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王朝对高句丽使者官职的影响

2022-03-03 07:57
许昌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官职高句丽王朝

赵 春 兰

(通化师范学院 长白山文化研究基地,吉林 通化 134002)

使者官职是高句丽中央官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颇受学术界关注,主要研究成果有高福顺《高句丽官制中的兄与使者》[1],该文主要考察了高句丽之兄与使者的起源、发展及分化问题。恩实《高句丽“使者”“皂衣先人”考》探讨了使者和皂衣先人在高句丽政治体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2]。高句丽的使者官职受到中原王朝的哪些影响仍有待深入探索,笔者根据高句丽使者官职的文献资料,结合奉使史实,从使者官职的设立、发展以及人员选派三个方面试做管窥之见,敬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

一、高句丽使者官职的设立

对于高句丽的官职,《三国志·高句丽传》曰:“其国有王,其官有相加、对卢、沛者、古雏加、主簿、优台、丞、使者、皂衣先人,尊卑各有等级。……诸大加亦自置使者、皂衣先人,名皆达于王,如卿大夫之家臣,会同坐起,不得与王使者、皂衣先人同列。”[3]626高句丽的官职分为两个行政体系,一类是中央直接领导的行政职能管理体系,一类是地方领导的行政职能管理体系,这两个体系中都有使者官职,大加自置的官职地位低于高句丽王的官职地位。高句丽王族出自夫余,所以有学者认为高句丽使者官职的设立受到夫余影响,但“夫余是人开创的政权,以当地夫余为基础,以中原奴隶制文明和类型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4],所以归根结底高句丽使者官职的设立还是受到中原王朝的影响。

战国时期使者在诸侯争霸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秦朝统一全国后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并未设立专职使者。使者代表皇帝出行,或传达政令,或封爵拜官,或赏赐慰劳等,皇帝经常委派近侍等亲近大臣担任使者。据廖伯源先生考证,秦汉时期大多数中央官职都承担过出使任务,皇帝派遣的使者有案可稽的都是中央官,“大夫为使者有87人次,谒者55次,郎将53次,御史35次,中常侍18次”[5]202。大夫、谒者和郎将在汉朝时属于光禄勋统领,光禄勋在汉初由郎中令更名而来,一方面宿卫门户,另一方面又在宫殿之内侍从左右,总领宫内一切事物,是皇帝的近侍。“大夫掌顾问应对,无常事,唯诏命所使”[6]727。郎将有五官中郎将和左右中郎将、期门、羽林、谒者掌宾赞受事。

高句丽在建立政权之初就积极发展对外关系,根据政治需求设立了使者官职。高句丽奉使出行的频率非常高,但史书对此记录比较简单,笔者对史书提到高句丽奉使人员身份的记载进行了统计,史实如下:

1.高句丽王高琏,晋安帝义熙九年(413),遣长史高翼奉表献赭白马[7]2392。

2.少帝景平二年(424),琏遣长史马娄等诣阙献方物[7]2392。

3.世祖孝建二年(456),琏遣长史董腾奉表慰国哀再周,并献方物[7]2392。

4.宫遣主簿笮咨、带固等出安平,与宏相见[3]843。

5.云上书辞疾,惟遣其从叔升于随使诣阙,严责之。自此岁常贡献[8]2216。

6.贞观十四年,遣其太子桓权来朝,并贡方物,太宗优劳甚至[9]5321。

7.(天武天皇二年八月)高丽遣上部—位头—大兄—邯子、前部—大兄—硕干等朝贡[10]223。

8.(天武天皇四年三月)高丽遣大兄—富干、大兄—多武等朝贡[10]223。

9.(天武天皇五年十一月)高丽遣大使—后部—主博—阿于、副使—前部—大兄—德富朝贡[10]223。

10.(天武天皇九年五月)高丽遣南部—大使—卯问、西部—大兄—俊德等朝贡[10]223。

上述史实的历史年代是由高句丽中期持续到晚期,高句丽虽然设立了使者官职,但在各个历史时期,高句丽都有非专职使者的出使现象,如长史、主簿、王子、大兄等,并非仅对应中原王朝的大夫[2]。仍然是临时选派使者,这与中原王朝时常临时选派使者的行径如出一辙。

