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宁波构建有序、高效、规范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的思考

2022-03-03 00:37民革宁波市委会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疗护安宁宁波

民革宁波市委会

现代化给社会带来巨大变革,人口不断膨胀并城镇化集中、家庭模式日趋微型化、人口高度老龄化,导致家庭传统的照护功能由强变弱,承受亲属死亡的能力衰退。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亿万百姓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2021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加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和保障,完善长期照护服务模式和稳步扩大安宁疗护试点。

安宁疗护又称临终关怀,指为疾病终末期或老年患者在临终前提供身体、心理、精神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等服务,提高临终的生命质量。开展推广临终关怀,有助于充分发挥医疗资源效用,缓解医疗资源和社会需求之间的落差,避免破坏性的延命救治。同时,也有助于满足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对增进群众福祉、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实施健康宁波优质服务战略,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宁波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宁波自2016年开始,出台实施《宁波市“十三五”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将安宁疗护纳入了全市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2018年出台《关于推进宁波市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宁波于1987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是国内进入人口老龄化较早、速度较快、程度较高的地区。根据《宁波市第四次至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分别从1990年的405457人、2000年的516819人、2010年的654750人,快速上升到2020年的1184189人。截至目前,全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162.24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20.71万人。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为22.37万人,占老人总数的13.79%。老年人的安宁疗护服务需求日益迫切,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困扰众多家庭的现实问题。除老龄化进程逐年加快外,随着社会发展和家庭小型化、空巢化,失能失智临终老年病人的护理问题愈加突出。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宁波有失能半失能老人11.5万人。

宁波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一是相关政策支撑不够,公众认识不足。尽管宁波自2016年起出台实施了相关规划和意见,但从目前情况看,具体支持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的优惠举措和细化措施不足,尚未将安宁疗护机构建设纳入健康宁波考核范围。据调研,我市安宁疗护知识普及率低。了解相关知识的群众仅占调查人数的15.24%,病人及家属了解的人数分别占调查人数的3.05%和3.78%。此外,大多数群众对安宁疗护的观念陈旧,甚至有些群众混淆“安宁疗护”和“安乐死”的概念。在传统的孝文化背景下,群众对安宁疗护接受度低,这已成为安宁疗护事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二是经济压力过大,服务质量仍需提升。经济压力过大已成为当前宁波安宁疗护服务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开展安宁疗护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和经费保障,在对医务人员、家属和普通人群进行的问卷调查中,认为个人经济负担重的占57.11%,医疗报销难的占21.62%,受传统观念影响,不需要接受安宁疗护服务的占36%。另外,从安宁疗护服务情况看,专业从业者缺乏,疗护质量不高。安宁疗护服务队伍供给上需要大量的全科医生、心理医生和社会工作者,但宁波从事安宁疗护的人员较少且单一,长期照护人员缺乏专业的认证。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缺乏,社工多来源于在校学生及患者家属,无法满足老年人个性化服务需求,在服务的连续性和质量上仍需进一步提升。

三是市场供需不平衡,专业服务机构严重匮乏。近年来,宁波高龄人口逐年增加,对安宁疗护的需求巨大,但目前仅不足1%的临终患者能得到该服务。从调研情况看,全市安宁疗护机构缺口大,安宁疗护病房数量少,一床难求。仅一些医院,基层医疗卫生、养老机构,如余姚市人民医院、海曙区望春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病房等设置有安宁疗护病房。鄞州区明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浙江省首家开展安宁疗护的社区机构,也仅有床位10张。此外,大部分养老院的安宁病房不接收外来患者,仅提供给住在养老院内的老人使用。因麻醉药品管理规定,养老院不得为晚期癌症患者提供镇痛治疗,导致目前主要是一些处于弥留之际的患者选择在此短暂停留。

宁波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是加强安宁疗护专业队伍建设,形成志愿者参与氛围。要打造专业化的安宁疗护服务团队,健全安宁疗护专业人才职业发展规划与晋升机制,吸引高质量的从业者加入安宁疗护队伍,并给予政策支持。建立全方位人员等级梯度,包括生活照护人员、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社会福利专业人员及非专业领域有关人员。依托在甬高校、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安宁疗护、心理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加强志愿者组织管理,建立完善的安宁疗护志愿者服务制度和“时间银行”,鼓励大学生、社区低龄老人和其他人群参与安宁疗护工作,鼓励志愿者进入社区为临终者提供安宁疗护服务,在全社会形成关注临终病人,积极争当志愿者的良好氛围。

二是完善医养结合、医疗保险、护理保险三维支撑体系。一要建立安宁疗护管理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群众自愿原则,加强部门协助,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支持引导、规范市场等方面的作用。整合医疗机构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慢病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等各项服务功能,以发展安宁疗护机构建设为重点,为疾病终末期或老年患者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护和人文关怀服务。二要建立安宁疗护服务机制。积极探索研究符合宁波实际的安宁疗护服务机制,通过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夯实试点工作基础、规范工作机制、加大保障力度,结合全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推动安宁疗护工作有序开展。三要健全安宁疗护服务标准。根据国家卫健委有关规定,建立安宁疗护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质量控制措施、诊疗护理相关指南和技术操作规程。四要健全安宁疗护保障机制。将安宁疗护纳入基本医疗保障病种付费改革范畴,研究制定医养结合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所需的服务项目、服务标准及收费标准等。此外,加强医疗保险改革,在医保政策中对安宁疗护对象予以倾斜,报销临终病人基本治疗与疼痛治疗费用,限制过度治疗。

三是构建专业机构、社区、家庭三级安宁疗护服务模式。一是专业机构安宁疗护。宁波应结合实际,有选择性地建设安宁疗护机构,集中配备专业的设施设备和医护人员,有条件的医院可开设专门安宁疗护病区或病房,发挥医护人员等资源作用。二是社区安宁疗护。可借鉴上海在每个区试点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设10张安宁疗护病床的做法,充分發挥社区的卫生资源优势,以社区卫生服务点为活动载体,按照医疗护理、日常起居等要求改造增加安宁疗护功能,开展社区安宁疗护服务。三是家庭安宁疗护。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在建立家庭病床的基础上,为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身心治疗、护理与支持。社区家庭安宁疗护小组由社区医生、护士、义工等组成,对病人及家属落实治疗护理规定和收费标准等。

四是加强宣教一体的安宁疗护推广体系。多渠道多维度普及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并将安宁疗护教育纳入健康教育范围,提高人们对生命质量和价值的认识,正确对待优生、优死。充分利用新媒体,多渠道向广大群众宣传有关生与死的医学、心理、社会、伦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动员全社会参与优死教育。关注老年群体心理、社交和精神需要,以提高、改善老年群体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为目标,珍视生命,使临终的过程成为生命周期人文关怀重要环节,帮助老年群体有尊严地走完人生路程。

(本文部分数据来自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陈双琴的调研文章《宁波市安宁疗护体系建设的创新研究》)责任编辑:谢 霞

猜你喜欢
疗护安宁宁波
脑卒中患者安宁疗护需求的范围综述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巧联得安宁
一图读懂宁波
港口上的笑脸
巧联得安宁
拖起明天的希望
采蜜忙
尊严逝去
“安宁疗护”呵护人最后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