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庆市怀宁县振宁小学(246121) 孙亚萍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材中的插图既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又是确保教学高质量完成的重要元素,对教师的备课及教学发挥着辅助性作用。统编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有着多种多样的特征。根据文本内容的不同,插图也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因此,本文针对统编语文教材中插图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关于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希望能够给更多教师带来教学思路上的启发,促使教师灵活运用教材中的插图,发挥其实际价值,为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统编语文教材中设计了非常多的插图,结合每课知识和内容特点,插图也有着各自的特征。低年级的学生,因为刚刚从学前阶段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文本的认知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教材编写者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语文教材中合理配置了许多插图,并且插图与课文呈现出相互呼应的关系,使学生在观察插图时便可以脱离文字去理解课文大体要表达的意思。教师再加以指导,学生便能自主阅读文本,并配合插图去深入探究文本背后的含义。而到了高年级,教材中的插图设计则完全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进行调整,插图分布在语文教材的封面、课文、课后练习题等多个地方,充分地彰显出其辅助教学的功能,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通过对统编语文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可以看出,每册教材的插图占比情况也不同。一年级的教材中插图占比较大,在每篇课文中,一般都配置了一幅或两幅插图;而在某些课文中,配置的插图还会作为背景图占据两页的篇幅,而文字则悬浮在画面之上。此外,在一二年级的拼音模块内容中,插图的设计数量大概是每页三幅,识字模块的插图数量大概是每页两幅。随着年级的增长,步入三四年级,教材中插图的数量呈现出减少的状态。到了五六年级,插图的设计则更趋向于实用性。可以这样说,统编语文教材对插图的设计、排版以及编写都十分契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特点,并且充分凸显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各类风格迥异的插图都能很好地作用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小学语文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以语文教材为基础的。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中的资源,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以滋养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插图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运用形象思维来认识新鲜事物,他们的认知方式大多偏向于运用自己的听觉以及视觉等对事物进行感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来开展语文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有着非常显著的特点,而最为明显的一个特点便是插图内容较为丰富,既有人物插图、动物插图、植物插图、自然现象插图,又有带着生动的故事情节的插图,反映了语文教材的多样性和多元化。这些插图的有效运用,既能够充分凸显语文教材的人文性,又能为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带来助力。
比如,在一年级教材中《我是中国人》这篇课文里,设计的插图中56 个民族的小朋友身着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服装,齐聚北京天安门前展露笑颜。通过观察插图,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民族的不同服饰特色,从而初步感知56 个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宝贵情感。
观察统编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可以发现,很多插图都是以水彩画或水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的,色彩极为鲜艳,画面生动形象,既能够与文本达成相互统一且互相辅助的效果,又能进一步满足学生对视觉审美的需求。通过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也可以看到,其中融入了各种各样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古朴的画风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深入了解的欲望。例如,六年级教材中选入的古诗词课文,插图是以水墨画或是水彩画的形式绘制而成的,既充分凸显了古诗词所蕴含的意境,又降低了学生理解古诗词的难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享受到古朴的画风所带来的视觉体验,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统编语文教材中,插图的设计、安排既有着很强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又充分凸显了中华文化所独有的特色,许多插图均采取了图文并茂的方法进行编排,让图画与文字融为一体,使得整篇课文呈现出迷人的魅力。当学生看到这些插图时,瞬间就集中了注意力。比如,六年级教材中《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所设计的插图便充分地展现了文章的背景、内容,也展现了教材的大气、清晰等多重特点,当学生看到插图时,就会产生别样的感受。
在统编语文教材中,插图的设计具有色彩鲜明、选材丰富等多种多样的特点,而图文贴切绝对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特点。插图和课文所表达的内容和意图非常贴切,以图正文的形式可以促使学生对文字产生更加直观的感知。各种各样的插图设计,十分契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既能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凸显属于学生年龄层次的差距,同时也包含着极强的艺术性,使教材内容更具生命力。例如,六年级教材中《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包含了多个小节,但是从整体来划分,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教材所配置的插图也清晰地展现出课文中两个不同部分的不同特点,充分凸显出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对学生来讲,这样的插图是非常真切且生动的。
