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链接,打通古诗教学之“脉”

2022-03-03 08:16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安峰中心小学222311杜正中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13期
关键词:古诗诗人诗歌

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安峰中心小学(222311) 杜正中

在小学阶段,古诗教学是重点之一。从古诗阅读中,学生了解到璀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到人文情怀。古诗的教学与鉴赏,要从古诗阅读中带领学生去感知美、创造美,促进学生良好品性的化育与养成。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教师作为引领者,除了要帮助学生化解读诗难点,更要积极激发学生的诗情,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让学生从诗歌阅读中获得熏陶与启蒙。小学古诗相对简练,多读、多记、多背,可以把握其基本意蕴。在背诵、记忆的基础上,教师有必要围绕古诗展开链接式教学,全方位地呈现古诗的意境与文化内涵,让学生从古诗中读出深邃的思想、挺拔的风骨、婉约的情致。

一、链接教学,让古诗课堂溢满美育情愫

白居易认为,诗是“根情苗言”。诗文本身,融入了诗人的真情与感受,读诗文时,读者能从中获得深切的情感体验。但小学生由于社会、认知经验缺乏,对古诗的理解多处于浅层化。古诗教学不仅要讲解古诗的文字、古诗的语言特点,还要通过旁征博引,以链接的方式深入剖析古诗的意蕴与情愫。学生从古诗的链接学习中,拓宽阅读的视野,了解创作背景,从量变到质变,就能感知古诗的深远意境,增强对古诗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比如,读《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诗时,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桃花潭的水有多深?有一千尺吗?显然,作者在表达深厚的友谊时,运用了夸张、比喻等手法,让这份情感更生动、更形象。再如,读杜甫的《绝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歌中,除却对“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西岭、雪、船”等的描写,诗人还将“两、一、千、万”等数量词也运用其中,数词和名词相结合,情境中有动、有静,动静结合,让整首诗意境优美。再如,读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原本是一首送别诗,但对送别却鲜有提及,诗人将这份深情融入情景中,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给读者带来了别样的阅读体会。还有贺知章的《咏柳》,诗中的“碧玉”,代表柳叶,“妆”字采用拟人手法,“剪刀”运用比喻手法,将春风、春景描写得既生动又有趣。将这些古诗进行链接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语言的简练、对仗,并与作文教学相融合,就能帮助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写出精彩的文章。

同样,借助古诗来链接教学,抓住古诗的深刻内涵,还可以渗透审美教育。小学阶段,古诗题材多样,范围很广,有思乡诗、有爱国诗、有咏物诗。例如,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写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写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怀念;于谦的“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写出了诗人正直廉洁、不怕牺牲、坚守高洁理想的磊落情怀。从诗文解读、情感挖掘、审美意趣的链接中,学生获得了良好的美育体验。

二、链接诗文,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

学习古诗,不能止步于读,还要让学生去了解古诗语言的人文特色,从中增长才情。旁征博引,将古诗与相关的诗句进行互文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诗词理解能力。古诗语言朗朗上口,采用吟诵的方式读古诗,能够读出古诗的美感与韵味。古诗中的关键词句,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增进学生对古诗内涵的理解与记忆。

在学习《夜宿山寺》时,对于诗中的“百尺”一词,按字面意思,学生易理解为“一百尺”;对于“危”字,学生会理解为“危险”。这些浅层化的理解说明学生并未领会诗歌的意义。在古人世界里,天是最高的,天空中有云朵、有星辰。在诗的语言中,往往将云朵、星辰作为高远的象征。“危”字的用意,本是刻画楼之高耸;而“百尺”也是虚指的数,突显了楼之高。与之相比,“手可摘星辰”更是运用了夸张手法来暗指楼之高,与星辰齐天。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入与之相近的诗文,如“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使学生明白在表达楼宇建筑很高时,夸张手法的运用是诗歌语言的特点。

