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圣坤
(威宁县金斗镇教育管理中心 贵州 威宁 553100)
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并逐步渗透,使得语文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传统的满堂灌逐步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既是教师才能发挥的舞台,更是初中学生自主探究的一个平台。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这个主阵地,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优势。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温馨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落实减负增效的要求。
增效减负,从字面意思去解释就是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增加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的效率。作为语文教师在增效减负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如需要教师们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的环境,明确学生本位的思想,融入先进的教学方法,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
增效减负的意义可以从三个角度分析,从学生角度分析,该项措施可以减轻学生学业上的负担,提升学习的效果。众所周知,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越来越多,每一门科目都有很多的重难点知识,语文只是其中的一门学科。在这门学科中更是融入了文言文、古诗词等内容,教师通过融入合理的方式,则可以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并掌握内容,减轻学生课后学习的压力。其次从教师的角度分析,为学生减负,并非真正的放松教育,而是利用好课堂的45分钟,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完成学习的内容。在这个环节,教师需要了解学生、课本,不断的创新教学的方法,这在无形中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养。最后从整个教育的大环境来看,增效减负措施,必将迎来教育界的创新,也为培养全面型人才打下了基础,更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1]。
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和小学相比,难度更高,比如增加了大量的文言文、古诗词,且语文文本的篇幅也加大,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更为困难。通过对初中学生语文学习状况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均对语文具有抵触的心理,原因有三:第一本身语文功底比较弱,跟不上教师的步伐,自暴自弃。第二语文课本中的难点知识点较多,部分学生畏难,不想学习。第三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比如一些语文教师在课堂中主要以多媒体呈现文本以及讲述为主,过于枯燥,造成语文课死气沉沉,学生思想走神,逐步失去学习的兴趣。
互动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最基础的一种手段。通过互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生对所学习内容的想法,也能够帮助学生及时的参与到教师所构造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但是从当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课堂中虽有互动,但是有效的互动并不多。比如一些教师在课堂中提出问题,但是学生都是鸦雀无声,只有教师指明要求某个学生回答,学生才会回答。究其原因和师生关系不和谐、课堂氛围压抑、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缺乏层次性等是密不可分的。比如,师生之间长期处于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允许学生们在课堂中随意发言,且学生们答错问题就会受到教师的批评。长此以往,课堂的氛围就会压抑,学生也不敢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中。教师提出问题缺乏层次性,必然会导致只有部分人员能够参与到互动中。而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并不知道问题的答案,故无法参与。
近几年来,教育行业在不断的改革,教学效率也是众多学校以及教师所探讨的重点话题。比如一些教师为了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会积极的研究和创新,并将一些新型的教学方式、方法融入到课堂中,比如翻转课堂、微课教学等。但是从实际应用的现状来看,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如一些教师过于的注重方法,而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完成了教学的基本内容,但学生真正掌握的却不多,只能依靠课后的时间去做练习,重新学习。可见课堂一系列要素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的效率在未来也有待进一步提升[2]。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根本,也是教师教学的基础。教师需要根据课本中的内容,再遵循学生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对教材灵活进行运用,充分的把握教材教学的重难点以及教学的目标,从传统的教师主教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
常言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增效减负的背景下,语文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好课堂的45分钟,传递学生知识和能力。其中教师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其是决定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的重要手段。比如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学情,制定差异化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缩小两极分化,提升课堂的效率。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提升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减轻学生的负担,就必须要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到轻松和愉快的学习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会对语文教学的内容产生好奇心以及好感,并主动的对知识的源头去探求。这就需要教师能够遵循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的原则,能够从着装、语气、态度等方面着手,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保持清醒的思维以及平和的心态,合理对学生进行指导。
