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反情

2022-03-03 10:04黄海燕
文学天地 2022年1期
关键词:豫剧创新

黄海燕

摘要:豫莎剧《完美的合同》导演吕柏柛、音乐设计耿玉卿,领衔主演为“台湾豫剧皇后”王海玲。《完美的合同》服膺经典,其主题、情节、人物塑造等方面充斥着情与理的冲突、主客观的调和。该剧的舞台、灯光、服饰等场面的繁华使观众饱览一场视觉盛宴,然而这一切如同昙花一现,观众的评价褒贬不一。该剧将文学著作与豫剧舞台相融合,通过浪漫主义手法突出“以理反情”,提升了豫劇的意境表现和艺术创作,但剧作在贴近原著的同时,还需向基层民众倾斜,塑造鲜明的主题思想和积极乐观的人物形象,如此才能深入人心,成为传唱不衰的经典。

关键词:豫莎剧 豫剧 以理反情 创新

《完美的合同》由豫莎剧《约/束》[1]中最精华的《折辩》《判决》两折戏演变而来,由中国台湾编剧彭镜禧与陈芳改编自莎士比亚的经典剧《威尼斯商人》。该剧自2009年首演之时起即收获了国内外戏曲爱好者的诸多好评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1编剧将西方戏剧与河洛文化融合在豫剧这一传统戏曲之中,增加了豫剧剧本的文学性、哲理性。原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罗锦鳞说过要重视当下剧本的“戏剧性”“文学性”“哲理性”,戏剧有了好剧本才能创造出好演出。豫莎剧《完美的合同》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以理反情,透视人们的本性,揭露社会的丑恶与真善美,以豫剧的形式向观众展示情与理的冲突与调和。

一、主题与情节

“理智可以制定法律来约束感情,可是热情激动起来,就会把冷酷的法令蔑弃不顾:年轻人是一只不受拘束的野兔,它会跳过老年人所设立的理智的藩篱。”2莎士比亚深刻地透析了法律的约束意义:年轻人热情、浪漫常有血气之勇,因此欲望更容易激涨于理智越过法令。也许正是豫莎剧编剧领悟莎翁对人欲望的解析才以“约/束”为题,并将《完美的合同》作为豫莎剧《约/束》的精华提炼到豫剧的舞台上。莎剧的戏剧冲突以基督教、犹太人之间文化上的冲撞和个人利益争夺为主,豫莎剧将故事背景设置在了宋代,原作犹太人夏洛克变成大食人夏洛,威尼斯人安东尼奥变成中原人安员外。时代继续前进,但人类对“他者”的怀疑和仇恨态度并没有多大变化。3宗教冲突在我国并不凸出,因此当剧情展开时我们不能十分理解夏洛为什么不要几倍的赔偿金非要割下安员外的一斤肉,因此该剧的缺憾是矛盾冲突的铺垫不真切,情与理的冲突已超越常理,观众不能感同身受。

《完美的合同》的主题随着情节的展开不断地深化。与原作《威尼斯商人》相比这部剧的情节略有调整,《法庭》是原作第四幕的第一场,观看时需要与前后情节联系一起,《完美的合同》则是一个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相对完整的故事。开篇便在冲突即将爆发的临界点上拉开了戏剧帷幕,随即将观众的兴趣点集中在本剧的高潮部分——判决。

剧作以“合同”为主要线索,分为三大阵营:以夏洛为代表的大食人一方为原告,以安员外和巴无忌为代表的一方为被告,以鲍大人和匡先生为代表的一方为判决者。剧中开场夏洛与安员外进行交流、争辩,安员外求他仁慈,夏洛因昔日的恩怨要按合同来执行,这是众人第一次相劝;之后判决者鲍大人上场,劝夏洛仁慈,让巴还他本金,这是第二次相劝夏洛;在请求立马判决之际匡先生上场,看完合同后第三次劝谏夏洛发慈悲。此时的夏洛在众人的多次劝谏下以为自己胜券在握、胸有成竹必定能胜诉,坚持要求按合同执行。慕容天假扮的匡先生已完全看透夏洛的心理,再次请夏洛发慈悲唤个大夫为安员外疗伤,她以退为进,让安员外敞开胸膛,在这危机关头安巴真情袒露“义结金兰对天表,兄弟一趟生死交。”兄弟间的情义互诉引起慕容天内心波动,当宣判安员外胸前的一斤肉归夏洛时,此处夏洛挥刀两次,首次刺向安员外时犹豫不决又往后退了几步,与原作相比也是一大不同点,豫莎剧中人物内心的想法与情感流露以唱段表达出来,这在原作中是没有的。传统戏曲中有才子佳人爱情,但同样是爱情,豫莎剧《完美的合同》却有着一斤肉的条“约”,以及定情戒指的“束”缚。4该剧的特殊之处在于除了一条明线“合同”,还有一条暗线“戒指”,结尾处巴无忌为答谢匡先生赠予银两时,假扮匡先生的慕容天只要巴无忌手上的戒指,这一情节为接下来的《协议》一出作了铺垫,作者有意在此处埋下伏笔,引起观众的兴趣点,但如此结尾并不能引起观众感情上的起伏变化,有许多不了解莎士比亚作品的观众到此还不明白剧情的主旨何意,是同情夏洛还是为胜利者欢呼?是反思做人不能飞扬跋扈?还是学习法律的漏洞?如此并不过瘾。

