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丽萍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兰田小学 福建 泉州 362332)
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起步阶段,教师必须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对小学生进行指引和教导。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的核心内容。对小学教学来说,除了教师自身能力和教学模式限制外,小学生的心智不成熟更是为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增加了难度,因此对小学语文教师和教学模式便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并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教学举措,保证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在课本及学习上,能听从教师的指令,让学生可以进行高效、高质量的学习,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实际也是对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考查,如何提升阅读能力,也是近些年来语文教学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也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必经之路。语文阅读能力涵盖很多方面,除了可以培养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还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等等,这些都是每个人学习和生活中所具备的各项能力的基础。所以学校和教师必须对语文阅读教学给予高度关注,以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阅读教学涉及的是教师、文本和学生三者,教学形式包括听、说、读、写四种基本形式。教师需要利用各种资源,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教学实践中,收获知识并实现活学活用。
第一,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仍然没有关注到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的更新,而是仅仅以学生的分数为导向,教学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并且没有将阅读与写作教学相结合。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在课堂上,教师虽加强了对汉字、词语等基本知识的教学,保证了学生对基本语文知识的充分掌握,但还是忽略了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没有让学生真正投入到文章中,没有充分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第二,总体来看,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方法普遍比较单一、死板。这种单一性的教学模式并没有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也不是完全以学生为出发点,是完全以老师为课堂的主人,由老师给学生单方面灌输知识,而没有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双向互动沟通。缺乏新意的教学模式以及只是被动接受的状态很容易引起学生对课堂不感兴趣、无法集中精力、不会自主思考研究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进而阻碍学生语文学科能力的培养。
第三,除了教师对阅读训练不够重视,家长及学生自己也轻视对阅读的练习,认为学词语、背古诗、写作文等训练形式更重要,这些比阅读更能有效提高知识水平。甚至一部分人觉得,比起数学和英语,语文学科并不重要,没有将太多了的精力和时间放在语文学习上。所以导致小学生在阅读上没有得到充分的训练。由此可见,在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道路上受着各种因素的制约,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所需面临的困境。
学生在课堂上充满积极性以及保持关注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对所讲解的内容保持高度兴趣,并且在以兴趣为导向的教学下,学生的听课效率也会更高。反之,如果学生不感兴趣,那么课堂教学难以顺利开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便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氛围应该是充满活力、轻松欢快的,这不仅能够缓解学生的压力,还能给学生提供更多互动交流机会,主动踊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具体来讲,有各式各样的方法来增强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比如,课前借助故事或其他趣味活动导入、课上讨论交流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推动教学顺利开展。此外,在开展阅读讲解时,教师也不能忽略多媒体的多功能性,让其变成辅助教学的工具。互联网所对应的海量学习资源都能使用多媒体所呈现,可以展示一些关于文章的有趣内容,做阅读教学幻灯片、播放视频或图片等,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主动进行文章探究,学习知识点,感受文章魅力,借此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以《猴王出世》一课为例,每个人从小对西游记的故事就耳熟能详,学生对孙悟空应该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可以让学生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孙悟空出世的场景。可能很多学生都会描述得很夸张,认为有很多异象。在自行想象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借助幻灯片或一些视频或动画等对文章进行解读鉴赏,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并让学生仔细想想书中所描述的和自己所说的场景是否一致。实际上,文中并未描绘很多异象出现,而是简单描写了仙石。这与学生的想象有很大出入,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比如,询问学生在出生时是否存在异象。虽然没有异象,但是并不妨碍抱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就好像孙悟空的出世也没有异象发生,但是通过后天的努力终会成为 “齐天大圣”。这样,对学生的阅读学习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认读能力作为阅读的核心能力,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必须培养的。然而,很多学生在阅读时,对文章理解不透彻,字词掌握不充分,这说明学生在课堂上还是缺少有效的锻炼。在培养认读能力的过程中,学生要先认识、朗读并掌握文章中的字词,这样才可以为顺利有效地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然后再由教师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仔细解读。教师可以采取分层阅读的教学方式,以此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以《赵州桥》为例:第一步为热读,让学生先把文章简单通读,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感受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以及美观;第二步为点读,根据文章重点和问题,采用点读形式,有针对地对文章段落进行反复阅读,仔细品读细节,清楚把握由石头堆砌而成的赵州桥总长五十多米、宽九米,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等详细内容;第三步为精读,教师带领学生反复通读文章多遍,详细鉴赏文章内容,明确作者写作手法,再一次感受赵州桥的雄伟壮观,感慨古人的智慧和精神。在阅读过程中,采用分层阅读手段,既能够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反复阅读,掌握文中字词,仔细品味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还可以强化小学生的文学修养,提升文化内涵。
理解能力是语文学习和生活中必备的一项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推动思维逻辑的拓展,还可以促进心智的健康成长。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阅读的文章和经验很少,理解能力还不够,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对该阶段学生的教育,加强对学生阅读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可能很难直接想象文中的情景,难以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所以教师应选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而不是将文章重点及中心思想直接灌输给学生,这样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拟定相关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演绎,这样有利于学生更直观地体会人物形象及其情感,利于对文章理解更加透彻。