高句丽出使的长史和主簿显然是模仿中原王朝设置,秦朝已置长史,汉朝因袭,相国、丞相、高级武将,以及建三公后的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皆置长史,为掾属之长,秩皆千石,丞相长史职权尤重。“边郡又有长史,掌兵马,秩皆六百石”[6]727。魏、晋与两汉略同,南北朝将军府的刺史和属官也设有长史,且多兼任首郡(即刺史驻地)太守。高句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委派长史出使,说明这一时期长史的地位较高,和中原王朝的长史情况相同。隋朝取消长史,至唐代州刺史下虽然复置长史官,却是虚职,只有大都督府的长史地位较高,相当于上州刺史,甚至会充任节度使。而高句丽在隋唐时期的情况是“小置可逻达,比长史,又城置娄肖,比县令”,隋唐时期的高句丽长史地位也像中原的一样大为下降,不再有奉命出使的机会。

在中原王朝主簿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文献通考》卷六十三:“盖古者官府皆有主簿一官,上自三公及御史府,下至九寺五监以至郡县皆有之。”隋、唐以前,因为长官的亲吏,权势颇重。魏、晋以下统兵开府之大臣幕府中,主簿常参机要,总领府事。高句丽“大加主簿头著帻,如帻而无余,其小加著折风,形如弁”[8]2215。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高句丽主簿同中原的主簿一样,地位很高,处于大加的行列。有时,高句丽主簿也带兵行军打仗,如“景初二年,太尉司马宣王率众讨公孙渊,宫遣主簿大加将数千人助军”[3]627。

二、中原王朝对高句丽使者官职发展的影响

高句丽建立政权初期便设立了使者官职,对于使者的发展路径,有人认为“使者经历了三个演变阶段,在故国川王之前,使者的地位较低,只是办理国王的私人事务,在国家公共行政领域基本见不到他们的身影,故国川王之后使者地位开始迅速上升”[2]。笔者认为高句丽使者进入公共行政领域的时间可以提前到高句丽建国初期,让我们通过史料来加以考察分析。

1.建武八年,高句丽遣使朝贡,光武复其王号[11]2814。

2.遂使南部使者邹敩素代为部长[12]363-366。

3.东沃沮国小,迫于大国之间,遂臣属句丽。句丽复置其中大人为使者,使相主领,又使大加统责其租税[11]2816。

4.安帝永初五年,宫遣使贡献,求属玄菟[11]2814。

5.宫乃遣嗣子遂成将二千余人逆光等,遣使诈降[11]2814。

史料1的建武八年是公元32年,与史料2的时间相同。史料3由《三国史记》卷15载:大祖大王四年(56),“秋七月,伐东沃沮,取其土地为城邑”来看,高句丽任命东沃沮大人为使者是在故国川王执政之前,这位使者由高句丽王任命,由王直接领导,传达高句丽的朝政指令。史料4的安帝永初五年是公元110年,史料5和史料4的年份相同。

由上述史料看来高句丽使者在故国川王之前,也就是在公元32年已经进入公共行政领域,只是在建国之初使者传达朝政指令承担出使任务的实例较少而已。高福顺认为使者官位群的分化时间是在公元2世纪[1],笔者赞同,使者在高句丽故国川王之后开始出现级别分化,地位开始升高,职能范围逐渐扩大,后来随着高句丽的领土扩张和国势的发展继续升位分级,其升级分化又主要是和中原王朝使者中的“谒者”发展脉络相一致。请见下列史料:

