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性思维训练策略研究

2022-03-03 00:43禄园林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创新性阅读教学文章

禄园林

(威宁自治县陕桥街道赵山小学 贵州 威宁 553100)

创新思维是指人们可以突破既有经验的局限性,打破常规,在前人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之上想到新的方法、得出新的答案。在小学阅读教学阶段、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对小学生现阶段活跃思维、能动思维的进一步调动与开发,是遵循了小学生成长特点、成长规律所制定的阅读教学目标,更可以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在创新性思维带动下实现语文教学各模块与阅读教学的积极互动,实现学生各方面思维在创新思维带动之下的同步训练。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现实问题

(一)缺少策略指导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给学生阅读技巧、阅读方法,在引导学生创新思维时,通常较少对学生进行策略的指导,只是教给小学生最基本的阅读方式-认生字生词,逐段理解大意,再总结文章含义,学生慢慢的就养成了一种机械式阅读的方式,思维被固定在传统套路之中,不仅对阅读活动缺少兴趣,也难以被激发创新性思维和意识。

(二)缺少对话反思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小学生此阶段尚不能够与伙伴、与教师达成有效的交流、对话,如对于课上阅读的成效或阅读结果的反思,所以容易忽视与学生展开平等交流,仍沿用传授式、讲解式阅读教学模式,学生学的越多,读得越多,走的道路越狭窄,课堂氛围也不够鲜活,更难以自发的从自己的学习和阅读结果中反思出阅读问题,无法带动创新意识的生成。

(三)缺少开放激励

小学语文教师或出于管理课堂秩序,或出于完成课上阅读教学目标的想法,往往会将阅读局限在课堂或教材之内,没有更为开放的阅读范围、阅读空间,导致对学生的思维刺激或求知欲望带动不够,且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如何引导学生跟着自己走,而不是激励学生在开放阅读氛围之中自己探索出一条有效阅读道路,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能力也无法被拓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创新性思维的形成准备

基于分析小学生此阶段的语文阅读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和创新性思维的组成部分,需要先为学生通过阅读学习获取创新思维做好准备:

(一)知识积淀

任何思维的活跃或学习方法的应用都是源自于知识的积淀,完成知识向素材、向思想的过渡。而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思维形成中更是需要学生先储备适量的词语、句子、段落,促进从量变到质变的生成。

教师其一可以按照学生的阅读习惯或创新思维的生成条件将阅读所需的词汇、句式等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分类,如请学生在阅读《琥珀》中整理出形容词、名词、动词,或请学生按照自己对阅读文章的理解,将某一单元、某一阶段阅读过的材料按照“爱国”“学习”“社会”“亲情”“友情”等进行分类,从单一零散的知识逐步帮助学生过渡到系统学习、组合优化过程之中。其二,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有目的有计划的拓宽其相应知识面,如请学生按照每日一格言、每周一首诗的相关进度阅读更多的文章,按照上文所述的知识分类方式将其加在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之中,实现知识的随时更新、随时储备,为思维活跃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发散思维

形成创新性思维的前提条件是能够完成发散式思考,即不局限于特定的方向,而是基于思考点或自己的认知点自由的、向四面八方去思考问题。尤其对小学生而言,有意识锻炼其发散思维能力更是遵循了其想象力更为强大的阶段认知特点锻炼语文阅读学习能力的方式。

在阅读中,教师可以先请学生通过拆解文章描写结构、描写语言了解基础的发散模式或发散方向,如有许多描写不同“手”的文章、话语,描写大的手、小的手、细腻的手、粗糙的手、父亲的手、母亲的手,在描写同一类型的“手”时又可以从手的动作、手的形象、手传达出来的情感进行描写,该种描写都是对作者核心思想的表述。再引导学生从观察、思考、探寻、类比的角度有意识的锻炼发散思维,如教师在讲解《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时请学生围绕“恐龙会飞翔”这一核心点大胆的去思考,将自己想到的内容记下来,可以是恐龙是否能飞,恐龙怎样飞,恐龙在飞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恐龙的飞和飞机的飞、小鸟的飞有哪些不同,由一种阅读、一类阅读变为更细致的阅读、发散性的阅读;再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用不同的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更多的创新性思维和发散意识。

(三)收敛思维

有了无限广阔的发散思维还需要锻炼学生的有意识收敛思维,不能为了发散而盲目发散,不能没有核心、没有范围的无限扩大。通过收敛训练学生的思维删减模式、删减习惯,通过收敛达成思维集中辐射,完成了对各种阅读信息、阅读知识的有效整合。

如阅读《落花生》一文,请学生找到文中父亲说了哪些话,学生遵循发散思维的特点会将父亲说的这些话全部记录下来,具体的话看似没有本质的联系;再请学生尝试概括一下自己找到的父亲的话其中心思想是什么或中心思想有几个层次,将学生发散出去的自由的行为又以中心为主题收敛回来,引导学生发现表面分散现象的内部本质联系,更好的理解了文章形散但神聚的特点。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该种阅读方式或形成此种阅读习惯之后,教师再利用同一作者、同一主题的不同文章、不同内容训练学生迁移应用收敛思维整合知识的技巧,如给学生呈现看似没有关系的两种阅读材料,需要学生运用收敛思维找到材料的联系,再整合出新的内容,而该种新的内容就是创新性思维的雏形,也是将创新意识、创新想法应用在实践学习活动、阅读活动、培养阅读习惯中的一种技巧和思路。

(四)关联意识

关联与创新的关系即为元素与整体、旧经验与新知识的关系,有了一个可被关联的事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事物、不同的关联和想象之中抓住特点进行全新的阅读或全新的描述。