就当下的初中学生而言,学习上的负担并不只是课业负担,还包括学习心理上存在的负担。想要为学生减负,那么就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心理负担。所谓的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负担即是每天要按部就班的坐到语文课堂中,接收语文教师所传递的语文知识。而传统教师又将学生的大脑当成是一个容器,在不断的往里灌。长此以往,学生心理学习压力加大,就会对语文这门课程逐步产生厌倦的心理,因此在增效减负的背景之下,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就显得尤其重要。首先要遵循轻松愉快教学环境的原则,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让课堂不再拘谨,让学生不再恐惧[3]。其次要基于文本内容,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基于情境,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让学生逐步爱上学习。例如“济南的冬天”,这是老舍所写的一篇文章,讲述的是济南冬天的景象,在该篇文章中运用了很多生动、细腻的手法,对景物描写,能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冬天,体会老舍对济南冬天的情感。在讲解该节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先创设一个情境,请同学们用一小段话,说出冬天的画面。接着在课堂中展示济南冬天的情境,让学生产生初步感受。在有了感受后,阅读文章体会文本内容和情感。
学习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就是能够时刻的保持好奇心,能够主动地对一些未知的知识和问题进行发现。通过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总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质疑是学生求知的一把钥匙,也是探究和创新的动力,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敢于质疑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提出想法的环节,就是学生质疑的过程。接着再组织教学的活动,让学生去探讨,便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思维和能力。比如“散步”,这是莫怀戚先生写的一篇情词真切的散文,文章表达了一家人互敬互爱的感情。在整个文章中,作为就像是一个摄影师,抓住了生活中平凡又真实的镜头,让读者可以在文字中感受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教学该文本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语文文本,并学会提出问题。如有的学生提出:莫怀戚先生为什么要写散步这篇文章呢?也有的学生提出:这就是生活中比较平凡的散步过程,也值得纳入语文教材吗?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均是思维效果的呈现,教师可以将这些问题由低到高排列,组织全班学生共同探讨,一一释疑。总之,教师要给予学生空间,让学生自主思考,并在值得生疑并深入探讨的地方,投石击波,培养学生的知识探索能力。
对文本进行品读和感悟,是初中语文教学阶段最基础的一项内容,也是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在初中语文课堂中,传统的品读感悟文本主要是以教师传递为主,但是在增效减负的背景之下,教师可以借助小组模式,让学生自主对文本进行品读和感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了解到文本讲述的内容以及相应的情感,也可以学习他人品读文本的方法,实现班级的共同进步。以“陋室铭”为例,这是一篇文言文,也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文言实词、翻译的方法,体会文本中作者的情感,教师在进入课堂导入、作者以及背景介绍之后,则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文本进行探究。主要围绕三个内容,第一在合作的过程中,了解陋室铭讲述的内容,并尝试对重点字词翻译。第二回答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1)作者是如何描写陋室的?(2)陋室主人主要和哪些人交往呢?(3)作者写南阳诸葛庐的用意为何?(4)你是如何理解孔子云,何陋之有这一句话的?第三汇总内容,体会情感。在教师的指引和点拨之下,学生们进入了小组合作,并对文本进行品读和感悟[4]。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增效减负,除了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爱上学习、会学习之外,还应该减少课外作业,达到少而精的目的,为学生减负。首先在布置作业时,必须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的知识点有效地衔接,要突出作业中的重点内容,避免学生出现盲目练习的情况。其次融入多种形式的作业,尽可能的避免传统的以抄写为主的作业,可以纳入基础题目、综合题目以及实践题目,以深化学习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主。另外还要注重作业布置的层次化,要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且高质量的完成,要体现出由浅入深的原则。最后应对学生的作业合理化评价。初中教师每天教学任务较重,在课后还要进行很多内容研究和探讨,故在批改作业方面有时并无法达到面面俱到。基于此便可以融入学生互评以及课堂针对性评价这两种方式,在学生互评中,可以相互借鉴,了解自身思维存在的不足。课堂针对性评价,即是将有代表性的作业在课堂中匿名评价,找到优点和缺点,鼓励学生积极改正或者是学习。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增效减负是响应新课程改革以及双减政策的一项措施,其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教师教学的方式,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当然在落实增效减负措施时,需要语文教师能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除此之外,还要合理布置作业,体现出少而精、层次化的原则,发挥出作业对学生思维以及能力提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