同样,阅读古诗,还要抓住关键词句。白居易提出“根情苗言”观,古诗的语言,只是表达情感的基础,其深刻的内涵。需要读者去体会。在古诗中,情感的表达往往晦涩,教师在指导学生读诗时,要指引学生体会古诗的情感。如学习张籍的《秋思》时,对诗中“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古诗《归信吟》去思考。本来已经写好的书信,为什么发信之前还要打开来检查呢?这些看似不合逻辑的行为,实则揭示了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从诗句语言的矛盾中,彰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情。当今的小学生,对书信的理解较为淡薄,无法感受家书对游子的意义。教师要结合诗歌,适度拓展相关历史背景,让学生体会写信人与收信人之间一封家书的宝贵,从而把握古诗所要表达的浓浓情感。

三、链接背景,理解古诗的内涵意蕴

在古诗教学中,对古诗的写作背景、时代脉络进行渗透,让学生先了解诗人,再对比诗歌,能够加深学生对古诗意蕴的理解。古诗的创作,往往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教师可以在介绍诗人生平时,引入故事讲解法,让学生全面了解诗人的遭遇。

如在学习《江雪》时,关于柳宗元的生平,教师可以从其坎坷的人生轨迹来介绍,讲解他创作该诗时的处境,整首诗描绘的是江山雪景、人鸟绝迹,诗人却独钓寒江的画面。当时,诗人因改革失败,谪居永州,事实上是被贬、流放,过着软禁的“拘囚”生活。政治生涯遭遇失利,人生理想得不到实现,诗人只能通过诗歌来明志。学生了解柳宗元的生平之后,再对照诗文,去体会大雪飘飞的江面上,一个人独钓的凄清与孤寂,从中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顽强与不屈。可见,古诗教学不能停留于诗歌本身,而要延伸、拓展诗歌的文化背景,联系作者的生平,引领学生站在作者的立场,感受诗歌的内涵与情愫。

同样,在学习苏轼的《赠刘景文》时,对该诗的理解,学生感到有些难度。为此,在解读诗歌前,教师引入故事背景,让学生了解苏轼写这首诗的意义与想法。当时,苏轼任杭州太守,遇到刘景文,对刘景文的才学非常赏识,向朝廷力荐,希望能够重用刘景文。但当时的刘景文,年龄已经58 岁了。因此,从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荷花已经凋零,秋菊也已花落,但其枝条仍然傲然挺立。从中可以看出,苏轼倾慕他的“傲骨风姿”,通过对秋菊枝条的描绘,展现了刘景文的独特品质。同样,“荷尽菊残”与“橙黄橘绿”的对照,写出了刘景文虽然年老,但气节依然高洁,利用反衬手法,歌颂了刘景文的优秀品格。

陆游曾写道:“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在古诗教学中,对古诗句子的学习,不能止步于语言本身,还要善于链接古诗所处的时代背景,展现诗歌超越时空的文学价值。

四、链接生活,领会古诗的现实意义

诗歌源于生活,对生活场景的提炼与歌颂,成为古诗创作的重要形式。在学习古诗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诗歌的意义,教师可以链接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沉浸式阅读古诗。

如《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水光潋滟晴方好”一句,所刻画的是湖面上波光粼粼的美景,但是“潋滟”如何解释,到底“潋滟”是一种怎样的美景呢?教师可以结合西湖美景的视频,带着学生去欣赏西湖的风光,感受湖面“水光潋滟”的场景,使学生沉浸于古诗所营造的美好氛围中。接着,对照西湖的美丽风光,请学生想一想:“如果你行走在西湖边,欣赏着波光粼粼的湖景,你会想起哪些诗句?”因为有视频的铺垫,学生很快就想到了“水光潋滟晴方好”。由此,在对诗意内涵的解读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并能够从现实生活中去关联诗歌、理解诗意。

