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纬坤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双沟实验学校 江苏 宿迁 223800)
整本书阅读的概念起源于1941年,由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叶圣陶先生认为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学生的知识素养提升,应当以整本书阅读为教学重点,辅以短篇文章教学,让学生在完整的文学阅读中学习国文知识。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这一概念被重新提出,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也随之凸显,研究这一课题具有相当程度的理论发展与实践教育价值。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也面临着新的改革和调整。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强调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使得学生能够自主阅读,不断巩固学生的阅读知识和阅读技巧。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健全学生阅读的知识体系。教师应当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相关书籍进行参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充分发挥阅读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快,知识信息获取越来越方便,逐渐向碎片化发展。这对人们的精心阅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尤其对于小学中段的学生来说,很难集中注意力进行阅读活动。和片段阅读方式不同,整本书的阅读具有内容丰富、篇幅较长的特征,这样能给学生提供完整的故事情节,主题含义非常系统,有利于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分析和揣摩的过程中更加深入的思考。
对于小学中段的学生而言,口语表达能力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依旧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采用整本书阅读的方式,使得学生的语言素材更加的多元化,同时要根据小学中段学生的阅读需求,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喜欢积累语言素材,并且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模仿,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整本书阅读的内容和表达都包含有非常完整的文化信息和内涵,同时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内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整本书阅读的方式,使得学生受到书中注重浓厚文化的熏陶,扩展学生的语文思维,增长学生的见识,使得学生在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的情感提升更加的丰富。通过在书中对美育、德育等元素的掌握,使得学生能够对书中的内涵更加深入的思考,辨别书中的善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整本书阅读的篇幅比较长,内容也更加丰富,对于学生而言会花费更多的时间,但能有效帮助学生在课文阅读、碎片越多的同时,积累更多的阅读量,学生能够阅读到更加完整的、大量的课外书籍内容,接触教材之外的知识,拓展视野,逐渐形成阅读习惯,提升人文素养。此外,整本书阅读的功利性较低,相较于课文内容,整本阅读自由性更高,更重要的是,每一本书都包含一个完整的世界,也具有其特定的情感内涵和价值观,学生在阅读中能够不自觉的被影响,阅读优秀作品对于学生的思想观念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一优势是课本教学无法做到的,学生通过自主选择优秀作品进行阅读,更容易获得满足感,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更容易进行深度阅读,阅读质量也会得到不断的提升。
传统教学要求学生完成课业任务,重视学生的课业成绩,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重视,教师也难以认识到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且传统课堂以教师为教学工作的主体,学生仅仅跟随教师学习,本身对于整本书阅读缺乏认识,如教师仍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就会制约学生个性培养、阅读习惯培养,阅读效率也就难以提高。
当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主要采用精读法,但受到教材阅读的限制,方法较为单一,这与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标是相悖的,教师采用单一引导方法,学生就很容易受到思维与个性的禁锢,无法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转变阅读方法,仍然采用碎片化阅读的方式对待整本书阅读,阅读过程耗时耗力,不利于阅读效率的提升。
第一,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从无到有、由少至多一点点积累起来,在积累过程中学生的变化是非常迅速的,而小学的年级跨度又比较大,所以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应当从学生的年级特点进行考虑,为不同阶段的学生安排不同的书籍进行教学。例如三年级上册中的课文讲述的都是轻松有趣的小故事,于是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选择一位篇幅比较短的、幻想性比较强的数目,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
第二,教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可以以年段进行划分,每两个年级划分为一个阶段,中段表示三、四年级。同时教师在教学时要不断进行推进,使教学目标一点点深化,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能力。
小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时,总喜欢拿来就读,毫无准备,很多必要性的信息都不了解,这样的盲目阅读使他们的阅读理解不够深刻。教师应当在学生阅读作品之前做一些简要的背景资料介绍,可以将这一环节视作课外阅读的导入,不仅能够让学生从正确的视角去解读作品,对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也有很大作用。
书籍的背景资料有很多,可以是作者资料,作品创作背景,也可以是创作书籍时发生的一些故事。比如,学生们在阅读《海底两万里》前,可以先告诉他们,这本书创作于一个特殊的时期,当时波兰人民强烈反对沙皇的独裁专制,奋起反抗,但却遭到了残酷镇压。然后让学生带着好奇去看一看,作者在这种愤怒的情绪下创造出了怎样的故事和人物。再比如,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之前,先对故事的主人公也是作者——海伦·凯勒的特殊人生进行介绍,列举她生平取得的成就以及出版的多个作品,让学生带着对海伦·凯勒的崇敬之情去翻开这本书。这样的阅读前指导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进入阅读状态,产生好奇心,并抓住阅读的要点。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确保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特别是整本书的阅读教学,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小学中段学生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发展特点,推荐适合小学中段学生阅读的书籍,确保教学内容选择的科学性、合理性。教师在整本书阅读的书籍选择时,需要重点推荐经典书籍,例如散文、童谣或者小说等。指导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应当充分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一方面要考虑小学整本书阅读的书籍,一方面还要结合小学中段学生的喜好,为学生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而选择不同种类的书籍,推荐给学生。