挨打吗?你看他一提问就把全班同学都吓呆了。”有个学生回答:“老师只是拿着戒尺走到他身边,并没有打他。”显然,学生并没有回答到点子上。对此,教师这样评价:“在回答问题时,我们要抓住关键。你的关注点在‘打’上,而老师想让大家说的是孙中山怕不怕挨打。请找出文章中的相关句子来回答。”在教师有针对性的评价下,学生回归课文,找出孙中山说的话,也就是全文的中心句:“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教师有针对性的评价,指向明确,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
又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有个学生在读“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这句话的时候,由于把握不好句子内部的停顿,整个句子读得不正确。对此,教师这样评价:“你生字读得都很正确,但是你在停顿处把握得不好,很难让别人听得懂这句话的意思。你可先把整句话默读一下,再根据句子意思画出停顿,然后再读一读。”这样的精准评价,不仅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而且使学生明白了改正的方向。这样的评价目的明确,有的放矢,有助于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
在回答提问的时候,学生经常会出现回答一半或者回答不够完全正确的现象。如果教师直接否定学生,那么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性评价的形式,让学生顺着教师的提示再想想,逐步达到对问题的深刻认知,提升阅读质量。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一文的第四自然段时,教师让学生自由读这个自然段,并说说自己从中读懂了什么。有一个学生说:“我知道了翠鸟吃鱼。”显然,学生的回答只说出一部分,对作者极力想要表达的内容他还没有感受到。对此,教师这样评价:“你说得不错,翠鸟吃鱼。请你再读读这段话,想想这一段除告诉我们翠鸟吃鱼之外,还有什么。”随着教师的引导性评价,学生很快体会到了这段文字是写“翠鸟捕鱼的动作很快”。就这样,学生获得了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并产生了一种满足感与成就感。
又如,在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廉颇和蔺相如分别是怎样的人?他们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有的学生说廉颇爱嫉妒,蔺相如很能干。从学生的回答来看,他们对人物的看法停留在浅层上。为了让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入,获得对人物的深刻理解与认识,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你只说了廉颇与蔺相如这两个人物某些方面的特点,他们还有好多优点等着你去挖掘与发现呢!请大家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廉颇与蔺相如的哪些事迹,从这些事迹中你们读出了怎样的廉颇与蔺相如。”在这里,教师的引导性评价避免了学生对人物片面认识现象的产生,使学生阅读关注的重点转向人物的事迹上。这样借助具体事例来感悟人物形象,使学生很快获得了对文本中人物全面、客观、真实的评价,让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入。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类型广泛。传统的课堂评价,不管是哪种文体都采取同样的评价语言,没有真正体现出这些文体的特点来。鉴于此,教师可依据文体特征采取相应的语言评价形式,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散文,这些散文语言优美,耐人寻味。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可依据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进程,用散文的语言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课堂显得更加灵动。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的《白鹭》一文有这样一句话:“那雪白的蓑毛……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读完这句话之后,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的学生回答道:“我从中读懂了白鹭外形的大小与颜色的搭配特别合适,没有一点多余。”在学生回答后,教师适时引入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美人的句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并对学生说,白鹭的外形就如这里描写的那样,一切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这样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使散文课堂显得更加灵动,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说明文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教学时教师要用精准、简洁、科学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这能使教师的评价语言与课文的语言互相辉映,相得益彰,深化学生对文体的认识,让说明文的教学更加精彩。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的《太阳》一文,教师让学生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的。当学生准确地回答后,教师这样对学生进行评价:“你读得很用心,回答得非常准确。”这样的评价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与学生所学课文的特点相吻合,有助于学生对说明文特征的认识与把握。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故事类文本,有童话故事、神话故事、民间故事等。在教学这类文本时,教师应依据不同故事的特点用不同的语言进行评价,让学生在故事的王国中徜徉、遨游,走进故事的神奇世界。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的《猎人海力布》一文,在学完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当学生出现遗漏的时候,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是一篇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靠老百姓的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如果在口口相传中出现一些情节的遗漏,那么故事就残缺了。就像你这样,民间故事的精彩情节不就失传了吗?”教师幽默风趣的评价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到复述故事要避免遗漏现象的产生。这比教师生硬地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效果要好得多。随着学生的复述,教师发现学生对某些重要情节复述得比较简略。对此,教师这样评价:“民间故事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神奇的想象。如果你能把大胆想象这部分内容说得具体生动,那么就会引起更多人的兴趣,并把你讲的内容传递下去。”教师这样的评价,不仅为学生复述故事提供了有效的指导,而且凸显了民间故事的特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民间故事神奇的想象、口口相传的特点传承下去,促进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的发展对每一个人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多,他们占有的资料也更全面。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一名教师,评价语言也应该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新闻报道的语言是贴近民生民意的语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依据所学的课文以及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相机用上新闻报道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能引起学生共鸣,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我的心爱之物”,在写作之前,教师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爱之物是什么,是怎样得到它的。有个学生说:“我的心爱之物是一只流浪狗。我是在一次散步的时候发现它的,并把它带回家精心照料。现在这只小狗已经成为我的最心爱之物。”在学生说完后,教师这样评价:“‘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对这只小狗来说,你是它生命中的英雄。”“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这句话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说的一句话。在这里,教师借用新闻中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做法的肯定,而且培养了学生关注新闻的意识,促进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经典名言具有哲理性,能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平时应注重对经典名言的积累,在课堂上依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用上相应的名言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受益匪浅,感受到学习的意义与价值。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丁香结》一文,在学完课文后,教师让学生结合生活谈谈对丁香结的思考和看法。有的学生说:“结,是解不完的,就像我们在生活中总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样,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顺势评价道:“是啊,对于结,我们既要有赏花的情调,又要有解结的心志。生命在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会给你一些幽怨的‘丁香结’。这就是生活的常态。只有客观看待,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显得更加从容自然。”教师以哲理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能引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与认识,使学生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网络语言是流行最快的语言,也是让人印象深刻的语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网络语言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能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生活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的《父爱之舟》一文,教师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并说一说:“课文主要描写了‘我’与父亲相处时的哪些场景?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情?”在默读课文后,有个学生回答道:“课文中所写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就是一件件小事表现出了父亲对孩子毫无保留、无私的爱……”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运用网络流行语“我爱你,没有什么目的,只是爱你”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语言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父亲对儿子无私的、毫无理由的爱,升华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的深处。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在统编教材背景下,教师的课堂评价要从传统中走出来,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广度发展。这样,能为课堂注入源头活水,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让课堂闪耀出生命与活力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