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平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以多媒体技术、智能设备为主的信息化技术实现了在教育领域的全面应用,将其与高中物理课程相结合,能够对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资源产生深刻影响。信息技术的引进,可以极大提升信息传递的质量与速度,实现信息存储与处理的自动化。将其应用于高中物理课堂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视野,扩展教学资源范围,给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方向。基于此,本文针对高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实践进行分析。
关键词:信息化;高中物理;教学;实践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高中物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中物理教学提供新的创新方向,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信息化+教育”理念被推上现代教育的舞台。在此环境下,教师要结合学生发展需求合理创设实践活动,带动学生的积极投入,进而促进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高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逐步推动着教育行业的变革,将信息技术融入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有利于带动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发展。信息化的融入让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和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各种物理资源平台的出现也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生动,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拓宽了视野。使教师的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借助网络平台对教学进行辅助管理,大大节约了教师的时间,减轻了教师的授课压力。二是有助于优化教师教学过程。传统教学主要以“粉笔+黑板”为主,整体较为单一。而信息技术的引进可以为学生创设多种物理情境,将抽象化为有型,为学生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资料,促使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
二、基于信息化的高中物理教学创新与实践
(一)构建物理学史情境,带动学生互动交流
在课程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结合物理学史为学生构建情境,带动学生的互动交流。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教师首先为学生呈现教学视频,视频中多个物理学者以动画形式出现,通过图文结合形式展示自己的观点,视频中的“亚里士多德”说:“力是维持物体运动。”“伽利略则”说:“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二人就自己的观点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以此带动学生的了解兴趣,激发学科了解兴趣。接着让学生选择自己支持的观点,结合观点找出生活中相关的案例。在此过程中,教师在渗透物理学史的同时,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通过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设置模拟演示视频,促使学生合作探究
演示视频是信息技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针对理想性实验与不易操作实验,教师可以采取视频演示形式为学生展示,以此促使学生的直觀了解。物理中存在很多理想条件下的实验,教师可整合信息资源设置动态演示视频,以此引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仍以上述课程为例,教师可以结合两位学者的观点演示不同动态视频,播放“马拉车”与“推动桌子”视频,视频中马拉车时车运动,马不拉车车不动;用力推桌子时物体运动,撤去外力后桌子静止。还原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而后引导学生改进实验,开展气垫导轨改进实验,经过实验得出相应的定量结论。最后教师结合实验过程为学生介绍牛顿的第一定律内容。在此课程中,教师通过物理发展史带领学生体验科学探究之路,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与物理学科信心。
(三)课后任务驱动,强化学生理解新知
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教学课堂,同时可以应用于课外活动中,对此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与移动设备设置多样化作业,以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与理解。在上述课程学习完毕后,教师为学生分享可以进行模拟实验的团建,让学生尝试在移动设备上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以小组为单位录屏提交作业。这样学生在下一节课时可以通过电子白板展示学生成果,并为学生纠正错误操作。在作业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比如:“有位同学认为被向上抛出的物体在空中向上运动是因为受到向上的作用力,你认可这个说吗?为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与课程相关的事例,你能举例做简要分析吗?”等。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就本节课程制作电子导图,将关键知识点标记在各个分支上,让学生将物理知识体系化,逐步建立起一个全面的体系化的高中物理知识网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教育领域已经实现了对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物理学科知识较为抽象,且涉及大量需要在理想条件下完成或操作步骤较为复杂的实验,而信息技术可以直观展示物理原理与物理实验,帮助学生更快理解与吸收。因此,将信息技术引进至高中物理课堂,有助于激发学生学科兴趣,促使学生对物理学科知识的深刻掌握,切实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瑞.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构建及其教学质量评价研究[D].陕西理工大学,2021.
[2]王昕蕊.大数据背景下高中物理智慧课堂的现状调查和教学实践研究[D].石河子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