对于小学中段的学生,其专注力和认知水平不足,因此,可以选择具有丰富情节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进而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认识汉字到能力,进而逐渐实现学生整本书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虽然小学中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制力,能够静下心来去阅读一本书籍,但是他们的自制能力相对来说还非常差,很容易被周围的事物所打断,所以教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兴趣,通过在阅读之前创造出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情景吸引学生迫不及待的进入阅读当中,并最终通过书籍的趣味性带动学生将整本书阅读完。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与语文读书吧的推荐引入《安徒生童话》这本书进行整本书教学。由于《安徒生童话》由一个个短篇小童话构成,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书籍内部的自然分类将教学过程分为几个部分。首先本单元的《在牛肚子力旅行》《一块奶酪》等文章都属于童话故事,通过对这些文章的教学学生对童话的兴趣将被充分勾起,于是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之前,首先选取《安徒生童话》中精彩、出名的一个童话进行情景的营造。例如教师选取《白雪公主》这一童话故事,于是教师就可以在网络上寻找《白雪公主》的童话电影进行播放,通过该电影让学生快速了解白雪公主,并对白雪公主的遭遇产生同情和好奇,接着教师向学生宣布白雪公主的全部遭遇都在书中,自然而然的带领学生们进入到阅读状态里。
作为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整本书阅读教学仍然处在初步发展阶段,许多语文教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认知比较片面,使得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式停留在形式上。所以,想要落实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开展,需要使得教学实践方式多样化。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设置阅读课的内容。如果仅仅是让学生自主阅读,不能够提供交流和互动的平台,进而在很大程度上会限制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交流会的方式开展阅读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交流和辩论的过程中,使得学生突破自己思维的约束,同时,有助于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故事续写的阅读任务,提升阅读作业的趣味性,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同时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对整本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情感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丰富教学形式的方法,一方面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师无法和学生一起完成整本书阅读,更不能如同讲课文—般的详细解读全书,需要依靠学生们自己去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教师重点要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达到高效率阅读的目的。首先,在阅读前可以先从书籍的封面上寻找信息,根据书籍的名称和封面图画联想,猜测书中讲述了什么内容。比如,《爱丽丝梦游奇境》这本三年级必读书目,封面是一个小女孩在树下追逐一只兔子,旁边的树上有一只大猫在微笑着注视小女孩。结合书名,学生们能够猜测到这个小女孩就是爱丽丝,而她很可能是在这只兔子的牵引下进入了某个有着各种各样动物的奇幻世界中。带着这样的猜想,翻开书籍,一探究竟。其次,要从目录上找讯息,这也是阅读的一大技巧。目录往往是各个章节的概括性语句,比如《爱丽丝梦游奇境》的第一章为“掉进兔子洞”,第二章为“一场会议式赛跑和一个长故事”,第三章是“毛毛虫的建议”,将这些内容串联起来,学生能够大概猜测到内容梗概,了解到爱丽丝是如何一步步进入“奇境”当中的。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如果读完了一部分却有些不理解,还可以继续返回目录中总结和梳理内容,抓住每一章中的重点。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绘制出一个大体的阅读框架,让他们在这一框架下去阅读,并边读边记录下详细的信息。《爱丽丝漫游奇境》的阅读框架可以这样设定:爱丽丝跟随一只会说话的兔子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这个世界中有各种各样稀奇的人物和动物;爱丽丝帮助兔子寻找手套和扇子,帮原园丁躲避反派红王后的迫害;爱丽丝不断在这个世界中探险,最后却发现这只是自己的梦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框架下阅读,不会偏离中心内容和主题,是对他们最好的引领。
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都比较差,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很容易忘记前面的内容或者无法正确梳理出全文的故事线与情感线,所以教师需要在学生阅读之前给予学生正确的阅读指导,让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阅读指导进行阅读,从而保证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效率。第一,在阅读方法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精读、跳读、速读以及浏览阅读等,其中关于书籍的关键故事——例如和主人公相关的故事要进行精读,对于一些次要的故事则可以进行略读,对于细节描写要进行精读,在开始阅读整本书之前可以先对书籍目录进行浏览,从而获取一些关键信息和文章的大致线索脉络。第二,在信息获取上,教师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工具书,例如关于该本书籍的配套讲解文章、字典以及其它资料等,同时教师要知道学生将书中的关键信息用笔圈出来或者记录在笔记本上,以形成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进行思考,对文章中出现的人物进行评价,并且随时记录下自己关于某些片段的感触。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引入《格列佛游记》这本书,在阅读时就应当指导学生首先浏览目录,根据作者的游记路线将书籍分成不同的几部分进行阅读,并且在每一部分阅读完成之后都对这一部分的游记内容做出概括,从而在读完整本书之后能够完整的概括出书籍的内容,而不至于遗漏或者搞混。
教师还可以利用影视材料帮助学生进行辅助理解。小学阶段的必读书籍都是经典的文学作品,其中有很多都被拍摄成了还原度极高的影视剧。对学生来说,看影视剧远比读书要更加直观,容易理解。如果对某个人物的个性不够了解,或者某一部分情节没有看懂,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对应的影视片段去观看,加深理解。比如,《宝葫芦的秘密》作为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创作的童话,极具教育意义,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其电影或者动画片,感受宝葫芦的神奇的同时思考其背后的教育意义,作为辅助阅读的一种方式,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由于中段小学生的精力有限,所以他们阅读书籍的过程很可能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而时间过长又会另学生们感觉到困难和厌倦,因此教师要和学生们一起阅读,为学生规定出每天的阅读页数,并且建立阅读讨论平台,让学生对当天的阅读内容做出讨论,抒发自己的见解和情感,从而维持学生对书籍的兴趣。在读完之后,教师还应该带领学生对书籍内容进行整体的的讨论。例如《巨人的花园》阅读完成之后,教师让学生互相讨论巨人的花园发生变化的原因,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书籍的印象。
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获取知识和信息,有助于语文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要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不断地成长和发展。通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以及情感体验更加的丰富,因此,教师可通过以上探讨的六种有效策略使得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升语文思维和核心素养。
本文系宿迁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立项课题《小学中段语文整本书阅读能力提升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SQ2021GHLX04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