同样,在古诗朗读教学中,链接生活场景,寻找生活原型,也能为学生开启别样的诗文诵读之窗。如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白日放歌须纵酒”这句诗时,教师进行引导:“作者的心情是狂喜的,为什么要纵酒放歌呢?联系生活,自己的爷爷、外公在开心的时候,会怎么样?”有学生想到了会大声唱歌,有学生想到了会喝酒。链接杜甫在创作该诗时,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在听到捷报时,他内心充满了快乐,再加上他已经老了,对欢喜的体验需要通过唱歌、喝酒来表达。由此,学生在理解“白日放歌须纵酒”时,就能够感受到这份欢愉的心境,读出诗人的快意。可见,生活原型的引入,更有助于学生体会古诗的情感。

五、链接文化,感受古诗的文化魅力

古诗教学,始于文字。从古诗阅读中,要让学生认识每一个字,从字里行间触摸到诗歌的意象。古诗语言是凝练的,每个文字都闪烁着璀璨的光芒。解读古诗,离不开对古诗文字、词义的辨析。教师要顺应学情,有的放矢地拓展古诗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

在学习《诗经·采薇》时,由于《诗经》是最早的诗歌集,本身的语言就很有特色,诵读起来很容易,但理解起来却很难。于是,在讲解时,教师专门对《诗经》进行了文化延伸。在古代,战争是常有的,让很多人失去生命。一些家庭失去了父亲、丈夫、儿子,在士兵出征前,家人会对即将走向沙场的亲人表达思念。在该诗中,就是通过对柳树的描写来表达对亲人思念的情感。柳树是《采薇》中的意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柳树与别离相关联,在唐朝时,送别时要相互折柳赠枝。古诗中的意象表达,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其应用很广。通过对古诗意象的解读,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古诗的表达手法,感受到诗中的真情。再如读《静夜思》,诗中清冷的月光洒落在床前,在望向明月时,诗人内心是孤寂的,“月光”“明月”寄托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歌语言在表达情境时,往往利用人文意象来渲染深刻的情感。在读《望洞庭》时,教师创设画面:皓月当空,风平浪静,遥望洞庭湖,会是什么美景?“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中将青翠的君山,平静、清澈的湖水,组合成银盘上的一颗青螺。生动、唯美的意象,让古诗语言充满了画面感。对诗歌内涵的揭示,往往需要借助古诗的文化来还原其意境,来体会诗人的哲思。如在读《枫桥夜泊》时,教师引导学生对照《宿枫桥》《泊枫桥》《夜雨题寒山寺》等古诗,解读不同诗人对“枫桥”的描写,还结合《涛声依旧》这首歌的歌词,让学生体会“钟声”的意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六、链接写法,丰盈学生的写作体验

白居易写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学习古诗时,古诗语言的生动、简洁、凝练,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写作机会。

如学习《游子吟》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句,孟郊将母爱的伟大与深厚写得淋漓尽致。教师可以由此延伸“母爱”主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写关于母爱的文章。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诗人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写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听到官军收复失地时,他感激涕零,彰显了杜甫的忧国爱民情怀。王昌龄在《从军行》中写道:“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陆游在《示儿》中写道:“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写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倾诉着家国情怀的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写照。教师从中提炼出“家国”主题,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除了延伸主题,还可以学习诗文的写法。如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将两人之间的友情与桃花潭水相比,既形象,又生动。杜甫的《绝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数词和名词、动态与静态相相合,在情景交融中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古诗教学,从诗句解析、翻译中提炼写法,能使学生体会到不同写法的妙用。

总之,流传千古的优秀古诗,其文学价值、哲学思想、情感意蕴是丰富的,更是难得的精神素养。在古诗教学中,重视链接统合,抓住古诗的意趣和内涵,让学生从中学习写法和创作规律,能够帮助学生初步建构古诗知识体系。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诵读,又要挖掘古诗的情致,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增进学生对诗意的领悟。教师通过活用链接,让学生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加深学生对古诗意蕴的理解,帮助学生领会古诗意义,促进学生对古诗意象的把握,能够让学生读懂古诗,爱上古诗。

猜你喜欢
古诗诗人诗歌
诗歌不除外
“拟古诗”之我见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我理解的好诗人
品读古诗
诗人猫
诗歌岛·八面来风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