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 郑家琪 张解和 章力人 邓丽霞 戴云翔 陈泊辛
目的:了解“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对医学生德育培养及社会责任感的影响程度与接受程度,为高校培养医学生德育及提高社会责任感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通过“问卷星”平台及线下发放调查问卷,获取与分析问卷得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对医学生德育培养及社会责任感的影响程度与接受程度。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024份,医学生对“感动中国”栏目了解度较低为34.22%;认为医学生品德教育现状需要做出改变的占较多为93.92%;根据问卷结果总结出在高校宣传“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多数医学生持赞成态度。结论:医学生对提升自身社会责任感和德育培养前景期望总体持乐观态度,通过有效课程、优质实践活动或将二者融合等策略,更好的强化当代医学生德育及社会责任感。
2002年10月,央视首次推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栏目,该栏目以各行各业人物榜样精神积极熏染全国民众的思想品德,扩大榜样精神的作用。自中央电视台出台该栏目以来,通过发掘社会各行各业的普通民众平凡但质朴的品质精神,加强对当代学生的德育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国家对大学生德育、责任感培养的重视程度亦在逐年增强。本次“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对医学生德育培养及社会责任感的提升探究的调查与分析”的研究,旨在了解“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对医学生德育培养及社会责任感的影响程度与接受程度。通过对研究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为高校培养医学生德育及提高社会责任感提供有效数据参考。
本次调查采用便利取样的方法,即通过问卷星于2021年1月20日至3月20日对安徽一些高校医学生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问卷星)及纸质问卷调查,总计发放1026份,实际收集有效问卷1024份。其中男性462人,占比45.12%,女性562人,占比54.88%;年龄16-19岁占比41.63%,20-22岁占比53.42%,其余年龄占少数为4.94%;生源地农村占61.34%,城镇占38.66%;学生干部占25.13%;党员占5.15%。
采用自编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对医学生德育培养及社会责任感的提升探究》问卷。问卷大体内容包含:一般情况调查问卷(10题):一般情况调查表用于收集被调查对象的基本生理信息和背景情况,进行相关性研究分析。研究项目调查表(30题):此表旨在了解“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对医学生德育培养及社会责任感的影响程度与接受程度。通过对研究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为高校培养医学生德育及提高社会责任感提供有效数据参考。题目设置有单选和多选,受试者通过扫描问卷星二维码或点击链接填写问卷或线下填写纸质版问卷,根据实际情况完成该问卷填写。
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收集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等进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所得数据绘制扇形图、条形图陈述调查结果。
由图1数据分析得出,受调查医学生对“感动中国”栏目了解程度普遍偏低,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仅占34.22%。该结果可能与德育课程教育方式有较大关系。目前大部分高校德育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靠“思修”、“马原”、“毛概”等相关德育课程进行教学,但这类课程从书本内容上就表现的十分单一枯燥,部分老师上课的形式也是非常的单调,加上这些德育课程本身就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更不用说达到让学生从中获得教育的目的。几乎大部分学生学习德育课程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顺利结课,对这些课本的内容并没有理解吸收了然于心。“感动中国”栏目的举办和开播正逐渐成为如今德育课程教育的一种全新方式,在推动时代文明发展,助力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
图1 医学生对“感动中国”栏目了解度调查分析
由图2数据分析可知,受调查医学生中认为德育课程“非常重要”的占比达61.23%。由此可以得知,大部分学生认为高校开办德育课程是十分必要的。感动中国栏目中塑造的每个人物都有其鲜明性格特征,不是为了突显他们高强的技艺和他们的成绩,而是强调他们“十年磨一剑”的奋斗历程与其中散发出的精神品质。若是高校在学生的德育课程中运用具体的榜样事例,如“感动中国”人物榜样事迹或老师讲述相关的经历,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事件中这些人物的精神品质。在潜移默化中产生触动,可以更进一步培养学生德育和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其中反映的优秀品德。
图2 医学生对德育课程重要性的认知分析
由图3数据分析可知,受调查医学生中有85.93%认为德育教育最好的途径是榜样示范法;其次是实际锻炼法,占79.66%。若想要实现这两种方法,除上文提到的老师在课堂中言传身教,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团,志愿活动等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对社会生活的见解。大学生社团活动已成为如今“感动中国”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传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图3 医学生在德育教育途径上的选择
