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研究与探索

2022-03-03 18:59牛四强
文学天地 2022年1期
关键词:劳模弘扬工匠

摘要: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第四次工业革命扑面而来,本文分析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从挖掘意义和内涵、建立常态化宣传机制、营造教育风尚、加强制度保障和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等方面探讨了弘扬“三种精神”的实施路径,以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高校 “双一流”建设迈上新台阶。

关键字:劳模精神 劳动精神 工匠精神

传承和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将教育教学与“三种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有机结合,引导新时代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高校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各高校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高度,对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精辟概括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三种精神”已成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华民族砥砺奋进的精神动力。与此同时,传统的消极劳动观念对我们的影响并未完全消除,人们往往将劳动与艰辛、苦累联系到一起,家庭教育中注重应试教育,强化成绩导向的趋势并未完全扭转,以劳动教育为代表的综合素质教育往往被弱化甚至忽视,智育与劳育相互对立的情况在社会中仍然广泛存在。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高校应当通过理论引导、思想宣传等多种方式,克服师生对“三种精神”存在的认知偏差,通过对“三种精神”的研究,进一步丰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全面深化“三全育人”改革;激励教师全身心投入到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中去,助力破解“卡脖子”难题,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为全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弘扬“三种精神”的思路与探索

(1)深入分析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三种精神”的时代意义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第四次工业革命扑面而来,中国经济面临技术变革、绿色转型和需求结构升级三大战略机遇,同时也遭遇大国博弈加剧、比较优势转换和人口结构变化三大挑战。立足这一新发展阶段,要深入分析和研究“三种精神”的时代意义,挖掘其科学内涵,分析其辩证关系,为弘扬“三种精神”奠定理论基础;要深入挖掘“三种精神”与学校发展历程、校园文化传承、学生素质拓展的结合点,将其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有机结合,通过浸润、熏陶、养成、感染和培育,更好地发挥思想引领作用。

(2)建立新思路、新媒体、新宣传形势下弘扬“三种精神”的常态化机制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微信公众号/订阅号、短视频、微博等新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介信息传播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校要在严守意识形态阵地的同时,不断完善新媒体运营机制,丰富育人载体和模式,拓宽宣传渠道和形式,全面构建融媒矩阵,营造全心全意服务师生的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全媒体发展生态。借助新媒体的形式和渠道,充分利用公众号推文、小视频、热门话题讨论、网络接力活动等新技术,构建全覆盖、全方位、全融合的常态化宣传机制,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探索形成常态化机制,从而实现精准化、个性化的宣传教育。

(3)营造劳动光荣的教育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通过弘扬“三种精神”,树立一批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双一流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模范先锋,讲好模范故事,营造劳动光荣、无私奉献的教育风尚,激励师生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向模范先锋学习,在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中精益求精,助力“卡脖子”工程实现突破性进展,为现代化建设、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和智能时代新基建做出更大贡献。

(4)建立劳模和时代工匠的保障制度和机制

弘扬“三种精神”的连续性与稳定性要依靠完善的体制机制保障,一是要建立和健全符合高校实际的表彰和奖励机制,将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有机结合,提升劳模和时代工匠的获得感;二是要组织劳模和时代工匠深入课程、深入日常活动、深入师生一线讲述奋斗故事,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加强对师生思想的浸润和熏陶,通过手把手的传帮带助力师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三要给予模范人物充分的关心、关怀和支持,为其提供学习进步、发挥才能的平台与空间,有效激励其持续性地弘扬“三种精神”,为学校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5)将“三种精神”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要求,大学要站在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新内涵、新要求。

劳动教育目前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必修课,要充分利用劳动实践活动、劳动模范教育课、劳动教育主题班会、暑期劳动实践等多种形式,将弘扬“三种精神”与劳动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学中做,在做种学,以劳动教育为载体实现弘扬“三种精神”的提质增效。

三、结语

高校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只有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才能培养学生健全的劳动人格,塑造崇尚劳动的校园文化,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激励广大师生砥砺奋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乔东.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探析[C]// 劳动文化研究(1). 2019.

[2] 盧玉亮, 曹宁. 论劳模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 山东工会论坛, 2019, 25(5):6.

[3]丁建安. 简论劳模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4, 28(1):4.

[4]王宏伟. 论"劳模精神"的内涵和弘扬[J].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 2007.

作者简介:

牛四强,性别:男,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91年4月,籍贯:山东省沂水县,工作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方向:教学管理,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工程师。

基金项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1年工会工作研究课题 项目编号:19

猜你喜欢
劳模弘扬工匠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弘扬百年少年儿童运动的历史经验
90后大工匠
劳模没来
礼赞劳模精神 致敬最美芳华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光影视界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工匠神形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