豫莎剧《完美的合同》运用了戏谑、夸张、重复、对比、以大博小、模仿等技法,将趣味和笑点集中在前半部分情节之中。该剧时长大约一小时,据不完全统计,滑稽趣味表演大约有13处。夏洛的“of course”、巴公子的仆人瓜诺用夏洛之前的话语俏皮地称赞法官大人……这种“土洋”结合、由对立面不同的双方重复使用的话语极易引起观众发笑。该剧的人物角色、唱词语言给情节增添不少乐趣,另外“耍算盘”“旋转算盘”等单独表演使该剧锦上添花。王国维论及上古戏剧时说:“歌舞为职,以乐神人也。”5戏曲来自民间,与民间的生活环境有着特殊的情感和联系,面对“得理不饶人”的表现,该剧刻画入微,表现出以理反情的前卫思想,传递莎翁思维的同时还将戏曲艺术中的精华展现得酣畅淋漓。

二、人物形象

豫莎剧在改编时受到了跨文化、剧种特性、语言等不同程度的“约束”,但莎剧复杂的人物形象并不十分适用于豫剧舞台,人物的行为表现以理反情,人性的自私化、对自由、爱情的追求成为了该剧不可调和的矛盾,观众对剧中模糊的人物关系容易感到费解。

首先,我们确实讨厌夏洛蛮横不讲理以及攫取利益时的固执、恶狠,但在《判决》中面对众人的嘲笑,瘫坐在椅子上,细数昔日历尽千山万水到中原的种种经历,从“外地经商能靠谁,年年缴纳苛捐杂税,人前人后小心陪,身为异族非同类,遭受排挤泪暗垂……完美的合同与愿违,事到如今知难退,老夫唯有赔本归”6的唱词可以看出夏洛心中的愤懑不平,面对判决结果的后悔莫及、无可奈何,他失望颓唐地退出公堂时,这合同对夏洛来说完美吗?安员外强调除了接受夏洛的一半财产,还要求这个大食人不能着“奇装异服”,既剥夺了夏洛的财产又剥夺了他的自由。夏洛起初看到三千两银票时,是想要接过手的,但被身边的大食国同胞拦了下来;法庭上,他不忍心拿刀刺向安员外时,他们对夏洛点头支持。这表明夏洛本是善良仁慈的,内心的善良驱使与外在的行为表现相悖,剧作借助两位“同胞”展现给观众的夏洛不只是一个追逐利益与自由的自私之人,还带有人性善良的特点。从他的行为举止与语言中可以看出劳动者的辛酸及外来者所受的屈辱与不被承认,他本性是可爱善良的,没收家产时又那么得令人同情。夏洛的扮演者王海玲超越了角的限制,融合了花脸、老生与丑角,以展现不同时段、不同心情下的不同表现。

其次,夏洛的对立者——安员外、巴无忌、慕容天。他们享受了这完美的合同的成果,作为胜利者他们是欢呼雀跃的,但是每个人心底又有自己的小算盘,又不是真正的大公无私、寻求合同的公平、正义。安员外对巴公子有着超越生死的情感,面对夏洛的判决他说道“我同意公家的那一半减为罚锾,但,可不是我那一半。而且他要立刻归化中土,不再穿着奇装异服。”语气词“但”、“立刻、不再”表现出他的自私、强势、霸道。巴无忌在《完美的合同》中是一个重情义又自私、软弱的男子,他为了追求慕容天最终还是愿意让安员外做担保人签下合同,面对夏洛磨刀霍霍只是无奈、害怕不停地求和,对待安兄他是真情的,对妻子慕容天他也是真情的,在这二人之间,他似乎并不确定到底谁是“真爱”,这位多情的公子把戒指送给“匡先生”时又百般无奈,但与慕容天相比他又显得懦弱、愚笨。传统豫剧人物形象“非黑即白”,而该剧的人物不仅有爱情还有同性之间超越友谊的感情,这种隐晦的表达对老百姓来说既看不明白也难以接受。

