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邓红,胡锦波,孙盼蕊,熊彬嵌
(湖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1]家风包含的家训、家规内容规范个人行为,是一个家庭内部形成的规范准则,凝聚着一个家庭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观,对后世个人成长以及家庭建设产生较大影响。红色家风是根植于中华优秀家风文化,联结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形成的崇高精神和优良价值观。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工作时指出:“要把这些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永葆初心、永担使命,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2]再次强调要传承好学习好红色资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作为党和国家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要历史阶段肩负重要历史使命,红色家风蕴涵特殊的价值意蕴,通过阅读保存下来的家书、家信和后辈子女们的有关回忆讲述,了解老一辈革命家在家庭生活中制定家规、营造良好家庭环境氛围,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家风建设中发挥着独特性影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学习和深入理解红色家风所蕴含的精神内核,结合新时代的特征和要求进行传承弘扬,为家风建设带来重要影响。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廉洁齐家首次被纳入党内法规建设,将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家庭是反腐倡廉的重要关口,对预防和抵制腐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3]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家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思想道德要求,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家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在百年党史发展历程中,老一辈革命家形成的红色家风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传家宝。
一方面,红色家风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抵制家庭腐败滋生有良好指导作用。家风、政风和党风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家风正则政风正、家风强则党风强。红色家风中包含丰富的反腐倡廉理念,众多老一辈党员坚守克己奉公、遵纪守法的美德,同时严格要求子女守住底线,不做违法犯罪之事;中国共产党在前进道路上十分重视防止党员领导干部贪污腐败问题,力争破除一些“官本位”“亲亲相隐”等不良思想,不断制定和完善相关法纪法规,同时在军队中宣传并要求严格按照党纪军规进行,在党员和军队中形成了坚持清正廉洁的精神理念,成为红色家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家风建设,尤其重视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明确强调了家风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中共中央纪律监察委员会和国家监察委员会发布的处分报告中,百分之六十的案例涉及党员干部的亲人和亲人违法违规,有百分之五十的违法案例是因为党员干部用自身权利来为亲友获取便利和谋求利益。这彰显了廉洁齐家、廉洁修身在中国共产党人家风建设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要处理好小家和大家之间的关系,还要明确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所应坚守的原则。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优秀党员领导干部的榜样示范引领下,在学习中吸收清廉思想,规范自我言行的同时教导子女和家人,明确自身的权利和责任范围,在自己“小家”内形成抵制腐败的防线。另一方面,红色家风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秉持正确权力观有着重要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4]明确党员不仅要认识到形成正确权力观的重要性,更要在生活和工作中认真践行,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应有之义,是国家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共产党党员面对“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的有效措施。红色家风中优秀党员领导干部,坚持原则反对特权,严厉教导家人和子女不能因为国家赋予自己的职权就走后门乃至贪赃枉法,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家风建设树立了榜样和示范。周恩来在担任国务院总理期间,严以用权,公私分明,在对晚辈的严教和厚爱过程中,制定了“十条”家规。这十条家规体现了周恩来总理重视不利用权力搞特殊,一切以国家、人民利益为重的家风。刘少奇同志坚持底线原则,践行公私分明的工作作风。在基层走访和各地参与调查研究时,给身边的工作人员定下“四不准”规定并严格要求。同时在家庭生活中的言行举止秉行着公私分明的工作作风,为子女树立了榜样示范。无论是周恩来制订的严格家规,还是刘少奇在生活中的以身作则和在工作中的公私分明,其中蕴含的精神是红色家风的灵魂所系,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必须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严字当头、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把严的要求贯彻到管党治党全过程,落实到党的建设各方面。”[5]党员是构成政党的基石和细胞,《党章》明确规定党员必须坚定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甚至可以牺牲“小我”为“大我”,在为官从政时认真践行法律和党纪规定的权力和义务,时刻牢记自己手中权力是谁赋予的、应服务于谁,决不能为了一些私利和特权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更应该严格恪守党章和宪法的要求,真正服务于从严治党的建设发展,促进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取得良好发展。
一方面,红色家风教导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严守纪律规矩、遵纪守法。对于一个党员,纪律是高压线;对于一个政党,纪律是生命线。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包含多方面内容的党的纪律中,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是政治纪律。在革命和建设时期,为了保障自身稳定成长,为了建造一支强大的军队,为了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友好关系,党和政府制定了严格的党纪军规,规范党员和军人的所作所为,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仍然坚持严格遵守法律条文,对子女和家人产生积极影响。每一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员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能忘记自身所处的地位,不仅要身先士卒遵守党纪法规,更要认真践行“四个服从”,做好“两个维护”,必须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坚定政治方向政治立场不动摇,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尤其是党中央在十八大以来形成的多项规则和条例,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法制刚性要求,营造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环境氛围。