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插图——语文课堂教学路径分析

2022-03-03 08:16江苏连云港市云山小学222042夏正华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13期
关键词:小蝌蚪桂花文本

江苏连云港市云山小学(222042) 夏正华

就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况来看,或多或少存在着学生兴趣不足、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影响了整体教学的效果。为了有效改善上述问题,教师有必要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优势,关注插图,用好插图。教育家叶圣陶说:“好的课文插图是课本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加强对读者的感染力,加深读者的印象,使读者认识得更清楚,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通过插图资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生的精神,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探究之中。

丰富多彩的插图是语文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形式上看,有单幅,有多幅,有绘画,有照片。其中,绘画插图有国画,有油画;有工笔,有写意;有专门为教材而创作的,有从公开发表的绘画作品中选用的,形式灵活,风格迥异。从内容上看,所配插图有人物形象、实物图片、特定情景、自然风景、城市景观等,选材广泛,别具匠心。语文教材中精彩纷呈的插图无不凝聚了编者的智慧和心血。教师科学、有效地运用教材中极具审美意蕴的图画资源,挖掘插图中隐藏的教学契机展开教学,这对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巧用插图,激发学习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统编语文教材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选用了丰富多彩的插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不竭动力,它能够使学生擦出思维的火花,让学生走向新知的探索之路。为了迎合小学生的需求,语文教材十分注重插图方面的规划和设计,增加了不少形式各异的插图,这不仅为教师的“教”提供了良好的辅助与支持,还对学生的“学”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将这些插图利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语文学习。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时,教师并未直接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而是让学生自主欣赏教材中的插图。教材中一共有三幅插图,分别是小蝌蚪遇到鲤鱼妈妈、遇到乌龟以及最后找到妈妈时的情景。对此,在教学中,教师抛出引导性的问题:“同学们,快看,书本上有好多插图,可真有趣呀!大家能说说插图上有什么吗?”话音刚落,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讨论氛围十分活跃。有的学生说:“第一幅插图是小蝌蚪和鲤鱼妈妈在说话,旁边画着茂密的水草……”有的学生说:“第一幅插图上的小蝌蚪只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和两条后腿,第二幅插图中的小蝌蚪多了两条前腿……”有的学生说:“小蝌蚪首先碰到了鲤鱼妈妈,接着碰到了乌龟,最后是青蛙……”在学生围绕插图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教师顺势引导:“同学们说得真不错,看来大家都在认真观察插图。既然小蝌蚪的经历这么丰富,那么它到底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呢?”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领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中。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插图的灵活运用以及引导性提问,引领学生细致观察插图,大胆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完全激发出来,注意力集中在插图上,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进入新课的学习,较好地达成了以图激趣的教学目标。

二、观察插图,理解文本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选文所刻画的人物、描写的事物,有部分是学生较少接触,甚至是不熟悉的,若仅凭生硬的文字描述,学生很难真正理解、把握。而插图有着直观、形象的特点,通过观察插图,学生可以在脑海中建立起人物、事物的表象,并与文字有机融合,从而深化对人物、事物的理解。可见,插图有着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弥补文字缺陷的作用。对此,教师有必要充分发挥插图的这一功能,让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对文本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感知。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的时候,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和阅历,因此很少有学生亲眼见到过小壁虎。若仅凭教材中的文字,学生很难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于是,教师将目光转移到教材中的插图上。教材中一共展示了六幅不同的插图,不管是小壁虎的尾巴被咬掉、小壁虎到处借尾巴、回到家里找妈妈,还是长出一条新的尾巴,都与这几幅插图一一对应。插图是以连环画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讲解思路,配合着观察插图。如此一来,学生不仅会感到很有趣,还能够对小壁虎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此外,学生在观察插图时,还可以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疑惑之处,教师再进行针对性讲解。这样,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就会更加全面、深刻,整体教学的效果自然也会更加理想。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对教材中的文字内容,通常未能形成直观的认知,在理解过程中容易遇到一些困难。此时,教师就可以将插图利用起来,将抽象的文字与形象的插图进行有效融合,以此弥补学生知识、经验等方面的不足,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内化。