例如,讲到《女娲补天》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播放一些关于女娲补天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对这篇神话故事有初步的了解,在对文章内容进行通读和简单地理解后,可以安排学生根据文章情景进行角色扮演,从而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与其他科目相比,语文这门科目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语文不是一门单纯的理论性的科目,更是一种表达情感的形式。人们借助写作将自身的情感表达出来,而学生通过阅读来体会不同的情感世界。模拟情境教学模式的好处在于可以有效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以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文章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世界,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
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阅读思维的引导,逐步提升阅读思考的能力。在问题的逐步引导下,学生会跟随教师的步伐,进入课文学习中。长此以往,这种思维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成熟。这正是教学所期望的,同时也正是学生所需要的。例如,在进行《草船借箭》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合理设计好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以便更加透彻地把握课文内涵。首先,教师让学生通读一遍文章,便于对整篇文章内容有大致的了解。然后,再要求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这篇课文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介绍的内容也非常简单。针对第一段提出问题:这句话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具体作用是什么?在给出问题之后,教师必须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行思考和讨论,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学生回答出怎样的答案,教师都不要立即否定与批判,而是对其进行正确的纠正及引导,同时还要对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勇于回答问题的精神给予支持和鼓励。在共同得出正确的答案之后,再进行第二自然段的阅读,并继续提出新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文章并进行思考。比如,作者是如何对周瑜和诸葛亮等人物进行描述的、其他人物有无出场的必要?如果你是诸葛亮,你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等。随着逐步深入地提出问题,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体会就会不断加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好地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实现增强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目标,才能贴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由于小学生自身的阅读和思维能力不足,无法独立完成深入思考探究文章的能力。所以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讨,借助团队的力量,一同深入探索文章奥秘,共同提高语文阅读能力。仍以《草船借箭》一课为例。在引导学生对诸葛亮和周瑜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时,这个问题存在一定的难度,仅仅依靠学生个人来进行独自思考很难全面。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讨论问题的答案。在分组时应注意合理分配,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差异来进行合理划分,保证小组内的能力水平均衡,让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弱的学生,如此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小组合作教学的效果。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应该进行巡场检查,了解小组之间的合作探讨和学习的思路,还可以加入学生的合作探究,及时对存在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对其探究思路进行引导,以保证合作探究的效果。在小组合作探究结束后,教师再对探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通过小组合作,可以借助小组的力量,促进学生个人思维的拓展,推动阅读能力的提高。
阅读实践是有效增强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当学生进行了足够的阅读实践,阅读能力也会有显著的提升。此外,小学生的思维不成熟,对新奇有趣的事物更感兴趣,也容易丧失对语文课程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向学生推荐各种课外名著,增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动力,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更多经验,让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例如,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通过各种有趣的童话故事来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同时体会不同人物的情感世界,感悟人生奥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阅读某本书籍或者文章,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进度和阅读效果,还可以安排分享交流会,让学生彼此分享阅读经验和心得体会,倾听学生的阅读见解,以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更好地开展针对性地阅读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
教师要重视阅读和写作之间的联系,积极采用以读促写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后,可以借鉴作者的写作手法,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在阅读时,学生要仔细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学习作者的描写技巧,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以《美丽的西沙群岛》一文为例,教师先带领学生通读文章,对细节进行详细解读,让学生认真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在学生理解全文之后,教师可以将让学生对文中与描写景物有关的词汇进行整理及摘抄,也可以将自己喜欢的词句整理出来。课后,教师可以以景点为主题,让学生描写自己曾经去过的名胜古迹或者喜欢的某个景象,结合《美丽的西沙群岛》中作者的描述手法来进行写作,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借助以读促写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行训练,达到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不断鼓励并支持学生自行发现、探索并探讨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将全部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中,切实掌握知识,实现语文能力的有效提升。
总而言之,对小学生来说,阅读能力不只是语文学科中必须学到的一项技能,更是以后的发展中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然而在目前的教学情况中,阅读教学的工作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因此,小学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提高对阅读教学工作的关注,并积极运用各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尤其重视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锻炼,既能够提升中小学生的语文成绩,还能够提升文化知识水平,从而推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