1.故国川王十三年(191),因东部晏留举荐乙巴素有功,“乃拜为大使者”[12]481。

2.东川王二十年(246),因救驾有功,“追赠(纽由)为九使者,又以其子(多优)为大使者”[12]486。

3.西川王二年(271),“春正月,立西部大使者于漱之女为王后”[12]487。

4.烽上王三年(294),“秋九月,国相尚娄卒。以南部大使者仓助利为国相,进爵为大主簿”[12]489。

大使者出现在故国川王之后,这时期是东汉王朝。东汉时谒者依次分化为谒者仆射、常侍谒者、给事谒者与灌谒者,给事谒者与灌谒者掌宾赞受事,选仪容端正、适于奉使者任职[11]3578。高句丽的大使者分化时间和东汉谒者分化时间相一致。北魏时期高句丽的使者分化进入新阶段,史书记录完全采用了和过去不同的官名,但新官名又更加体现了中原王朝对其发展的影响。《魏书·高句丽传》记载:“其官名有谒奢、太奢、大兄、小兄之号。”[8]2215我们比较“谒奢”和“谒者”,从汉字构造上看“奢”以“者”为声符,它们的声符相同;从音韵学来看“奢”和“者”在秦汉时期发音同属于鱼韵,综合汉字构造和音韵学发音原理,“谒奢”和“谒者”的发音完全相同,显现了高句丽“谒奢”和中原“谒者”的密切联系。

由于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频繁,中原“谒者”官职没有大的变化,而高句丽在北周时期使者官名却出现“意俟奢、乌拙、太大使者、大使者、小使者、褥奢”[13]885,《北史·高句丽传》关于使者官职的记载与《周书·高丽传》相同,这说明高句丽使者官职系列完备于北周时期。在南北朝时期高句丽使者职能获得充分发展,是由于高句丽的外交活动非常频繁,因为仅在这一时期,高句丽的朝贡次数就达到154次[14]。

隋朝的统一又使中原“谒者”进一步分化,高句丽使者也进一步分化升级,《隋书·高丽传》记载的使者系列名号有“次意侯奢、次乌拙、次太大使者、次大使者、次小使者、次褥奢”[15]1814,《文献通考》中提到的高句丽使者官名有“次太大夫使者、次大使者、次收位使者、次上位使者”[16]5071。《翰苑·蕃夷部·高句丽》引《高丽记》曰:“大夫使者也称谒奢、大使者也称大奢、拔位使者也称儒奢、上位使者也称契远奢使者。”[17]42《文献通考》和《翰苑·蕃夷部·高句丽》记录的使者官职名称又表现出中原大夫使者的影响。

三、中原使者往来对高句丽选派使者的影响

中原王朝不但在使者官职的设立及发展方面深深影响了高句丽,而且实际出使高句丽的使者身份也深刻影响了高句丽。我们再看中原王朝曾选派过哪些官员出使高句丽。

1.今遣谒者朱邵伯、副谒者王邵子等,宣旨慰劳[7]2392。

2.永明七年,平南参军颜幼明、冗从仆射刘思敩使虏。虏元会,与高丽使相次[18]1009。

3.世祖嘉其诚款,诏下帝系外名讳于其国,遣员外散骑侍郎李敖拜琏为都督辽海诸军事、征东将军、领护东夷中郎将、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8]2215。

4.时冯文通率众奔之,世祖遣散骑常侍封拨诏琏令送文通,琏上书称当与文通俱奉王化,竟不送。世祖怒,欲往讨之[8]2215。

5.朝廷疑其狡诈,又遣假散骑常侍程骏切责之,若女审死者,听更选宗淑[8]2215。

6.太和十五年,琏死,年百余岁。高祖举哀于东郊,遣谒者仆射李安上策赠车骑大将军、太傅、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谥曰康[8]2216。

