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春燕
(甘肃省天水市建设路第三小学,甘肃 天水)
小学数学作为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教学内容,学习内容以基础数学知识和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为基础,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比较、分析等方法,发现蕴藏在事物背后的内在关系。微课的出现与推广以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为基础,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义务教育中。笔者现从小学数学教学微课的实施中探讨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措施。
小学数学学习主要包括四则运算、单位换算、形状认识等知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只会抹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其未来知识体系构建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影响学生对未来更多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也阻碍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与提升。
目前在小学教学中,虽然有一部分教师已经突破了前文提到的填鸭式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参与度,但是在教学手段上依旧过度依赖教材,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束缚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与思维。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教师对目前的信息技术知识缺乏,有些教师不知道一些新型教学方式的存在,有些是知道其存在,却不会有效地利用这些技术,自身也缺乏再学习的能力。二是学校方面,在很多偏远地区,由于经费和管理制度等原因,部分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数学教学所需要的教学材料,而有些学校即使提供了这些教材,教师也不能在教学活动中合理运用,正确讲解课堂内容。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借助微课动态展示的特点,借助教学语言,引导学生思考学习,从而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教学有关除法课时,教师可以设计:小明过生日要给班上8 名学生分80 块糖果,请问每个小朋友能够分到多少糖果呢?
借助微课,教师在进行展示的时候可以通过制作动态的生日场景和分糖果场景,让学生在动态的视频中思考题目,将文字表述的题目转化为立体的题目,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内容,通过自己学过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知识进行运算。同时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引导性发问,可以通过题目有什么已知条件?怎么列算数计算式?通过这几个连续性的问题和动态微课资源向学生展示此题目算式“80÷8”式子的形成原因,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借助微课和教师的教学引导,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与探讨,增强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中关于几何的教学,相对于其他知识而言,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需要学生能够在脑海中构建空间图形。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相对较弱,而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生动地展示相关几何图形,训练学生的空间认识能力,可以为其以后的数学学习做好铺垫。
以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四课“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节为例,传统的授课方式是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再配合教师的语言表述,让学生自行在脑海中建立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模型进行学习,在当今信息技术平台上,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四维视图,动态地展示图形的各个视角不同与变化,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视角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从而更好地理解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异同,掌握课本知识。
严谨性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特点,它的知识体系构建有紧凑性,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紧密。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系统地将相关知识点进行串联,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相似知识点之间的异同,深化数学学习深度,帮助学生构建学习框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中关于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内容也是最基本、简单的。如角的度量、三角形、图形的运动等,到六年级的圆、圆锥内容一步步深化,学生在学习这类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复习原有知识的同时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与联系,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对比和回忆中学习知识。
微课时间短的特点使它能够有效地利用学生的碎片时间复习和预习相关知识点,对小学数学学习具有很大的意义。微课通过直观地展示课堂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感。在微课中展示相关知识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思维,帮助学生构建数学学习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