另一方面,红色家风帮助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政治信仰,提升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红色家风所包含的理论内容和蕴含的精神中,老一辈革命家和优秀党员领导无论在哪个时期都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了这个理想信念前赴后继,这份对理想信念的坚定和不断强化党性修养的精神,教导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家风建设中要锤炼坚定的理想信念,对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反复强调党员干部“要把牢理想信念‘总开关’,明确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6]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在百年的党史建设中,全党的理想信念坚定,党就拥有无比强大力量;全党理想信念淡薄,党就会成为乌合之众,风一吹就散。刘少奇同志在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将青年时期形成的“共产主义事业是我们终生的事业”融到自己思想和行动中,他一生都在践行这份崇高理想信念,赢得人民群众的尊重和爱戴,在与家人的相处和子女的教育中融入理想信念教育,教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坚定内心信仰。在新中国成立后,对于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和权力在党纪国法面前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老一辈革命家对于党纪国法严格执行,对身边的亲人好友也坚持原则和底线,陈云同志作为国家重要领导人之一,坚持无论何时都将手中的权力在公共空间运用。[7]陈云说:“一个真正能自觉遵守纪律的好党员,就在于他能在实际行动和日常生活的每个具体问题上,表示出自己是坚决遵守党的铁的纪律的模范。”[8]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言行举止都是在国家法律法规下进行,不会一点儿一点儿去试探违法的底线和边缘,挑战和伤害国家法制权威,尽自身最大权益去维护党和国家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在坚定理想信念中的所作所为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家风的良好建设营造学习榜样,有利于全党范围内营造风清气正、从严治党的政治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五四”青年节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谈道:“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9]对于在全社会培育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共产党党员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形成的思想觉悟和价值观构建,对于全社会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引领表率作用。尤其在服务于政党建设和国家建设层面形成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要求和内容,对于全社会价值观建设具有引导作用。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红色家风中包含的公私分明、克己奉公的权力观有助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处理私德和公德的关系;包含的艰苦朴素、守纪守规的清正廉洁理念有助于正确处理好人性和党性的关系;以及敢于担当和作为、敢于奉献等精神有助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方面,红色家风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红色家风积淀着老一辈革命家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衔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纽带。其中蕴含的爱党爱国、坚定理想的家国情怀;严守纪律、忠贞不渝的政治品格;律己修身、廉洁奉公的清正本色;从严治家、励志传承的历史责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相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自身层面在思想和道德建设的高度凝练和要求,是对站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如何前进、如何发展和如何教育等一系列问题的深入回答。红色家风蕴含的精神和价值观内容对于国家层面的价值观、社会层面的公共道德、个人层面的自我建设发挥积极影响,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形成的理论来源之一,不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内涵和道德要求相一致,而且因为其本身内容的丰富和优秀精神的引领,成为阐述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红色家风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践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情感和人性道德基础。红色家风在形成和发展历程中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尚品质和优良家庭观思想建设,历经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期间,包含了多种多样、相互联系的精神谱系和崇高价值观,在新的历史阶段红色家风承载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承载着反腐倡廉、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的时代责任,这些能够激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内心的善良和对法纪法规的敬畏,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标准和道德实践能力的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国家和社会为个人价值建设提供良好环境氛围,只有个人价值建设中形成必需的道德基础,那么国家和社会层面的道德风尚建设才会有道德基础。因此个人价值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红色家风是国家和社会形成核心价值观所依托的文化土壤,通过深入学习和传承,助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标准和道德实践能力。在新中国成立后,董必武长期担任重要职位,但是他不张扬,秉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把自己比作“抹布”,认真做好自己担任的各项工作,充分体现了董必武同志谦虚坚毅的人格态度。这些不仅精辟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核,同时丰富了价值观的内涵释义。邓小平和夫人卓琳在多年的夫妻生活中始终互相帮助、相濡以沫。两个人互尊互爱,创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围,影响子女形成互尊互重、乐于助人的道德修养。红色家风对于家庭环境的建设、对于积极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的努力践行,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家风建设,形成正确人格有着重要教育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