7.有诏员外散骑侍郎朱子奢持节谕和,建武谢罪,乃请与二国平[19]6187。

由上述史料可见出使过高句丽的中原王朝使者除了谒者和副谒者之外,还有参军、冗从仆射、员外散骑侍郎、散骑常侍、假散骑常侍等,他们都是武官。参军是参谋军事;冗从仆射设于东汉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宫中侍卫的主官,与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等相并列,统归光绿勋[20]736。《南齐书·舆服志》云:“武冠,侍臣加貂蝉,余军校武职、黄门、散骑、太子中庶子、二率、朝散、都尉、皆冠武冠。唯武骑虎贲服文衣,插雉尾于武冠上。”[18]341这段话有两处提到“武冠”,两个“武冠”意义不同。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的武冠形制其实有两种,一种是以貂尾为饰的“惠文冠”,由侍中、中常侍等近臣日常佩戴;一种以鹖尾为饰,由五官、左右虎贲,羽林、五中郎将、羽林左右监佩戴[11]3668-3670。《南齐书》中所说的“散骑”“都尉”等官员所冠的武冠是以貂尾为饰的惠文冠,武骑虎贲所冠的插雉尾的武冠是鹖冠(1)孙机对这段话理解有误,他在《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第234页)中把鹖尾和雉尾并列,认为南齐后武冠插鹖尾之风乃绝,殊不知鹖鸡是褐马鸡的别名,又叫黑稚,和同为雉科雉族。。散骑常侍的前身是汉代的散骑和中常侍,是皇帝的近侍,北魏末新增的散骑常侍称为员外散骑常侍,也称员外散骑侍郎;假散骑常侍是加使节的散骑常侍。头戴武冠的中原使者到高句丽传达朝廷政令诏命提高了高句丽对使者的认知,根据《周书·高丽》“有官品者,头插二鸟羽”的记载,6世纪末可能已经存在武官出使的情况。《隋书·高丽传》云,“人皆皮冠,使人头插鸟羽”,说明隋唐时期高句丽选派武官出使的情况较为常见,在《日本书纪》卷廿九《天武纪》有高句丽大兄的奉使记录,奉使时间是在日本天武天皇二年至九年,也就是632—640年。前文已列出奉使史实,兹不赘述。

五品大兄的官阶不高,但为什么能够奉使,大兄主要由高句丽王的宗族、五部中的贵族子弟担当,是王的近侍,与王的关系较为亲近。如泉男生和泉男产的父亲盖苏文是莫离支,泉男生是长子,故9岁被授予皂衣先人,之后按照中里小兄→中里大兄→中里位头大兄→莫离支→(太)大莫离支的次序顺利升迁。泉男产虽然不是长子,没有被授予皂衣先人,但也按照小兄→大兄→中里大活→位头大兄→中军主活→太大莫离支的线路顺利升迁。另外,建立军功的武官会被赐予大兄的官职。如烽上王二年(293),慕容廆来侵,烽上王欲往新城避难,走到鹄林,快要被慕容廆追兵赶上时,得到新城宰北部小兄高奴子的救援,转危为安,烽上王提升高奴子爵为大兄[12]488。再如后周武帝出兵攻打辽东,(平冈)王带军在拜山之野迎战。温达为先锋,在战斗中斩敌数十余级,诸军乘胜奋击大胜。温达战功卓著,王赐爵为大兄,由此威权日盛[12]532。

四、结语

使者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中承担出使任务,由皇帝临时指派,只是一种政治名号,并非官职名称。高句丽模仿中原王朝建立官制,在与中原使者接触过程中,对使者产生特殊认知,设立了使者职位。高句丽虽有使者职位,但未设专职使者,出使过的官员有长史、主簿、王子、大兄等,和中原王朝的运行模式相同,都是临时选派。高句丽确定使者的人选和中原王朝官职地位的高低相符,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高句丽派遣长史出使,这一历史时期的长史在高句丽和中原王朝都身居高位。

高句丽对使者职位较为重视,使者在建国初期就进入公共行政领域,如建武八年,高句丽使者担负了到东汉朝贡,为高句丽王恢复王号的重任。在故国川王之后使者在级别上分化出大使者,大使者分化时间和东汉谒者分化时间相一致,此后使者地位开始升高,职能范围逐渐扩大。北魏时期高句丽的使者分化进入新阶段,史书记录完全采用了和过去不同的官名,称为“谒奢”和“太奢”,“谒奢”和中原的“谒者”在语音上关系非常密切。隋朝时期谒者的分化又促使高句丽的使者官职系列进一步升级,高句丽使者的升级分化始终和中原王朝使者中的“谒者”发展脉络相一致。高句丽国祚705年,作为古代中国东北边疆民族政权,其政治统治能够稳定运行,离不开吸纳采用中原王朝的行政管理体系,高句丽使者官职的设立发展体现了高句丽对中原王朝政治统治的认同和向化之心。

猜你喜欢
官职高句丽王朝
宰相这一官职怎么来的?
古代的任免升迁
养心殿,带你走进大清王朝的兴衰沉浮
奇波利尼的王朝Saeco
《高句丽语研究》评介
高句丽族群共同体的早期演进
高句丽土地所有制演变浅探
高句丽乐刍议
西夏佛经所见官职名人名述考
杨贵妃 王朝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