三、分析插图,把握作者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是由专家学者精心编制而成的,其中的文学作品都经过了反复挑选,如果不加以细细品味,学生就无法感知作者所传达的真情实感。同样,教材中的插图也是如此,其中的细节具有其内在的意义,通过观察插图,学生能够大致把握文本的写作方向。对此,教师若能引导学生细致地解读教材中的插图,那么学生自然就能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例如,《静夜思》是一首语言浅显易懂、感情真挚的古诗,虽然全诗只有短短二十个字,却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月夜思乡图,表达了作者绵绵不绝的思乡之情。为了更好地唤醒学生的主观意识,给学生别样的学习体验,教师借助课文的插图帮助学生感悟诗歌情感。通过插图,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在寂静的夜晚,诗人一个人站在窗前,望着皎洁的明月,双手合拢放在背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诗人抬头望向明月时,一缕思乡之情便从心底油然而生,他通过对秋日夜晚的描写,表达了客居在外的思乡之情。整首诗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无穷。通过观察插图,学生进入诗人所营造的情境之中,感悟到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受,教师还可以结合插图,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模仿插图中人物的姿态,将自己想象成伟大的诗人李白,远离家乡和亲人,在一个寂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明月,深情吟诵《静夜思》。”就这样,本节课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教师通过对插图的分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激活了学生的主观意识,使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深刻感知了古诗内涵,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品味插图,升华文本主题

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到:“好的课文插图……能够加强对读者的感染力……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可见,插图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着重要价值。结合插图实施教学,不只是为了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插图的观察、分析以及品味,引发内心深处的情感,从而使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将重心放在插图的品味上。结合教材中的插图,教师精心设计了以下问题:“同学们,插图中呈现出几个人物?他们的表情是什么样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神态?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学生结合插图进行思考、分析。片刻后,有学生回答:“这些战士的神情都十分严肃、坚定、凝重。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将敌人引上狼牙山,献出自己的生命。”教师继续引导:“是的!同学们很棒。通过插图,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五位壮士的英勇、无畏,这也表明了五位壮士对我们的祖国有着极其深厚的情感。从这里,同学们学习到了五位壮士身上的哪些品质呢?”许多学生说道:“我们要学习这五位壮士为祖国奉献的高尚品质……”这样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感知了文本的深刻内涵,而且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精神,使他们明白祖国如今的繁荣昌盛离不开革命先烈的牺牲和奉献。

课本中大多数插图表现的都是课文的精彩片段,教师可以适度引导学生对插图展开情境式的体验,通过反复品味,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五、巧借插图,提升写作能力

统编语文教材中增添了许多精彩段落的景物图解、精美实物彩照或者示意图。这些插图再现了文本的关键情节,形象直观地呈现了事物的情态。教师可以借助插图,赋予图画生命,设计让学生耳目一新的写作话题,挖掘写作训练的材料。加强看图写话训练,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插图,大胆猜测、合理想象,展开写作训练,让“山重水复”的写作难题变得“柳暗花明”。

例如,五年级上册的《桂花雨》一文,插图展示的是第五自然段“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情景,摇桂花的欢乐和桂花雨的芬芳、美丽生活的片段、美好的情感,缓缓地流淌在作者的笔下。借此,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力,调动多种感官,也来写“摇桂花”之乐。学生呈现的作品如下:

妈妈抱着桂花的枝干使劲地摇,一朵朵黄黄的、小小的花如雨丝般簌簌地落了下来。我轻轻地伸出双手,迎接这香喷喷的“雨水”。“下雨喽!下桂花雨了!”我兴奋地嚷嚷着。桂花落到妈妈的头发上,乌黑亮丽的发髻上簪上了金黄的簪子;桂花调皮地落到我的衣领中,跟我捉起了迷藏,痒痒的;桂花落满了全身,拂了还满;无数的“雨点”落到草丛中,像蝴蝶,像星星,像水晶。“雨”中醉人的清香在随风流动,流进我的鼻子,流进我的心肺。啊,多么别具一格的桂花雨!

学生仔细地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官,把浓情蜜意融进了这芬芳的桂花雨中,读来芳香四溢,沁人心脾。

再如,六年级下册的《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作者李星华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回忆了父亲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情形,深切地表达了对父亲的敬仰与怀念之情。课本中展示了李大钊的肖像图片。根据插图,可以训练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课本的插图来刻画李大钊的人物形象。学生抓住灰布旧棉袍、白色的围巾、戴着眼镜、蓄着浓密的胡须等特征来写外貌,描写了李大钊严峻、平静的脸,描写了他的神情安定、沉着。接着,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描写自己印象深刻的人。学生从插图中获得了有效的外貌描写的训练,再进行写作,有法可依,他们思维的火花就会不断迸发。

可见,插图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工具,也是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感知文本蕴藏的深刻内涵,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的思想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后续学习和成长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总而言之,“读图时代”的到来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应当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图画的积极作用,以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教师可以通过“巧用插图,激发学习兴趣”“观察插图,理解文本内容”“分析插图,把握作者情感”“品味插图,升华文本主题”“巧借插图,提升写作能力”五个路径,打造一个独具趣味的学习环境,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让插图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服务,让语文课堂焕发光彩,进而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小蝌蚪桂花文本
桂花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做桂花糕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桂花蒸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打桂花
小蝌蚪
小蝌蚪
小蝌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