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国学经典 品百味人生
——初中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

2022-03-03 00:43高子逸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国学初中语文老师

高子逸

(环县红星小学 甘肃 庆阳 745700)

伴随社会经济持续进步,我国国学在全球中也慢慢地传播开来,引起了不少国家的关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孔子学院的开设,这对于中国文化和他国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与互动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国学经典之中,涵盖着极为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其中不乏有大量的有价值、有教育意义的传统文化,所以,将国学经典贯穿到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之中,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诵读,这不单单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而且也能够让学生对国学经典有所了解,进而让他们得以逐步培养出优良的道德品性。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是极其有必要的。

一、国学与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中的“经典”主要是表示“重要的书籍”,经典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容,故而我们对其始终怀揣着极高的崇敬。那么被称之为“重要书籍”的经典应当是何种类型的书籍呢?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就做出这样的解释:“经典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经典之所以可以成为经典,最为关键的是其具备较强的传承性,其是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被看重、被精心挑选出来的。此类著作书籍可以充分反映出时代和人类的共性问题,不管经历了多少年,其还是可以灼灼闪耀,而这便属于经典独有的魅力。国学经典承载着各种各样的国学精神,依靠着文字体现了出来,将我国上千年的传统文化显现在每个人面前。

“国学教育”并非是复古腐朽的教育,也并非是古代封建思想的再次束缚,在目前“国学热”这一环境之下,不免有些人会顾忌此种以传统文化为主体的国学教育所培育打造而成的学生会不会只懂得照本宣读,不具有创新思想,并且古代封建思想会不会对学生的思维带来极大的束缚,使他们不懂得灵活变通,成为“老古董”呢。针对不断涌现的争议性问题,作为老师的我们,不仅需要对国学教育和国学经典形成客观、正确的理解,参考鲁迅所提出的“拿来主义”来围绕学生展开国学教育,而且还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展开创新,重视思想内容的贯穿,结合新时代发展特点,打造出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经典。

二、诵读国学经典的意义

诵读国学经典有助于培养与强化学生的文学素养。中国代价那些有所成就的大家均经历了较久的国学教育,有着非常深厚的国学功底,所以可以自如熟练地引用国学经典。所以,我们需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展开国学经典的诵读,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强化他们的阅读能力。

1.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字词积累

国学经典中不乏有大量的文言字词,这成为了学生在诵读时面临的首要困难。对于这种情况,语文老师需要激励并引导学生对这些陌生字词进行熟悉与解读,并推断其所指的含义,在该环节中,学生既可以对字词有一定的理解,又可以掌握字词之间的联系。长期以往下去,学生就能够不断丰富自己的文言字词积攒量。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就是说在不断反复的阅读之后就可以慢慢地理解文篇的意思。据实践也证实了,大量反复的阅读或诵读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能够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一项有关研究发现,一个人的记忆黄金年纪大概处于五岁到十六岁,而初中生的年纪恰好在该范围之中,所以,语文老师必须要好好把握记忆黄金期,将丰富多样的国学经典材料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展开大量诵读,从而使他们在诵读环节中逐步吸收当中各种精华,巩固自己的文化底蕴、文学基础。在大量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文学知识积累量会得到明显的丰富,视野也会慢慢延展开来,这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带来极大的益处,使他们懂得融会贯通。

3.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

对于初中生来说,如果要创作出一篇令人满意的优秀作文,那么不仅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写作技巧知识,而且还需要积攒丰富多样的写作素材。而写作素材的积攒则可以依靠阅读丰富多样的文篇来达到,而且,在各种各样的经典文篇的阅读之中,不仅仅能够不断积攒写作素材,而且还能够扩宽事业、丰富阅历。所以在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之中,老师应当要求学生将其中的精彩语句、词汇等等摘抄下来,并在日后反复拿出来记忆与复习,从而存储于自己的脑海之中,成为自己宝贵的写作素材资源。

