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虎忠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宗家小学,甘肃 临夏)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小学低年级开展童话教学,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也是语文课本内容的需要。童话故事是儿童最喜爱的文学作品之一,在小学生的童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给小学生带去快乐的同时,也给他们的成长、发展提供了精神方面的支撑。童话故事也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最早接触到的文学体裁,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语文教师在设计童话教学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规划和整体思路,童话教学未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从童话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出发,就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好童话教学提出切实有效的举措和优化对策。
语文教师对童话教学的认识不深刻,过于依赖教参资料,过于追求效率和功利化,重视知识化的解读。部分教师为了尽快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故而对童话教育的时间一再压缩,导致童话教学的设计过于简单、随意,缺乏一定的针对性。部分教师在童话教学中花费过多的时间用在情景教学和角色扮演中,学生对童话教学的期望值逐渐降低,教师在教学中也产生了疲惫感。
教师在教学中缺乏一定的理论知识,缺乏对童话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无法领会童话教学所蕴含的语言美。教师对童话理论知识的匮乏,导致对童话体裁的教学特点不熟悉,忽视了童话的特点,从而对童话文本的解读不到位。这样一来,对知识的传授则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学生无法理解,从而使课堂教学没有形成自主探究的良好氛围,也使童话教学在低年级失去了魅力。
语文教师要从学生的内心所需出发,设计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知的童话教学。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童话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分享给同伴,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提高他们童话阅读的动力。在童话教学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解读文本,多聆听学生对童话解读的感受,设身处地从学生的内心所需出发,设计与学生认知相适宜的教学过程。其次,要提高对童话内容解读的实践运用能力。语文教师要多挖掘童话故事中的趣味性元素,善于抓住学生在童话故事中的独特体验,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重视儿童的阅读视角和真实感悟,设计学生更喜欢的童话教学思路。换位思考,教师将自己定义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去探索童话教学课堂的内心需要,明晰学生需要怎样的童话课堂,通过童话教学学生需要知道什么。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正处于构建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和心理发展处于不稳定状态,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以趣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多给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将自己在童话阅读中的独特见解表达出来。另外,语文老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程度,尊重个性差异,围绕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童话教学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同时让他们每个人都有事情可做,提高他们的童话理解能力。除了教授童话故事的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去思考,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从童话故事中提高学生的情感渗透,在不断的童话渗透中拓宽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多角度启发学生展开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辨意识。
童话教学不仅包括课堂教学本身,还包括课外阅读。因为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借助阅读大量的课外书可以进一步实践和巩固学生的课堂教学成果,还可以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除了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之外,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选用具有代表性的插图作为情景教学的铺垫,具有针对性的图片更能引起学生的童话阅读兴趣,通过情景教学,给学生构建童话故事的学习环境,通过多媒体中富有感染力的音频,让童话故事表现出活力,进而在教师的描述中带领学生进入童话故事本身,从而让情景再现,真实地表达童话故事的情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开展童话教学需要因地制宜,充分尊重学生,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关注学生在童话教学中的真实表达,用童话特有的魅力启发学生,进而提高语文知识学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