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 莉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外国语学校 广东 佛山 528000)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造成教育少年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种年龄期的人按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的。”青春期作为儿童阶段发展为成人阶段的过渡期,青春期的少年,独立意识很强,有明显的叛逆心理,渴望独立,不希望教育者以生硬的方式过度的干预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而传统的学校德育,主阵地是班会课、道德与法治课,德育的主要形态是有痕教育,其教育目的极其外显,教育内容非常单一,教育方式特别直接,容易使受教育者产生抵触的情绪,使得德育的效果很不理想。
而无痕德育作为一种与有痕德育相对的德育形态,其具有德育目的内隐性,德育内容的渗透性,德育方法的委婉性,德育效果的间接性的基本特点。无痕德育的一种方式是德育与教学活动柔性地融合在一起,让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无形中使学生获得思想上、情操上的陶冶,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所以,语文课程的德育功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核心人物的重要载体。
笔者试图以《紫藤萝瀑布》教学活动为例,探索语文学科阅读课教学与无痕德育柔性融合的模式。
要现在德育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柔性深度融合,必须对课程资源进行深度的开发与整合,对文本进行细致独到的解读。文本解读的方式与角度,与德育目标能否实现密切相关,与德育效果最中的呈现密切相关。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文,体裁多样,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无论是散文还是诗歌均蕴含了丰富的生活哲理,直接或间接地表达着作者的人生思考。而《紫藤萝瀑布》作为一篇教读课文,是一篇内涵丰富、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从紫藤萝花引人驻足、炫人眼目的美丽开始写起,以精细的工笔,描摹了紫藤萝花繁花似锦的盛开景象和独具特色的神采风韵。花的色泽、花的芳香、花的形态,都形象可感。眼前的紫藤萝花使作者自然而然地想起十多年前家门外的那株紫藤萝,“繁盛”与“伶仃”形成了鲜明对比。但作者的目的显然不在于此。在其笔下,紫藤萝的外在情态与内在精神并举,而自身对自然的感触又升华为对生命的感悟,使读者体会到生命的美丽与永恒,更让人思考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坎坷与不幸。
生命教育、挫折教育是德育永恒的重要的主题,特别是处于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开始有着青春期想要追求独立却不成熟的思想意识,对于生命的意义、生命的美好,认识比较肤浅单一,且不能辩证的全面的看待与分析挫折,不能正确的客观的认识与接纳挫折。
所以我们可以依托课文《紫藤萝瀑布》,先立足于紫藤萝花的特点,以及坐着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美好与永恒。在教学过程中,在师生互动中,跟随着作者营造的意境,让德育化有形为无形,水到渠成。
德育教学与语文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但是在一般的语文教学中,常常存在语文教学与德育教学分离的现象。其分离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忽略了德育教学,未能在语文教学中挖掘德育资源,进行德育的有意识的无痕的渗透;第二,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与德育教学相融合的过程中,存在表层性融合的现象,也就是融合的过程比较生硬直接,甚至存在直接灌输的现象,使得德育的痕迹过于明显,学生的接受度低,不仅学科教学的目的没有达到,德育教学的目的更是适得其反。
笔者认为要想取得语文阅读教学与德育教学无痕的深层的融合,必须创设一定的情景,启发学生德育的自主建构。
皮亚杰十分重视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他认为知识不是外界客体的简单摹本,也不是主体内部预先形成的结构的展开,而是由主体与外部世界不断相互作用而逐步建构的结果。所谓“自主建构”即指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部力量模塑而成的。
采用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在教授《紫藤萝瀑布》时我们可以在有意设置的情景中,在师生的互动中,在课堂的活动中,有意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自主建构对于挫折意义的认识,对于生命美好永恒的认识。
以《紫藤萝瀑布》的教学片段实录为例:
1.巧设情景,自然导入
师:今天在这个微冷的天气里走过来,一路上我还是看到有花在校园里绽放,然后我就在想,其实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处处都有花,花是一种陪伴,一种熏陶,一种装点。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看花。
师:以前,在长沙的时候,一个春天,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去爬岳麓山,路过一个花店,我的学生告诉我,花是有花语的,然后她指着那些花,告诉我,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我选了其中的三种跟大家分享一下。(PPT展示)
生:齐读
师:我的学生是这样解释花语的,花语就是我在看到花朵时感受到的它的独特的生命和心灵。所以在她的眼里,这些花是别具一格的、都是有自己的故事的。我想今天,大家就一起来读花语,让我们一起走进紫藤萝的心灵里去。
2.细品那树花,感悟生命美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花吧,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到第90页,我先请几位同学和我一起配乐为大家朗读一下课文,其他同学凝神细听,看看你能听出紫藤萝的花语吗?