如同样是阅读《落花生》一篇文章,教师转换一种思路,请学生思考一下脱离了自己对原文的理解,如果让自己描写发生这一主题,可以关联到哪些事物?学生初始时可能会想到花生的叶根茎,花生的吃法,花生的用途,此时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放宽自己的眼界,去思考花生所在的环境,尝试找到与花生有更多关联的人、事、物,如花生和土地,花生和其他植物,花生和采摘它的人,花生与水、与空气、与阳光,用关联方法打开学生创新的思路。再用该种方式请学生思考下自己学习到的文章、阅读过的素材中又有哪些与花生存在着联系,自己是否可以合理阐释这种联系,用阅读材料、阅读主题或阅读素材的彼此关联性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有更多的阅读兴趣,也有创新性选择阅读素材的想法。同时,基于阅读所展开的口语训练、写作训练活动也可以此种方式开展,让学生在借鉴原文手法、题材基础之上赋予花生全新的生命,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关联意识、创新性思维。

(五)转向机智

转向思维也可以被定义为逆向思维,主要是引导学生从全新的角度解读文章,解读文章形象、思想感情,敢于用批判性的、创新性的意识去理解素材,有批判才有疑问,有疑问才有询证,有了询证才能带动新的想法、新的观点产生,也突破了定势思维,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培养学生转向机智时可以先引导学生从对立面去分析文章,如从文章的构思对立面生成新的疑问-曹冲称象的方法放在现代社会是否还会被人夸赞。该种方式是否略显不够科学。怎样验证他的不科学性,自己是否可以提出更加科学的称象方式?用此种反向机智有意识的让学生多思考、深入思考,在思考中产生全新的思想,也用该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更容易的接受新事物。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性思维训练策略

(一)营造轻松阅读情境

小学生创新性思维是由主动大胆、乐于参与课上活动、参与表达开始的,而轻松、平等、和谐的氛围则有利于学生释放精力,敢于大胆表达。

教师在阅读教学之中首先要通过自身的语言或行为给学生营造出轻松的阅读情境,让学生敢于说、大胆说、想说就说,有说话的权利才可能在说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如阅读《秋江的晚上》则给学生播放温暖流畅的背景音乐,在班级内营造出舒缓阅读、放松阅读的氛围,再请学生表达自我的观点,或提问学生听着这首音乐让自己想到了哪些场景或画面,学生身心在愉悦氛围中得到了舒展,更容易想到原本被隔离在阅读课堂之外的事物或答案[1]。

(二)设计多样阅读问题

创新性思维在被激发之后还需要由教师的问题做引导向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在问题中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在满足好奇心中引导学生自发找到多样的问题求解方式。

如阅读《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师给学生布置的问题可以包含是谁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作者在自然段落开头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手法有什么好处?等不同类型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阅读习惯选择作答问题,不要求每一名学生都必须完整回答每一道问题,但需要在沉浸阅读中,尝试与班级其他学生的阅读思维同步。或可以请学生自行阅读本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如自己对某一段落、某一修辞手法的理解存在问题,学生在自己提出问题之前已经经历了阅读并思考的过程,实现了思维的延伸,教师再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的答案,在头脑风暴中继续延展思维,教师再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给答案。借助小组内、班级内良好的学习氛围带领学生层层递进的训练创新思维[2]。

(三)讲解正确阅读方法

整个班级沿用一套阅读方法也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束缚和限制,所以教师要多讲解和引用各种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完成初步使用和训练之后找到适合自己的某一种或某几种阅读方式;对阅读结果的评价也不应该是单一的,应当结合学生的阅读基础和语文学习能力给出评价结果。

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的分别应用思维导图阅读法、精读略读结合法、朗诵式阅读方法等不同的方式,并教给学生应用不同阅读方法的技巧,或是挑选出关键词,或是梳理文章结构,或是有感情的带入自己的想法,一边指导一边训练学生应用不同方法,尝试找到自己最适合的,或者某一种阅读方法适宜的文体、结构、文章主题。用该种综合式阅读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上再开始自行创新、自行选择,这也是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对其阅读兴趣的激活,更是对其综合性创新思维的锻炼[3]。

(四)组织探究阅读活动

教师还应当结合学生此阶段的阅读学习结果和创新思维成长情况多组织以训练学生不同思维能力为目标的探究式阅读活动,如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则请学生基于文章某一段落或某一部分知识发散性、开放性的去思考、解答问题,如对文章进行复述、转写、续写。如阅读目标是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则可以给学生一小段文章结尾,请学生利用综合阅读方式分析这一小段文字,推理出产生该种结果的前期条件,再回到文章中去阅读,看与自己得出的结论是否一致。用多样的探究活动为创新性思维的产生奠定基础。

(五)灵感控制与激活

创新思维的“新”也与突发、奇特有关系,许多时候是学生的知识和思维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突然想到的某种事物,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抓住自己的灵感,如何将自己的灵感转化为实际思考的结果或阅读心得、阅读创新笔记。另外,教师还要根据小学生此阶段的思维活跃性特点教会学生适当控制自己的灵感,不能漫无目的的产生灵感和想象。

(六)专项训练与长期锻炼

利用阅读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还需要实现专项训练与长期训练的结合,用专项训练方式突破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瓶颈,用长期锻炼帮助学生用创新角度阅读文章、应用语文知识的良好习惯。

结束语

利用小学语文阅读活动训练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可以引导学生在开拓的学习渠道、开放的学习氛围中生成学习阅读知识的兴趣,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并顺应学生此阶段的知识和能力发展特点实现综合素质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活动中要利用多样素材打造生动情境,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有能力、有态度、有意识。

猜你喜欢
创新性阅读教学文章
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