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伙钗
(福建省罗源滨海学校 福建 罗源 350601)
微课是依附于信息技术产出的一种全新型教育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微课更具备直观性教育优势,集声音、视频、文字于一体,将静态的知识以动态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具象化教学中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是我国的传统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考察较强,尤其是作文,可谓是语文中的重点,如何在微课教学中落实这一重点知识的教育目标值得全体语文教师研究。而要深入研究与开发微课资源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教学中,必须深入认识微课教学。
微课与传统的课堂有所差异,微课多以视频的形式出现在教学中,既能帮助学生课前预习,又能在课中给予学生交换意见的空间,在学生的积极交流中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力度[1]。具体来讲,微课就是结合教材内容整合教学方案,规划课堂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教材中的文字知识以视频的形态呈现给学生,辅助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发挥、课后复习的一种信息化教学途径。微课教学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故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围绕学生设计教学目标、制作课件、拓展教育资源,在实践教学中反思,给予学生反馈评价空间,并在后期根据学生的反馈评价尝试完善与优化,深入开发微课资源,发挥微课教学对于学生的启示作用。微课教学改善了传统教学中的弊端,以丰富有趣的视频形式呈现课程教学内容,并有效整合统一知识点的教育资源,打造主题教育模式,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确保学生深入理解,在知识点的共通性中明确课程教学结构形态。微课并不是单一的课件形式,而是在依附于教材知识的设计与实践反思,依附于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微课在语文作文教学主要特征表现在下述两方面:第一,教学时间短,有助于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微课主要是视频教学形式,因此资源开发同样以视频为核心内容。视频对于学生的影响力较为直观,可以满足学生的知识想象,是小学教育中最有效且最直观的教学模式[2]。由于小学生基础能力较弱,加之大部分学生对于作文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在微课教学作文时尽可能将微课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以内,避免过长导致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降低微课教学实效性。相较于传统的40分钟课程教学而言,微课视频时间更短,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例、课例片段等来引导学生认知微课,并明确微课对于写作能力提升的重要性;第二,内容更加精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文教学不贵于内容多,而贵于精,微课就是将作文教学内容更加精简化,更好地整合学生在写作中的问题,在教学中突出主题教学模式,确保微课教学视频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协调。只有确保视频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在学生的积极响应中逐步深入教学,将重难点充分凸显,并将其巧于糅合,精于设计的传输给学生,确保其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抑或者对于某一主题作文教学形式进行整合教学,打通学生写作思维,拓展其写作空间。相较于传统作文课堂教学,微课时间更短、内容更精简,再相同主题的融合中,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广泛。基于上述的时间短、内容精的特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是微课堂在新时代受到广泛推崇的原因。微课教学既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又与国家教育部门倡导的教学理念相符合,是现阶段全体教师亟须开发的教育资源。
由于学生成长环境与家庭教育有所不同,这就导致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对于作文的观点与写作能力自然大相径庭。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差异,导致学生写作能力普遍偏低。微课视频则可以改善传统教学中的不足,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将学生视为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可以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作文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以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植物朋友》为例,学生可以在课后了解一些自己喜欢的植物,并对于植物的形态、生长环境、作用等方面展开详细调查。教师则可以在微课视频中示范部分植物的成长阶段,并对于这一篇作文的写作结构适当指导,给予学生写作范围[3]。随即倡导学生自主发挥,基础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多写,基础能力弱的学生可以少写,如此既能满足班级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写作需求,又能提升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为作文教学的有效落实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传统的作文教学多以实体课堂教学为主,课堂结束之后学生出现写作问题需要自行请教教师,但是部分学生或出现不敢提问的情况,导致学生的写作问题一直搁置,最后凝聚在一起成为大问题。而微课视频可以有效避免这一现象,学生在课堂中的质疑可以在课后多次观看微课视频解惑,写作问题在微课的作用下逐步改善,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循序渐进地提升。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为例,从三年级开始出现作文的影子,而三年级学生的作文基础主要来源于一二年级的文章学习与看图写话积累,最开始接触作文或有难度[4]。仅靠教师的课堂授课远远不够,微课视频必须贯穿于作文教学中,给予学生广泛的学习空间,避免学生在积累写作能力的阶段学习受到限制。写作能力是随着学生的知识积累逐步提升的,而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而言犹如遨游在知识海洋中的灯塔,只有坚定学生的方向,才能使其砥砺前行。微课视频作为新时期依附于信息技术产生的教学资源,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学具有较大的辅助作用。
语文知识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综合性,作文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考察较强,仅靠教师的单方面传输是难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的。传统的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微课视频可以将枯燥单一的知识点具象化,以动态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将写作技巧、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艺术等层面的知识深入浅出,实现引人入胜的效果。上述提到微课视频的教育特征是时间短、内容精,相较于传统课堂,这一教学形式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助益。而作文侧重于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学生的兴趣是写作教学的先决条件,而微课视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与学之间的双向奔赴,如此既能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进一步落实写作教学目标[5]。小学作文多以人物形象刻画、叙事、写景等记叙文为主,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微课视频对于培养学生相关写作能力具有潜在推动力,是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法宝,教师应不断开发微课资源,创新教学策略,以微课为载体将学生的写作能力落到实处。