(和三位同学一起配乐诵读)
师:你听到紫藤萝的花语了吗?可以根据刚刚大家听完的第一感受,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一下。
生:我觉得紫藤萝的花语是梦幻。
生:我觉得紫藤萝的花语是旺盛的生命力。
生:我觉得是一种张扬,一种蓬勃生长。
师:好,刚才几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初次感受认为紫藤萝的花语是梦幻、生命力,是张扬,是蓬勃生长。到底是不是呢,我们再次进入文本来深入分析一下。
师:现在,请大家再花花五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把你觉得描写紫藤萝的句子中最美的一句划出来。为我们朗读并品析一下。看看它们美在哪里,并把美妙背后的花语明确的有依据的概括出来。
生:我觉得这个句子最美,“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这一句话,把紫藤萝花的生命力写出来了,所以我觉得紫藤萝的花语是旺盛的生命力。
师:你是从哪几个词看出的生命力?
生:流动,欢笑,生长,而且这里是一种排比的修辞,把紫藤萝花写的生机盎然的。
师:非常好,抓住了关键词,抓住了关键的手法。
生:我觉得这个句子最美,“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花写活了,写得非常有生机,有希望,从这里看,紫藤萝的花语是生意盎然。
师:不仅朗读的好,总结分析的也非常到位。
生:我觉得这个句子最美,“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这句话,写的非常好,比喻形象新奇,把紫藤萝花的蓬勃而出的生命力写出来了。而且从“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这个比喻,感觉这种生命力是充满朝气的,带有一种欢快的气息,所以,紫藤萝的花语是生机勃勃,是欢快幸福。
师:确实,我们在读这句话的时候,感觉都是嘴角带笑的,我们一起来齐读试试。
(师生齐读)
师:注意,既然读这个句子的时候,自己感觉都是非常欢快的,那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语调应该是自然的活泼的上扬的,语速应该要稍快一点,来,我们再次一起尝试一下。
(师生齐读)
师:我们刚刚得到的花语让我们内心都欢欣雀跃着,为这一树生意盎然、生机勃勃、欢快幸福的紫藤萝,现在老师有一个小小的疑惑,这一树盛开的流光溢彩的紫藤萝,它的一生都是这样的有活力、这样的生机勃勃吗?
生:不是
师:谁能告诉我,它的过去是怎样的吗?请默读课文,找到关键的句子,为大家朗读一下。
生: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一达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地花串也没有了。
师: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它的过去是稀疏伶仃的,而现在是繁盛茂密充满活力的,也就是说它的成长有一个过程,大家在了解它的成长历程后对这一树紫藤罗花是否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呢?是不是会再一次触动你心灵的某个点?我们又能不能从中得到另一种花语呢?大家思考一下,可以小组讨论一下。
生:我们小组讨论觉得从紫藤萝花的今昔对比中,我们能感受到它顽强的品质,由从前的伶仃到如今的辉煌。
师:我想这浸透着生命的活力与顽强的紫藤萝的花语,我们是读懂了,接下来,我们就把这种生机勃勃的花语融进到你的声音里去,再来读一遍。
师:其实,要是在平时我们看花、赏花到这里已经完全足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个疑问,这么美的花语,这么生机勃勃的花语,献给谁呢?请大家先自由朗读7、9、10三个段落,然后小组讨论一下,我们一起来找出答案。
生:我觉得是作者送给自己的吧,文章的第7段有这样一个句子,“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想这树紫藤萝花是有治愈能力的,它的顽强、它的生机与活力,治愈了作者内心的痛楚。
师:是的,治愈这个词特别好,正是这树流光溢彩的充满生机紫藤萝花,让作者从痛楚的情绪中脱离,感受到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那大家有没有想过作者宗谱此前经历了什么,让她有如此痛苦悲伤的情绪呢?
