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视角的微耕课程研究
——以《种下一颗豆》课程为例

2022-03-03 03:32
好家长 2022年2期
关键词:豆子小班宝宝

文 王 洁

本文以《种下一颗豆》微耕课程为例,旨在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认知特点,充分认识生活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价值,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丰富的材料,从幼儿的视角生成课程,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和学习。

一、把握幼儿认知特点,确定课程主题

植物角里出现的各种豆子,引起了幼儿的注意。亮亮边看边摇:“瓶子里的豆子会发出声音呀!”随着亮亮的摇动,越来越多的幼儿被吸引到植物角。于是,游戏活动“我的豆子会唱歌”开始了。不同的豆子通过幼儿的摇动,发出不同的声音,小班幼儿对这种击打游戏表现出极高的热情。

“老师,我们豆子响桶里的豆子颜色不一样”“有的豆子大,有的豆子小”……在幼儿的疑惑中,科学活动“认识豆子”生成了,幼儿认识了豆子的种类,对豆子的兴趣越来越浓。

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曾说:“幼儿园课程要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及兴趣与需要。”小班幼儿对感兴趣的事物观察得比较仔细,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幼儿对班级新设置的植物角充满好奇,对新摆放的物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植物角中的小豆子给他们带来了快乐,点燃了他们探索豆子的好奇心。因此,师幼共同确定了《种下一颗豆》微耕课程。

二、融合多个领域,生成适宜的课程内容

一天下午起床后,我拿出一盘“混合豆宝宝”,幼儿立即聚在一起。多多说:“豆宝宝为什么会混在一起?”石头说:“是昨天观察豆宝宝的时候我们弄乱了。”兰兰说:“就像送图形宝宝回家一样,我们也送豆宝宝回家。”为了送豆宝宝回家,幼儿的讨论沸沸扬扬,最终的讨论结果是:准备四种颜色的盒子,根据豆子的颜色分类——送豆宝宝回家。

随着幼儿对豆子的关注,教师把豆子融入各个领域的活动,豆子系列游戏开展得红红火火。教师还制作了《种下一颗豆》课程主题网络图。

三、把握幼儿学习方式,提供恰当的课程指导

(一)提供丰富材料,开展分组探究活动

植物角里摆放着幼儿栽种豆子的小花盆。果果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豆宝宝一定要住在花盆里吗?我能把它种在蛋壳里吗?”果果的奇思妙想引发了幼儿的“头脑风暴”——豆宝宝可以住在哪里?幼儿通过激烈讨论,形成了新的种植方案:分成三个小组培育,分别是花盆组、蛋壳组、水培组,观察哪一组的豆宝宝先发芽?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流。同时,教师又以合作者的身份提供丰富的材料,创设愉快温馨的环境,供幼儿探索。

(二)观察探究,引导幼儿持续性记录

区域游戏时间,自然角是人气最高的地方。小宝问:“豆宝宝怎么还没长出来?”然然说:“我今天浇过水了。”成成大喊:“我的豆宝宝发芽了!”幼儿一拥而上,羡慕地看着成成。石头说:“我的豆宝宝不会在土里憋死了吧,我想挖出来看看。”小班幼儿年龄较小,不能完整地记录豆宝宝的成长过程。如何让幼儿的观察有迹可循,种植过程有迹可查?师幼一致决定采取两种方式记录:一是师幼在幼儿园进行表格填写式记录;二是家长和幼儿共同完成豆宝宝的成长记录。幼儿的探索不一定是成功的,教师要让幼儿学会接受失败,并从失败中找到问题,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适时回顾以往经验,满足后续个别化需求

幼儿园食谱里有豌豆,我告诉幼儿:“今天,豆宝宝要去我们的肚子里旅行。”多多大笑:“豆子在泥土里会发芽,它被吃到肚子里会不会发芽?”幼儿议论纷纷,有的点头,有的摇头。通过回顾前期照顾豆宝宝的经验,幼儿对豆子发芽的环境要求进行了整理:豆子发芽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小朋友的爱。吃到肚子里的豌豆是煮熟的,肚子里的豆子不会发芽。豆子在肚子里是如何旅行的?教师还请校医给幼儿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人体结构课。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每个幼儿的发展速度不尽相同。教师要理解幼儿发展中的长板和短板,用幼儿擅长的方式表达所思所想,从而使其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自豪感。

(四)家园共育发力,促进课程不断推进

陈鹤琴先生曾说:“幼儿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单方面就能胜任的,只有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这里的合作主要指园所和家庭必须同步、同向形成教育合力。家长是教师的合作伙伴,我园的课程始终以《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指导,合理安排家长走进课程,拓宽教育思路,促进幼儿全方面发展。

四、成长看得见

(一)幼儿的成长

幼儿学习品质的提升: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种下一颗豆》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更在意的是幼儿的游戏过程和体验。幼儿学会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学习品质得到提升。

幼儿情感方面的突破:通过课程实施,幼儿感受“呵护、照顾、陪伴”的意义,对豆子经历了“无意注意—有意关注—照顾呵护—深深爱上”四个阶段。这种体验延伸到生活中,幼儿理解了父母、祖辈、教师的辛苦,这才是课程的意义所在。

幼儿思维能力的提升:幼儿的语言发展与思维能力紧密相连。在课程最后环节,幼儿讲述自编绘本《豆子旅行记》时表现出来的自信、在集体面前的大胆表现等,达到了《指南》中小班幼儿的年龄阶段目标

(二)教师的成长

行为的改进:教师不再是“权威的评判官”,而是活动中的“救火员”,立足幼儿视角,灵活实施课程。

观念的转变:教师赋予幼儿“异想天开”的权利,帮助幼儿客观对待失败,成为幼儿行动的支持者,了解并鼓励幼儿,充分肯定每个探究活动的独特价值。

猜你喜欢
豆子小班宝宝
再去小班看看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BABYPIG/宝宝猪 BXS—212
可爱宝宝超级秀
小豆子力气大
开心豆子 等
粗和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