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是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教学情境,以情境为载体将学生迅速带入学习环境,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写作氛围。在创设情境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开发微课资源,设计教学情境,加强学生的作文课堂参与感[6]。如此一来,学生的写作训练将会在微课的作用下事半功倍。情境的创设方式丰富多样,如生活情境、表演情境、故事情境、案例情境、游戏情境等等。这些情境在微课的作用下助学效果更加明显,微课对于学生的教育作用不仅仅是视频带来的直观性优势,更多的是辅助教学情境发挥指导作用,在微课与情境的结合中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
以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习俗》为例,学生可以根据节日风俗展开想象。基于学生认知层面并不广泛,在思考中思维或有局限,教师可以倡导学生以某一节日为出发点鼓励学生创作,将家乡的风俗在文章中表现出来。在情境创设中,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情境,讲述不同节日的来源与古代习俗,给予学生广泛的思考空间。以端午节为例,教师可以讲述屈原流放的故事,加深学生对于这位爱国诗人的了解程度。届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展示不同地区的风俗,如端午节部分地区会举行龙舟比赛,部分地区会刺绣各种各样的荷包,部分地区会往河里倒五谷杂粮纪念屈原。又如重阳节部分地区会插茱萸、登高,部分地区会喝菊花酒、赏秋等等,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文化习俗。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播放不同地区的习俗,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其文化内涵。在微课视频的驱使下,学生的思维空间将被无限激发,家乡习俗写作也会更有思路,学生对于习俗的认知不再局限于课本,也可以了解更多地区的习俗,将其与自己家乡的习俗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学生也会豁然开朗,创作的文章质量也会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7]。
教材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主要参考资料,小学生基础能力尚浅,拓展的前期是必须确保学生足够掌握教材内容,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微课教学中需要深入开发教材作文资料,将其视为微课资源开发的主要对象,促使微课教学与教材资料充分结合,为提升写作教学实效性夯实基础。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优秀的文章,是学生在写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文章中的优秀词句、文本结构、情感表达、艺术手法等等都是学生需要应用于写作中的元素。加之语文教材中的单元文章与单元写作主题具有内在关联,学生在阅读单元文章的同时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一种方式[8]。故此教师在微课视频制作中可以摘选教材中的优美文章,引导学生学会汲取教材写作元素,以教材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确保学生综合素质在微课的作用下循序渐进地提升。
上述提到,小学语文作文多以记叙文为例,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收编了大量的优秀记叙文,如人物刻画、景物描写、动物描写等等,在同一类主题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不同文章中的元素整合在一起,以微课的形式实施教学,在丰富的内容中提升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以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我的动物朋友》为例,教师可以将教材中关于描写动物的文章整合在一起,将本单元三篇描写动物的文章所采用的表达技巧、叙事方式等元素总结出来,利用微课视频引导学生学习动物描写手法。以老舍先生的《母鸡》为例,其中通过具体的事例将讨厌母鸡的原因详细阐述,并在看到母鸡身上散发的母爱光辉之后,对于母鸡的态度完全转变,这一层面也运用了具体的事例。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将这篇描写母鸡的文章具体化,给予学生参考思路,并鼓励学生仿写其中的内容,在仿写中引导学生明确其中的写作技巧。描写动物本质上也是考察学生的叙事能力,在描写动物朋友时,必须描写具体的事例来证明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在升华这一份情感,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开发教材文章中的描写细节,并将其利用微课视频无限放大,在视频中触动学生的情感,并倡导学生在微课视频的渲染下讲述一些关于自己与动物之间发生的事情,在讲述中学生的情感也会逐步提升。情感是叙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只有在情感的贯穿下,才能升华文章的意境,避免通篇文章出现淡然无味的现象。关于作文教学,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必须充分开发微课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微课教学价值,在微课的辅助下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结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分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必须源于教材,归于生活。作文教学与生活不可脱节,如写作使用到的素材、相关案例等离不开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生活是一个大的教育环境,可以弥补教材教育短板,拓展学生的写作视野,丰富其写作空间。故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生活开发微课资源,设计微课视频,引导学生在视频中感受作文与生活的内在关联。学生在微课中可以明确素材源于生活,并养成在生活中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基于现阶段信息化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学生的学习中,致使学生的素材积累不再局限于手写,也可以将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元化形式展示出来。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素材在多媒体平台展示,学生在分享的同时也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在同学的素材启发下积累到更多的写作素材。
以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介绍一种事物,并积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介绍。微课对于学生作文教学更具直观性特点,在结合生活制作视频时,教师必须不断开发生活中的教育素材,开发微课资源,确保在微课结合生活教育中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相较于教材而言,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生的素材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朝夕之间可以完成,同样的道理,写作能力是在反复实践中持续提升的。介绍生活中的事物需要学生观察生活,并将所介绍事物在客观说明之后并尝试融入自己的主观意识。如学生在介绍一种美食时,需要说明制作的原材料、工序、源于哪里等等,尽可能以具体的制作步骤加深读者对于美食的了解,并在文章中适当阐明自己的主观意识,如是否喜欢吃,是否会做等等。在介绍其他事物时,同样需要客观说明加上主观意识,多方面结合中加强文章的说服力[9]。这些元素教师则需要将其融入微课中适当讲解,在激励学生观察生活时还需教会学生素材积累的方式方法,确保学生积累到的素材对于提升自己的作文质量具有直观性效果。教师在微课资源开发中,需要面向生活,丰富开发空间,确保微课设计具备生活性与真实性特征,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综上所述,微课是现阶段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微课视频是对于学生影响最直观且最有效的一种教学途径。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应不断开发微课资源,发挥微课对于作文教学的影响力,在实践中依附于微课视频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主要对微课进行了阐述,并结合作文教学特点分析了微课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进而从三方面详细论述了微课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