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不仅仅是指课文中的文字部分,也可以是有关的图像和语言文字所塑造的形象等,教材中的插图也是文本内容。教师应将教材插图与教材文本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开发和利用插图资源,有效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感知能力。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插图的价值,教师可以借助插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阅读当中。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教材中《草船借箭》这一课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前去观察文中的插图,一边观察一边讲一讲在插图中看到了什么,了解到了什么信息。这样设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插图,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当学生观察完毕之后,他们会结合自己的体会讲出插图上的内容。此时,教师再次进行提问,导入新课:“那么,在船上商议对策的二人,最终获得想要的结果了吗?结合文章题目‘草船借箭’,文章到底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草船又怎么可以借箭呢?而草船借箭的对象是否会上当,将箭借给草船的主人呢?”学生在观察插图时便已经非常好奇插图中的内容。此时,教师再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对课文产生了更为强烈的兴趣,一下子便能够调动起学生的阅读欲望。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展开后续学习活动,对课文进行深层次阅读,学生自然会保持极高的热情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也有利于降低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文本,为了艺术表达的需要,作者或编者会特意设置一些留白。当学生阅读到这些留白的地方时,便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此时,通过发挥教材中插图的功能,能够有效促使学生对文章留白处进行想象、补白,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提供助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插图设计教学,借助插图的实际价值促使学生积极想象。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教材中《梅花魂》这篇课文时,考虑到文中蕴含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同时也是对作者外祖父思乡之情的一种表述,教师便可以借助文中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在第一幅插图中,你能够感受到怎样的信息?”学生观察插图,看到作者的外祖父拿着一幅画,笑意盈盈地带着作者欣赏画作。这时,教师再次提出问题:“为什么插图中的老人看起来笑呵呵的呢?他带着作者欣赏这幅画作有着怎样的含义?”学生联系课文想到,外祖父展示的画作是梅花,这是不是与文章主题相呼应的一种体现呢?当提到故乡的梅花时,外祖父流露出的笑意是不是蕴含着多种信息呢?如对家乡的思念、对家乡的自豪、对祖国的热爱等。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幅插图,第二幅插图中画着一支梅花。教师让学生想一想:“梅花生长在怎样的环境当中?梅花身上蕴含着何种品质?”以此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与想象,促使学生继续深入感知文章主题。总而言之,结合插图,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象,这既能满足学生对文章空白处的好奇心,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对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有重要意义。
在语文学习中,很多时候,假如学生脱离了教师的引导,就不会自主地去观察课文中的插图,导致插图的教学价值无法得到发挥。所以,在展开教学活动时,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方法解决类似的问题,通过带领学生充分解读插图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观察意识,让学生形成观察习惯,能够主动去观察。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渐渐感知教材细节的设计价值。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教材《落花生》这一课时,教材中的插图非常简洁,是一家五口在亭子中的剪影,而文字则悬浮于插图之上。假如学生未能细心观察,可能就无法发现教材编者配置此幅插图的深意。这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给了读者怎样的信息?”学生自然会发现插图中是五个人物的剪影,这五个剪影分别对应着课文中的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和“我”。由此,学生也就能感受到,教材编写者设计此部分内容所蕴含的深意。观察插图的过程,既能促使学生对课文中蕴含的信息展开深层次的把握,又能促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去主动寻找文章中的信息。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提升学生的观察水平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好教材插图有着非常重要的教学意义。对于学生来讲,插图的有效运用能够降低学习的难度,辅助他们轻松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考虑到教材中插图的实际价值,教师一定要把握好统编语文插图的设计特点,分析插图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方式,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借由插图助力学生学习,为语文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