公堂上安员外的性命危在旦夕时,巴无忌只是焦急地指责夏洛狠心,与安兄抱在一起痛哭,唯有慕容天女扮男装的“匡先生”运筹帷幄、疏通关系、搬来法典、列清条目、有理有据,抓住夏洛心理步步为营,最终反败为胜,赢得胜诉。而这一连串的行为就是男子也难以保全完美,她作为一名新婚女子如此老成深重、成竹在胸。她熟谙法律的辩证法,抓住漏洞,扭转局面;面对大食人的蛮横与众人的祈求,她迅速理清关系,先使安员外承认合同,并对夏洛说“恁必须大发慈悲”进行试探,然后讲事实、摆道理;当听到夏洛说“我要的是律法,合同上的违约条款”时抓住夏洛心里,以退为进。她可以在声音和外形上女扮男装,这一真实度连新婚丈夫也认不出来。完美的人物形象塑造,超乎了性别的界限,为女性主义与男权主义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在这一切完美的背后,我们看到慕容天是理智又自私的,在公堂上有智有谋,但这一切的源头都是为了她与巴无忌的爱情:为了爱人她在夏洛第一次拿刀刺向安员外时掩目不语;为了爱人她当着众人的面指责丈夫又影射安巴情谊;对待夏洛的判处决绝而果断,连续多次推走了巴无忌要还给夏洛的本金。她完美的形象之中透露着自私与阴狠。传统戏曲人物非善即恶,剧作家和观众的情感倾向很明显,但莎剧中的人物却存在诸多争议。豫剧能够深入人心重点在于它是“场上之曲”而非“案头之作”,舞台上的戏曲比不得电影反转太多、矛盾距离太远只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豫莎剧人性本来的善良仁慈、朴实情义被欲望、过于自信占据头脑,相比于真情、自由,财物、公平又显得过于逊色。该剧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都紧紧围绕情理的冲突展开,紧扣主题,贴近原著。

豫剧艺术诞生、成长在民众之中,豫剧的改编只有回归生活、走向百姓中间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罗锦鳞曾说过“文明是不冲突的,是和而不同,可以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7据陈芳的观察,莎士比亚跨文化改编的动机与目的有三种:一是服膺经典,贴近原著;二是行销策略,“消费”莎士比亚;三是基于“后殖民”意识,故意抵制“他者”文化而工具化原著。无论哪一种,改编的过程就是对文本“从字里到行间”的深刻体会。8东西方文化虽兴盛时期不同,但在这个时空中却有着冥冥之中的同频与和谐。传统戏曲的发展,正如《完美的合同》一样,在到处巡演中了解观众的喜好,总结演出的经验,在“不完美”的事物中,寻求相对的完美倾向,虚心求教,是在“约束”自己,也是“完美”自己。豫剧的改编与创新需要融合传统与现代,融合东方与西方,融合时尚与俗旧,融合真情与理智,融合矛盾与距离。

参考文献:

陳芳:“豫莎剧《约/束》的成功密码”之《约/束,岂能约束?》,《理论·时评》,中国文化报2010年8月18日第三版。

2[英]威廉·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喜剧集》,上海三联书店2019年,第279页鲍西娅词。

3彭镜禧:《赝品大集合:跨文化的莎士比亚》,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4年4月,第34页。

4彭镜禧、陈芳著:《约/束》,学生书局出版社2009年,序。

5王国维著:《宋元戏曲史》(外一种:中国戏曲概论),东方出版社2012年,第1页。

6豫莎剧《约/束》DVD光盘《判决》一折夏洛唱词,参考彭镜禧、陈芳著:《约/束》,学生书局出版社2009年,第44页。

7 罗锦鳞:《古希腊悲剧与中国戏曲的互融互鉴》,中国文化报2019年11月18日第三版。

8 彭镜禧:《赝品大集合:跨文化的莎士比亚》,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4年4月,第33页。

注释:

[1]该剧的编剧是前台湾大学特聘教授,现任辅仁大学跨文化研究所比较文学组客座教授彭镜禧与台湾师范大学教授,中华戏剧学会理事长陈芳。二位教授就莎士比亚戏剧的改编以《约/束》为例,题为《背叛之必要:管窥跨文化戏剧改编》曾多次在高校进行学术研讨与交流。本文作者现场观剧时喜获编剧赠予一本《约/束》DVD光盘,以下剧情、唱词资料等皆出自本光盘。

猜你喜欢
豫剧创新
家校共育成合力,传承河南豫剧
看豫剧的古往今来,说豫剧的亦刚亦柔
豫剧现代化进程分析
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推动豫剧文化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