师:我们一起看背景补充。
背景补充:
人道是锦心绣口,怎知我从来是病骨难忍受。——《野葫芦引》
在昆明时严重贫血,后来索性染上肺结核休学在家。后来我经历名目繁多的手术,人赠雅号“挨千刀的”。——《花朝节的纪念》
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片儿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哭小弟》
(宗璞小弟病逝于1982年10月28日)
(生齐读背景补充)
师:相信背景的补充可以让大家更深层的认识到,作者当时内心的悲痛以及这树紫藤萝花给予作者的影响。
生:我觉得这书紫藤萝花的话语,像是送给我们的,此时此刻,我们从作者宗璞的文字中,认识了感悟了这树顽强的充满生机的紫藤萝,我们的生活中肯定也会越到各种各样的困扰以及无处不在的坎坷,读了这树紫藤萝,我们也能获得继续前行的力量,也能感受到生命的永恒与美好。
生:我同意他的看法,文中的紫藤萝花经历了常人所不能想象的坎坷与挫折,却能在多年后依旧昂首笑春风,生机勃勃,这就是对挫折最好的接纳,也是对自我生命追求最好的诠释。送给我自己,送给大家,希望我们能够直面挫折,百折不挠,笑到最后。
师:说的真好,感受到了作者创作的意图,老师都被你鼓舞了。所以,我们可以毫不犹豫的说这紫藤萝的花语是献给作者自己的,献给亲人、朋友的,献给生命、献给普天下的所有人的。
师:那么,接下来,我想知道,这献给生命的咏唱、献给普天下来的花语,给你、给我、给作者又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呢?
生:我觉得给作者带来了继续前行的勇气与力量。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文章的最后一段,“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师:目光敏锐,不错。
生:我觉得给我带来了更多前行的力量,所以,我想以后,我每当遇到挫折的时候,总会想起这树紫藤萝花吧,我想我会更坚定前行的步伐吧。
生:我真想现在去看一看这树紫藤萝花,去近距离的感受这种生机勃勃的力量,生命的力量。
师:老师非常开心,大家从紫藤萝花中,获得了很多的力量。其实我觉得,读紫藤罗花这一生机勃勃、顽强的花语,就像在欣赏气势磅礴的瀑布,流着流着,它会带走你内心的痛苦与忧虑;流着流着,它会带给你希望与勇气;流着流着,它会教给你用微笑拥抱明天;流着流着,它会告诉你生命永恒的意义。
在刚才展示的《紫藤萝瀑布》教学实录片段中,我们不难发现,笔者的教学设计围绕着“花语”这一个关键词,一线串珠,从听花语到明花语,送花语到悟花语,环环相扣,环节灵动自然,学生学科知识的获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与此同时德育方面,关于生命的感悟、对于挫折意义的认识,全都是学生自己在感受文本、解读文本的基础上由主体与外部世界不断相互作用而逐步建构而成的。在自主建构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引路者,不断的创造机会、创设情景,让学生紧贴文本,紧扣作者情感的脉搏,在文本的挖掘中,在课堂的互动中,逐渐形成自己关于挫折、关于生命的独特感悟。
无痕德育除了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生发,启发学生德育主题的自己建构外,也可以将无痕德育经由语文教学的主题继续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使得德育的生命价值继续延续下去。为此,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了解学生的个体经历与体验。
在《紫藤萝瀑布》课外延伸的设计上,笔者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情景陶冶法。在课室放置一束雪柳枝,雪柳是一种插瓶即可开花长叶的植物,遇水而生,生命力顽强。将其放置在课室,进行情境陶冶,能够启发学生将紫藤萝花身上蓬勃的生命力、顽强的意志继续传承下去,达到一种更长久的德育效果。且此种方式无需老师多言,学生自能领悟心中,能在了无痕迹中达到德育的效果。
第二,活动探究法。学习小组合作探究,选择本小组最喜爱的一种花,仔细观察,并查找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写出它的花语,写出它带给你的感悟,并在小组汇报中向全班展示,最终由班级投票,选择大家最喜爱最认可的一种花为班花,并由班委组织购买一株放在课室,由大家共同培育。此种方式,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最大程度的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能刺激学生主动的内发的寻找自己所喜爱的花,并在此基础上思考此花背后的蕴藏的生命密码。借此探究活动,学生能认识更多的花,了解到更多的花语,体悟到更多的生命意义,从而达到德育目标由课堂延伸至课外、散发到课外,使其价值永恒的目的。
第三,情感暗示法。结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写作任务,选择你最喜爱的一个景物,观察它的特别之处,借鉴《紫藤萝瀑布》描写景物的方法,写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力求做到景物特点突出,情感真实真挚。这个写作活动的设计,是在《紫藤萝瀑布》阅读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延伸,它能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生活世界与生活经历的欲望,并在写作的过程中,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使得物与情达到和谐统一,使得德育在无形中生发。
无痕德育作为一种与有痕德育相对的德育形态,在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德育工作者的关注。而无痕德育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柔性融合又是实现德育目标较好的一种方式。语文教师应秉持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在语文阅读课教学与无痕德育的柔性柔和中,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优势,肩负起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使命,以有效的德育渗透,滋润学生的心灵,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