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哪一个比较重要呢?笔者认为两者都重要。总所周知,艺术作品是要有内容的,内容包含了具体的物象(包含人与物)、以及生活的生活场景和情感内涵,也是艺术家基于对生活的理解与认识。而艺术作品也需要形式,形式包括很多种,如:表现手法、类型体裁等。那么我们从这宏观的角度看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似乎就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互相包含的,故本文就从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试着解析二者之间具体的关系。
关键词:内容;形式;艺术作品
一、艺术作品的内容决定着艺术作品的形式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才算是艺术作品的内容?从狭义的角度,艺术作品的内容是画面里描绘的人、动物或物件等;从广义的角度,艺术作品的内容包含了艺术家对生活的理解、从生活中获得情感体验,即在与客观世界接触中产生了情感碰撞,触发艺术家在体会生活的基础上去描绘的对象。那么我们知道了,艺术作品的内容是受到了多方面的印象,最主要是艺术家个人对生活的经历所产生的。所以,每个艺术家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也就造就了不同的情感体验,所要描绘的内容也是不同的。
例如中国宋代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高度发达,宋代是一个崇尚智识的时代,即精神生活是程朱理学和陆九渊的心血是这种智识时代中的两种提出的思想标志。对美术而言,重要的是它们从两个方面,即崇尚物理格法和追求天然灵性上影响了宋代的艺术创作。宋代由北宋与南宋组成,从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来看,北宋山水画有《溪山行旅图》和《雪景寒林图》等名作传世,他们之中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构图多采用以主峰为中心的构图形势,画幅巨大,以表现北宋大好山河气象为主;而到了南宋,我们发现南宋时期的山水画与北宋时期山水画形成了鲜明对比,画面构图形式以边角山水为主,代表画家有马远与夏圭。他们直接简化物象和利用空白的虚实关系的形式,制造画面中虚实对比,在构图上的大胆留白形成一种富有诗意的局部景象。南宋时期的山水画形式与北宋时期山水画形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引发我们对内容是否决定着形式的思考?我们知道,北宋与南宋所处地理位置是不同的,国情遭遇也是不同的,那么这也会对院体画家造成一定的影响(这里的影响指的是创作环境与政治因素的影响)。
又如明末清初的画家朱耷(号八大山人),原为明代皇家世孙而明亡后出家为僧坎坷一生,最后在世隔绝中通过不断创作来抒发自己的悲愤之情。八大山人的水墨写意花鸟画有个鲜明的个性,即用墨精炼、用笔老辣洒脱,所画形象更是夸张。如《荷石水禽图》,图中水禽眼神犀利直视向天,眼中似乎透露着不甘与悲情。这样的花鸟画在当时可谓“奇怪”,八大山人选择这样的形式来表现他自身对国家灭亡与现实生活不满的悲痛遭遇,换句话说,是八大山人自身的生活遭遇,让他想以这种“奇特夸张,笔墨极简”的形式来表达他内心的情感。
再到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处于一个转型的阶段,国门的打开让西方的文化信息皆涌而来。在这之前,清代画坛被奉为正统的四王画1,因为创作观念以复古、临古为主,创作的作品更是毫无新意可言,其笔墨虽然达到顶峰,但是却没有让作品中的内容与形式得到发展。作品只是对传统山水画里“套用”古人构图的形式。这一现象在二十世纪被人们所排斥,甚至由陈独秀为首的提出要革艺术的命,让艺术赋予新的意义。到了新中国时期,政府鼓励艺术家需要以新的表现形式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画家,如傅抱石、李可染、刘海粟等等,创作了一大批优秀,且具有生命力的山水画作品,其内容也根据新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创作出具有社会主义形式的作品,如傅抱石的《江山如此多骄》、《毛主席诗意册》以及《强渡大渡河》等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作品。
上述例子也进一步阐述了艺术作品的内容影响着艺术作品的形式,就好像机器的螺丝钉,需要特定的扳手才可以拆卸,什么样的螺丝钉就决定了用什么样的扳手。因此艺术作品的内容可以决定艺术作品的形式,艺术作品的内容有着“先导性”,艺术家根据内容选择适合的形式进行创作。
