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培养的融合

2022-03-02 23:48安康学院蔡晓华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职业政治

安康学院 蔡晓华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就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措施,对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和遵循。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培养有机融合,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改进创新思政工作教育教学方式,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有力保证。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培养有机融合成为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素养教育现状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结合不紧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职业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高校人才培养的压力,虽然高校将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办学的理念和基本要求,并开设了相关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职业能力培养,这种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容易弱化对大学生的德育,往往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培养两张皮,结合不够紧密,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甚至个别学校并未全面开设职业素养相关课程,专业教师在课堂上着重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长期把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训练作为追求目标,忽视了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这就导致学生进入社会后,面对诱惑时难以坚守职业道德底线,为了个人利益侵害他人权益,对个人、对社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从个人的成长来看,品德是第一位的,德育在人生成长、生活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过硬的职业能力,首先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职业能力培养环节未发挥作用

大学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实践教学环节多、学生参与度高、体验感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能结合现实生产生活讲授更多的人生哲理,教育性强,具有实践育人的良好效果。日常教育教学过程往往注重课堂理论讲述,学生难以有深刻的感受和体验,实践过程中的育人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就导致大学生虽然能明白正确的处世原理,且能自主辨别对错是非,但由于缺乏这方面的实践或者经历,遇到问题时,有时难以客观、理性、正确地面对处理。在这种状态下,大学生往往会陷入煎熬、痛苦之中,很容易误入歧途,走向违背自己价值观的道路,甚至在迷茫中犯错。针对上述问题,大学作为人才培养机构,在教学实践活动、课外活动安排上应多开展一些与思政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相关的实践活动,教师在活动组织中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利用身边的先进事例、案例及现场参观等形式,将职业素养教育顺畅的导入思想政治、理想信念等方面教育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提升,思想得到升华,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具备一个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

职业素养教育的一个核心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的心态、健康的身心是一个人保持正常学习、生活的基础。对大学生来讲,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对今后的人生起着重要作用。短短几年的大学生活过后就要步入社会,只有在大学期间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因此在大学教育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解心理困惑,为学生指引正确的奋斗方向,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然而,就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来看,一些学生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加之受社会发展不均衡、社会价值导向多元、网络自媒体夸大宣传、职业素养培养不够等方面因素影响,缺少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奋斗精神,往往出现抗压能力不足,造成难以面对困难挫折,甚至出现心理障碍。这就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毕业以后的工作生活,对人生发展产生影响。

二、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意义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相融合,是为了更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的竞争力,让大学生在走出校园后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职业素养分为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显性的职业素养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一些外在表象,如说话方式、做事习惯等;而隐性的职业素养是显性的职业素养的内在驱动,如工作认真态度、责任心等,这其中包含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工作作风和职业态度等的教育。所以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应该分为显性的和隐性两个方面,要以培养显性的职业素养为基础,不断提升对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提升。

现代社会优秀的员工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个人素质更加重要。职业素养包含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对用人单位来说,员工的工作能力、专业知识很重要,但是在职场上他所具备的职业素养更加重要。现在大多数用人单位把职业素养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并且从过去单一的显性素质测评转化为显性素质与隐性素质相结合的科学评价体系。所以说高等教育要在教育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如果大学生既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又能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就业时被录用的可能性就会增大。但在现实中,大多数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往往达不到用人单位的期望,学生在校时比较注重本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能力培养,对基本职业素养的培养比较少,但这些正是职场中所需要的。所以,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对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的融合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育教学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高校对学生的教育模式也要不断改进,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教育方式,将学生的知识能力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要立足于大学生的长远发展,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职业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开设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要根据专业差异,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思想政治和职业素养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教育引导,帮助学生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职业生涯规划的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可通过以下几种策略促进职业素养培养。

首先,创设人文情境,促进学生对某个职业素养的认识,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大学生的思想相对成熟,基本上已经形成了稳定的价值取向。这就意味着他们并不会随意地接受他人观点,而是希望以平等的视角与他人和谐对话,在精神上实现平等。因此,在组织职业素养教育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真实想法、自我感受,可在课堂上创设人文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讨论相关问题,使得学生能真诚阐述自身对职业素养的认识、理解。这样一来,教师则可准确地判断大学生是否具备职业素养,还存在哪些认知缺陷等,从而更有针对性、更有目的性地对学生进行精神启迪,提高职业素养教育效率。

其次,精选案例,组织案例讨论与分析活动。为了促进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教师可利用本专业经典的职业素养教育案例去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的行为,结合该行业的职业道德准则进行分析与解释。在案例讨论中,师生双方应是平等的,教师不要用单一的课堂讲解活动让学生被动汲取道德知识,而是要支持学生自主讨论、分析,使得学生能在案例探究中解决相关问题,归纳主要结论。根据学生表述,教师则可分享自己在职业生涯中的思想认知、道德准则,以便顺利提高学生的素养,使得大学生能遵守道德规范。

再次,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职业素养教育实践中,最好的教育方式便是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使得大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真实经历树立职业道德底线,在一次次的实践锻炼中变得坚韧、正直、诚信与刻苦,从而逐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水平,为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教育基础。为此,大学教师要充分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活动,由学生自主参与学校实践、社会实践活动与企业事业单位实习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使其能树立坚定的职业信仰。

(二)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

高校开设了大量的实践教学课程并举办了丰富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过程中能接触到更多的人和事,获得良好的体验感受,加深对职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的认知。尤其是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感受到身边的学习榜样,先进的感人事迹,感受到通过平凡劳动取得的成绩而获得更高层次的精神体验,所以,实践教学是一种非常好的思想政治现场教学体验。为了提高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提前做好准备,及时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和生活相结合,积极向先进模范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责任心和上进心,激发自身的潜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为自己以后的就业和工作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

(三)改进心理教育教学方式,培养健康的心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得到重视。为了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健康心理,高校在开设好心理教学课,建设好心理咨询室,配备足够的心理咨询师的同时,要积极通过多种形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尤其要注意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对学生进行开导,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力,获得更多的尊重,才能有更好的心态去面对困难,适应社会,才能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人才,实现人生的价值。

另外,在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教师应坚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指导原则。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成长环境、所面临的职业决策、承受的成长压力等都是不同的,这也意味着即便大学生呈现出相似的心理问题,但是在采用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时,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置,保证学生能在“私人订制”的心理辅导活动中正视自己,积极配合,以便及时解决心理问题。对此,教师则应定期追踪、记录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反思各个心理辅导方法是否能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根据学生的真实表现进行反思,调整心理辅导方法,以便切实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当然,如果单凭教师一人之力无法彻底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那么教师也应主动与学生家长、社会相关人员进行合作,共同创设优良的教育环境,使得学生的心理状况变得越来越健康。实际上,大学在社会上本身便有较高的号召力,很容易集起群众力量,而这就意味着教育合作是可能发生的,所以大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号召力与社会影响力,呼吁大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并且能为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出贡献。

(四)加强创新精神教育,促进职业能力提升

创新是指为了达到某一个目的,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进行的探索,创造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从而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础。大学生思维活跃,是社会组成中最具创新活力的群体,所以,大学生要结合所学,积极开展创新创业,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自觉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创新创业促进职业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提高。高校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设,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辅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同时,高校要充分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众创空间等场所,支持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并带动其他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国家支持政策,挖掘有潜力的学生,帮助学生创新创业,并在此过程中渗透、感受职业素养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四、结语

学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相互融合,对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相互融合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实现的方法、路径和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要在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坚持立德树人,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本,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培养有机融合,将知识教育与德育相结合,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职业政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职业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