4.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国学经典的诵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步地感受到当中所蕴含的意义与古人的智慧,真正认同传统文化的思想精神以及深刻涵义,愿意将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扬下去,进而强化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例如说,《三字经》的一开始就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可以令学生了解到人类的本性是善良,不过由于后天的教育、环境以及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会导致人和人出现明显的不同。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老师可结合实际例子,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优良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着极其关键的意义。这样一来,学生们就会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正面教育之中,并有意识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初中语文经典诵读课程开发的问题

1.应试仍占主导,诵读时间不足

现如今,我国在人才的选拔上,主要采取的是考试这种方式,大部分家长、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更加重视,在如此的教育环境之下,即使不少学校都积极地开设了国学经典课程,不过应试教育还是被视为首要的,给予经典诵读的时间往往较少。

部分学校虽然开设了经典诵读课程,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该课程并未真正引起师生的重视;留给该课程的时间极为不足,经典诵读教学的开展根本不能确保其内容讲解的连续性、衔接性,不仅如此,有些老师为了占有更多的授课时间,往往会直接占用国学诵读教学的课堂时间,进而导致该课程的教学时间明显减少,让学生对课程也难以形成重视。

2.教学资源单一,教学方法不当

就经典诵读课程教学资源这一方面得以看出,如今不少学校的经典诵读课程着重围绕课本中的古诗文来展开讲解,导致有关的教学资源非常单调,缺乏多样性。在经典诵读课堂之中,应当引进大量丰富的经典资源,而不是只制约于语文课本的范围之中,我国传统经典文化丰富多样,可使用的资源也极其丰富,老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具体状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等等,设计制定与他们相适应的经典诵读文本。另外,还需要充分借助于互联网、多媒体等各种教学工具,同经典诵读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课堂,进而调动学生的诵读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经典诵读教学过程中,老师一般会对学生的诵读展开组织与指导,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老师并没有做好诵读方法及技巧方面的有效指导,在诵读时,学生往往都是直接拿起文本朗读,整个状态非常随意,不能将文本中所表达的情感的朗读出来,无法深入感受文本中的涵义。经典诵读实际上并非是一种盲目的、机械化的朗读,必须要有所情感、有所思考。所以,老师应当为学生的诵读提供有效的指导,除了需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诵读技巧及方法以外,也应当让他们对文本中的思想情感进行体会与认识。

3.注重课程形式,忽视内容选择

如今初中语文经典诵读课程的开发还存在一个显著的问题,即过度注重课程形式,而忽视课程内容。部分学校在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身着古装,诵读时模仿古人摇头晃脑,非常重视形式上的呈现,而不在乎学生是否能够体会经典中的情感。如此的形式和内容相互脱离的经典诵读教育形式,显然与经典诵读课程开设的初衷相背离,无法起到培养与强化学生的文学素养、阅读理解能力的效果。

在实施经典诵读教学活动中,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编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老师们并没有对内容进行合理的选取,未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等多方面情况来展开选取,以至于学生在诵读中无法真正体会到文本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甚至还会对经典诵读产生厌烦、抵触的心理。

四、诵国学经典 品百味人生

1.指导经典诵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目前的初中语文教材内容非常丰富多样、牵涉范围大,涵盖了诗歌、散文等大量的国学经典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遵循点面结合这一重要的教学原则,合理运用课本中如唐诗、宋词元曲等一些富含音域美感的国学内容,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朗读,并且在需要为学生安排一些与之对应的课后作业,通过不断重复阅读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并强化学生的文学语感,使他们能够掌握更强的阅读能力。

譬如说,在《陈涉世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文本上有句“燕雀安知鸿鹊之志”,老师可以围绕这句话来进行具体讲解与分析,基于作者的写作手法特点,让学生围绕词句进行不断重复朗读,并在朗读中逐步体会与理解句子所具有的表达方式,在这一基础上,再指导学生依照句式来展开仿写。学生仿写完成之后,老师需要进行评价,并鼓舞学生接下来面对类似文篇阅读时可以灵活有效地利用所掌握的方式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得以更加熟练自如地利用表达方式。,