二、艺术作品的形式
在文章开头我们提到艺术作品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形式产生不同的作品。以下从装置作品与绘画作品的角度来谈艺术作品的形式。
1、形式可以引导观者
在美术馆,当观者从远处看到艺术作品时,肉眼首先会发觉有一张“红色或者蓝色调”的作品,接着才会走近去欣赏;又或者是一件有声的裝置艺术作品,当观者还未发现其作品存在就已经听到了装置艺术作品的声音,这其实就是观者先被作品的形式所吸引,形式是什么?文章开头提到“形式是表现手法,呈现方式”,也就是说,观者看到艺术作品时,首先会被艺术作品的形式吸引,形式成为了艺术作品的先导者,引导着观者的到来。
2、形式具有其相对独立性
在王宏健编著的《艺术概论》一书中,提到“独立性”是指在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中,形式相对于内容所具有的独立审美价值,换而言之,笔者认为形式可以自身具有一种“美”,这种美可以吸引作者来欣赏作品。而造成这种情况,最直接的原因莫过于“人们接触艺术作品时总是先从它的形式入手.....即使由于内容的隐晦难懂或者接受者水平所限,人们对内容未能接受,却可以为形式所陶醉。”2换而言之,艺术作品的形式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使艺术作品能更加容易被人们所发现,哪怕观者不懂艺术也可以被作品的形式所吸引(且不论观者是出于好奇或者是喜欢的心态),这里的形式实则属于“先声夺人”的一种优点,即是形式相对于内容具有独立性。
就好像人们可以看不懂蒙德理安,康定斯基等大师的抽象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含,但却能被画面分割比例或者不同颜色的色块所吸引着。如: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他的艺术作品属于抽象艺术,画面由点、线和面再加以色块而构成。康定斯基本人在自己的著作《艺术中的精神》与《形式问题》中都谈论到他作品形式的成因:一方面受音乐家瓦格纳“综合艺术作品”观念的启发,在绘画中引入音乐、戏剧等相关艺术手法;另一方面是在画中制造隐性结构。我们暂且不细究康定斯基画面的成因,但是从他的作品中我们似乎可以读到音乐的节奏一般,点线面的完美组合。但是即使我们读不懂他的作品,我们又可以看到点线面所构成的画面里,画面分割、色块的遮挡所构成的神秘感,这也许就是艺术作品形式的魅力。
由此我们知道了形式包揽了众多表现方式,如声音、灯光、色彩、构图分割等等,因此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需要我们通过形式来了解作品的内容,这个时候艺术作品的形式成了我们解读艺术作品的载体,内容通过形式呈现出来,形式似乎成为我们欣赏艺术作品的必不可少的一环。法国艺术史家福西永在《形式的生命》一书中提到:“一件艺术作品(权且看做是个明显的矛盾体)既是物质,又是精神;既是形式,又是内容。”3从这段话之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福西永在对艺术作品进行了总结,换句话说,福西永认为艺术作品离不开形式与内容,这也是笔者所赞同的。
综上所述,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都在为艺术作品服务,艺术作品的内容决定着艺术作品的形式,艺术作品的形式又能反作用与内容。二者之间存在直接联系,如果抛弃了内容单纯追求形式,那么作品就失去了灵魂,从艺术家的角度讲是机器不负责的;又如果只是重视内容而不重视选择适合的形式表达,那么作品就不能最大限度的表达作者的思想与情感,使得作品出现“语塞”的尴尬处境。因此,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故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都重要,不存在单一、侧重的程度。
作者简介:
谢珞倩(1994.12—),女,汉族,籍贯:广州番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20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 中国画艺术研究
注释:
四王画: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位清代山水画家,在清末民国初画坛盛行四王画风,时人以模仿为荣,导致艺术创作停滞不前。
王宏健编:《艺术概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法)福西永著 陈平译:《形式的生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