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第三实验小学 晁明荣
构建高效语文阅读课堂,要着重于从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改进学生的阅读方法,如何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如何激活学生的阅读潜能,如何培育学生的阅读习惯,如何科学有效地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评价,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等方面入手,教师在阅读课堂上要彰显学生本体地位,按从易到难的阅读教学顺序,把教材和素材结合起来,把课堂和课外结合起来,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把个人和集体结合起来,打造多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高效推进阅读教学。
一些小学生对阅读往往存在一些畏难心理,一方面是源于自身的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另一方面和教师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有关。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把学生摆在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要千方百计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方法,拉近学生和语文之间的距离,为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积极的条件。
比如,《松鼠》是一篇说明文,而且文字比较多,对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要想独立读完并有所收获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为了帮助学生从多个方面理解小松鼠的生活习性,教师可以在备课的时候给学生制作一个微课小视频,拿到阅读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之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观看感受,描述和归纳一些小松鼠的主要特点。做完这些准备工作之后,教师问学生:你们想深入了解小松鼠吗?那就打开课文阅读吧!从而顺利实现阅读教学的对接,学生的阅读兴致也能得到保障。
阅读讲究一定的方法,从大的方面来说,有略读、有详读、有精读、有品读、有默读、有诵读、有自读、有群读,等等,不一而足。从小的方面来说,有读书笔记阅读法,角色阅读法,图画辅助阅读法,思维导图阅读法,讲故事阅读法,等等。因此,教师一定要结合不同课文,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自信心,达到改进阅读教学质量的目的。
比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的对话内容较多,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把学生带到阅读情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角色阅读。之后教师让学生各自展开想象,结合少年闰土对瓜地和沙地的描述,在纸上画出脑海中的景象,看看谁画得最美、最有趣、最生动。多种阅读方法的叠加,既丰富了阅读内涵,活跃了学生的阅读思维,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构建高效阅读课堂,仅依靠有限的四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把课堂和课外结合起来才行,这样才能有效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同时锻炼学生的阅读潜能和阅读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加强课外阅读的引导,结合学生的生活和爱好,适时推荐一些切合学生的阅读基础的优秀课外读物,给学生插上阅读的翅膀,加深新时代的小学生对人生的感悟,对世界的了解,激发他们的远大志向。
比如,在教授《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后,教师就可以把几本《鲁滨逊漂流记》放在教室的读书角里,供学生利用课间和课外的时间进行翻阅,并提供读书卡片给学生,让学生记录下自己的阅读进度、阅读感悟和阅读问题。一段时间后,教师组织大家一起交流,着重对鲁滨逊这个人物的思想和行为(不畏困难、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进行分析与总结,鼓励读过的学生畅所欲言,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及口语交流能力。必要的时候可以开展一些阅读竞赛,教师围绕《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出几道问题让学生回答,谁答得最快最准,就把“最优秀小读者”的称号颁发给谁,并提供一些文具奖品,借此激励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外阅读中。
高年级小学生思维活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潜能和独立思考能力,只是他们有时候自己不知道,这时就需要教师积极挖掘,增加学生的阅读信心和勇气。
比如,在阅读《匆匆》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问问学生:你们对时间有什么认识?是觉得时间一去不复返呢,还是时间可以倒流?提出问题之后,学生分为两个小组,一个小组支持时间一去不复返;另一个小组支持时间可以倒流,只是现在还不能罢了。两个小组结合自己的生活展开辩论,用论据来支撑各自的观点,在语言碰撞中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又能促进学生对时间的深入理解。
阅读习惯对小学生学好语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事实上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的差距,主要就体现在阅读习惯上。优等生的阅读习惯是遇到不懂的字词或语文知识就会查字典、词典乃至百科,边阅读边做批注,边圈点,边勾画重点句子,在阅读之后写读后感或者阅读更多的相关素材等,并在预习和复习中自主阅读,这些习惯都是在后进生中看不到的。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及时纠正学生在阅读中养成的不良习性。
比如,有的学生在阅读特别是阅读一些文字较多的课文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走神,受外界的影响较大。对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一方面给学生营造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另一方面让学生在阅读之前把其他事情做好,不让其他事情影响阅读进度,并让学生排解焦躁和紧张的情绪,同时准备好草稿纸和铅笔,方便在阅读的时候做笔记,在做笔记的时候可以进一步提升阅读专注力。
一篇课文,学生的阅读效果如何,教师应该做出科学有效的评价,一方面要保障评价的针对性,切实指出学生的问题,避免出现“嗯,读得不错”“再读读”等笼统模糊的评语;另一方面要保障评价的多元性,避免主观臆断给学生的心理造成负面的影响。
比如,在阅读完《北京的春节》后,教师就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几道习题给学生,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当学生能做出正确的回答时,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赞美,并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的阅读心得;当学生答不上来时,教师要从多个方面帮助学生找出原因,究竟是阅读方法的问题还是阅读心境的问题还是语言知识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对重点段落再次强化阅读。即便学生最终依然答不上来,教师也不要横加评断,而是要检查自己设置的问题是否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必要时可以让优等生给后进生出一些阅读题,使不同阅读基础的学生都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上受益和发展。
小学生不喜欢呆板沉闷的阅读课堂,他们更喜欢欢乐一点的课堂,有趣一点,好玩一点。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务必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心理,不能漠视甚至压制学生的想法与诉求,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发现学生的阅读欲望不足时,要积极主动适时地调整教学方法,借助多种艺术形式来提升阅读教学的丰富性。
比如,在教授《自相矛盾》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课文内容改编成为一个小品,扮演楚人的学生可以把扫帚作为矛,把簸箕作为盾牌,在讲台上给大家表演,其他学生作为看客。把课文情境淋漓尽致地展示到现实中,既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活跃阅读氛围。
阅读和写作是不分彼此的关系,构建高效阅读课堂,离不开写作教学的辅助和引导。写作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发现语言文字的内在张力与艺术品位,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力。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能运用基础语言文字来描写和刻画生活场景与心理感受,这为写作教学及阅读教学的深入融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比如,在阅读《白鹭》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感受文字美和艺术美,提升学生的阅读审美素养,教师有必要首先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白鹭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拿起笔来写一写白鹭。写完之后,学生和学生之间交换各自的作品,展开诵读活动,评价一下写得最好的作品,教师作为评委给各个学生的描写打分,最后经过集体协商选出写得最美的文字。做完这些工作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打开书本,看看文学家郭沫若是如何描写白鹭的,然后把评选出来的文字和课文进行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在课文背诵与段落抄写中促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语言真善美。
构建高效阅读课堂的方法有很多,需要教师结合不同的阅读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阅读基础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手段。高年级小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阅读词汇,教师要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阅读氛围和交流机会,让阅读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成为重要的个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