2.结合中古教学模式,增强学生语文感悟能力

伴随教育事业的持续前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在这当中,一些学者认为可以采取我国古代教育中形成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这样不仅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且还能够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所以,在将国学经典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时,老师合理地运用古代优秀的教学手段,并融合现代教学方法,创设出形象逼真的诗歌意境,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地扩散自己的思维,在脑海中描绘出诗歌所营造的场景,并深刻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在该过程中,非常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诗歌情感及意境的感受力。

譬如说,在《泊秦淮》这首唐诗的教学时,老师首先可以要求学生多次朗读这首诗歌,初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思,然后老师再把秦淮河现状与作者年代秦淮河情况的图片以幻灯片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在学生观看的同时,老师对诗歌背景与作者生平展开大致的介绍,并设置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如诗歌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你感受到了吗?是何种情感呢?对于该问题,学生们会深入沉思,并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在这一时候,老师就可以进一步组织展开诗文的深入阅读,围绕诗句展开深层次剖析,最后结合各自的理解来发表感想,各抒己见。在整个诗歌讲解完毕之后,可以布置一些抄写作业,并要求学生背诵诗文。这样能够使学生在抄写与背诵的环节中,进一步深化对诗文的记忆,对诗文所阐述的情感、涵义的记忆,从而为自身的文学语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强化打下稳固的基础。

3.结合多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感悟国学经典

在开展语文教学的环节中,老师需要根据文篇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来展开讲授,这样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与体会国学经典中所表达的情感与含义,强化学生的语文感受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充学生的精神世界,使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得以更好地开展下去。

譬如说,在《桃花源记》这篇文章的教学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充分借助于各式各样的途径如互联网平台、图书等来查找、收集有关陶渊明的资料内容,掌握作者写作背景、性格特点等,从而为文章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掌握这些资料以后,学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陶渊明为什么一身抱负才学却执意归隐田园、不谙世事的原由,更快速地感受到作者那种不同世人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与其坚定的立场信仰。另外,老师也可以结合教学进展状况举行一些有意思的活动,如“读书会”等等,让学生围绕最近阅读中所获得的体会进行分享沟通,或者相互进行作品推荐,这样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并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或者,老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文言文字词掌握状况等,举办有关的比赛活动,如《弟子规》等文言文背诵接龙活动等等,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学生逐步地爱上经典阅读,懂得主动地学习古诗词,并深层次理解其中的含义。

4.科学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加深对国学内容的理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被充分地运用到各行各业,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在进行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对学生的国学教育之中,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因此,教师要以课本内容为基础,与学生的课堂需求结合到一起,播放与国学经典相关的一些图片,视频包括声音等内容,让学生从多方面感知和体验国学经典的内涵,能够对国学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

5.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创编,深刻理解国学经典内涵

与其他文章相比较,学习国学经典的难度比较大,如果学生的语文基础不是很好,对于国学经典内涵的理解就不会很透彻。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国学经典,教师就可以通过语言情景的创建,开展更为直观的教学活动,以便于学生能够加深对国学经典的理解,从而降低课堂教学的难度。教师在进行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掘国学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创编活动。如,《诗经》作为我国古代诗歌开端,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已经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为了能够更好地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谱曲将诗经中的篇章以演唱的形式唱出来。

例如,教师在进行《唐雎不辱使命》这一课的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开展创编活动,并进行相应的角色分配以及设计相应的表演情境,让学生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表情的模仿进行表演活动。同时,教师就文中提到的三个故事,通过网络进行深入的了解,并进行相应的表演活动。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人物设定,从人物的语言、表情以及动作进行全面的设计,并从中体会到所设人物的性格和品质,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实现对国学经典的有力渗透。

总的来说,对于初中生来说,经典诵读可以带来非常多的益处,如有助于培养正确的观念、完善人格、强化阅读理解能力等等。所以,初中语文老师必须要有意识地开展经典诵读教学,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融入一些优质的经典文篇,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诵读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经典诵读氛围,从而使学生逐步地丰富自己的文学知识,强化自己的文学底蕴,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国学初中语文老师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垂”改成“掉”,好不好?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