由图4数据分析可知,认为社会责任感缺失不严重及不太严重的仅占17.30%,可想而知当代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程度。我国目前仍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社会思想多元化,也导致社会风气有不少的负面影响,部分医学生只注重对己有益的个人价值,几乎不关注集体和国家利益,不但不认同社会的整体利益,还认为国家和社会的事情与本人无关,完成自己的事就好,这样的社会风气影响了当代医学生人生观及价值观,甚至部分出现了拜金主义和贪污腐败现象,这些对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产生了极大危害和挑战。且一些高校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着不足,仅重视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注重硬件和基础设施,忽略了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层面建设,很少甚至没有富有文化底蕴的学术文化活动,校园文娱体育活动等[2]。
图4 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在当代医学生中的严重程度分析
由图5数据分析可知,受调查医学生中有86.5%认为社会责任感培养最好的途径是形成社会责任意识的社会文化氛围;其次是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占到81.75%。面对医学生这样的选择,总的来说就是以高校教育为核心,社会环境为基础保障。就需要国家不断完善法律、社会保障及调整收入分配等制度,保障社会须有的公平正义及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平等权利和利益。净化当前网络环境也相当重要,需要加大网络立法强度和提升网络技术监控,主动占领网络主流思想,发布积极健康信息,充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优秀文化能帮助医学生抵制垃圾文化的侵蚀,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道德素养,强化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及归属感,提升对社会和国家及患者的责任感[3]。实践中培养是作为提升医学生社会责任感重要途径,将更多的实习单位提供给医学生,让其在实习中体会到自身责任的重要性及自身所具有的价值。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操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更好的强化医学生社会责任感,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组织学生对感动中国榜样人物或各市各县最美人物进行专访,渲染医学生内心,使责任感意识根深蒂固于医学生[4]。
图5 医学生在责任感提升途径上的选择
据问卷统计结果来说,大部分接触到感动中国栏目的医学生都受到了该栏目人物精神的影响,并表示榜样示范法是医学生最为看好的宣传方法。国家和政府应为主要指导,弘扬优良社会主义风尚,为医学生培养学习榜样精神,如近些年提倡的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感动中国”、“中国梦”等教育活动,加强医学生的思想及观念教育[5]。
医学生在学校受到的影响最为强力。学校应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在教育活动中,需改变多年来以分数为首的价值评判标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思政教育课中,加大对老师的培育及其授课水平的提升;重视医学生人文关怀的教育,不仅在基础课程中注入,在实践课中更应注入人文关怀,为培养社会责任感打好基础。
(1)通过座谈会或讲座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通过思修及其它课堂教育将德育及责任感注入,比如“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学校可以组织参加的志愿者义务活动,比如“三下乡”、有关部门实习、相关医疗服务、到社区进行常规检查、提供医疗咨询、义诊等活动。
(3)全班级成员或部分成员也可以通过参加团组织(民主)生活会等其他社会性质的志愿者服务,半学期各班级间进行总结回顾,竞选优良学风班。
为使医学生更加明确德育内涵,高校科学管理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高校各部门应分级合作、互相监督、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作用。首先,校级管理部门应将医学生德育的思想目标、实际计划和组织行动列为核心要素,为高校医学生德育规划合理教学方向,明确目标要求,同时提供各学院具体方案指导。其次,院系管理部门应根据各专业特点,依据上级指示做出具体教育活动规划并及时下达给下一级部门并对其工作进行监督。最后,一系列的教育活动由专业年级管理部门对学生进行面对面实施。校园各系列文化、党团和临床实践活动,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建立专业与德育相结合模式。各级部门分工合作,针对管理特点、专业差异和学生发展方向构建合理、科学、全面的高校管理体系,一定会更加高效的促进医学生德育的完善[6]。
医学生对“感动中国”栏目了解度较低,但是医学生对感动中国人物精神有积极响应,并认为榜样示范法和实际锻炼法用来培养和提升德育及责任感最为有效。当下及未来医学生培养过程中,应积极宣讲榜样精神,多方面植入德育及社会责任感重要性,在社会或学校随处可见榜样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同时构建科学管理模式,协同各部门发展。在更多方面影响医学生,帮助本科医学生提升社会责任感,提高职业素养,为职业生涯打下良好基础,促进医疗行业健康良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